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便是郭孝恪,根据相关史料记载,郭孝恪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跟自己老实巴交的兄长不一样,郭孝恪从小就喜欢结交当地的游侠剑客,因为重义,所以在当地小有名气。
当时正值隋朝末年,瓦岗军的声势一时无两。郭孝恪在当地拉起了一支武装队伍投奔了瓦岗军。在郭孝恪投奔瓦岗的时候,李密已经赶走了翟让,自己成为了瓦岗军的领袖。
对于郭孝恪的投奔,李密显得很重视,他亲自接见了郭孝恪,经过一番交谈后,李密啧啧称奇,他称赞郭孝恪,“世言汝、颍多奇士,不谬也!”
后来,郭孝恪前往黎阳当了徐世勣副手,两人成为了最佳拍档,将黎阳打造得牢不可破。然而,不久后,李密便被唐军击溃,他本人只能无奈降唐,盛极一时的瓦岗军竟在内讧下分崩瓦解。
徐世勣和郭孝恪思虑再三之后,决定携城投靠李唐。对于这两名将领的投诚,唐高祖李渊十分欣喜,继续让他们镇守黎阳。
武德二年,河北军阀窦建德大军压境黎阳,城破后,徐世勣和郭孝恪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只能暂时投靠了窦建德。
武德三年,徐世勣和郭孝恪趁机逃回了长安城,投到了李世民的帐下,对于两人到来,李世民表示欢迎。武德四年,李世民带领大军进攻王世充,王世充无力匹敌,只能派出使者快马加鞭前往河北窦建德处求援。
接到王世充的消息后,窦建德立刻带领几万精兵来到了虎牢关,以一敌二,唐军内部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关键时刻,郭孝恪力排众议,认为唐军应该跟窦建德展开决战,因为王世充早已被打残,绝不敢出兵。
李世民采纳了郭孝恪的主意,派奇兵截断窦军粮道,趁着窦军军心不稳之际,唐军倾巢出动,击溃了窦建德所部。战后,李世民称赞郭孝恪,“孝恪献策擒贼,功固在诸君右!”
李世民登基后,当年跟随他的老部下们都得到了升迁,郭孝恪自然也不例外。他从凉州都督做起,立下了赫赫战功,后来竟成为了大堂的安西都护,也就是西域地区的最高军事长官。
安西都护虽然官职很高,但其实并不好做,因为西域地区同中原之间有几千里沙漠隔绝,消息传递很慢。并且西域诸国不乏野心家,郭孝恪担任安西都护后,选择了杀一批、拉拢一批、孤立一批的政策,成功的稳住了西域局势。
在干完这一切后,郭孝恪心中逐渐滋生出了骄傲自满的情绪。
贞观二十一年,西域龟兹国不知道咋想的,举起大旗就准备自立。唐太宗李世民知道了这件事之后震怒,命令阿史那社尔、郭孝恪率军进攻龟兹国,阿史那社尔打仗很猛,仅仅2个月就攻克了龟兹国的都城,龟兹国王带着仅存的一点士兵逃到了他国。
阿史那社尔深知除恶务尽的道理,于是他带着大军继续追击,让郭孝恪驻守都城。但是打了一辈子仗的郭孝恪却犯了糊涂,他执意带着主力部队驻扎在城外。有部下劝告他,龟兹都城中并不安宁,还是带领大军入城,稳妥些。
但是郭孝恪却固执己见,认为大局已定,坚持要驻扎在城外。
到了那日半夜,城内的龟兹人组成了一万叛军,唐军遭到突袭,阵型大乱。郭孝恪怕都城失守,于是便率领手下的千余士兵入城,结果因为不熟悉地形,落得个惨败收场。
郭孝恪没办法,只能率部从西门突围。但是在西门早就有龟兹叛军驻扎着,一时间,“流矢如雨”,郭孝恪活活被乱箭射死。
李世民得知这个消息后,震怒,剥夺了郭孝恪所有官职。对于此战,李世民久久不能忘怀,几年后再度提起的时候,李世民还怒气冲冲的评价郭孝恪4个字,“自贻伊咎!”
这4个字也就是骂郭孝恪是活该,自取灭亡。很多人认为李世民的评价不免让人心寒,你们怎么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