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年的雍正三年(1725),雍正帝便将其革职查办,拟定92条大罪,最终念其功勋,赐其自裁。那么,手无大权,又有运筹帷幄之能的年羹尧为何会如此轻易的被雍正帝除掉呢?
身为汉人的年羹尧,自幼便十分好学,更是才学卓著。21岁便高中进士,因此也被康熙帝授翰林院检讨。而仕途宦海对他而言可谓是一路坦途,平步青云,康熙帝对用9年时间便将他擢升为正二品的四川巡抚,一方封疆大吏。
对于康熙帝的信任,他也是肝脑涂地,事之如父,鞠躬尽瘁。在四川任上,迅速提出一系列的整饬手段,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而康熙四十九年(1710),斡伟生番罗都等掠夺宁番卫,也让年羹尧得以在军事上展现才华。
随后,在面对准噶尔部入侵西藏以及青海郭罗克地方叛乱之中,年羹尧都发挥了他运筹帷幄的能力,无论是从后勤保障、还是以番治都体现了娴熟的兵法运用能力,也被康熙帝累进官职为川陕总督,而随着又在青海平定叛乱,以及原抚远大将军允禵回京,他也被受命署理抚远大将军军务。
而经过九子夺嫡之后,雍正帝上位。他与隆科多也备受倚重,但也就在仅仅三年后,他也便被雍正帝赐死,对此我们通过《清史稿》中所记述,能窥见一斑"隆、年二人凭借权势,无复顾忌,罔作威福,即于覆灭,古圣所诫。"
也正是他擅作威褔,骄横跋扈,甚至于令下属官员北向叩头谢恩,无人臣礼;结党营私,"异己者屏斥,趋赴者荐拔";贪赃受贿才造成了这样的结局。但是我们却不免要问,为何手握大权,又有才智,他却不“起事”,反而会让雍正帝轻松拿下呢?
其实,这与清朝的权力构架是息息相关的,清朝的统治核心是建立在满洲旗人基础之上的联合体,而出身自汉人、文人的年羹尧只是一个暂时的领袖,而且年羹尧所统领的军队乃是以旗营兵、绿营兵为主的国家经制军,显然这之下年羹尧对于军队的统领,是建立在雍正帝授权之下,所以说要想带兵作乱难上加难,另外还有一点不得不提及的就是西北地区,经济本身便及其薄弱、落后。
因此,当身背数罪之事实,又无造反成功希冀的年羹尧也便只能接受被雍正帝削爵。赐死的结局。
参考资料:《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