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国的白起和王翦都是战神,为何白起被杀,而王翦却得以善终

秦国的白起和王翦都是战神,为何白起被杀,而王翦却得以善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622 更新时间:2024/1/25 7:04:52

[var1]

白起,是楚平王之孙白公胜的后代,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身为秦国将领白起坑杀了赵国四十万精锐士兵,使曾经对抗秦国的赵国,变成了弱国,再也没有机会与秦国对抗,白起因此成名。在秦昭王掌权后,任白起为大将,随后白起为秦国征战无数。长平之战后,作为军事将领,白起认为应该乘胜追击打下邯郸,但此时秦国丞相范睢认为此时应该让将士修养,不适合再战,其实这都是范睢的借口,他只不过在担心白起攻下邯郸后,他一点功劳都没有。但是白起并没有这样勾心斗角的心思,他只知道自己作为将领,现在正适合攻打邯郸,扩大战果。但是秦国认同了丞相范睢的建议,并没有继续攻打邯郸,白起对此一气之下就以生病的理由回家了。后来,秦昭王想让白起再次率军攻打赵国,但白起以自己患病的理由拒绝了。因为白起认为这个时候攻打赵国,并不是最佳时机。

[var1]

但是秦昭王不知道白起的想法,所以对于白起的拒绝出战很是生气,他认为白起持功自傲,自己离开白起也照样能打胜仗。于是秦昭王派其他将领率兵攻打邯郸,这场战争以秦军大败结束。秦昭王认为想打赢赵国还是得需要白起率军作战,于是再次派人传达自己让白起率军攻打赵国的旨意,但又让白起以自己得病的理由拒绝了。白起为什么会又一次拒绝秦昭王的邀请?就是因为他认为这次的战机也没到,所以不应该出兵。秦昭王看到白起两次拒绝自己,面子上过意不去,彻底愤怒了。这时候丞相范睢还在秦昭王面前煽风点火说白起的坏话,最终秦昭王下令让白起就算有病也得去带兵打仗。但此时的白起是真的病了,才没有立即赶赴军中任职。在此后的三个月战争中,秦军又接连大败。秦昭王大怒,让白起赶紧参战,白起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好上路。但让白起意想不到的是,他前脚刚走,后脚就传来了秦昭王让自己以死谢罪的命令。

[var1]

王翦跟白起一样,也是秦国的名将,只不过在白起有名气的时候,王翦还只是一般的将领。王翦从小就喜欢琢磨军事,后来在秦始皇身边做事。王翦虽然比不上白起,但他的军事能力也非常优秀。王翦在为秦国开疆拓土的征战中,每次作战都很小心谨慎,打不过就不打,所以给世人的印象,此人作战并不靠武力,而是靠秦国强大战力消耗敌手,比如楚国就是被王翦活活耗死的。后来王翦灭楚后,坚决请求告老还乡,最后才得以善终。

[var1]

白起的确很厉害,但他屡次不给秦昭王台阶下,只知道按自己的方式做事,完全不顾及秦昭王的面子,这才致使秦昭王很愤怒。白起必被杀有两点原因,其一是白起认为伐赵之战必败,为什么还要伐呢?但秦昭王让他去,白起却不去,这相当于对秦昭王有了大不敬之罪。其二就是秦昭王非常要面子,虽然白起只是从军事上预言战争结果,但是秦昭王并不愿意手下将领能够预言得如此准确。

[var1]

估计是王翦吸取了白起的教训,才能够安然无恙。先不说王翦与白起的军事能力高低,但在揣摩帝王的心理上,王翦要远胜于白起。当秦始皇派王翦出征楚国时,王翦要房子要地。他手下人不明白,就问他:“为何要这些?”王翦说了句话:“大王生性多疑,刚愎自用,如果我不表现出贪财,他能放心60万大军交给我?”就单凭这句话,王翦就比白起聪明多了。

[var1]

古代有句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作为臣子忠君报国理所应当,但也应该照顾当朝皇帝的面子,如果这一点做不到,杀机随时就到。所以王翦在军事上的用兵之道,在保命方面很实用。

更多文章

  • 秦赵长平之战后,廉颇在做什么?他的最后结局是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赵长平之战廉颇与白起,长平之战后廉颇的结局,秦赵长平之战有多惨烈

    [var1]廉颇身上除了负荆请罪的故事闻名遐迩外,再就是长平之战了。长平之战初期,廉颇坚守不出,与秦军死耗。双方即使发生短兵相接,也是极小的战斗事例。从战术层面上看,赵军吃了不少小亏;但是从战略的角度分析,秦军千里馈粮,战争成本高昂,渴望速战速决。廉颇偏偏不给秦军正面你一刀,我一枪对决的机会,就靠着

  • 朱瞻基喜欢斗蛐蛐“玩物丧志”,后世对他的评价为何如此之高?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瞻基为什么喜欢蛐蛐,朱瞻基最后为啥会迷上蛐蛐,朱瞻基有多爱蛐蛐

    第一要说玩,其实明宣宗朱瞻基也是出了名的。他不仅仅喜欢斗蛐蛐,还是一个有艺术天赋的皇帝。写诗,作画,器物,玩好,他样样精通。但是他与历史上出了名的宋徽宗以及后来大明的那些奇葩皇帝相比,还是有很大不同的。他在玩的同时,并没有忘记自己是个皇帝,重点是要治国。可,像宋徽宗这样的皇帝,虽然艺术上的成就更大,

