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赠书丨“边缘人”李白凭什么是唐朝文化的象征?

赠书丨“边缘人”李白凭什么是唐朝文化的象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375 更新时间:2024/2/13 6:05:26

但事实上,李白一生仕途不顺,就其身份而言,他只不过是整个唐朝主流社会的一个边缘者。

那他何以成为 整个唐朝文化的象征?答案就是:诗歌。诗就是唐朝文化的象征。

在中国历史上,恐怕再也没有一个朝代,能像唐朝这样文化发展得如此迅猛繁荣。

年度重磅中国史巨著 《五万年中国简史》中,详尽介绍了唐朝文化为什么能发展如此繁荣的——

从第一批智人踏上中华大地到20世纪,

史学名家为你理清中国上下5万年的来龙去脉

节选自《五万年中国简史》

第四章“隋唐:帝国的盛放与凋残”

文 | 陕西师范大学 于赓哲

1

环境大繁荣,士人超积极

要说起文学兴盛繁荣的原因,无非是内因和外因。就外因而言,唐朝300年国运,起码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阶段内,国家经济是比较繁荣的,社会秩序是比较稳定的。那么这样一个稳定繁荣的景象,当然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外部的有利环境。

而且在那个年代,文化上开放包容,吸纳了很多外来文化。请大家注意,外来文化除了给我们带来新的技术、新的物种,在思想上也会对我们产生一个激励,会有一个碰撞,而很多灵感与火花就诞生于这种文化的碰撞当中。所以 兼容并蓄的文化理念也是促进唐朝文坛兴盛的一个重要原因。

谈诗当然离不开士人。唐朝的知识分子有个什么特点呢?

都有一个 积极进取的人生价值观,而且他们还 比较率直,很少有掩饰。对于他们来说,想取功名利禄就是想取功名利禄,这没有什么好掩饰的,没有那么多虚伪。

所以唐朝的文学,像是一些笔记、小说还有个特点,就是 快意恩仇、直抒胸臆。

鲁迅写《中国小说史略》的时候就曾经说过,唐朝文学快意恩仇,而且还有个特点——很少教训别人。我们发现宋朝以后的文学总喜欢在里边加上所谓的教化的作用。

知识分子总是摆出一副要教训别人的姿态,哪怕写的是风花雪月,也总是要加上一句——我写风花雪月,你如果在这里边只看到风花雪月,那就说明你没有悟透我的深意啊!

但是唐人没有这样的风气。 唐人很率直,对自己的人生欲望毫不加以掩饰,他们是积极入世的,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而这毫无疑问也影响到了唐代文学的发展。

李白的诗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比如他的 《塞下曲·其六》:“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

唐时北方突厥非常凶悍,对李唐王朝形成了长期严重的威胁,李白在这首诗中以汉军抗击匈奴为主题,表达了战场之上克敌制胜,一战败突厥的雄心壮志!

唐朝文人非常具有积极性,而且也从来不怕艰难险阻。在这种情况之下,促生了边塞诗这样一种豪迈的诗歌品格。所以边塞诗的出现,也能特别清晰地展现出士人那种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

2

考试要考,全是重点

而且唐朝的诗歌还有实际的作用,这个跟科举是密切相关的。

科举在武则天时代加试杂文,而在武则天时代之前,科举主要考的内容是经学。严格来说,经学跟文学没有太大的关系,可是武则天一旦加试杂文,也就是诗词歌赋这些东西之后,一时之间天下的读书人就开始把几乎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诗词歌赋的创作当中去了。

这样的现象带来的结果,就如《通典》所说的“无齿童子耻不言文末”,天下的孩子们都纷纷地参与到文学内容的学习当中来。一个经学,一个文学,他们都必须去学习,因为只有这样才是晋升的资本,只有这个才是以后建功立业的不二法门。所以文学从这个时候起变得无比重要。

另外还有一点很重要,唐代科举不实行糊名制。也就是说 考生的姓名响亮与否,对于考官是具有影响力的。如果考生本身就已经名声在外,或者考生本身获得了考官的青睐的话,那么毫无疑问,他的考试将会顺利很多。

可是,通过什么方式能让考官知道我呢?毕竟还没参加考试的时候,就已经名满天下的考生是凤毛麟角的。唐代就出现了这样一个现象,叫作“行卷”和“温卷”。年轻的读书人往往四处交游。

我们可以发现,唐代诗人有一个特点,好像个个爱旅行,走的地方多得不得了。他们到处游历,除了游山玩水,他们还把自认为得意的那些诗歌编辑起来,形成这么一卷或者两卷文书,然后送到人家达官贵人的府上去,希望人家打开看一看自己的诗歌,进而欣赏自己。而且到了考试之前,为了不让人家考官忘记自己,还要把同样的诗集给人家再送一次,这叫“温卷”。

行卷与温卷的习惯又促进了唐朝诗歌的兴盛。因为在这个过程当中,你得绞尽脑汁写出那些自认为得意的诗句。既然天下的读书人都把精力放在这方面的创作上,那诗歌能不繁荣吗?所以唐朝诗歌的兴盛与科举制也是密切相关的。

李白当然也写过不少这样的诗。比如 《上李邕》,是千古留名的佳篇: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时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李白以大鹏自比,诉说了世人对自己的轻视,以向李邕倾诉衷肠,表达自己的壮志。

3

高僧就是高级知识分子?

