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云游于江淮地区,沿路乞讨了达三年之久

朱元璋云游于江淮地区,沿路乞讨了达三年之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893 更新时间:2024/1/10 23:45:37

据《明史》记载,朱元璋的先世还是汉高祖刘邦的同乡呢,不知道这是否有人专门附会的。后来,几经辗转,朱家就迁徙到了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这里也就成为后来人们公认的帝王之乡。众所周知,朱元璋是穷苦人家出身,家里经常揭不开锅。他老爹共有四个儿子,他是老三,传说他出生时产房上空红光冲天;时值夜间,邻居们还以为是他家着火了呢,赶忙提着水前往扑救,结果发现竟是朱家添了新丁!这动静可是不小,这也由不得人们不感叹,这个小孩儿不同凡响。

朱元璋年长些后,姿貌雄杰,奇骨贯顶,让人看在眼里就忘不了;志意廓然,人莫能测,这是少年早熟,有深沉稳重的气质。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旱灾,蝗灾,大饥疫,罕见的天灾来袭,朱元璋时年虚岁十七,他的父母兄弟相继不幸死去,贫不能葬。很难想象那是一种怎样不堪和凄惨的场景。最后,在邻居刘继祖的帮助下,朱元璋好歹把自己的家人给埋葬了,此时,已经孤无所依的他为了混一口饭吃,就只有到当地的皇觉寺出家为僧了。

学者吴晗在《朱元璋传》中的记载,朱元璋生性就是一个泼辣阴狠之徒,从小贪玩撒野,爱出鬼主意,还爱支使人,在家时又是小儿子,父母哥嫂都宠着些,就越发自尊自大、忘乎所以了。兼之有点小聪明,看事情比别人准,也来得快,打定主意要弄成什么,一定要做到,伙伴们为此也都服从他的调度,看来朱元璋从小就具有领导才能。

可是,一到了皇觉寺,景况就全不相同了,不少师伯、师叔、师父、师兄,还有师娘、师妹,个个都是长辈,朱元璋得低声下气,成天赔笑脸伺候,就是打水煮饭的长工,也威风得很,跟他讲先来后到的规矩,支使小朱做这做那。这么一来,小朱除了做和尚的徒弟之外,还兼了两个差使,一个是长老家的小厮,一个就是长工的打杂。平常要做的事情多,闲气也就多,日子久了,堆满一肚子火气,时刻要发作,却又使劲按住,为的是吃饭要紧,闹决裂了没去处。

那对活人发作不了,朱元璋就只好对泥菩萨发作了。一天,他扫佛殿扫累了,扫到迦蓝殿,不留神绊住迦蓝神的脚,竟跌了一跤,没地方出气,顺手就用笤帚使劲儿打了迦蓝神一顿。又一天,大殿上供养的大红烛给老鼠咬坏了,长老数落了朱元璋一顿。迦蓝神本就是专司管殿宇的,这菩萨不管老鼠,害徒弟受罪,新仇旧恨,越想越气,朱元璋抄起一支毛笔,就在迦蓝神的背上写了五个大字——“发配三千里”,真是少年出英雄,居然都敢罚菩萨去充军。

以上两件事,被他师父看在眼里,却没有声张,大概是他师父脾气好。后来,旱情越来越严重,连累得皇觉寺都没了生路。说起来,这寺庙一般也都是像大地主一样的,他们占有很多土地,而依靠把土地出租给佃户以收取租税过活。而一年灾情实在太大了,根本收不到租,所以,这一大帮和尚在师母的建议下,一个个地就都走上了四处化缘乞讨之路。可怜朱元璋才不过做了五十多天的和尚,否则,他后来的杀气一定不会如此严重。就这样,一顶箬帽,一把木鱼,一个瓦钵,背上包袱,朱元璋拜别了师父,硬着头皮,离开了家乡。

