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980年考古消失的彭加木,真的穿越成了王莽?这几个证据可信吗?

1980年考古消失的彭加木,真的穿越成了王莽?这几个证据可信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728 更新时间:2024/1/25 8:50:59

彭加木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1980年担任考古队队长前往新疆罗布泊进行科考工作。本来这是一项很普通的科考任务,刚开始工作进行的尚算顺利,可随着彭加木离奇消失变得很是曲折离奇。彭加木消失后,军方先后组织了4次地毯式搜救,依旧没有任消息。一系列物的出土,都指了篡汉的新朝皇帝莽。因而,就有人抛出了彭加木穿越成了王莽。那么1980年考古消失的彭加木,是否真的就穿越成了王莽?这几个证据是否可信?

彭加木的名气,早在神秘失踪之前已经是红得发紫的生物化学家。生于1925年的彭加木,他有着十分耀人的经历。1947年,时年22岁的彭加木,就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众所周知,国立中央大学在世界上国内比肩清华北大,世界上都是排着号的。就当时条件而言,能够毕业于中央大学,基本上无异于给自己加上了一个成为“大师”的保险。可见,彭加木是相当厉害。建国后,长期从事科学研究。

彭加木前后3次前往新疆罗布泊进行科考活动,这在当年来看无疑是一个壮举。首先,罗布泊基本上就是无人区,寸草不生生态环境极其恶劣。其次,罗布在当年因进行核武器实验,长期属于军事绝密地区。最后,去罗布泊进行科考本身就要冒着生命危险,老一辈科学家是有着切身感受的。

1980年,罗布泊奉命率领科考队前往罗布泊进行考古工作,离奇失踪了。罗布泊消失的很是突然,事发后多次搜救无果。时隔多年,关于彭加木的失踪成了一桩悬案。在民间流传着一种说法,彭加木消失后穿越成了王莽。这一说法很有市场,甚至还有鼻子有眼地提出了几个证据。这几个证据真的就可信吗?

证据一:双鱼玉佩

此文物正是号称有着“东方神秘力量”的双鱼玉佩,这是一个很神奇的物件,具有镜像复制功能。这个双鱼玉佩正是被彭加木一行考古队伍发现的,这个玉佩当时没什么可神奇的,后来做实验的时候,考古专家无意间把玉佩放到了鱼缸旁边,竟然出现了两条鱼。“彭加木穿越论”的支持者,就把双鱼玉佩与彭加木失踪案联系在一起,说他被复制后穿越到了西汉成为了王莽。

至于那个真的彭加木,已经隐姓埋名消失在人间。其实,这一证据可以说是相当荒诞的。所谓的合理猜测,也是历史虚无主义。至于传说中的双鱼玉佩实验,目前官方没有任何消息,基本上可以理解为阴谋论人群的制造的谣言。更有恶毒的人,还把莫名其妙的未知植物病毒与双鱼玉佩结合在了一起,甚至彭加木就是为了寻找这种未知植物。听起来,实在是荒唐啊!

证据二:王莽改革太超前,与当时条件不相符

王莽本身就是一个很有穿越思维的人物,他的一系列改革都非的超前。王莽最具争议性的超前改革,具体来说就是与当时条件严重不相符的公有制改革、货物国营、小范围的计划经济制度。这些改革出现在几千年前的西汉,放到现在也是很超前的改革制度。倘若出现在现代还容易理解,可却出现在了与超前改革制度严重滞后的西汉,这在是一件很解释不通的情况。

这一证据乍一看很是有说服力,其实说白了就是偷换概念。王莽改革超前,属于无意而为之。他本人的改革宗旨就是“托古改革”,看似很超前,于当时而言是严重的倒退。好事者把王莽与彭加木结合在一块,认为彭加木消失后穿越成了王莽,这无异于睁着眼说瞎话,根本不足为信,拿来当证据实在是牵强。

证据三:彭加木见证过王莽改革的现代版

证据三是证据二的补充,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彭加木是一个经历了王莽超前改革制度现代版的人,王莽的所有现代版超前改革,彭加木无一例外都能知道。这种说法也实在是牵强,去罗布泊考古的队员不止彭加木一人,为何要选择了一个研究植物的人?所以,这个所谓密不透风的证据根本就是一个谬论,是不可信的。

上述这几个所谓的证据,不可信也很荒唐。彭加木的消失,甚至于连遗体都找不到,这本身是可以理解的。罗布泊有流沙存在,只要陷进去一点痕迹都没有也是有着极大的可能。1980年考古消失的彭加木,真的穿越成了王莽?这个说法要刹住车了。历史很精彩,可以进行基于史实的猜测,但不能去无缘无故的妄加猜测。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公孙瓒是输给了袁绍?若这个势力没有加入,公孙瓒很有可能不会输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公孙瓒势力败给谁,公孙瓒与袁绍大战,公孙瓒比袁绍厉害吗

    而拥有白马义从的公孙瓒,其战力曾一度是各路诸侯中最强的,因为公孙瓒麾下的骑兵最多,而且这支军队又是边军。要知道在当时,只有边境的军队才会面临真正残酷的战事,毕竟这些人都是与乌桓等少数民族抗争,因此他们战力不俗,能力非常强。然而即便公孙瓒有着数量最多的骑兵,也有着能力出众的白马义从,他还是在界桥之战中

  • 诸葛亮临死前,为什么没有杀了黄皓?三大心愿和后事未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三国黄皓个人资料,黄皓与诸葛亮的关系,黄皓妻子

