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身前怼天怼地对空气,死后只身去拜祭,诸葛亮给周瑜吊孝的底气

身前怼天怼地对空气,死后只身去拜祭,诸葛亮给周瑜吊孝的底气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851 更新时间:2024/2/6 22:56:58

周瑜死后,东吴君臣上下不免悲痛交加,对诸葛亮更是恨之入骨,甚至很多曾经的周瑜亲信都要为周瑜报仇,势必要杀掉诸葛亮,而就在这时,蜀汉方面传来消息说诸葛亮要前来吊孝,当时刘备是全力劝阻,诸葛亮却也是全力要一意孤行前去吊孝。

那么诸葛亮明知道东吴群臣对他虎视眈眈,恨不得吃了它才好,为什么他还是要去给周瑜吊孝呢?

这里小编认为大概有以下几点,首先声明以下都是个人观点,欢迎评论区指正。

首先,诸葛亮自己也做过分析,周瑜身前两个人是明争暗斗各种的互怼,周瑜始终是出于下风劣势地位,当时的东吴想诸葛亮死的应该也就周瑜自己了,现在周瑜死了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正是上面的想法,所以刘备在阻止诸葛亮前去吊孝的时候,诸葛亮才会说出“瑜在之日,亮犹不惧,何愁下者乎?”,意思就是周瑜在的时候我都没怕过,现在他死了还有啥担心的呢?

第二就是这次前行,有赵云全程保驾护航,这也使得诸葛亮心中多了几分安全感,为了达到心理中的万无一失,诸葛亮还让赵云带领了伍佰精兵一通随行,后来的事情也证明了诸葛亮这样的安排还是很正确的,赵云能文能武,跟在诸葛亮身边既可以保证自己安全,又能有个可以商量事情的人,在诸葛亮祭拜完了周瑜后,东吴群臣奋起欲杀诸葛亮,此时赵云杀出,往日战绩犹存,东吴众将士也是无人敢肆意造次。

第三,鲁肃作为东吴的人,也能为诸葛亮周旋,我们前面视频讲过,鲁肃对蜀汉是有情怀的,要不是当时逼不得已,可能鲁肃现在还在蜀汉效力呢,在东吴时期的鲁肃,不仅积极抗击曹操,还是为蜀汉和东吴联合搭桥铺路的功臣,周瑜在的时候,鲁肃就一直在位蜀汉的利益跟周瑜周旋着,目的就是不想看到东吴和蜀汉有动武的那一天,而现在周瑜死了,鲁肃也代替了周瑜坐上大都督的位置,就更不愿看到自己不想看到的局面了,正如诸葛亮此前说的一样,东吴地区能够代替周瑜领兵的,必然是鲁肃,有了这点底气诸葛亮自然也更不畏惧前去东吴。

第四,符合当时场景需要,周瑜一死,东吴上下都为之震动,在这东吴群臣都在悲伤之际,诸葛亮前去吊唁,再动用他那能够舌战群儒的本领,不仅可以感动东吴君臣的内心,说不定还有一线希望能够改善东吴和蜀汉的关系呢,事实就是正当诸葛亮在灵堂之上那段精彩表演的时候,旁边的群臣议论纷纷:都说孔明和公瑾不合,看着情形传言都是假的啊,到后来就连鲁肃都郁闷了:是公瑾心眼太小啊,自取灭亡。事情发展到这等地步,就算周瑜起死回生估计都难动诸葛亮分毫了。

第五,当时的局势东吴自己心里也慌得一批,是让赤壁之战是胜利了,但是曹操会就此罢休吗?肯定不会,一旦孙刘反目,东吴肯定会担心腹背受敌的窘况,这个时候诸葛亮前去吊孝,起码放出一个积极的信号,蜀汉目前跟东吴还算不上是敌对势力。何况要是诸葛亮此次前来东吴发生什么意外,本来就算友好的邻邦也要变成敌人了。

纵观各种分析,卧龙吊孝的逻辑是没有错的,可惜这只是演义了的一个故事,从这一点不得不说,虽然三国演义是小说,不是什么正史,但是里面的逻辑推理还是相当棒的。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结局最凄惨的四位猛将,姜维名列榜首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国姜维有多厉害,三国人物姜维著名事件,蜀国猛将姜维高清照片

    导语:三国这乱长达100年的乱世中虽然上演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传说,比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等等也活跃了无数名将。他们或天下无双,或忠义无双,或神勇无双,或威震敌胆,但生在乱世也是他们的不幸,战死沙场已经是最高的选择了。但在当时有这么四位猛将,死的最为凄惨,姜维更是名列榜首,这些人都有谁呢?第四

  • 曹魏五子良将的不同死法:一个羞死四个中箭,其中一个死因至今不明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五子良将之首是于禁还是张辽,这个问题也有不同答案:按照陈寿在《三国志》中的排序,是张辽第一,但于禁却是五人中最早受封四方将军并假节的大将,他统领七军三万人驰援襄樊的时候,地位曾仅次于诸夏侯曹。于禁晚节不保,谥号“厉侯”也是贬义:“杀戮无辜曰厉,暴虐无亲曰厉,愎狠无礼曰厉,扶邪违正曰厉,长舌阶祸曰厉。