朱元璋云游于江淮地区,沿路乞讨了达三年之久,想来,这三年对他的人生成长一定至关重要,使得他开阔了生活视野、也丰富了社会阅历,尤其二十岁以前也正是人生基调初步奠定的时候。后来,他又返回了皇觉寺,他早已经没有家了。而这时,元末农民起义正蓬蓬勃勃地展开着,当时定远人郭子兴就占据了濠州地区,竟使得元军不敢贸然来进兵。

已经二十四周岁、不再安于做和尚,过清苦生活的朱元璋,在好友汤和的撺掇下,于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闰三月,毅然出寺投奔了郭子兴,并被其收为亲兵。之后,凡有攻伐战事,郭子兴皆令成熟稳重、有勇有谋的朱元璋出战。朱元璋也争气,每战必胜,战功卓著,深得郭子兴的赏识,最后,老郭就将自己的养女马秀英嫁给了朱元璋,这马秀英就是后来著名的皇后马大脚。

后来,由于起义军内部矛盾重重,于是,朱元璋仅带着徐达、汤和等二十多亲信人员脱离了郭子兴的指挥。其后不久,朱元璋就以设计、招降、用兵等方法,得兵士二万多人,这乃是他人生事业的真正起点。接着,定远人冯国用、冯国胜兄弟率众投附了朱元璋,并献计朱元璋去攻占形胜的金陵,以此“定鼎”,作为帝王基业的开端;而后再命将四出,即可夺得天下。对此,一向谋略深远的朱元璋十分赞同,这时他还得到了足智多谋的李善长、名将胡大海、常遇春等人的辅佐。已算是小有实力、初具规模了。

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三月,郭子兴病死,朱元璋又得以接管了他的军队。六月,按照原定计划,朱元璋率部南渡长江。第二年二月,朱元璋在采石大败元军,遂得以在江南立足。不久,他领兵顺利攻下了梦寐以求的金陵,这又是他整个革命事业中非常关键的一步。

朱元璋据有金陵及周围州县之后,积极恢复和发展生产,以此保证军粮储备充盈。与此同时,他还注意招揽人才,复兴学校。刘基、宋濂、章溢、叶琛等人相继入金陵,拜见朱元璋,被欣然接纳。他又采纳皖南儒士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认真备战,从而使其根据地不断得以巩固和加强。尤其,严明的军纪,不仅使朱元璋的军队具有极强的战斗力,更以其秋毫无犯,深得百姓的拥护和欢迎。

而且他也是南方义军中反元最坚决的,从不朝三暮四。在军事谋略家刘基(刘伯温)的建议下,朱元璋最后采取了一套“先南后北,先西后东”的战略指导方针,即先扫清自己身边的敌人,再去对付元军;而对付身边之敌的先后顺序则是,先攻西面强大的陈友谅部,再去征讨东面的张士诚、方国珍部。

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二月,盘踞浙东的张士诚遣其部将吕珍攻打安丰,杀死了红巾军首领刘福通。而朱元璋亲自统兵前往救援,击退吕珍,救出了小明王韩林儿。与此同时,趁朱元璋北上救援之机,夙敌陈友谅趁虚来攻。陈友谅赶制楼船数百艘,领兵号称六十万,包围了朱元璋治下的重镇洪都府(今江西南昌)。洪都守将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率军顽强坚守八十五天,大大挫伤了陈友谅军的锐气,而且也使朱元璋得以集结兵力二十万人赶赴救援。其后,陈友谅在鄱阳湖迎战朱元璋,双方出动水军,激烈交战,一时间整个鄱阳湖就变成了一片血和火的海洋。此役仅从规模上看,就可以算作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水战。

后来,朱元璋征募死士,火攻陈友谅,陈中流矢身亡,军队遂瓦解。此战以朱元璋的完胜而告结束,此战最大的意义还在于朱元璋打败了自己一生中最强悍的对手!从此,他也便向自己的帝王之路迈出了最为扎实的一步。

