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吴王夫差不傻,为何不直接杀了勾践?这就是刚愎自用的最好解释

吴王夫差不傻,为何不直接杀了勾践?这就是刚愎自用的最好解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830 更新时间:2024/1/22 1:22:42

[var1]

时间回到春秋时期,吴国国君阖闾是个贤明有才干的君主,他任用了著名的军事人才伍子胥,推行了许多有利于民生的措施,大大增强了吴国的综合国力,阖闾[ hé lǘ ]是个很有远见和抱负的国君,他看到国家政治局面已经趋于稳定,也是时候该实现自己的宏图伟业了,于是就开始向外四处征战,想进一步称霸中原。

[var1]

越国作为吴国的邻国,所以吴越两国的战争很快就爆发了,在一次战斗中,吴王阖闾被越王勾践的弓箭射伤,不久就不治身亡了,从此吴国和越国之间结下了不共戴天之仇,而勾践成了夫差的杀父仇人。

[var1]

吴王阖闾死后,他的儿子夫差继承王位,杀父之仇驱使着他发兵攻打越国,得益于吴国强大的军事力量,越国被吴国打得节节败退最终选择投降,按理说这个时候本应该将越王勾践杀死,免得斩草不除根 春风吹又生,但是吴王夫差却并没有这么做,而是把勾践囚禁在吴宫里面为奴,让他干苦力活折磨和侮辱他。

[var1]

夫差究竟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放着杀父之仇不报。还故意留着勾践养虎为患。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先了解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当时吴国的太宰 伯嚭。可以说勾践能够免于被杀。这个伯嚭绝对是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为什么这样说呢、

[var1]

原来在越国战败后,越王勾践见大势已去,他打算杀掉自己的妻子和孩子,然后与吴国决一死战,能够杀妻灭子足以表明,此时的勾践已经抱有必死的决心,不成功便成仁。而就在这个时候,勾践的谋臣文种却马上出来制止了勾践,并告诉他有个办法或许可以保住勾践的性命,将来等待机会在东山再起反败为胜消灭吴国。

[var1]

文种想的是什么办法呢,文种在春秋末期是一位很有能耐的谋略家,他与伍子胥孙武等人齐名,都可以说是那个时期最了不起的人物,文种早就知道吴国太宰伯嚭是一个贪财之人,只要贿赂了伯嚭,一定可以让他在夫差面前说句好话,兴许可以放过越王勾践一命。如果夫差还是不肯答应,那勾践就得委屈自己了,把自己当做奴隶敬献给夫差,还得把自己的妻子送给夫差当妾侍,以此让夫差减轻防备不在为难越国。

[var1]

勾践同意了文种的办法,于是就筹集了许多的钱财贿赂伯嚭,又在全国各地搜罗美女敬献给夫差,还把自己当做奴隶献给夫差,太宰伯嚭收到越国送来的钱财以后,立刻向吴王夫差提出建议,他认为如果现在攻打越国,那么勾践一定会杀妻灭子与吴国决战,而越国剩下的几千人马也都会同仇敌忾,这不利于吴国的利益,所以不应该这么做。如果放勾践一条生路,或许吴国得到的利益更大。

[var1]

夫差一听好像是这个道理,又加上勾践提出的条件实在是太诱惑了,他沉寂在胜利的喜悦之中不能自拔,于是也没有三思而后行,就干脆答应勾践带着妻子和儿子前来坐囚徒,于是勾践就这样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逃过了一劫,与其说是伯嚭救了他,还不如说是金钱和美女救了他,正所谓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句话一点儿也不假。

[var1]

其实早在吴国打败越国的时候,大相国伍子胥就曾多次劝解过夫差杀掉勾践,以免将来养虎为患对吴国造成更大的威胁,但是夫差却从没有把伍子胥的话放在眼里,夫差为什么宁可听信谗言也不相信伍子胥的忠言呢,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来全面地认识一下伍子胥。

[var1]

伍子胥是阖闾时期的著名相国,曾经帮助阖闾攻入楚王宫成就霸业,这样一位资深的权臣,在夫差时代自然也是备受尊敬,在朝中地位和权力都十分庞大,甚至能够干扰君王的决定,可是夫差不希望有任何人干涉他掌权,就算伍子胥对吴国有大功,也不能挡住他夺取权力的道路。

