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周东汉延续前朝,为何东晋南宋偏安江南?而南明连偏安都做不到

东周东汉延续前朝,为何东晋南宋偏安江南?而南明连偏安都做不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651 更新时间:2024/3/10 12:12:34

周其实自从迁都成为东周国力就已经下降了,东周延续数百年凭借的不是强大的实力而是分封制、宗法制;虽然有诸侯尊王攘夷的口号,但是最终依然被秦国统一

西周变成东周其实来源于一场老套父不慈子不孝的内乱:作为父亲的周幽王废掉申后及太子宜臼,立其宠爱的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首先周幽王做的有问题,因为周朝宗法制的核心就是嫡长子继承制。所以周幽王作为是父不慈,但是很快太子宜臼的不孝就来了。宜臼被废后逃亡到外祖父申候处,公元前771年申后之父申侯勾结犬戎攻破镐京。周幽王点起烽火求援,各分封的诸侯因为之前幽王多次烽火戏诸侯而不以为意。周幽王最后被杀后西周灭亡,而不孝的旧太子宜臼称王史称周平王。如同千年后唐朝借兵回纥平定叛乱一样,犬戎攻破镐京后依然掠夺财富加上地震等自然灾害让繁荣的镐京非常破败。

周平王在秦晋等部族或者诸侯的护送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其实从东周成立的原因我们就可以看到,周平王时期的周朝已经失去了部分西部祖地。这部分国土沦陷犬戎,直到秦国建立后逐步收复。随着东周王朝直辖部分富饶国土的丧失,东周王朝其实实力是在逐渐下降。丢失掉西岐祖地后东周直属领地大幅缩小。秦也因护送平王东归洛邑有功,平王慷他人之慨把已经不在手中控制的西周起家之地封给了秦部落。周朝统治的根基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并不是王朝的实力有多强。所以虽然东周逐渐衰落成吉祥物一样,依然在各诸侯尊王攘夷的口号下延续了数百年。

东汉从血统还是气质都和西汉一脉相承,汉朝的霸道、悍勇与血性早就融入了王朝的基因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虽然已经比较穷困但是毕竟是皇亲,在王莽篡位后的倒行逆施的情况下汉朝在民众的心目中还是非常有市场的。不但刘秀如此,后来的大汉皇叔刘备也差点复制了这样的传奇。东汉的建立无论从血统还是王朝来说都是大汉王朝的延续,所以通常我们通常会说汉朝400年。东汉建立后王朝的气质同样传承了下来,汉朝的霸道、血性和悍勇与西汉一脉相承。对待匈奴依然延续了西汉王朝的强硬,东汉王朝依然有十三将士归玉门的壮举。所以即便东汉灭亡时依旧强悍只不过毁于内乱,所以才有“历朝皆以弱灭,独汉以强亡”的结论。

东晋、南宋虽然偏安软弱,但是面对异族入侵正统和民心犹在所以可以还可以延续百余年的国祚

西晋在我国历史上是最声名狼藉的王朝,虽然不得人心但是相对于更加残酷的五胡政权来说东晋依旧被当作正统。其实这非常好理解,就如同很多领导人的支持率不高但是当外敌来临是民众依旧会团结在领导人周围。这就是“聚旗效应”,南宋同样如此。宋朝相对西晋来说要贤明的多,尤其是西晋由于皇族内乱差点让华夏文明毁于一旦。衣冠南渡才让东晋保留了半壁江山,所以南宋的开国皇帝赵构看不上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

《宋史》记载赵构对司马睿的评价:若元帝,仅能保区区之江左,略无规取中原之心。

所以东晋和南宋都由于外族强敌的威胁抱团取暖获得了政权百余年的延续,南宋老百姓的日子确实比东晋要好狠多了。毕竟此时江南开发已经很成熟,有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南明在强敌环伺下,本来也不是非常贤明果敢的诸位藩王还在争夺正统;所以南明在上述政权中存在时间最短

随着李自成攻破京城,崇祯帝朱由检自杀明朝灭亡。仅仅几十天后清军入关,简单整顿后南下。与此同时明朝在南方的藩王还在争论谁是正统,甚至弘光朝还天真的相处联虏灭寇的异想天开之举。南明先后经历弘光、隆武、鲁王监国、绍武、永历等五个时期,强敌在侧尚且不团结其中隆武和鲁王监国是一个时期也就是竞争关系。本就减弱的力量尚且不能形成凝聚在一起,内斗更让南明的力量消亡的更快。所以本来依靠江南的财力人力物力可以割据的南明,在仅仅几十年后彻底消失在历史舞台。

一家之言,欢迎评论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更多文章

  • 朱元璋去宰相家喝酒,刚出发就被太监拦御驾,立即下令抄了宰相家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元璋请群臣赴宴,朱元璋宴请大臣算不算鸿门宴,朱元璋明令禁止太监干政

    而在明朝的史书上,也记载着一则关于忠心耿耿的太监故事,此人的名字叫做云奇。洪武十三年(1380年)五月,宰相胡惟庸在一次早朝之后,上报皇帝朱元璋:“臣的家中出现了一口泉水,专门出酒,还请陛下来日一同去赏玩品尝。”朱元璋十分感兴趣,同意了这个要求,第二天他便兴冲冲的驾着马车,打算前往胡惟庸的住宅喝酒。

