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新继位的荆州牧刘琮投降曹操后,刘表麾下的七大猛将去哪了?

新继位的荆州牧刘琮投降曹操后,刘表麾下的七大猛将去哪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047 更新时间:2024/1/20 11:58:26

小编确实不知道是否有荆州七猛的特定称谓,所以把刘表手下大将简单做了以下整理大概有八位:黄忠魏延李严、霍峻、文聘蔡瑁张允甘宁。其中在刘琮在蔡瑁的忽悠下投降曹操后,诸位大将做了自己的选择。其中黄忠、魏延、李严、霍峻四位归顺了刘备;蔡瑁、张允、文聘归顺了曹操;甘宁甘兴霸归顺了东吴的孙权。当然蔡瑁张允死得最快,在赤壁大战前就因蒋干盗书的反间计本曹操杀死。其他诸将都在各自阵营中大放异彩,尤其是黄忠、魏延、甘宁、文聘异常出色。所以客观的是还是刘表没有能力,空有富庶的荆襄九郡和忠心的文武在手就是刘备也早就成事了。

归顺刘备四员大将:黄忠、魏延、李严、霍峻

黄忠:

黄忠老将在刘表手下担任中郎将,当刘琮投降曹操的时候协同长沙太守韩玄抵抗关羽。以关羽之勇如果不用拖刀计的话,也只能和黄忠打个平手。后黄忠跟随韩玄投降刘备,在刘备进军西川的时候黄忠立下大功。

黄忠老将冲锋陷阵勇冠三军,在平定益州后被册封为讨虏将军成为刘备的五虎上将之一。除此之外最露脸的就应该是曹刘汉中之争中的定军山一战,此战黄忠阵斩夏侯渊声威大震。刘备称汉中王时论功行赏,黄忠进封后将军、关内侯。

魏延:

蜀汉的大将,跟随刘备入川屡立战功。平定汉中后在众多将领中脱颖而出出任汉中太守。“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这样的豪言壮语就出自魏延之口。魏延任汉中太守十年,战功卓著。尤其是刘备去世后,依然在阻挡曹魏南下的同时积极配合诸葛亮北伐。

李严、霍峻

李严初在刘表帐下,曹操进入荆州后归顺西川刘璋。在刘备入川的时候还曾经抵挡国刘备,后归降。李严在制定蜀律和平定叛乱方面有一定贡献,在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时候也是托孤大臣之一。李严进官为中都护,统管内外军事。次年进封都乡侯、假节,成为和关羽一样可自主寻找战机的重臣。

先主征严诣永安宫,拜尚书令。三年,先主疾病,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建兴元年,封都乡侯,假节,加光禄勋。

霍峻在刘表去世后投降了刘备,被封为中郎将。霍峻擅守,在刘备进入西川的时候以数百人坚守葭萌长达一年的时间。最终居然还被他打了冲锋,派精锐偷袭刘璋大军。在这一年中无论是张鲁还是刘璋都没能夺下葭萌关。后来刘备论功行赏,霍峻被封为梓潼太守。

投降曹操的蔡瑁、张允、文聘

蔡瑁出身荆州大族,是荆州牧刘表的小舅子。在刘表去世后挟制军权推自己的外甥刘琮继位荆州牧(按照立长立嫡来说,都应该是工子刘琦继位)。进而向曹操投降,被封为封爵为汉阳亭侯。张允也是刘琮一伙,在推刘琮上位的过程中与蔡瑁狼狈为奸。这两个人都被曹丕看不起,下场凄惨。(和三国演义中不同,蔡瑁张允没有被蒋干盗书的反间计所杀)

文聘是这三人中著名的大将,在刘琮降曹后归顺了曹操。此后一直被曹魏安排镇守江夏、荆城。文聘镇守曹魏南方的时间跨度横跨曹操、曹丕、曹叡,在抵挡关羽、孙权的过程中屡立战功。文聘驻守江夏数十年,名震敌国。

归顺东吴的甘宁甘兴霸

甘宁可是三国时期了不起的人物。年轻的时候是江湖大哥,以劫掠为生人称锦帆贼。后从刘表门下进入仕途,虽然作战勇敢但是并不受重用(曾经射死东吴大将凌操)。在投降东吴后迎来了自己职业生涯的巅峰,官至折冲将军。

甘宁作战勇猛,曾经率领百人百起独闯曹营。在未损失一兵一卒的情况下,斩杀曹军数十人安全撤离。孙权得意的说:“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相敌也”。甘宁虽然进入官场成为一方大将,但是豪侠作风不改。依然开朗豪爽、轻视钱财,所以深得士卒拥戴。

宁虽粗猛好杀,然开爽有计略,轻财敬士,能厚养健儿,健儿亦乐为用命。

小结:

刘表坐拥荆襄九郡物产丰饶,且有黄忠、甘宁、魏延等独当一面的大将足以成为一方霸主。但是刘表暗弱无争雄之心,偌大的荆襄九郡和文武大将都成了为他人做嫁衣裳。无论是魏蜀吴都获益良多,尤其是对刘备来说更是如此。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更多文章

  • 刘邦女人中,这个女人最有魄力,连吕雉都拿她没办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邦晚年对吕雉的态度,刘邦最有魄力的女人,吕雉对刘邦有哪些帮助

    不久,秦王朝的暴政给了他们机会。秦二世元年,陈胜吴广起义,魏豹和魏咎兄弟俩看到了希望,急忙带着自己的五千兵马前来投靠起义军。他们借着起义军势如破竹的气势,一举拿下了魏国原来的旧地,并自立为王,魏咎成了新的魏王。但陈胜的义军并没能战胜秦军,反而被秦军所灭,魏咎也自杀了。义军的作用不在于能消灭多少秦军,

