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唐悲情枭雄李密:占据天时地利,却主动失了人和!

隋唐悲情枭雄李密:占据天时地利,却主动失了人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14 更新时间:2024/2/20 13:33:25

隋末是有名的乱世。“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烟尘”,各路反王割据一方,互相掰手腕。盛况比起秦末和三国,有过之而无不及。

瓦岗寨,一个隋唐之际名震天下的名字。这里不但有着地处长安洛阳之间绝好的地理优势,还聚集着在当时足以争夺天下的一帮英雄豪杰:徐世勣、秦叔宝、程咬金、魏征、单雄信、王伯当……

然而,就是这么一把好牌,却被一个人打得稀烂。他既带领瓦岗寨走向了辉煌的顶点,又让瓦岗寨迅速分崩离析,最终自己还落了一个惨死的下场,实在是太过悲情。

他,就是一代枭雄的李密。

1、隋炀帝一句话断了李密前程

李密,字玄邃,出身于著名的关陇贵族集团。其曾祖父赵郡公李弼,是西魏的八柱国之一,排在第三位。排在第一位的是安定公宇文泰,后来北周的开国皇帝;排在第四位的是陇西公李虎,李世民的曾祖父;排在第五位的是河内公独孤信,隋文帝杨坚的岳父。

显赫的家世,加上过人的天资,让李密在年轻的时候,便拥有了不凡的见识和志向,身上流露出一种超乎常人的特质,被时人称为项羽重生。隋炀帝杨广在众多年轻卫兵中一眼就发现了他,对宇文述道:“左边队伍中的黑脸小孩,眼珠子乱转,一看就不老实,以后不要让他担当宿卫。”(帝曰:“此儿顾盼不常,无入卫。”)

隋炀帝一句话,断送了李密在隋朝的发展之路,为他以后反隋埋下种子。

隋炀帝第二次征伐高丽时,派杨玄感在后方督运粮草,主持后勤工作。杨玄感不思报答隋炀帝,却为了个人野心,开始造反。

杨玄感派人把好友李密从长安请到黎阳,为其出谋划策。对隋朝已没有任何好感的李密,给杨玄感献了上中下三策:

上策,出其不意,长驱直入幽州,扼其咽喉,断绝隋炀帝的归路,不过旬月,可不战而擒;

中策,率众直取长安,收其豪杰,抚其士民,据险而守之;

下策,选拔精锐,日夜兼程,袭取东都洛阳,以号令天下。

杨玄感把下策看作上策,率兵攻打洛阳。结果,洛阳长时间没打下来,反而招来了朝廷各路兵马。很快,杨玄感兵败自杀,李密命运也跟着发生转变,从一个贵族变成了朝廷的通缉犯。

从此,李密变更姓名,四处逃亡,着实过了几年苦日子。

2、入瓦岗如鱼得水

随着天下局势越来越混乱,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李密迎来了出头的时机。

李密分析各支绿林队伍,认为瓦岗寨的翟让实力最强,且为人豪爽仗义,便让弟子王伯当引荐,投奔了翟让。

在翟让这里,李密很快脱颖而出,展示出自己非凡的才能和见识。在李密的谋划下,翟让的实力越来越强,开始占据诸多州县,独霸一方。

瓦岗寨的崛起引起朝廷注意,派荥阳通守张须陀前来讨伐翟让。张须陀乃隋末名将,带出过秦叔宝、程咬金、罗士信等猛将。翟让多次败在张须陀的手下,得知他前来讨伐,心中非常害怕。

李密安慰翟让说:“须陀勇而无谋,刚刚取得大胜,很是骄狂,可一战而擒。公只管列阵以待,密必为公破之。”

翟让将信将疑,领兵出战。

李密利用张须陀轻视翟让的弱点,采取诱敌之计,将张须陀引入了埋伏圈。翟让、李密、徐世勣、王伯当等人合力将张须陀的部队团团围住,张须陀杀出重围,往来营救出自己的部队时,战死沙场。