  • 北宋如果取得幽云十六州,能改变被金朝灭亡的命运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北宋和金朝,北宋收回幽云十六州,宋朝为什么不放弃幽云十六州

    所谓幽云对于中原王朝的屏障作用,在北宋初年的宋太祖、宋太宗时期作用才比较明显。此时北宋王朝的战力尚且没有萎缩得那么厉害,依靠幽云和长城打造类似明朝一样的九边防御体系还是可以的。更何况幽云可以和北宋西北的山西、陕西重镇构成统一的北部防御体系,这才能起到必要的作用。而到了北宋中后期文恬武嬉,从体制上的腐

  • 成吉思汗第二次攻打西夏时,为何要中途撤军?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成吉思汗攻打西夏是现在哪里,成吉思汗灭西夏用了多少兵,成吉思汗为什么先进攻西夏

    1207年秋,也就是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后的第二年。草原上没有了战争,让骁勇善战的蒙古骑兵闲置下来,成吉思汗为了维持自己的权威,急需一场战争。西夏成了首要目标。在此之前,成吉思汗已经派出三千蒙古骑兵,对西夏进行试探性攻打。根据指挥官的报告:西夏除了城墙有点高外,其军队没有什么战斗力。仅仅三千蒙古骑兵,就

  • 成吉思汗的父亲英勇无敌,为何会命丧一个8岁孩童之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成吉思汗的父亲同样也是一位草原英雄,他一生英勇无敌,手下雄兵数万,可最终命丧一个8岁孩童之手。为何会发生如此戏剧性的事情呢?这是草原特殊的地理文化环境造成的。成吉思汗的父亲也速该是蒙古乞颜部酋长,他身材魁梧,武功高强,善于骑射。箭法尤其了得,能百步穿杨。也速该从祖辈处继承酋长位置后,带领部落里

  • 在明宣宗的众多后妃中,哪位嫔妃是最幸运的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孙氏之所以能够当上皇后,其实,是因为她“生”下了皇太子朱祁镇,即后来的明英宗。然而,当孙氏死后,明英宗才得知自己的亲生母亲其实并不是孙氏。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英宗皇帝的生母究竟是谁?在孙氏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别急,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两个问题。首先、明英宗的生母究竟是何许人也?在明朝建立之初

  • 梁山头领宋江为何一心要接受招安?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江为啥要招安,宋江为何一心想要招安,宋江为什么在梁山上接受招安

    宋押司上梁山宋江这货整天打着及时雨的旗号到处招摇,其实有很大的水分。及时雨既是江湖的称谓,也是宋江处心积虑给自己打造的人设。其实在这108将中有多少是直接受过宋押司的恩惠的?肯定不会太多,大多是以讹传讹的口碑效应。按说像这种人是不屑于上梁山的,还是在官僚体系中往上爬的仕途才是宋江的向往。可是怒杀阎婆

  • 元朝的版图为什么没有被完全继承?明朝丢掉了多少土地?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元朝版图为什么没有全部继承下来,明朝服饰受元朝影响,元朝巅峰时期真正的版图

    说道明朝丢掉多少并不恰当,因为元朝版图中蒙古草原以及北部西伯利亚到北冰洋的领土是元朝入主中原后带来的嫁妆。如果用一个公式来表达,那就是元朝版图=中原版图+草原政权+更遥远的西伯利亚(原来还有西亚,后来赐给了旭烈兀建立了伊利汗国)。元朝相对传统中原王朝唯一版图上的缺陷,是西域的察合台汗国的领地。因为西

  • 成吉思汗首次出征仅200余人马,他的蒙古铁骑是如何炼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成吉思汗蒙古铁骑,成吉思汗铁骑真实实力,成吉思汗的铁骑到底有多厉害

    很多人认为,成吉思汗之所以能打遍天下无敌手,完全是因为他有一支所向披靡的蒙古铁骑。其实,成吉思汗刚刚建立自己的军队时,只有区区200余人马。而正是这200人,让成吉思汗首次上阵杀敌就总结出一个战术,即:一个人是阵地,三个人是城池。这套战略思想被成吉思汗反复实践,最终形成蒙古铁骑的军队文化,使得蒙古铁

  • 贵州聚集着一群明朝遗民,至今坚持明代官话,只因朱元璋一命令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在科学家们一次偶然的考察中,在贵州的大山发现了二十万的明朝移民,而且在山上隐蔽至今,这里聚集了一个小村落,村民的房屋也都是用石头堆砌而成,他们的服饰都是十分宽大的衣袖,流绣花纹镶边,绣花丹凤鞋。这个村子是在明朝时期所建立,建筑风格以及习俗也都有着明代文化以及军事色彩,这是明代军队所遗留下来的一个村庄

  • 宋朝前还没有棉被,那古人冬天睡觉怎么御寒?古人的智慧不得不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宋朝以前没棉被怎么御寒,宋朝之前真的没有棉被吗,宋朝的御寒衣物

    它的原产地在印度和阿拉伯,宋朝前并没有棉花的记载,在汉唐期间,中国只有能够填充枕头的木棉,并没有能够织布的棉花,就连汉字也只有带绞丝旁的“绵”,《宋史》关于棉花是这么记载的:“宋元之间始传种于中国,关陕闽广首获其利,盖此物出外夷,闽广通海舶,关陕通西域故也。”,由此可见大概是南北朝宋初期时候传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