    234年,一代贤相诸葛亮病死在五丈原,年仅五十四岁。临死前,他把全部的精力用在了三件事上,第一,安排军队安然撤退,不受损失;第二,向后主刘禅交代后事;第三,给儿子写封信。当时魏蜀两军对垒,蜀国这边是诸葛亮统领,魏国则是他的一生之敌、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带兵。诸葛亮既是统帅,又是军师,既要考虑前线打仗,又

  • 匈奴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他们的后代都去哪里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福建匈奴的后代,匈奴最终去哪了,匈奴是何时崛起的

    想了解匈奴人的去处,首先就要知道匈奴人的来源。实际上,匈奴并非是一个民族,而是匈奴汗国之下所有民族的称呼。在上古的大漠,也就是现在的蒙古高原,生活着许许多多的游牧民族,他们民族成分复杂,难以分清楚。而匈奴族只是其中之一。从战国到秦汉,匈奴逐渐强大起来,统一了大漠高原,于是人们就将整个大漠上的民族都称

  • 蜀汉五虎上将是如何评价其余四人的?论战力和武艺又该怎样排序?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蜀汉五虎大将谁厉害,蜀汉五虎上将是哪五个,蜀汉五虎将真实历史

    但是《三国志》又把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五人并作列作。所以后人蜀汉以五虎将称此五人。而在正史与演义中,除了关羽对关张马黄赵这五人,分别有评价之语外,其余四人则从来没有评过其他人。关羽对其余四将的评论。一:关羽对张飞的评价。演义中,关羽为曹操斩了颜良、文丑之后,曹操及诸将纷纷为关羽的神勇而惊叹时

  • 商朝是满族祖先建立的吗?考古证明商朝人祖先来自于东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商朝起源东北,商朝是汉人建立的吗,商朝祖先简介

    一,红山文化和商朝文化东北可以说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东北发现了晚期智人时代的青头山人、榆树人、安图人、哈尔滨人、前阳人、海拉尔扎拉诺尔人等古人类遗址,和山顶洞人的特征基本一致。进入新石器时代后,东北又出现了沈阳新乐下层文化,吉林大安县长新南山遗址、辽东半岛小珠山文化,海拉尔西沙岗文化、昂昂溪文

  • 商朝灭亡后,此人成功逃到了海外,建立一个国家,至今和中国友好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商朝灭亡有多惨烈,商朝女人长相复原图,商朝灭亡后子民都去了哪

    历史上普遍的史料都认为,商纣王是一个沉溺酒色,穷兵黩武,重刑厚敛、拒谏饰非的人,虽然这些史料都是周朝史官所提供的,在真实性存在一定的质疑,但是商朝的倒塌毫无疑问,和纣王脱不了干系。最终在周武王联军的带领下,牧野之战商朝军队大败,纣王也自焚在了鹿台,商朝最终退出了历史帷幕,实际上在商朝灭亡之后,还有一

  • 中国历史上的夏朝真的不存在吗?这一遗址的发现让外国人哑口无言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周口夏朝遗址,夏朝有历史记录么,外国人承认中国的夏朝吗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文化,比如:汉唐文化、民族文化、儒家文化等等,但是,不管怎样的文化,都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那么,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夏朝又有着什么样的文化呢?夏朝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奴隶制朝代,史书《史记·夏本纪》中,就曾对夏朝有过描述,但是,多以传说为主,没有什么“实锤”。

  • 令妃10年生了6胎,死后百年被挖出,才知道了乾隆有多自私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令妃死后乾隆哭了,令妃真的被乾隆毒死的吗,令妃给乾隆一共生了几个孩子

    我们知道在乾隆的身边有很多的美女,据我们看电视了解到,乾隆很宠爱一个妃子,那就是令妃,这个令妃不仅漂亮,还通情达理。她的儿子就是嘉庆皇帝,他从贵人的身份上升到了皇贵妃,以皇贵妃的身份管理着六宫。在十年的时间里,她生了六个孩子,所以这也可以看到皇帝有多宠爱她。但是在那个时候,医疗条件是不好的,生孩子很

  • 乾隆帝明知道和珅贪污,为什么不亲自动手,反而留给儿子解决?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乾隆明知和珅是巨贪为何却不杀他,和珅那么贪为什么皇帝还重用他,乾隆明知和珅是贪官为何不管

    按照常理来讲,皇上和贪官的关系,算是“猫和老鼠”。但是乾隆和和珅相处很微妙,明知道对方贪污,为什么没有动手呢?直到他儿子嘉庆上台后,和珅才被“弄下去”,当时乾隆究竟内心想什么呢?感情上很难舍弃众叛亲离比干死, 雪尽花残袒已伤。中国五千年历史上,有人因为受宠成为权臣,相反有人不受重用丢掉性命。那些大贪

  • 清朝如何能够养活4亿人口?看看清朝皇帝都是如何推广农作物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清朝的农业政策,清朝在农业方面采用的措施是什么,清朝皇帝重视农业

    一,康熙帝试验、推广高产水稻人地矛盾,始终是古代社会无法解决的问题,历朝历代都只能减少人均土地的减少,但是不能遏制。当一个社会的人口超过了社会承载力,那就必然会爆发全国性的农民起义。因此,历代都非常重视农业,也非常重视农业技术的革新和推广,这就是“劝课农桑”。清朝入关后,面对明朝留下的烂摊子,推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