此战过后,瓦岗军威名大震。翟让令李密统领属于自己的军队,建立自己的营寨。这时候的李密,尚能勤俭朴素,所得金银财宝全都分给属下,威望越来越高。

次年,李密又向翟让献计,率精兵长途奔袭,攻下洛阳附近的大粮仓兴洛仓。结果不出李密所料,瓦岗军顺利拿下兴洛仓,实力又得到大大的提升。

取得巨大成功之后,翟让认为自己的才能威望远不如李密,于是,推让李密为主,上尊号为“魏公”。通过此事可以看出,翟让有自知之明,也有胸怀,虽是一赳赳武夫,却是深明大义,光明磊落。

此时的瓦岗寨,除了徐世勣、单雄信、王伯当等英雄外,裴仁基、裴行俨、秦叔宝、程咬金、罗士信等名将也纷纷投奔而来。瓦岗寨到了最辉煌的时刻,李密也走到了人生的最顶峰。

3、错失夺取长安良机

上天待李密不薄,问鼎天下的机会摆在了他面前。

新归顺的部属柴孝和向李密建议:派翟让、裴仁基等人在洛阳附近稳住局面,李密率领精锐向西拿下长安,以关中为根据地,再来争霸天下。

可是,给别人出谋划策头头是道的李密,等到给自己拿主意的时候却糊涂了。他表明自己的看法:“我所部皆山东人,见洛阳未下,谁肯从我西入!诸将出于群盗,留之各竞雌雄,如此,则大业隳矣。”

说白了,他舍不得洛阳附近的几个大粮仓,并害怕留下的众人发展自己的势力,自立为王,不再从属于他。

想想当年李密给杨玄感谋划的上中下三策,中策西入长安,下策攻打洛阳。而他竟和杨玄感一样,都选择了下策——谋取洛阳——这不是造化弄人,而是自身德行不够,被既得利益迷惑了双眼。

李密错失良机,北边太原的李家父子却在积极筹划起兵,准备攻取长安。

李渊除了整顿内部兵马之外,还搞好外交关系,为自己攻取长安创造一个较好的外部环境。首先,李渊卑辞厚礼交好突厥,以免突厥兵马从背后偷袭,扰乱自己的后方。之后,李渊又给李密写信,与其交好,言明共同匡扶天下;其真实意图是让李密在中原牵制住朝廷的兵马,使其没有精力西进关中。

李密仗着自己兵马强盛,回信表示想当盟主。李渊马上复信,卑辞夸奖李密,愿意尊他为盟主。

李密得信后洋洋自得,对众将道:“唐公推举我为盟主,天下不足定矣。”

就这样,李密在洛阳附近与朝廷的兵马鏖战,将夺取长安的机会拱手让给了李渊。

4、接连犯错酿大败

虽然失去天赐良机,但只要自己不犯错、不作孽,事情还有转圜的余地,霸业尚可图。

可是,李密却是接二连三犯错。

第一个错误,杀掉翟让,大失人心。

翟让将头把交椅让给李密,其亲信难免有些怨言。与翟让有矛盾的人将这些话传给李密,劝李密除掉翟让。李密一开始不同意,但经不住亲信的反复劝说。于是,李密精心摆下一场鸿门宴,将毫无戒心的翟让杀掉。

在这场冲突中,瓦岗老将徐世勣被砍中脖子,血流如注,幸亏王伯当及时出言搭救,才免于一死。另一老将单雄信则吓得叩头请命,才被饶过。

翟让虽然能力不及李密,但在瓦岗寨的人缘很好。他在没有过错的情况下,被李密突然杀害,让很多人震惊不已。虽然李密及时安抚了人心,但众人心中的裂痕已无法修补。

还没有夺得天下,便这样对待让位给你的大哥,那将来夺得天下呢?