[var1]

早在夫差上台之前,伍子胥就掌握着选拔新王的权力,这权力实在是太可怕了,也就是说即使新王被选出来,那么伍子胥也有废掉新王的资格,只要伍子胥在一天,夫差的位置就做不安稳,因此伍子胥一直被夫差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也一直想找个机会把这位权臣废掉。

[var1]

而这种君王与权臣的矛盾,则被一个人拿捏得死死的,这个人就是咱们之前说的太宰 伯嚭,他不仅设个见钱眼开的人,也是一位很有心计的人,而他的心计就是善于,放大君王与权臣的矛盾,将君王与权臣之间的矛盾作为突破口,从而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在伍子胥向夫差进言杀勾践的时候,伯嚭就在一旁煽风点火放大二人的矛盾。本来伍子胥是真心为吴国着想,但是这个伯嚭却故意和伍子胥唱反调,胳膊肘往外拐帮着勾践说好话。本来夫差就不怎么待见伍子胥,如今伯嚭又给夫差找了个台阶下,为了打压伍子胥在吴国的权势和地位,夫差也公然和伍子胥唱反调故意放过勾践,给了勾践活命的机会就等于给了越国卷土重来的机会。

[var1]

因此勾践能够在极端的条件下保全性命。吴国内部的矛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换句话说如果没有伍子胥这位权臣的存在。或许越王勾践也难逃此劫。后来夫差将勾践放回越国。在经历几年的养精蓄锐后。越国实力储备已经基本成熟。于是勾践突然对吴国发起了攻击。而此时的吴国还无防备。面对越国强大的攻势吴国毫无招架之力。最后国破家亡、夫差此时才想起当初伍子胥劝告他的话。但是天下哪儿有后悔药呢。他自己觉得没有面目去见死去的父亲阖闾和大夫伍子胥,就用衣服蒙住脸然后举起剑自杀了。

[var1]

通过越王勾践忍辱偷生绝地反击的故事,我们可以发现利益是驱使一个人走向堕落的罪魁祸首,而良好的君臣关系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武器,倘若伯嚭能够不被利益所诱惑,夫差与伍子胥关系和睦,想必就没有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了。

更多文章

  •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为什么会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荆轲为什么说风萧萧兮易水寒,荆轲刺秦王的经典语录,风萧萧兮易水寒

    荆轲喜读书击剑,曾游说卫元君,不为所用。后游历天下,与四方名士豪杰交往。曾经在榆次和盖聂论剑,话不投机,盖聂怒目而视,二人不欢而散。又在邯郸和鲁勾践争道,鲁勾践怒斥他,他默默离开。又到燕国,和当地的狗屠夫及擅长击筑的高渐离结交,成为知己。荆轲嗜酒,每天和高渐离在街市中喝酒,酒酣之时,高渐离击筑,荆轲

  • 商鞅变法为秦国立下大功,为什么秦孝公还想除掉他?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秦孝公为什么杀商鞅,秦孝公与商鞅变法为什么能成功,商鞅变法为秦国做出了什么贡献

    [var1]卫鞅见秦孝公颇费周折,但幸好的是两次面谈,秦孝公对他都很满意,并决定重用卫鞅,让他来主持变法强国,刚变法一年多后,秦孝公发现,持续多年的国家粮食短缺问题不但得到了解决,而且还有许多余粮,本来闹事的农民少了,回家种田的多了,人员办事的效率有了提高,社会变得越来越稳定了,军队也变得比以前更有

  • 战国时代,秦国燕国韩国弱小,为何能坚持很长时间而不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战国燕国灭亡的原因,战国末期秦国是如何灭掉韩国的,秦国灭燕国过程

    [var1]乱世里天下大乱,没有法度纲纪,也没有道德和正义,只有实力的强弱,在这个时候,如果不长足发展综合国力,那么,国家必然变得岌岌可危,比如春秋战国。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大的乱世,春秋战国时代经历了长达300多年的争斗,尤其是在战国时代的时候,各大诸侯国经历了上百年的纷争,相互之间攻伐不断,比的

  • 秦国的白起和王翦都是战神,为何白起被杀,而王翦却得以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白起王翦谁厉害了,白起和王翦的对比,白起和王翦是同一朝代吗

