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汉征西将军曹操,无奈死于魏王之手

大汉征西将军曹操,无奈死于魏王之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212 更新时间:2024/1/20 7:11:30

对曹操而言,战场胜利似乎成了食之无味的鸡肋。统一天下已经很难实现,曹操想要的已经和过去不一样了。

就在这个时候,谋士董昭向曹操呈上一份建议书。曹操看完之后很满意,准备落实董昭的提议。

称魏公。进九锡。

曹操没有意识到,从这一刻起,他终究是败给当初他的对手——董卓、袁术们。

他堕落了。奋斗了那么多年,曹操还是和这些短视的军阀一样。

沦为了权力的追逐者。

曹操悄悄地和谋士荀彧商量此事。荀彧却表示了反对。他认为,曹操起兵是为了大义,为了国家,为了匡扶汉室,让和平重归大地。这时候去进位公爵,还要受九锡,那是万万不得的。

荀彧以为,他所认识的曹操,是和董卓、袁绍、袁术不一样的。曹操起兵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欲,但如果曹操接受了九锡,岂不是成了另一个董卓,第二个袁术?

荀彧还是原来的荀彧,他继续奉劝曹操不要走出这一步,不要走上和董卓、袁术等人如出一辙的道路。

只可惜,曹操已经不是原来的曹操。表面上他是来找荀彧商量,实际上这件事压根不容商量。

自从跟随曹操以来,荀彧一直在关键的时刻,给予曹操最大的支持。但是今天,荀彧再也没办法继续支持曹操。这个一直对汉朝仍然抱有忠心的王佐之才,终于选择与曹操分道扬镳。

就在这一年,荀彧去世。《魏氏春秋》记载,他是服毒自尽的。

至此为止,过去那个为了国家,不顾自己生命安危而起兵讨伐董卓的曹操,那个为了理想,哪怕屈居袁绍之下也要拼命奋斗的曹操,已经死了。跟随他志同道合的伙伴荀彧一起死去。

荀彧并不是第一个在曹操手下死得不明不白的名士,当然也不是最后一个。在他之前有孔融、边让,在他之后还有杨修崔琰。他们开罪曹操的过程,全都很莫名其妙。例如崔琰,就因为一封信里一句没头没脑的话——“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曹操看到这句话,就把崔琰砍了。

在这些命案的背后,可以看出来曹操内心的怯懦。

一个人在极度害怕的时候,会因为紧张而陷入过度防御的状态。他会把一切看见的人都视为敌人,然后进行无差别攻击,就像一个疯子一样,乱杀乱砍。

曹操最害怕的,就是像孔融、杨修这种出身豪门,声名远播的名士。

在这个乱世中,一股新的政治势力正在抬头,它们就是前文提到的世族。

曹操征伐四方,扩大地盘,必须争取这些政治势力的支持;同样道理,这些政治势力选择了曹操,而不是袁绍、更不是汉天子,自然是因为他们认为曹操能保证他们的利益最大化。

这些人希望曹操能当上皇帝,只有这样,他们从中获得的利益才能名正言顺。曹操很清楚,如果顺应他们的要求,最终的结局就是自己在历史上成为董卓第二。

但是,如果他不这样做,国家长期存在一个什么事都不能管的皇帝,和一个什么事都管的丞相,也必将会混乱、分裂。

出于同样的原因,还有另一部分人,对曹操的实力增长非常仇视,恨不能除之而后快。他们会持续反抗曹操,只要曹操和皇帝这种对立还存在,他们就会想法设法,将曹操作为国家的敌人消灭。

曹操陷进一个跳不出来的死循环当中。他不断地铲除危害国家的癌细胞,直到有一天,他突然发现,自己已经成长为这个国家内最大的恶性肿瘤。

此时,他要面临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

要么消灭自己,要么消灭皇帝。

早年的曹操,更愿意当一个汉朝的功臣,死的时候,在自己的墓碑上刻着,“汉征西将军曹候之墓”,这已经是曹操的最大愿望了。

征战二十载,曹操击败了袁术,消灭了吕布,讨伐了袁绍,征服了刘表。在战场上所向无敌的曹操,却对那些拥有巨大影响力的名士毫无办法。他们虽然也是血肉之躯,曹操要杀他们也很容易,但这些人怎么杀都杀不完,杀了一个还有千万个,最可怕的是其他人全都不惧死亡,依然围绕在他们的信仰和旗帜周围。

这种无形胜有形的敌人,是曹操无法击败的。面对这种敌人,曹操一点办法也没有,只能举起屠刀,胡乱发泄自己的怒火。

回想起早年的艰苦岁月,曹操把自己的生命全部贡献给理想。当时,曹操在列强包围的缝隙之中,苦苦地前行着。虽然兵力还不是很多,地盘也不算很大,但是这时候的曹操却是强大的。他身处低位,却处处为国家担忧,他力量弱小,却敢于挑战强者。这样的曹操,才是最强大的曹操。

