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廷玉晚年时期,为何因为告老还乡之事与乾隆帝斗智斗勇?

张廷玉晚年时期,为何因为告老还乡之事与乾隆帝斗智斗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1101 更新时间:2024/1/7 19:41:13

张廷玉,字衡臣,号砚斋,清朝杰出政治家,主要成就是主修《明史》,建立与完善军事和奏章制度。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1672年,张廷玉出生于北京。家世不俗,为人正直,从小他就了解朝廷的纷争,并产生了不同的见解。自康熙王朝以来,张廷玉一直都在辅佐皇帝,接连辅佐三位皇帝后,他因年龄过大,多次请求告老还乡。乾隆却对此生嫌疑,配享太庙波折不断。张廷玉生前,乾隆就已经取消了张廷玉配享太庙的资格。张廷玉去世后,乾隆念其操劳一生,特意恢复他至高无上的尊崇,可他永远也无法得知这件事了。

特别高的皇帝,为了防止别人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雍正花费心血建立军机房,后转变为军机处。张廷玉是雍正最信任的军机大臣之一,并成为雍正最得力的助手之一。

张廷玉一直都是谨小慎微的军机大臣,他不会因为特殊身份,故意和其他大臣走得很近,这就有效防止军机处事物被泄露。张廷玉了解各部的各项事宜,能更好地统筹兼顾,保证政策的顺利推行。就是这样一个处事公道、为人正道的大臣,却偏偏没有得到乾隆的喜爱,而这还得从乾隆与他讨论退休之事说起。

乾隆13年,张廷玉觉得自己的身体大不如前,即便自己可以按时上朝和下朝,也无法与其他年轻人一样继续奋斗。于是年事已高的张廷玉决定向乾隆请求退休,可他却遭到了乾隆的拒绝,理由是张廷玉得到雍正的承诺,自然不应该提前退休。张廷玉一直都以其为傲,乾隆这下提起此事后,张廷玉突然觉得自己干了大半辈子,没有得到新皇帝的认可,心里委屈极了。

于是他开始反驳乾隆,并告诉乾隆大部分君臣退休年龄均为70。万万没想到乾隆不吃这一套,反而有些讨厌他的叫板和固执。乾隆继续和张廷玉说到诸葛亮一生都在贡献,竭尽全力。可张廷玉却认为两者身处的环境不尽相同,大清一幅欣欣向荣的局面,朝廷人才辈出,自己告老还乡也无妨。

听到此话的乾隆,他不仅搬出了祖父和爹爹,而且还透露自己不舍得张廷玉离开。张廷玉听到此话后,才惊觉行为有所欠缺。不仅会使得晚年形象受损,继续争论下去,也许板上钉钉的事情,也会充满变数。张廷玉赶紧取消退休的打算,乾隆并不是一个不通情达理的人。即便张廷玉没有继续提起退休,他命令张廷玉不再管理更多的事物。

乾隆的复杂心思永远猜不透,张廷玉的晚年波折不断。尽管张廷玉不再向乾隆提起此事,但乾隆却对于张廷玉的信任程度大大降低。前面提到的雍正设立军机处后,鄂尔泰和张廷玉成为军机处大臣。尽管“王大臣”的权利得以削弱,但此举存在着弊端,军机处大臣有可能获得滔天权势。乾隆对此充满着考虑和担忧,直到鄂尔泰去世后,乾隆正式推荐讷亲为军机大臣,从此削弱张廷玉的权利。

三年一晃而过,张廷玉之前的请求加大君臣之间的矛盾。乾隆认为他对待祖父和父亲非常好,却偏偏区别对待自己,这才拒绝张廷玉告老还乡的请求。乾隆11年,张廷玉儿子病故,他的身体大不如前,此时告老还乡,十分正常。如果他一直没能告老还乡,不仅乾隆会产生怀疑,配享太庙更无定数。于是乾隆13年,他主动向乾隆请求回老家颐养天年。乾隆14年,回老家的愿望终实现。

虽然乾隆答应告老还乡的请求,但他始终放心不下雍正的承诺。一方面是因为乾隆与张廷玉之间的隔阂比较深。另外一方面是因为这是臣子一生的荣耀,得到乾隆口头或书面上的答复,他才会安心告老还乡。

为了得到乾隆的口头承诺,张廷玉上书。他的行为令乾隆非常生气,这摆明就是不信任乾隆呀,尽管乾隆正在气头上,但仍然顾及他为大清做出的贡献,还是送给了张廷玉诏书。不知张廷玉出于何种考虑和打算,竟然让儿子去谢恩。这乾隆的面子哪能挂得住呀?

于是,乾隆和两位军机大臣一起商讨此事,其中就包括汪由敦。他立刻把消息告诉了张廷玉,毕竟他不能眼睁睁看着老师出差错。百密终有一疏,旨意还未送达,张廷玉就来到了殿前谢恩,这显然不合乎常理,乾隆再一次盛怒,接着乾隆取消了他的爵位,但没有剥夺张廷玉死后享有的尊崇。

当时,乾隆最宠爱的儿子永璜离开人世,张廷玉不敢在永璜出祭时,向乾隆提起离京请求,后来张廷玉才小心翼翼地将奏章递给了乾隆。乾隆伤心欲绝,根本无暇顾及此事。张廷玉的行为惹怒了乾隆,于是他被剥夺了配享太庙的资格,原因是张廷玉除了是雍正的得力助手外,并没有作出突出贡献。