    [var1]白起,是楚平王之孙白公胜的后代,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身为秦国将领白起坑杀了赵国四十万精锐士兵,使曾经对抗秦国的赵国,变成了弱国,再也没有机会与秦国对抗,白起因此成名。在秦昭王掌权后,任白起为大将,随后白起为秦国征战无数。长平之战后,作为军事将领,白起认为应该乘胜追击

  • 秦赵长平之战后,廉颇在做什么?他的最后结局是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赵长平之战廉颇与白起,长平之战后廉颇的结局,秦赵长平之战有多惨烈

    [var1]廉颇身上除了负荆请罪的故事闻名遐迩外,再就是长平之战了。长平之战初期,廉颇坚守不出,与秦军死耗。双方即使发生短兵相接,也是极小的战斗事例。从战术层面上看,赵军吃了不少小亏;但是从战略的角度分析,秦军千里馈粮,战争成本高昂,渴望速战速决。廉颇偏偏不给秦军正面你一刀,我一枪对决的机会,就靠着

  • 朱瞻基喜欢斗蛐蛐“玩物丧志”,后世对他的评价为何如此之高?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瞻基为什么喜欢蛐蛐,朱瞻基最后为啥会迷上蛐蛐,朱瞻基有多爱蛐蛐

    第一要说玩,其实明宣宗朱瞻基也是出了名的。他不仅仅喜欢斗蛐蛐,还是一个有艺术天赋的皇帝。写诗,作画,器物,玩好,他样样精通。但是他与历史上出了名的宋徽宗以及后来大明的那些奇葩皇帝相比,还是有很大不同的。他在玩的同时,并没有忘记自己是个皇帝,重点是要治国。可,像宋徽宗这样的皇帝,虽然艺术上的成就更大,

  • 笑话:哥们:“古代就有这么一个人,宋朝的,姓武,卖炊饼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朝大臣的经典段子,宋朝民间笑话,宋朝姓武的人

    编辑老司机我只服这一位,其他谁也不服编辑有这样的闺蜜真是倒了八辈子的霉编辑这真的是天赋异禀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编辑阿橘,你是怎么上去的!编辑男人弄点私房钱容易吗编辑发现一张又憨又萌的脸编辑放大招的瞬间编辑别拦我,我要去富士康上班编辑有一次我正在加班,老爸给我打电话,很明显能听出他喝多了:“儿子,

  • 俗话说,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王安石为何强行拆散儿子儿媳?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王安石与儿媳对诗,王安石资料简介,王安石对后人的影响

    在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无论有没有宗教信仰,人们都不会轻易去干“拆庙毁寺”之事,因为,“拆庙”是件大不敬的事情。而比“拆庙”更让人不齿的是,就是破坏他人婚姻,因此,即使是碰到感情非常不好的夫妻,人们也是“劝合不劝分”的。所以,才有了一句流传久远的老话,叫“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然而,在理学思想昌盛的

  • 朱元璋临死前留下四字,但是朱允炆不听,不然惨死的人就是朱棣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元璋临死喊朱棣是想干什么,朱元璋有没有给朱允炆留后路,朱元璋的儿子朱棣反朱元璋了吗

    朱元璋将大儿子朱标立为太子,但朱标却在巡视的时候去世了,让朱元璋非常的伤心。在他的嫡子中清王和靖王很暴力,因此他们排在了继承人之外。朱棣虽然很聪明,但却是庶出。所以这种情况下,朱元璋选择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朱标死后,其实朱元璋也考虑过他,但是因为朱棣不是马皇后生的,再加上害怕朱棣登基后不会放过其他儿

  • 朱元璋不能同富贵,几乎杀了所有的开国元勋,为何却不杀汤和?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元璋为什么要杀汤和,朱元璋中的汤和结局,朱元璋里的汤和是二虎吗

    每一个王朝的诞生都有自己的开国皇帝,有一位皇帝他是草根出身,推翻前朝的暴政,最终完成国家统一,他就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每个皇帝都会想着自己的王朝会一直传承下去,所以在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他也一直在思考着这个问题。在明朝之前就有很多皇帝为了更好巩固自己的江山而做出一系列事情。例如千古一帝的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