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瑜死后,东吴君臣上下不免悲痛交加,对诸葛亮更是恨之入骨,甚至很多曾经的周瑜亲信都要为周瑜报仇,势必要杀掉诸葛亮,而就在这时,蜀汉方面传来消息说诸葛亮要前来吊孝,当时刘备是全力劝阻,诸葛亮却也是全力要一意孤行前去吊孝。
那么诸葛亮明知道东吴群臣对他虎视眈眈,恨不得吃了它才好,为什么他还是要去给周瑜吊孝呢?
这里小编认为大概有以下几点,首先声明以下都是个人观点,欢迎评论区指正。
首先,诸葛亮自己也做过分析,周瑜身前两个人是明争暗斗各种的互怼,周瑜始终是出于下风劣势地位,当时的东吴想诸葛亮死的应该也就周瑜自己了,现在周瑜死了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正是上面的想法,所以刘备在阻止诸葛亮前去吊孝的时候,诸葛亮才会说出“瑜在之日,亮犹不惧,何愁下者乎?”,意思就是周瑜在的时候我都没怕过,现在他死了还有啥担心的呢?
第二就是这次前行,有赵云全程保驾护航,这也使得诸葛亮心中多了几分安全感,为了达到心理中的万无一失,诸葛亮还让赵云带领了伍佰精兵一通随行,后来的事情也证明了诸葛亮这样的安排还是很正确的,赵云能文能武,跟在诸葛亮身边既可以保证自己安全,又能有个可以商量事情的人,在诸葛亮祭拜完了周瑜后,东吴群臣奋起欲杀诸葛亮,此时赵云杀出,往日战绩犹存,东吴众将士也是无人敢肆意造次。
第三,鲁肃作为东吴的人,也能为诸葛亮周旋,我们前面视频讲过,鲁肃对蜀汉是有情怀的,要不是当时逼不得已,可能鲁肃现在还在蜀汉效力呢,在东吴时期的鲁肃,不仅积极抗击曹操,还是为蜀汉和东吴联合搭桥铺路的功臣,周瑜在的时候,鲁肃就一直在位蜀汉的利益跟周瑜周旋着,目的就是不想看到东吴和蜀汉有动武的那一天,而现在周瑜死了,鲁肃也代替了周瑜坐上大都督的位置,就更不愿看到自己不想看到的局面了,正如诸葛亮此前说的一样,东吴地区能够代替周瑜领兵的,必然是鲁肃,有了这点底气诸葛亮自然也更不畏惧前去东吴。
第四,符合当时场景需要,周瑜一死,东吴上下都为之震动,在这东吴群臣都在悲伤之际,诸葛亮前去吊唁,再动用他那能够舌战群儒的本领,不仅可以感动东吴君臣的内心,说不定还有一线希望能够改善东吴和蜀汉的关系呢,事实就是正当诸葛亮在灵堂之上那段精彩表演的时候,旁边的群臣议论纷纷:都说孔明和公瑾不合,看着情形传言都是假的啊,到后来就连鲁肃都郁闷了:是公瑾心眼太小啊,自取灭亡。事情发展到这等地步,就算周瑜起死回生估计都难动诸葛亮分毫了。
第五,当时的局势东吴自己心里也慌得一批,是让赤壁之战是胜利了,但是曹操会就此罢休吗?肯定不会,一旦孙刘反目,东吴肯定会担心腹背受敌的窘况,这个时候诸葛亮前去吊孝,起码放出一个积极的信号,蜀汉目前跟东吴还算不上是敌对势力。何况要是诸葛亮此次前来东吴发生什么意外,本来就算友好的邻邦也要变成敌人了。
纵观各种分析,卧龙吊孝的逻辑是没有错的,可惜这只是演义了的一个故事,从这一点不得不说,虽然三国演义是小说,不是什么正史,但是里面的逻辑推理还是相当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