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正月,朱元璋称吴王。二月,他又亲统大军征伐武昌,陈友谅的儿子陈理投降。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九月,朱元璋所部攻克平江府,活捉了张士诚。十一月,方国珍投降。江南地区至此大部被平定。

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正月,朱元璋终于在南京坐上了他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建国号大明,建元洪武。其后不久,他又发大兵北伐彻底灭掉了元朝,最终统一了中国。

早在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江淮、荆楚地区就流传着这样一首童谣道:“富汉莫起楼,穷汉莫起屋,但看羊儿年,便是吴家国。”(见《元史·五行志》)据说,这“吴家国”最早的版本可能是“无家国”,“羊儿年”正是指至正十五年,就是在那一年,刘福通拥立韩林儿为小明王,从而建立了宋政权;而“无家国”应该是指“羊儿年”要天下大乱了。但不知被谁这样一改“吴家国”,意义就大不一样了,这是预言吴国将要兴起啊!

于是,听到此风声的张士诚为了应谶,在至正二十三九月,自立为吴王;第二年正月,同样为了应谶的朱元璋,自立为吴王。这样,民间为了区别张、朱两个吴王,就称张为东吴,朱为西吴。但不管如何,天下是容不得两个吴王的,一向不思进取的张士诚,最后就被革命的洪流给吞没了。

(本篇完)

更多文章

  • 朱瞻基的叔叔朱高炽造反为什么没有成功?原因令人无语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高炽是朱瞻基害死的吗,朱高炽教育小朱瞻基,朱瞻基怎么评价朱高炽

    朱高煦有五大特点。一是有本领。他天生英武,力气过人,而且善于骑射,和朱棣“很类已”。特别是在靖难之役时,朱高煦多次充当急先锋,并多次救朱棣于危难之中,朱棣很赞赏他,认为这个儿子有自己的风范。甚至,朱棣有一次抚摸着他的背部道说了8个字:“努力哦,世子常常生病。”这8个字等于暗示太子之位他有希望。原来朱

  • 朱棣“清君侧”想找借口,杀了一个人,随后847人陪那人共同赴死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棣遭遇刺杀全过程,朱棣把防守北平的任务交给了谁,朱棣兵败逃亡都去了什么地方

    许多影视剧中有这样的场景,皇帝十分震怒,于是下令连诛九族,这是历史上最重的一种刑罚了,它的牵连很广,相当于把罪犯所有有血脉的亲人全都杀绝。但是还曾经出现过一个被诛灭十族的人,历史上也只有那一次,朱棣当时想为自己夺位找一个“清君侧”的借口,期间就杀了一个人了,随后有847人陪着那个人共同赴死。那人就是

  • 朱元璋这个小舅子,貌似痴狂,实则是个高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元璋的小舅子为什么跪在地上,朱元璋小舅子郭德成,朱元璋18个兄弟们都是谁

    郭德成,相士郭山甫第三子,元末红巾军领袖郭子兴部将郭兴的弟弟,明太祖朱元璋宠妃郭氏的三哥,为人豁达豪爽,处事机智敏捷。朱元璋还没有发迹的时候,有一年路过郭山甫家,郭山甫善于相面,看过朱元璋之后惊呼:“公相贵不可言!”随后对两个儿子郭兴、郭英说:“吾相汝曹皆可封侯者以此。”——我看你们兄弟追随此人,将

  • 李自成兵临城下时,崇祯明知道打不过,为何还是拒绝讲和?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自成与崇祯和谈,崇祯后期怎么打不过李自成,崇祯借兵打李自成视频

    后世人将之归纳为气节。在许多人看来,崇祯是正儿八经的皇帝,李自成只是一个反叛者,两者根本不可同日而语,完全没有讲和的可能性啊!再说了,崇祯并不是没有筹码,南方都还在听他的号令,李自成只是捡了个便宜而已。换句话说,崇祯也用不着和李自成谈判,他只要等到各地的勤王军队赶到就可以了。当然,到最后运气不好,自