  • 笑话:哥们:“古代就有这么一个人,宋朝的,姓武,卖炊饼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朝大臣的经典段子,宋朝民间笑话,宋朝姓武的人

    编辑老司机我只服这一位,其他谁也不服编辑有这样的闺蜜真是倒了八辈子的霉编辑这真的是天赋异禀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编辑阿橘,你是怎么上去的!编辑男人弄点私房钱容易吗编辑发现一张又憨又萌的脸编辑放大招的瞬间编辑别拦我,我要去富士康上班编辑有一次我正在加班,老爸给我打电话,很明显能听出他喝多了:“儿子,

  • 俗话说,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王安石为何强行拆散儿子儿媳?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王安石与儿媳对诗,王安石资料简介,王安石对后人的影响

    在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无论有没有宗教信仰,人们都不会轻易去干“拆庙毁寺”之事,因为,“拆庙”是件大不敬的事情。而比“拆庙”更让人不齿的是,就是破坏他人婚姻,因此,即使是碰到感情非常不好的夫妻,人们也是“劝合不劝分”的。所以,才有了一句流传久远的老话,叫“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然而,在理学思想昌盛的

  • 朱元璋临死前留下四字,但是朱允炆不听,不然惨死的人就是朱棣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元璋临死喊朱棣是想干什么,朱元璋有没有给朱允炆留后路,朱元璋的儿子朱棣反朱元璋了吗

    朱元璋将大儿子朱标立为太子,但朱标却在巡视的时候去世了,让朱元璋非常的伤心。在他的嫡子中清王和靖王很暴力,因此他们排在了继承人之外。朱棣虽然很聪明,但却是庶出。所以这种情况下,朱元璋选择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朱标死后,其实朱元璋也考虑过他,但是因为朱棣不是马皇后生的,再加上害怕朱棣登基后不会放过其他儿

  • 朱元璋不能同富贵,几乎杀了所有的开国元勋,为何却不杀汤和?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元璋为什么要杀汤和,朱元璋中的汤和结局,朱元璋里的汤和是二虎吗

    每一个王朝的诞生都有自己的开国皇帝,有一位皇帝他是草根出身,推翻前朝的暴政,最终完成国家统一,他就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每个皇帝都会想着自己的王朝会一直传承下去,所以在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他也一直在思考着这个问题。在明朝之前就有很多皇帝为了更好巩固自己的江山而做出一系列事情。例如千古一帝的秦始皇,

  • 清初满人有十万骑兵,他们是如何灭掉明朝百万大军和百万义军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朝初期骑兵为何厉害,日本人怎么看满人灭了明朝,明朝抗击清军的名将

    清军入关前后,总兵力在20多万人。其中满洲八旗的军队大约 10万余人,还有蒙古八旗,和辽东汉人为主的汉人八旗,吴三桂带领的军队5万人左右,几方军队总共20多万人。由于种种原因,上述数字不是绝对准确,但是总体上是没错的,那就是清军陆续吃掉了比自己多10倍的明军和义军。为什么清军对以少胜多?原因有以下几

  • 朱高炽要把这个算命的拖出去斩了!算命先生:有本事你再等我19天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为什么说朱高炽是最有权势的人,朱高炽正史上到底有多牛,朱高炽当太子有兵权吗

    而朱元璋一生中也有多个儿子,但他最看重的莫过于朱标。在朱标出生后,他在培养朱标方面完全是当作自己未来的继承人来培养,根本没有考虑过其他人。本来朱标也非常争气,能力与实力也很不一般,压得他的那些兄弟不敢有和他争皇位的勇气,对此朱元璋是非常满意的,后来还培养大将蓝玉只为了朱标登基后辅佐朱标。可以说,朱元

  • 朱元璋宴会上摔倒,大臣们“视而不见”,只有一人去扶反被诛杀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元璋为何诛杀朝臣,朱元璋被县太爷下令下跪,朱元璋真的诛杀功臣了吗

    我们知道朱元璋是草根皇帝,在公元1344年的时候,朱元璋的亲人相继去世,只剩下二哥和他相依为命。走投无路下朱元璋做了和尚开始了乞讨生涯,这痛苦的少年经历也养成了他小心疑心很重的性格。对待大臣心狠手辣,朱元璋能够成功不仅是因为聪明,更是因为在他身上有很强烈的攻击本能,和这样的皇帝共事,会真正体会到什么

  • 日本使用中国铜钱上千年,到了明朝,为何需要日本帮忙铸造铜钱?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铜钱铸造量,日本为什么不铸造铜钱,明朝铜钱为什么这么多

    从秦始皇的半两钱开始,中国铜钱便流入了日本列岛,到了唐朝,日本更是大规模使用中国铜钱,日本政府也曾自行铸造过铜钱,但技术水平远低于中国,得不到日本贵族和平民的认可,几乎没人用。宋朝明令禁止铜钱出口,但挡不住日本人对中国铜钱的热爱,海上走私现象十分严重,再多的铜钱也能消化掉。宋朝推行的纸币交子、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