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时期名气很大的六个降将,魏蜀吴各有两个,他们都是谁?

三国时期名气很大的六个降将,魏蜀吴各有两个,他们都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723 更新时间:2024/2/5 2:39:11

魏国:张辽、张郃

张辽:虽然跟着吕布多次易主,先后跟随丁原、何进、董卓、吕布等人混,但是最后归顺了曹操,找到了归宿,彻底“洗白”,成为三国时期屈指可数的名将。

吕布由于多次叛变,先后跟随丁原、董卓,被张飞讥笑为“三姓家奴”,在世人面前永远抬不起头来。如果张辽在白门楼,没有归顺曹操,在世人眼中很可能也是“多姓家奴”。幸好张辽降了曹操,并为曹操南征北战,最终成为曹魏五子良将之首,名垂千古。简单来说,张辽为曹操立下两大战功。

第一个战功是白狼山之战,此战张辽以少胜多,一举击溃了乌桓军队,威震乌桓,重新树立大汉雄威。

第二个战功是合肥之战,张辽以八百勇士击退孙权十万大军,威震逍遥津。

张郃:原本是袁绍手下大将,与颜良文丑高览齐名。他在袁绍手下,没有发挥出真正的实力,在官渡之战后,归顺曹操。此后,张郃如鱼得水,跟随曹操打了许多大仗,后和张飞争夺巴西,跟随征西大将军夏侯渊征战西凉。他最出色的战绩有两个,第一个是在主帅夏侯渊战死后,代理主将,稳住了军队的溃败势头。第二个是街亭之战,大破蜀军先锋马谡的军队,使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无功而返。

蜀国:关羽、姜维

关羽:在刘备、张飞等人战败逃走后,他由于保护刘备的两个夫人,没有逃走,被曹操擒获。曹操不但没有将关羽当成一个阶下囚对待,反而待之以厚礼,并任命其为偏将军。由于刘备身死未卜,关羽只能暂时屈居曹操门下,来了个“降汉不降曹”。

不久,白马之战爆发,关羽远远望见敌方主将颜良的麾盖,策马扬鞭,快速冲到颜良面前,刺死颜良,并拔刀斩下颜良首级,顺利回到曹营。这是正史上关羽斩颜良的记载,简直比演义中还令人目瞪口呆。在演义中,除了颜良被关羽所斩外,文丑也死于关羽的刀下。

虽然关羽为曹操立下大功,又被曹操重用,但是关羽心心念念的还是汉室江山,还是刘备。后来,关羽得知刘备下落后,经过千难万险,又回到了刘备身边,成就了一段“千里走单骑”的佳话。

姜维:天水姜氏,本来是魏国人,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的时候,他受到天水太守猜忌,不得已归顺诸葛亮,得到诸葛亮的大力栽培。

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继承了诸葛亮遗志,将一生都贡献给了复兴汉室江山的大业。他与魏国大将邓艾陈泰等人大战数年,胜多负少,颇有诸葛亮之风。即使后主刘禅打开成都城门归顺了魏国,姜维依旧想的是如何离间邓艾、钟会两人,反败为胜,恢复蜀汉。

吴国:太史慈、甘宁

太史慈:山东蓬莱人,后流落到江东,成为扬州刺史刘繇的一员战将。在神亭岭之战中,太史慈带着曲阿小将大战孙策等十三骑。面对孙策及其随从,太史慈毫不畏惧,两人之间的战斗,异常激烈。孙策抢了太史慈背后的戟,而太史慈抢了孙策的头盔,两人旗鼓相当。此战之后,英雄惺惺相惜,孙策向太史慈伸出了橄榄枝,并顺利收服太史慈,委以重用。

东吴除了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大都督之外,还有江表十二虎臣,然而太史慈既不属于四大都督,也不在江表十二虎臣之中,难道太史慈的地位比十二虎臣还低?这是不可能的。太史慈的地位比十二虎臣高多了,是江东第一猛将。

甘宁:本来是一个在水上打家劫舍的贼,人称“锦帆贼”。后来,甘宁痛改前非,学习诸子百家文化,到了荆州,在刘表和黄祖手下当官。

然而黄祖看不上甘宁,没有重用甘宁,甘宁于是投奔了江东的孙权。甘宁遇到明君孙权,他的事业开始腾飞。尤其是在合肥之战中,甘宁带着一百勇士夜袭曹营,杀得惊天动地,吓得曹操魂飞魄散,报了张辽八百人杀败孙权十万大军之仇。孙权高兴地说道:“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相敌也”。甘宁是江表十二虎臣之中武功最高者,已经接近太史慈了。

结语

三国时期,魏蜀吴各有两个降将,他们不但没有因为“投降”这个身份而遗臭万年,还名垂千古,名气很大,成为一代名将。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

更多文章

  • 《封神演义》中,真实的姜子牙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姜子牙封神是真实的吗,封神演义中姜子牙厉害吗,封神姜子牙最后的地位