我们还得强调一下,宗教思想也是文学兴盛的一个重要的原因。要知道,唐朝有个现象,那就是有很多诗僧,很多高僧本身就是著名的诗人。

为什么?那是因为唐朝的佛寺有一个特点。严耕望先生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叫作《唐人习业山林寺院之风尚》,其中提到他注意到一个现象, 唐朝的寺庙往往担负着学校的功能,高僧就是高级知识分子,而很多读不起书的人可以到寺庙去读书。

在这个过程中,那些僧人为了培养学生文学的能力,也使得自己发展出了文学能力,更何况佛、道的宗教思想本身也可以影响文学的发展。比如佛教的人生观、佛教对生死的态度、道教对仙境的想象,这一切都会对文学产生莫大的影响。

比如,李白在 《凤笙篇》一诗中写道:“仙人十五爱吹笙,学得昆丘彩凤鸣。始闻炼气餐金液,复道朝天赴玉京。”

“学得昆丘彩凤鸣”指的是一种传说中饲养凤凰的仙术,而练气、餐金液则是修炼成仙的方式。全诗充斥着李白对修仙成道的瑰丽想象。

4

想说就说, 不搞文字狱

唐朝文学兴盛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 唐朝在政治上基本没有搞过文字狱。

有的朋友可能要提出反对意见,那韩愈写《谏佛骨表》不是导致他被贬官了吗?可是那个严格来讲不是文字狱,因为《谏佛骨表》中的“表”其实是公文,这只是政见不合带来的问题。虽然我们后来把《谏佛骨表》当作文学作品来看待,但是它最初是一个公文。

我们可以注意到一般来讲搞文字狱的年代,文学往往会受到遏制。而唐代是没有的,或者说是极少的。

比如李白在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甚至很直白地说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样的话,如果放在明朝和清朝,他的脑袋早就搬家不知几回了。

再比如,白居易这样的人竟然胆大包天到可以把皇帝与贵妃的那点私事写到自己的诗歌里边,还描绘得绘声绘色,那这样的事情在搞文字狱的年代是绝对不可想象的。所以这大概也是唐朝文学兴盛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五万年中国简史》

从头一批智人踏上中华大地到20世纪,

可能是时间跨度最长的中国史

由复旦、南大、北师大等名校的9位史学名家,

带我们透过历史的表象,

真正看清中国5万年来的发展历程!

阅读原文立马优惠带走!

欢迎转发并在本文末留言分享,

说起唐朝文化, 很多人心中的C位都是李白。那他何以成为 整个唐朝文化的象征?

留言截止时间:2020年6月17日晚9点

公布获奖时间: 2020年6月17日晚9点

留言点赞前3名幸运读者获得《五万年中国简史 》赠书一本。

更多文章

  • 李世民问:我这个学生如何教书匠回答“我比孔子强”后加官进爵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世民的教育方法,李世民是如何教育孩子的,李世民重用人才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古人影视形象剧照(图)文:悔昔道来唐朝太宗朝时,并州有一名叫张后裔的人,十分有才华,熟读史书典籍,精于儒家经典。太宗李世民对他之名早有耳闻,于是专门下了道圣旨派人去并州请张后裔入宫,专门为李世民讲解《春秋左氏传》。张后裔入宫后,每天认认真真给李世民讲解《春秋左氏传》,若是太宗不懂的地方,张后裔便会更

  • 魏徵被李世民称为一面镜子,死后3天竟被李世民砸了墓碑,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世民把魏征的坟墓挖了是真的吗,魏征死后李世民活了多久,李世民为何要砸魏征的墓碑

    李承乾是唐太宗李世民、长孙皇后的长子,从小深得两人的恩宠,再加上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深厚夫妻之情,越发让这个长子得宠。李承乾与佛道儒三教学士进行学术交流,李世民有感于儿子的学业,便为儿子建了一所学馆,取名崇文馆;尽管李世民如此用心教导李承乾,可李承乾还是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恰巧这时,太子李承乾来拉拢侯君

  • 为什么从唐朝开始,我国古代史的发展,有着明显的分界线?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朝的发展过程图,唐朝历史发展给我们留下哪些教训,唐朝的历史分为几个阶段