  • 雍正王朝:年羹尧帮四爷洗脚,为何有始无终,不倒“洗脚水”?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雍正王朝年羹尧给四爷洗脚,雍正王朝年羹尧与四爷的对话,给四爷洗脚

    传尔丹兵败后,康熙要选派大将军王出征西北,但并未公布具体人选。胤禛在邬思道的指点下,跟胤禵做了一次交易:胤禛举荐胤禵为大将军王,胤禵举荐年羹尧为陕甘总督。这就让年羹尧产生一种“幻觉”,以为自己是个人物,连大将军王都要拉拢他,于是,他进京也不给胤禛打招呼,还直接跑去找胤禵,甚至跑到八爷府上去做客。胤禛

  • 洪秀全为何要发动太平天国起义?4次考秀才均落榜,气得卧床40天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洪秀全为啥能当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发动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洪秀全为什么要创立太平天国

    因为穷,他们没有机会。不论他们多么努力地去读书、去考试,结果都还是一样。更多的时候,当他们去参加科举考试,往往会被同去的富家子弟耻笑:“你也配姓赵?”被看好?更是不存在的事。这其中就包括太平天国起义领袖,洪秀全。洪秀全出生在广东花县的一个农民家庭,老爹是种地的、爷爷是种地的、爷爷的老爹还是种地的,往

  • 《雍正王朝》剧中,三爷允祉在雍正时期为何会有御前免跪的特权?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雍正王朝三爷为什么御前免跪,允祉个人资料,康熙王朝雍正为什么对三爷好

    在剧中等雍正继位以后,不管朝廷事务的三爷允祉活得非常潇洒。在保李绂被杀那一段剧情来看,允祉和雍正说话相当的随便。不但没有以臣属自居,反而你我这样的称呼雍正也不生气。可见三爷颇受重视啊,可三爷允祉又没有像老十三那样掌握兵权为何还这么受重用呢?你到是说句话呀,一个亲儿子加上我这一个亲阿哥面子总算够了吧。

  • 民国第一劫匪孙美瑶:曾制造轰动世界的绑架案,被鲁迅称为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孙美瑶虽是土匪头子,却是土匪窝里的文化人,他是富二代出身,若不是时局动荡,他很可能会是走上科举之路,并最终如他最初料想的那样:成为一个官员。可无奈,随着辛亥革命的一声枪响,孙美瑶的人生理想也随之瓦解了。但理想是可以随时变更的,不能科举考试的孙美瑶依旧渴望着出人头地。为了达到最终出人头地的目的,孙美瑶

  • 她是大清末代格格,活到2003年才过世,临终前仍对溥仪念念不忘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清朝皇帝溥仪真人照片,溥仪临终遗言故事,清末最美格格溥仪

    很多读者在看了大清的宫廷照片后,都觉得没有电视剧中的好看,实在的颠覆了我们对宫廷女子的认知。当然抛开照相水平和美颜滤镜不说,每个年代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本期小编为大家介绍的主人公,是大清的末代格格完颜童记。她被誉为晚清最美格格,一直活到2003年才过世,然而临终前仍然对溥仪念念不忘。完颜童记出生在1

  • 乾隆八年的夏天号称“中国历史上最热夏天”,到底热到什么程度?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乾隆八年有多热,乾隆是如何过夏天,乾隆是中国最热的夏天吗

    这首诗是乾隆八年夏天,中国多地出现极端高温天气时,乾隆皇帝在酷热中写下的一首诗。说来,乾隆当时这诗多少有点“蹭热点”的意思。乾隆这诗的意思是说:朕在舒适冰凉的屋子里待着,可心里却苦闷得紧,毕竟百姓还在酷热中挣扎。说得再白点就是:我在空调房里,心里却苦闷,因为你们正在极端高温的室外受苦。作为黎民百姓听

  • 《雍正王朝》中康熙为何重用当过逃兵、卖御赐宝刀还债的隆科多?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雍正王朝康熙赐隆科多宝刀,雍正王朝康熙给隆科多看的是什么,康熙为什么留着隆科多的宝刀

    佟佳氏在清朝有先天的优势首先我们需要说明的是佟佳氏和爱新觉罗氏关系非常密切,不但从努尔哈赤时代开始就世代姻亲而且因为忠诚还是爱新觉罗氏的重要政治盟友。所以清朝历代帝王都对佟佳氏厚待,佟佳氏子弟也成为朝野中重要的力量。其实从最早说努尔哈赤就是入赘的佟家,努尔哈赤本人也承认这一点。所谓世代姻亲就是从努尔

  • 《雍正王朝》中杀陆生楠和谢济世时捎上总督李绂,雍正一箭数雕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雍正杀李绂哪一集,陆生楠,陆生楠谢济世最后被杀了吗

    事发背景雍正继位后,为弥补国库的空虚,被迫实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由于阻力太大,雍正也只敢在自己的心腹田文镜的河南和李卫的江苏等地“试行”,也就是说先打个样来看看。结果由于田文镜坚定不移的执行新政,结果河南考生感觉将来前途无望集体罢考。感觉读书人所谓的“正当权利”受到侵害,直隶总督李绂、河南学政陆

  • 末代王爷的环球军事考察飞机大炮让他大开眼界回国后大清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尽管当时清朝已经建立得有新军,但这些部队却被牢牢地控制在了张之洞、袁世凯等封疆大吏的手中,清廷根本无法直接调动。因醇亲王载沣之子溥仪继承了皇位,并由他亲自监国,所以他派自己的六弟载洵出任海军大臣,七弟载涛出任陆军大臣,而这两人当时都仅仅20出头,都准备在军事领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载涛全名为爱新觉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