    关于夏商时期的历史。文字记载不多,我们也仅仅能从太史公的文章中看到蛛丝马迹。姜子牙一出场就是80岁高龄,在渭水河畔钓鱼。但是他用的是直钩,而且悬空三尺,号称“愿者上钩”。为什么姜子牙80岁才出来钓“文王”呢?历史上没有记载,我们可以推测,姜子牙有学问,应该是做过官。但是他80岁还出来闯荡,说明他的官

  • 假如纣王没有题诗亵渎女娲娘娘,商朝还会灭亡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三月十五日是女娲娘娘诞辰,纣王到女娲宫进香,可是一股狂风掀开了遮挡女娲圣像的帷幔!栩栩如生的女娲圣像让纣王心动,于是,他在女娲宫粉壁上题诗一首!凤鸾宝帐景非常,尽是泥金巧样妆。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梨花带雨争娇艳;芍药笼烟骋媚妆。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这首诗在我们现在看来,写的还

  • 先秦: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背后疑点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典故,周幽王的烽火戏诸侯与谁有关,中国古代周朝时期的周幽王

    01史记关于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传播最广的恐怕就是《史记》里的记载:“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其后犬戎入侵的时候,周幽王命人点燃烽燧后,便没有诸侯带兵来援。这便是烽

  • 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的权势地位多厉害?难怪想当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怎么记载下来的,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为何急于登基,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做了什么事

    李世民很有才华,精通政治跟军事攻略。他还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诗人和军事家。李世民在百姓们心中的形象无疑是光辉而伟大的。但就是这样一位百姓们认为的开明仁厚的君主,有着可怕的权势跟地位,更是曾经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就是在这场变动中,亲手杀死了自己的亲哥哥李建成,还强迫父亲退位做太上皇,可以说是“弑兄逼父

  •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夺皇位,为什么最后李世民还是杀了他的两个兄弟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怎么记载下来的,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做了什么事,李世民为什么赢玄武门之变

    自古以来,为夺得皇位,兄弟相残已是家常便饭,就拿玄武门之变来说。虽然李世民因为总要''出差''不常在首都长安,可他却在东都洛阳的军政要员中建立了一定的威信和基础。李建成和李元吉为了削弱李世民对他们的威胁,进行了种种''运作''。他们先''开除''了李世民最重要的谋士房玄龄和杜如晦,然后派人暗杀李世民

  • 玄武门兵变,李世民要是失败了,就会沦为安史之乱后越王那个德行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全部过程,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的罪行,安史之乱和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之所以战绩高除了自身军事水平高,其它的就是己方军事实力的强大和所处形势占优势。在政治上,唐军占了大义名分,是名义上的正统,相当多的敌对政权地方官员不战而降,如虎牢关(守将暗通唐军,不战而降);同时也有大批人才投奔(如李绩,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寒门士族),由于李渊本身也出身于世家大族,又是皇亲

  • 唐朝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的家事,为什么引起那么多人的热议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怎么记载下来的,解密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的夜晚,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做了什么事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要算起来,都有亲戚关系,还是非常亲的那种。杨坚取代了北周建立了隋朝,而李渊取代了隋朝建立了唐朝。而唐朝时期虽然是最繁盛的朝代之一,却也是最乱的朝代之一,关于他的继承人问题一直很乱。很多人都说唐朝的继承人问题是李世民带坏的,其实李世民是被杨广带坏的,毕竟杨广也是老二,后来却直接成为了

  • 为何李隆基当上皇上第一件事,就是赐死太平公主,原来是这样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隆基赐死太平公主,李隆基个人简历,李隆基杨玉环全部吻戏完整

    唐明皇有一个著名的祖母,也有一个著名的姑姑。祖母就是武则天,在她当朝的时候,丈夫和儿子都是懦弱的,反倒是她一个女人能力超强,一路抗争,终于在老年的时候登上了皇位。武皇在位的时候,比较信任和得力的人同样也是女人,比如说重用女官上官婉儿。武皇的几个儿子也都比较窝囊,儿媳妇韦后把持朝政,儿子身为皇帝却丝毫

  • 玄武之变后,已经没人跟李世民抢皇位,为何他还急着逼李渊退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如何对待李渊,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李渊退位,玄武门之变李渊为什么支持李世民

    虽然李世民成功成为了太子,但是当初支持前太子李建成的大臣也不在少数,因此即使李世民成为太子,仍然会有很多大臣不支持他,会有很多人反对他当太子。因此为了避免夜长梦多,李世民只有早日成为皇帝,才能让那些当初支持李建成的大臣臣服于自己。而且李世民杀掉的不仅仅是李建成和李元吉,还有他们的几十个子女,还有逼迫

  • 玄武门之变前,为何李渊支持太子李建成,而不支持李世民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建成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和李建成谁厉害,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为什么杀李建成

    其实不错特错,因为“贤”是一个很主观的东西,每个人都可能对某个皇子是否“贤”有不同的看法。这个大臣说大皇子贤,那个宦官说二皇子贤,又有个妃子说三皇子贤,到底怎么办?而皇帝本身看到的又往往很片面,更多是皇子们靠着背后的谋士集团刻意在皇帝面前表现出来的。所以,如果以“贤”的标准,永远不能服众。要定一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