第二个错误,接受洛阳朝廷的招安,与宇文化及死磕。

宇文化及作乱,杀掉隋炀帝,带领十几万兵马往东都洛阳杀来。新成立的洛阳朝廷想招安李密,让李密替他们抵抗宇文化及。

李密也想占领洛阳,自然不想让宇文化及染指,便同意招安,与洛阳朝廷联合。

于是,李密率领瓦岗军与宇文化及的兵马展开了激战。虽然最终打败了宇文化及,但瓦岗军的精兵良马死伤很多,实力受到极大的损耗。

第三个错误,轻视王世充,招致大败。

王世充夺得洛阳城内的大权,乘着瓦岗军元气大伤、疲惫不堪的时机,前来进攻。

裴仁基提出把守各路关口,等王世充食尽疲惫之时,再与之决战。李密一开始很赞同裴仁基的意见,但多数将领认为王世充的军队多次败在他们手下,不足为惧,主张主动与王世充决战。

在众人的鼓噪下,李密耳根子软的毛病再一次显现出来,听从了大多数将领的意见。

将领骄狂,士卒心怠,其结果可想而知,瓦岗军大败。

大败之际,瓦岗军人心离散的矛盾爆发出来,本就已与李密离心的单雄信等许多瓦岗将领投降了王世充。

惨败给王世充,是前面几个错误累积造成的。李密若能召集瓦岗寨的兄弟,重新聚拢人心,东山再起还是有很大希望的。比如,徐世勣在黎阳拥有重兵,去找他是个很好的选择。可是,李密想起在杀翟让之时,差点也将徐世勣杀掉,便不敢再去找徐世勣。

心态浮躁、犹豫彷徨之际,李密作出一个以后让他悔青肠子的决定:西入长安,投奔李渊。

5、反复无常终致败亡

李密是带着两万人投奔的李渊,足见这时他的实力还是很强的。而且,这两万人之中,还不乏魏征、王伯当、贾闰甫这样能臣宿将。

李渊大喜,给了李密很好的待遇,还把表妹独孤氏嫁给了他,当然要防着他,所以没有给他实权。

这对有雄心壮志、曾经叱诧风云的李密来说,自然不会满足,处处感到憋屈。但他在决定投奔李渊之时,就应该想到这一点——一只老虎怎么会容另一只老虎武装在身?

接下来,有一件事更是深深刺激了李密,促使他走上了不归路。

此时,徐世勣在黎阳雄踞一方,谁也没有归顺。魏征自告奋勇,请命去劝降徐世勣。李渊提拔魏征为秘书丞,带着书信去劝降徐世勣。

徐世勣看了书信后,决定归降李渊。徐世勣派长史郭孝恪当使者,并对他道:“此处的民众土地,皆魏公所有。我若上降表贡献出去,是利用魏公的失败,给自己邀功求取富贵,吾以此为耻。如今应该把所辖郡县户口粮食兵马的数目送给魏公,让他自己献给唐皇。”

李渊见徐世勣的使者到来,没有给自己降表,只有送给李密的东西,感到非常奇怪。

郭孝恪把徐世勣的意思告诉李渊,李渊非常感动,赐徐世勣姓“李”。

李密拿到徐世勣送给自己降表的那一刻,心中五味杂陈,恨不得拿脑袋撞墙。他因为自己小肚鸡肠,害怕徐世勣报复自己,不敢去黎阳找徐世勣。可万万想不到,徐世勣竟如此忠贞。

本就蠢蠢欲动的李密,胸中的烈火燃烧起来。他向李渊请命,去山东招抚旧部。李渊预料到他可能会一去不复返,但还是派他去山东,并且允许带上王伯当、贾闰甫等旧部。

走到桃林县时,李渊给李密传来旨意,所部人马留在原地,让他单骑回长安。李密担心回去就再也出不来,便决定造反。

贾闰甫、王伯当都劝李密不要造反,李密不听。贾闰甫弃李密而去,王伯当跟着李密打下了桃林县。

李密一反,唐朝附近州县兵马开始围追堵截。熊州行军总管盛彦师判断李密会从熊耳山南经过,便在此设下伏兵。李密和王伯当果然从此经过,被伏兵杀死。

一代枭雄就此陨命,年仅37岁。

6、没有当帝王的胸襟啊

纵观李密的一生,用“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来形容,恰如其分。

令人唏嘘感叹的是,李密博学多才、谋略过人,给杨玄感、翟让出谋划策时,是何等的英明睿智。为什么他登上高位,给自己作决策的时,怎么就变得昏聩平庸了呢?

