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道理来讲乾隆皇帝有十七个儿子,不应该选择面这么窄,但我们细细分析他那些儿子的实际情况就会明白此言非虚。
乾隆曾经立过富察皇后的两个孩子为太子。奈何皇次子永琏和皇七子永琮没有享福的命——永琏没活到十岁就沾染风寒死去,永琮两岁不到出了水痘便早夭了。
这也直接导致历史上的富察皇后连失两子伤心过度而去世。
乾隆随后看上了愉妃所生的皇五子永琪——永琪大家都很熟悉哈,他文武双全、孝顺长辈、还救过乾隆的命。
本来是极好的人选。
可惜刚封为和硕荣亲王,他就英年早逝了。所以,如果真有小燕子存在的话,她大概是要长期守寡了。
转眼到了乾隆三十八年,这一年乾隆63岁了,立储的事再也不能拖了。但当时除了被考虑立储的这几位皇子外,已一共有八位皇子病死或夭折。
而此时除了2个过继给兄弟的,还剩下4个皇子,分别为: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嘉庆)、皇十七子永璘。
这几个儿子中,老八是典型的浪荡子弟,沉迷于酒色,什么事也不去过问——更致命的是老八脚上有点儿残疾,让一个腿脚残疾的人做一国之君成何体统,所以老八自然就被排除了。
老十一和老十七是一类人:他们饱读诗书、文采熠熠,但他们的心思根本不在治理国家上,整天想着写诗作画,弄点风雅之事,因此乾隆看不上这俩儿子,也不放心将国家交给其中一人。
(下图是老十一留下来的碑文)
最后挑来挑去,十七个儿子也就只剩下这个老十五(嘉庆)还算靠谱点儿。虽然嘉庆能力和才能很一般,但聊胜于无,于是嘉庆就被赶鸭子上架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乾隆一直推行仁孝制度。
因为这个制度,所以他做皇帝的年头不敢超过他的爷爷康熙皇帝。虽然他并不想放权,但还是在乾隆六十年时,不得不主动让位给嘉庆。
退位后,乾隆还是想继续控制朝廷,那他就必须找一个好控制的儿子登基。而嘉庆老实听话,这也是乾隆最终选择他的原因之一。
事实也正是这样,嘉庆登基后所有的朝政大事基本上都听乾隆的决定,十全老人又做了三年掌握实权的太上皇。
所以说,嘉庆他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他的幸和不幸都源于他的平庸。
平庸使他熬过各位皇子,幸运的成为皇帝;但平庸也使他无法力挽狂澜,补不了老爹留下来的烂摊子,从而背上了让清朝走向衰落的无能皇帝的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