  • 击败杨继业的北宋名将,大字不识,还是个逗比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北宋名将杨继业,北宋名将杨继业军事才能怎么样,杨继业为啥没保住北宋

    党进,北宋著名将领。《宋史》记载:党进骁勇善战,曾两度征讨北汉,以击败北汉名将杨继业而闻名天下。除了差点俘虏杨继业,党进一生并没有别的什么大的功绩。最初为杜重威的家奴,后汉时期投军,后周时官至铁骑都虞侯,北宋初年任职铁骑都校,后历任副都军头、都指挥使、节度使等官职。党进出身卑微,不认识字,在担任禁军

  • 明朝仁宗皇帝朱高炽不仅是一位好皇帝,还是一位文学素养极高之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仁宗皇帝朱高炽一生的功勋,大明仁宗皇帝朱高炽,历史上真实的仁宗朱高炽

    朱高炽:千官朝退后,咨访接贤良 我虽然极不喜欢明成祖朱棣,但是不得不说,他还是为大明朝选了一位好太子,尽管中间有些曲折,不管如何,这大胖子朱高炽好歹还是当上皇帝了。明王朝共有16个皇帝,其中有两个短命的皇帝,一个是一月天子,明光宗朱常洛;另一个便是十月天子,明仁宗朱高炽,真悲催。但是,这朱高炽在位虽

  • 朱元璋临终前称:妃子一律陪葬,3岁女儿说了一句话,母妃被赦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元璋殉葬的妃子埋到哪里了,朱元璋死后妃子殉葬有多惨,朱元璋死后殉葬的嫔妃

    从奴隶制社会到封建社会,很多以往的陋习被渐渐摒弃,社会文明发展也进一步的完善。其中比较明显的就是在殉葬的时候,自秦汉开始,以往君主贵族喜好的活人陪葬的恶习,因为“有伤天和”逐渐淡出了历史的舞台。可是在古时候,规矩的改变于其说是社会进步造成的,不如说是君主一个人说了算的。比如朱元璋就让这个恶习再次死灰

  • 清末朝鲜罕见老照片:官员还穿着明朝官服,图9歌姬长相漂亮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清末朝鲜路边正在祭拜树牌的人们,画面中这些树牌上写的都是汉字。大约在秦汉时期,汉字传入朝鲜,并在朝鲜沿用了2000多年,是否认识汉字成为区分上层人士和普通百姓的一个标准。朝鲜民族独立后,汉子遭到排斥,谚文被大力推广。不过,朝鲜2000多年来的文化都是以汉字为基础的,年轻人不懂汉字,对于传统汉文文献与

  • 南宋灭亡已成定局,奈何生于帝王家的宋末三帝,何其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端平入洛”的失败,直接导致了南宋最为精锐的江淮军主力尽失,南宋国力遭到极大的削弱,而且,此战给了蒙古进攻南宋的借口,宋蒙战争从此爆发。在此战之后,立志中兴的宋理宗开始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将朝政大权全部托付给丁大全、贾似道等奸臣手中。公元一千二百六十四年,宋理宗赵昀在纵情声色中暴毙,因为其膝下无子,

  • 朱元璋封的开国六公爵都是谁?其中有个人,爵位承袭到了大明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元璋追封哪些公爵,朱元璋封的爵位名单,朱元璋建国封了多少个爵位

    卫国公邓愈邓愈,原名邓友德,字伯颜,泗州虹县(今安徽泗县)人。他的父亲邓顺兴是当地有名的正义之士,在元末也投身起义。后来邓顺兴战死,其部将由邓愈之兄邓友隆执掌。然而邓友隆也命途多舛,英年早逝,所以邓愈在十六岁那年就不得不率军奔赴抗元前线。至正十五年(1355)春,队伍已过万人的邓愈决定加入朱元璋的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