    与唐朝之后的下半段历史相比,唐朝之前的中国历史则显得更加引人注目一些,那这又是什么样的因素导致的呢?本篇文章,我们重点分析一下这个问题,看一看,为什么从唐朝开始,中国古代的历史有着明显的分界感。很多研究历史的学者都习惯以唐朝为分界线,将中国历史分为上半段和下半段,在唐朝之前,中国古代的历史呈现上升趋

  • 历史上西施、貂蝉、杨贵妃为何都没有孩子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西施貂蝉杨贵妃王昭君都长啥样,貂蝉和杨贵妃谁最美,西施杨贵妃

    西施:形势所迫,不能生孩子。 西施,是四大美女中,所处时代最早的。她的一生,都用在了“美人计”上。因此,我们想要知道她是否有孩子,得从2个人身上入手:第一,绯闻对象范蠡;第二,正经丈夫夫差。在正式出山之前,西施只是生活在越国苎萝的普通卖柴女。她和范蠡的交集,是因为美貌。当时,越国大夫范蠡奉命四处巡

  • 晋朝壬午之乱:三万叛军三个月,竟然能攻掠江南五州!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晋朝叛军有多厉害,晋朝的对外战争,历史上的晋楚争霸战

    有个在平氏县任职的义阳蛮官吏,好武力及论攻战,喜欢占卜,自称应当富贵,同僚都嘲笑他。这个先后冒名张昌、李辰的义阳蛮首领,有割据野心,在秘密召集了数千人,并且偷盗了幢麾,诈言朝廷令他招募士兵讨伐益州李流,此时恰巧有《壬午诏书》,应该是张昌假托的,因为李特三月被杀,李流等当时处于困境,朝廷不会再征荆州兵

  • 司马炎有二十几个儿子,为何将帝位传给一个傻瓜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司马炎以后是谁当皇帝,司马炎个人资料,司马炎子嗣多少

    晋惠帝那么,司马炎有这么多儿子,为何要立一个傻子当皇帝呢?第一、司马衷乃是嫡长子。晋惠帝名不正则言不顺,中国自古以来都讲究“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这种基本礼法,古代有很多皇子都具备远远超过皇太子的能力,却没有竞争皇位的资格,比如西汉初年率兵铲除诸吕的齐王刘襄等等。唐太宗李世民、明成祖朱棣本

  • 没有空调电风扇,古人是怎么过夏天的?早在周朝就出现冰箱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古代人没有风扇是如何度过夏天的,古代没有风扇空调怎么过夏天,古代没有空调怎么度过炎热的夏天

    那没有空调、没有电风扇也没有冰箱的古代,古人是怎么过夏天的?虽然古人没有空调和电扇,但是在打造清凉的住所这方面上,很下功夫。唐朝时,人们发明出了“自雨亭”,亭台楼阁四面环水,水面上放几台大水车模仿降雨,外围还有以水为动力的大型摇扇,将水中的冷气扇向室内。皇宫里的含凉殿、朝中大臣家的自雨亭,用的都是这

  • 尧舜之道恐为传说,西周召公之后才实行了最早有史可稽的禅让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尧舜禅位故事资料,尧舜禹禅让制的资料,尧舜禅让的历史

    直到周武王姬发伐纣东征,姬奭手提大斧和武王同母四弟姬旦一并护卫王兄,杀进了朝歌,建立了八百年的周朝天下。为了表彰其功,姬发将冀北、辽西之地封给了庶长兄姬奭,赐二等爵位为燕侯,也就是燕国的起始。姬奭和周公姬旦一样没有被姬发派往封地为君,而是授予了召伯的称号,作为周朝三公之一的太保留驻镐京,辅佐朝廷,并

  • 纣王昏庸无道,秦始皇焚书坑儒,为何还获得人们这样的称赞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纣王焚书坑儒,历史评价商纣王,秦始皇为啥焚书坑儒

    昏庸无道商纣王但是后世的解读却衍生出了各种不同的说辞,因而对于历史原貌进行了一定的改编,加之通过影视作品的宣传刻画,也让无数人认为商纣王就是一个昏庸无道无能之辈,因此,商纣王在人们眼中只是一个残害忠良的昏君,而对历史发展毫无帮助。但在后来郭沫若的文献当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所谓的商纣王,其实还是有过一

  • 古墓出土的姜子牙“天书”,破译后至今不敢公布?原因不相信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姜子牙临终遗留的天书,山东出土姜子牙的天书,数千年前的姜子牙天书

    但是专家研究出古文内容后,也称之太过于神奇,至今也只是公布了部分内容,而不敢把所有内容公之于世。因为里面权衡至某类的内容并不适用于和平年代。一旦被很多心术不正的人效仿,势必会影响社会稳定。我们常说,一个人的力量是弱小的。但是不可否认,像姜子牙这样的旷世奇才是完全有能力搅弄世界风云变化,改天换地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