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临死前因罹患老人痴呆症,记忆退到唐朝皇后,因此决定以“唐皇后”礼下葬。(示意图/翻摄自搜狐网)
其实,端看武则天这个人,才华出众,对于国家大事更是积极参与,但也显示出她的野心不在母仪天下,而是一统天下,当年14岁入宫时,成为后宫地位最低的“才人”,但她的美貌让皇子李治相当迷恋,纵使两人至少相差4 岁到7岁,李治仍单恋了武则天12年。
直到唐太宗驾崩后,李治即位成为唐高宗,就在他当上天子不久,就将当时被迫出家为尼的武则天接回宫中,随后两人便共同治理朝政,而武则天就在当时渐渐的掌握了许多权利的核心 ,公元660年开始,李治因为头痛,处理政事常常力不从心,武则天从此真正成为一个握有天下实权的皇后。
但武则天掌握实权后,因权力薰心,在公元661年到674年垂帘听政时,不但排除异己,还让自己的亲戚们到朝廷当官,直到李治发现这个情形要废后时已经太迟了,朝廷上里里外外都是武则天的人,。
不过在武则天摄政期间,确实也有实绩,例如她重视农业生产,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例如编撰了农书《兆人本业》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反倒令李治产生“干脆给你当皇帝”的想法。
公元638年李治病危,虽然名义上立昭书皇位由李显继位,但是军权政权实际上还是由武则天掌握,直到688年,武则天萌发想要登基的想法,于是在一年内她就肃清了李氏的血脉。
公元690年7月,武则天自立为帝,没想到这名女帝在临终时,因狄仁杰的建议“想要被后世供奉,就要立李显为后”,最大的原因,可能是武则天发现自己还是女人家,朝廷大臣也不支持她,即便她死后,天下还是会回到李氏的手中,届时想必又要血洗皇室,与其让自己的宗族全数被铲除,不如自己先以皇后的身分下葬,避免掉许多不必要的冲突及牺牲。
或许是基于上述几个原因,武则天临终前,下遗诏去掉自己的皇帝称号,改称为“则天大圣皇后”,并且下旨去世后与唐高宗合葬于乾陵,留下一座无字碑。
对于武则天的功与过,历史上向来有不同的评价。在唐朝前期,由于所有的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孙,所以对武则天的评价相对都还不错,直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对武则天进行了严厉批判,尤其是到后来程朱理学的“男尊女卑”思想非常流行,对武则天的评价更加不好了。明朝的王夫之甚至批判武则天“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
但其实,武则天这个皇帝当得还是不错的,首先知人善任,重用了狄仁杰、姚崇等中兴名臣,另外她在任期间,百姓生活富庶,享“贞观遗风”之誉,并开创了“开元盛世”。
参考资料:《旧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