  • 汉宣帝刘病已后宫佳丽三千,为何抵不过一个死去多年的许平君?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许平君的女儿,汉宣帝真的爱许平君吗,刘病已怎样评价汉宣帝

    自古传统文化中有君子和小人之分,有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也有人发达了就变脸,就像“考公热”背后的许多调侃,如“上岸第一剑,先斩意中人”,认为自己高贵了,原本的配偶就不再配得上自己,这种现象好像慢慢变得普遍,甚至总给人一种错觉——见异思迁、富贵变脸好像是正常的,专心和专情才是罕见的。可是普遍了

  • 孙权的儿子被关羽以虎女焉能嫁犬子所拒绝:那虎女最后嫁给了谁?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孙权的妹妹离开刘备后又嫁给了谁,孙权的七个夫人结局,孙权他有过哪些事迹

    都说虎将无犬子,一代武圣关羽曾被孙权提过亲,想要让他的儿子娶关羽的女儿,但是关羽果断拒绝了,认为孙权的儿子配不上自己的女儿,那么最后关羽的女儿嫁给谁了呢? 武圣关羽 中国历史上一直有着“文圣孔子,武圣关羽”的称号,从中足以看出关羽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之高。 公元184年,爆发了黄巾起义,一时之间天

  • 魏晋之后,史书上不能提司马懿,否则不是有人被杀,就是有人倒霉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魏晋人物谈司马懿,司马懿正史记载,司马懿在魏晋南北朝中实力如何

    论名将风采,关羽和张飞是最著名的万人敌,以至于后世不断碰瓷这两人。尤其让人发笑的是西晋,都达到了“关羽、张飞遍地走”的程度。如苻飞、邓羌等,至少有五六位,都号称“关张之流”,但问题是有几人,听说过他们?尤其是关羽,最后还一屁股坐在武圣宝座,跟文圣孔子平级。无论是谁,服也好,不服也罢,反正关羽应该是最

  • 大秦最后的名将,亡陈胜、破项梁,手握40万大军仍难阻王朝崩塌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大秦二十大武将排名,大秦将领有哪些,刘邦与陈胜的反秦之路

    然而这些名将在秦国统一天下之后,或过早亡逝,或隐居田园,或被奸臣所害,所以在陈胜、吴广、刘邦、项羽揭竿而起时,秦国甚至出现无将可用的尴尬境地。最终,章邯扛起大任,率领苏角、王离等年轻一代将领出征,灭陈胜、破项梁,手握40万大军在巨鹿和项羽对峙,手中掌控着大秦最后的希望,但最后仍难阻止王朝的崩坍,实在

  • 商鞅变法,为何能够让弱秦走向强秦?商鞅把人性看的很透彻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商鞅主要是怎么变法的,商鞅变法对秦国的最大影响,商鞅变法为什么能使秦国迅速崛起

    [var1]不统一才会战乱不断,当时各路诸侯,不会因为你或者其他人反对侵略而放弃,固守养民只是一厢情愿而已。确切来说,当时并不是侵略,而是内乱。不统一则连年战乱,比如战国、三国、南北朝,而统一至少每个朝代前中期都能过点好日子。秦统一六国之后,一是统一货币度量衡,二是书同文,这两大卓越功绩也是基于统一

  • 春秋战国时代,家族到底代表着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春秋战国有几个家族,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家族,春秋战国贵族是怎样划分等级的

    所谓家族,指的是有血缘关系的人组成的社会群体。在天子之家有天子家族,在诸侯之家有诸侯家族,在朝臣之家有朝臣家族。民间也是如此,不管是大富之家还是贫贱之家,皆有家族之说。对家族的认同感贯穿于家族成员的血脉深处,属于这个家族的成员就要维护这个家族的尊严,尊严之中即包括了家规家训,包括了家族财富。因此,传

  • 于丹讲《论语》,究竟有没有“曲解”?你看孔子第73世孙说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于丹论语讲解,如何评价于丹解读论语,于丹是怎样解读论语的

    古有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今有于丹一部《论语》走天下。事实确实如此,于丹最开始的走红确实是靠《论语》,凭借《百家讲坛》的影响力迅速蹿红。就当时而言,于丹确实是做出了贡献,引发了“国学热”,促进文化传播功莫大焉。可久而久之,于丹不知什么时候背上了一个“曲解”《论语》的罪名。连老梁都说要是孔子看见于丹

  • 山海经中藏有一重大秘密,纪晓岚发现后想极力销毁,如今已被破解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纪晓岚在山海经中发现了什么,纪晓岚销毁过山海经吗,山海经十大秘密

    [var1]《山海经》是中国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奇书。《山海经》的主要内容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相关内容在内的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var1]《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