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北京永定门内的天桥,从清朝末年开始逐渐成为了民间艺人集中演出的地方,这里经常会有戏曲、曲艺、杂技、武术等各种表演。
天桥艺人表演的表演最初只能露天撂地演出,属于风来乱雨来散的平地抠饼。一直到民国,很长一段时间天桥也只能搭棚不能够修建房子。于是在天桥便搭起了许多的席棚来进行演出,这里面演出的人也被在大栅栏戏园子里的“角儿”称为“上大棚的”。
在当时天桥这些席棚门口挂一块帘子,观众入内后在门口给上一分钱便能在里面听上一天也没人管你。
戏园子里只收钱不卖票,观众的位置是流水席,哪里有空根据自己的喜好随便坐,通常早上8点开戏一直要演到晚上9点收摊。
人们在戏棚子里面听戏,如果中途有事或外出吃东西再想回去听,还得再给一次钱,这便是“流水席”。
在当时天桥卖艺的艺人“不比衣,比艺、比台上的戏”。当时天桥演员的好坏,不是靠吹捧靠宣传,完全靠的就是人们的口口相传,台上表演的都是真唱真练,可以说五行八作都藏龙卧虎。
当然天桥也是鱼龙混杂之地,戏棚为了能够生存,也少不了要花钱交下保护费,请地头蛇或警察前来坐阵,表明自己的棚子可是有人罩着,一般的小混混也就不敢来捣乱找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