一段时间后,张廷玉带着遗憾和不舍回到了家乡安徽。回到家之后,张廷玉一直都在想着雍正给予他的承诺,可他惹怒乾隆,一生的荣耀只能想想而已。回家的第六年,张廷玉身体出现了严重的病症,再加上忧思过极,从此一命呜呼。尽管乾隆恢复其配享太庙的资格,但他永远无法享受荣耀和尊崇。

标签: 张廷玉清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青梅煮酒论英雄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青梅煮酒论英雄,三国,历史解密

    煮酒论英雄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片段,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青梅煮酒论英雄,天下英雄唯曹刘。这段故事大家都知道:觥筹交错间暗藏刀光剑影,谈笑风生中蕴含凛冽杀机。曹操处处挖坑,刘备从容应对,最后是曹操放下戒心,刘备吓得赶紧找借口开溜。在《三国演义》和《三国志

  • 乾隆举办过两次“千叟宴”,为什么之后的皇帝不办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乾隆,清朝,历史解密

    “千叟宴”其实并不是乾隆的首创,最早举办“千叟宴”的皇帝是康熙。康熙皇帝他不光成功地通过“千叟宴”向世人展示了他文韬武略,有治国大才,还成功地向人传递了他以“孝”治天下的仁爱之心。乾隆视康熙为偶像,因此也效仿康熙举行过“千叟宴”,甚至比康熙举行的“千叟宴”更隆重,更盛大。那么,乾隆皇帝的“千叟宴”举

  • 垄断资本主义有着怎样的矛盾?对国家有着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历史解密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趋于深化,并引起三个主要矛盾的激化,具体表现在:第一,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加剧。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家为了追求高额垄断利润。在生产领域,垄断组织垄断了优越的技术条件,建立起严密的管理制度,极大地提高了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其结果,一方面

  • 长平之战惨败的赵国为何仍能战胜燕国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战国,廉颇,历史解密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赵国再怎么不行,那也不是小小的燕国能欺负得了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战国七雄之中,燕国一直是最弱小的那一批,被称为战国吊车尾,常年和韩国争倒数第一。而且其地理位置比较尴尬,被齐国和赵国这两大强国给堵在了蓟辽一带,还经常被欺负。虽然当年五国伐齐硬气了一把,但也

  • 周幽王的爱妃褒姒是褒国人吗?褒国存在了多长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褒国,周朝,历史解密

    褒河是陕南的一条小河。陕南以水而闻名,褒河则以美女而闻名,这个美女就是周幽王的爱妃褒姒,“烽火戏诸侯”里那个“一笑倾国”幽怨的冷美人。相传褒姒就是褒河人,当时此地属于古褒国,以鱼鲜味美而著称。褒国[今陕西汉中褒河],位于汉中市以北、褒谷口以南的平原上。它是夏禹以国为姓,分封的13个奴隶主统领下的姒姓

  • 仰韶村遗址的第二次发掘都有哪些收获呢?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上古,仰韶文化,历史解密

    1951年6月28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调查团夏鼐、安志敏等4名专家学者到渑池县对仰韶村遗址进行第二次发掘。发掘从7月2日开始,开挖了一条探沟(20×2米)和一个灰坑,切到了安特生当年所发掘的旧探沟,发现有排型稠密的墓葬9座,出土仰韶红底黑彩和深红彩的罐、碗,小口尖底红陶瓶,灰褐夹沙陶鼎等,

  • 秦叔宝功劳那么大,为什么被排在凌烟阁最末尾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秦叔宝,凌烟阁,历史解密

    李世民修建凌烟阁,把二十四名功臣的画像放在凌烟阁里,以示褒奖。咱们知道,中国人是最讲究排序的,古人连吃饭的时候,坐在哪个位置都特别讲究。尉迟敬德一次吃饭的时候,因为坐在一个不怎么出名的人的下席,一时动怒,差点把人眼睛打爆。由此看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排序,应该也是相当讲究的。这二十四名功臣的排位,其

  • 朱常洛身为皇帝,为什么会深陷明末三大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常洛,明朝,历史解密

    明朝末期的宫廷中发生了三大疑案,分别是梃击案、红丸案和移宫案,这三个案件都和一个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就是泰昌帝朱常洛。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朱常洛是万历的儿子,也是一个不受待见的儿子。但他还是在万历之后做了大明的皇帝,可惜他这位皇帝屁股还没有坐热就离奇去世了。他是大明皇帝

  • 明朝为什么只有闽南人会造红衣大炮?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明朝,历史解密

    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率军攻打辽东重镇宁远城。明军守将袁崇焕“令闽卒罗立”,操射重达3000斤的红夷大炮,“循环飞击,杀其贵人,每发糜烂数重”,当场击毙努尔哈赤的爱将火狐狸及其亲侄儿,并击中努尔哈赤坐镇指挥的黄龙帐,最终导致努尔哈赤因重伤而亡。为什么闽南人能异军突起,优先于其他各省,首先掌握铸造红

  • 古蜀国出现于什么时候?其历史发展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古蜀国,秦朝,历史解密

    古蜀,也被称为古蜀国或蜀国,字面意思是葵蚕国,是在四川盆地长期存在的古国,曾有多个朝代,不同时期发展出的文化包括宝墩文化、三星堆文化、金沙文化、十二桥文化,后于前316年被秦国所灭,根据越南史书记载,其王子后于古代岭南地区创立瓯雒国,但最终被南越国灭亡。蚕丛时期蚕丛,又称蚕丛氏,华夏族纪录中西周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