曹操能击败敌人,却不能击败自己。他终究没有办法扭转历史的潮流,只能随着这股潮流,让自己站到权力的巅峰。

曹操妥协了,奋斗了几十年,他并没有改变历史。推动社会巨轮转动的力量,不是他能撼动的,作为时代这台大机器中的一个齿轮,曹操能做的,仅仅是让自己成为最大、最重要的那一个齿轮。

在最艰难的时刻,曹操都没有放弃理想。如今功成名就,曹操却不得不放弃。

这就是历史。

曾经立志要当汉朝征西将军的曹操,已经死了。死在他自己的丰功伟绩、赫赫威名之下。是死在魏公曹操的野心与贪欲之中。

曹操的爵位一天比一天高。先是受封魏公,不久进一步成为魏王。九锡、天子级别的衣食住行架势,通通都不在话下。

地位越来越高的曹操,日子却越来越不好过。

当年狼狈逃窜的刘备,在拿下西蜀后悍然出兵汉中。定军山一战,夏侯渊掉了脑袋。曹操怒火冲天,亲自率领大军前往汉中,誓要替夏侯渊报仇。可是面对据守崇山险要的刘备,一点便宜也占不了。曹操早已经失去了当年那股韧劲,只能悻悻退兵。

南边又传来了坏消息:关羽从江陵出兵,正在向襄阳、宛洛进逼。这红脸居然利用山洪暴发,水淹七军,生擒大将于禁,把曹仁困在城内。

边境战乱不休,家里也坏事不断。前一年洛阳太医吉本联合耿纪、韦晃等人造反,幸而即时平定。如今邺城的魏讽也发动叛乱,企图响应关羽的北伐。

上天帮了曹操最后一次。关羽得罪了江东孙权,曹操的两个最大敌人发生了内讧。孙权帮曹操解决掉最棘手的关羽,更把刘备也吸引过去。

当关羽的首级送到曹操面前时,曹操终于安心了。

就在这种时候,江东的孙权不知道安了什么心,居然写信劝曹操称帝。

曹操看着孙权的信,居然忍俊不禁,“这小子,是想坑死我啊!”

“如果我真的有这种命的话,就让我当周文王好了。”

公元220年(建安二十五年),魏王曹操逝世。直到最后,曹操还是没有称帝。他不称帝,不是因为他不想,而是他不敢。

曹操平定四方,统一北方过程中,经历过非常多失败。每一次失败,都让曹操深深地明白,没有实力,是完成不了任何理想的。为了获得强大的力量,击败敌人,他一直在苦苦地努力着、挣扎着,最终,他成功了,他扫清了危害国家的害虫,打下半片相对安定的天下。

支撑曹操走完这条艰难统一路的,是曹操自身的坚韧,那种永不言败的坚韧。

但是,曹操在赤壁战败后,把当初最宝贵的那份坚韧给抛弃了。从此以后,他自甘堕落。他再也拿不出当年在荥阳的那份勇气,在兖州的那份倔强,在官渡的那份坚强。

曹操的晚年,要维护的仅仅是自己的权位。他称帝或不称帝,无关正义,无关国家民众,仅仅是在平衡自己内部的势力利害。曹操终究沦为了自己权势的奴隶。

曹操的一生,是从抗争走向妥协的一生。他有伟大的一面,也有卑微的一面。

其实,曹操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曾经有理想,在现实的打击下,最终放弃,沦为权财竞逐者。

曹操,一个可敬,又可悲的英雄。

更多文章

  • 如果黄忠年轻30岁,他能战胜吕布吗?大概率150回合拿下吕布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黄忠和吕布,年轻时的黄忠能打得过吕布吗,黄忠如何对战吕布

    由于时间与地域等因素,因此好多武将也没有机会与吕布交手。像赵云、马超、庞德、太史慈这些名将都没有机会与吕布交手,而他们也给了后人无限的遐想空间:这些人要去战吕布,能有赢的希望吗?其实从他们的战绩来看,赵云、马超单挑吕布的可能性要远超庞德、太史慈这些人,但赵、马这2位猛将也难胜过吕布,因为他们的武力值

  • 没想到曹操当年创作的一个成语,把死亡说的这么优雅!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曹操与历史人物相关的成语,曹操对死亡的感叹,死亡成语大全

    吾起义兵,为天下除暴乱。旧土人民,死丧略尽,国中终日行,不见所识,使吾凄怆伤怀。其举义兵已来,将士绝无后者,求其亲戚以后之。授土田,官给耕牛。置学师以教之。为存者立庙,使祀其先人。魂而有灵,吾百年之后何恨哉!曹操的这篇《军谯令》感人肺腑,全军的将士听后纷纷落泪,他们直到曹操对待有功勋的将士,总是会给

  • 曹操的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其实是对孙权的羡慕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曹操晚年的太子之争,曹操与孙权相差多大,曹操最后对孙权的评价