究其原因,是登上高位后的各种利益诱惑,迷惑了李密的心智,让他再也不能作出最明智的决策。

打下兴洛仓,李密应乘势西入长安。他明白这是上策,可他担心留下诸将发展自己的实力,自立为王,便放弃了夺取关中地区的绝佳时机。

李密患得患失,害怕翟让再把瓦岗寨的头把交椅抢回去,便无端杀掉了翟让。他知道杀掉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翟让是不对的,可他还是这么干了。

与王世充交战前,李密同意裴仁基分兵固守的意见,而且发表了很高明的见解。可是,他经不住单雄信等人的鼓噪,放弃了自己正确的见解……

总之,德行不足,让登上高位的李密骄矜之心渐起,迷失自我,一步步走向失败。

世人看成功,往往只注重能力,而忽视德行。而实际上,德行才是一个人取得多大成就的基石。能力决定一座楼盖得有多高,而德行好比高楼的地基,地基越牢固,高楼才越稳固。若地基不牢固,楼盖得越高,倒得越快。

论个人能力,十个刘邦也不是项羽的对手。然而,刘邦能令天下归心,萧何张良韩信愿意为之效劳,靠的是胸怀天下之德。若仅以利诱之,潍水之战后,韩信早就听信项羽使者之言,自立为王;其所以不反,全在感念刘邦之德。

李世民亦有胸怀天下之德,虚怀若谷,礼贤下士。徐世勣、魏征、秦叔宝、程咬金在李密手下均不得施展才华,而在李世民手下,皆建立卓越功勋,位居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列。

比较下来,李密眼睛只盯着洛阳那几个大粮仓,而不知让手下的英雄豪杰经略天下,何其渺小也。

高处不胜寒者,又何止止李密一人?古往今来有多少人身居高位之后,不懂得修练自己的德行,为所欲为,最终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场。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欲登高位,必先修德。

古代的圣贤,没有欺骗我们。

更多文章

  • 嵇康的儿子嵇绍是晋朝的大忠臣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嵇绍的后代,嵇康之子嵇绍,嵇康和嵇绍是什么关系

    嵇康临死前将自己的孩子托给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并且说了这么一段话:康后坐事,临诛,谓子绍曰:“巨源在,汝不孤矣。”——《晋书·列传·第十三章》嵇康死时才四十岁,山巨源就是山涛,嵇康因为山涛举荐他为官而特意写了一篇《与山巨源绝交书》以表达自己的心意。图片源自网络很多人都很奇怪嵇康自己主动和山涛绝交,为

  • 唐朝由皇帝发动的两次政变,一次成功造就盛世,一次失败继续衰落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朝的政变有几次,上下五千年唐朝衰落完整版,唐朝的盛世是哪代皇帝开创的

    唐朝是个政变大朝,在其统治中国大地的二百多年中,发生过多次宫廷政变。这大概是唐太宗李世民在唐朝开国后不久,就搞出个“玄武门之变”,带来的后遗症吧。老祖宗都玩这个,后代们还不有样学样?在这些政变中,有两次比较与众不同,是由当时坐在御座上的皇帝发起的。皇帝也需要搞政变?自然是因为皇权受到压制,两次政变针

  • 现代“武则天”谢才萍,同时坐拥16名年轻男子,只为一时享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朝武则天人物简介,八大女强人武则天,盘点十位武则天

    不过许多人没有想到的是,现代社会中居然也有人被称为武则天,不是因为她的名字与武则天一样,而是因为她的人生和武则天有不少出入,尤其是在男女问题上,武则天喜欢包养男宠。而这位女士则一个人就拥有了16位情人,她就是早年重庆有名的女老大谢才萍。重庆是中国重要的直辖市,经济也算发达,但是伴随发达经济而来而的,

  • 李嘉诚刊登的《黄台瓜辞》火了,作者是武则天儿子!寓意很深奥!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嘉诚武则天,黄台瓜辞是谁写的,武则天儿子摘瓜诗

    李贤把武则天为了权利弑子比喻成“摘瓜”,李贤自己是其中一个,武则天先是废掉非亲生的李忠,后来让自己的长子李弘当太子,后来又下毒,李贤相当于第三个瓜,武则天对自己的儿子也不留一点亲情,下手没有犹豫,第一位太子李忠被废,李贤写下“一摘使瓜好”说明他可以理解武则天把非亲生的孩子赶下台。但是武则天再次摘瓜,

  • 李世民临死前告诉李治:此人太有谋略,你压不住就杀了吧!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世民对李治有多好,李世民怎么传位给李治的,李世民给李治什么遗旨

    李世民从小跟随李渊打天下,所以也练就了一身的本事,后来他就逼迫李渊退位,他当上了皇位,也是极为的励精图治的,他上任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文治天下,对外调养生息,国泰民安,也正是这种作为才深得百姓的爱戴。或许是因为李世民太聪明、太能干了,他的继任者李治却是平庸之辈,这也让李世民看到了李治的不足,

  • 周易预测事业运势古例:隋唐李纲占问事业运势卦解析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周易哪一卦适合做事业,周易哪一卦最能说明事业,易经卦象里哪一卦财运最旺

    李纲(公元547—631年),字文纪,观州蓨县(今河北省衡水市景县)人,北周隋唐时期名臣,素以崇尚高风亮节而闻名。在北周时期,曾任参军。隋朝建立后,李纲担任太子杨勇太子洗马。据《旧唐书·卷六十二·列传第十二·李纲传》记载:当时权臣杨素、苏威受到隋文帝杨坚宠幸,李纲每固执所见,不与之同,因此二人都非常

  • 贪恋美色终误国,隋炀帝死于谁手?其实并不是自缢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隋炀帝荒唐晚年,隋炀帝是被谁害死的,因贪恋美色而误国的皇帝有哪些

    说到隋炀帝,大家可能不知道这个人是谁,但提起杨广大家都知道,这样一个弑父杀兄的人,其他都没有什么好感。杨广是独孤迦罗的儿子,独孤迦罗至死也没有想到他会生出这样一个贪恋美色并且弑父杀兄的人。杨广在死到临头的时候都不知道他是因何而死,但是在民间它却是一个可恶又可恨的人。在年轻的时候,杨广就将自己伪装成一

  • 玄武门之变给李世民留下了阴影,李世民继位,开创贞观之治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怎么记载下来的,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做了什么事,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的罪行

    大唐王朝一场隐晦的权力之争,以李世民的获胜而画上了句号。但是亲兄弟之间为了争夺权利而同室操戈,李世民甚至是亲手用箭射死了大哥李建成,同时也杀死了齐王李元吉。这件事情会在李世民的内心深处留下什么样的情节呢,而在玄武门前的战争结束之后,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玄武门事变后,李世民就立刻命令尉迟敬德去保

  • 武则天复原图原来长这样,可算明白为什么李世民不爱,而李治痴迷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武则天李治真实照片,武则天和李世民及李治的关系,武则天真实的历史图片

    武则天原本是李世民的女人,因为李世民是很宠爱李治,所以李治就常常出入李世民的宫殿,也就避免不了看见武则天在服侍李世民的身影。而当时已经年过40的李世民对于明艳动人的武则天不是很感兴趣,反而对于温润尔雅的徐慧很是喜欢。那武则天自然是在李世民的身边得不到什么好的发展,却是也如此,她和李世民生活13年,未

  • 秦灭六国的过程中,为何灭楚之战最为艰难?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灭六国为什么楚最冤,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原文,秦灭楚纪录片

    [var1]在历史上的秦灭六国之中,诸如燕、韩、齐等国的覆灭,可以说是不费吹灰之力。但在山东六国中,却有这样一个不存在,为了灭掉这个诸侯国,秦国甚至为此动用了全国的兵力,进行征讨,这个诸侯国便是南方的楚国。当时,在秦灭六国之战中,楚国可以说是秦军最为难啃的一块骨头。不同于,灭韩之战一样,秦军一到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