    孙权见此形势,就亲自驾船向曹营驶来,曹军准备进攻。曹操却认为是孙权要见识曹军的军队,于是决定不出击。孙权在曹营附近走了一圈后,就回去了。曹操看见东吴的船队很严整,于是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东汉末年群雄并起,英雄豪杰不胜枚举,为什么曹操却如此欣赏孙权呢?曹操主是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的: 1、孙权运

  • 霸王项羽雄霸一时,为何败给小混混刘邦?这几点值得反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项羽为什么会输给臭流氓刘邦,真实的刘邦项羽谁更强,实力强大的项羽败给刘邦的原因

    我们都知道项羽有着“西楚霸王”之称,但是作为他的对手刘邦,却并没有相应的称呼,刘邦不是什么霸王,也不是什么豪杰,他最响亮的称号,也不过就是“秦国亭长”而已。一个小小亭长和霸王之间的争斗,光从气势上就已经形成了云霄之别,但是结果却是戏剧性的,我们都知道项羽惨败,刘邦开创了数百年的大汉基业。楚汉之间的争

  • 关羽为何老中箭?这四点原因,让他成为“移动箭靶”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关羽一生三次中箭,关羽怎么总是中箭,关羽为什么在战场上总是中箭

    (图片源自网络)不得不说的是,猛将关羽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容易“中箭”,可以说关羽是三国时期的“中箭王”,堪称“移动箭靶”,那么这究竟是什么原因所导致的呢?主要有以下四点原因:1. 自身目标大(图片源自网络)据记载,关羽身高达到了9尺,换算成现代的身高将近2.08m,这个身高在当时可谓是惊人,加上关

  • 俗语“少不读水浒,老不看三国”,其实下半句才是精华,鲜为人知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为啥说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少不看水浒老不读三国下一句,民间俗语少不看三国老不看水浒

    在明清的小说中,有四本书因为其所讲述的故事颇为深刻,同时所用的语言又颇为简单,能够为雅俗共赏,于是流传天下,其影响范围极广,这四本书便是被后世称为“四大名著”的《水浒》、《三国》、《西游》、《红楼》。也正是因为这四本书的读者极多,所以慢慢地便因此而衍生出了一句俗语“少不读水浒,老不看三国”,这一话流

  • 被吕布埋没的一代良将,文武双全,誓死不降,曹操都不忍心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曹操杀吕布片段视频,曹操吕布下邳对话,文武双全吕布

    其实,有一个人被吕布埋没了,那就是高顺。大家知道高顺,或许是因为陷阵营,在吕布营中,高顺和张辽是两大猛将,但是两人颇有不和,而高顺文武双全,而且颇有智谋,对于临敌战机把握十分熟悉,但是吕布却不看重高顺,对于高顺的建议更是屡屡不听。高顺的陷阵营,大家可能都知道,这是一支与曹操虎豹骑、刘备白耳兵等相媲美

  • 苏州一座千年古墓:里面有几千件绝世文物,秦始皇都曾想挖开它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苏州古墓发掘图片,秦始皇古墓图片,苏州春秋大墓

    几千年来,除了极个别的墓地,其他基本都没有逃过盗墓贼的魔爪,很多文物都下落不明,这令人相当惋惜。然而,在如今的苏州市,却有一座距今两千多年的古墓,里面有几千件绝世文物,就连千古一帝秦始皇都曾想将它挖开,但它至今依旧保存完好。该墓地的主人就是阖闾,春秋末年吴国的国君,他本为吴国的大臣,后派刺客专诸将吴

  • 刘邦当上皇帝后,对待自己还在世的老父亲刘太公是如何做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太公和刘邦谁死得早,刘邦称帝后要跪拜刘太公吗,刘邦死得早还是刘太公死得早

    不过,在享刘邦的福之前,刘太公为这儿子操碎了心。没发达的时候,刘邦绝对不是个好儿子,身在农家却不愿下地干活,也没有别的营生,整天游手好闲,是个典型的乡间浪荡子,好大年纪连老婆都娶不上,与一个姓曹的女人偷情,生下庶长子刘肥。这孩子也不是他养,是他的父亲、哥嫂帮着养。所以刘太公时常训斥他,骂他没出息,不

  • 在汉字中有一个字,刘邦见了大笑不止,可是刘备见了却嚎啕大哭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邦大笑刘备大哭打一个字,字谜刘邦见了大笑刘备见了大哭,汉高祖刘邦与刘备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儿女情长 ,被乱世左右,谁来煮酒,尔虞我诈是三国,说不清对与错,纷纷扰扰 千百年以后,一切又从头。每每听到林俊杰的这首歌都想穿越回三国去看看,去看看那个尔虞我诈,烽火连天的岁月到底是什么样子。去品味一下那个年代的英雄本色。三国作为汉王朝后一个分裂的乱世,涌现出了一大批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