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高中状元,除了需要学识渊博,有时还需要一些运气。
今天,就讲述一个古人因为打架,而高中状元的故事。
北宋政坛上,有个闻名遐迩的“手搏状元”——王嗣宗。
王嗣宗,汾州(今山西汾阳)人,字希阮。生于后晋出帝天福九年(944),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王嗣宗病逝于家,享年七十八岁。谥景庄。
不畏权贵,严肃官吏,整治豪强(黑恶势力),政绩卓著,历经太祖、太宗、真宗三帝,一度官至宰相。
大宋开宝八年,太祖赵匡胤开科选仕。各路学子经过严格的笔试筛选后,等待着赵匡胤金殿面试,钦点状元郎。
考试一开始,各个考生就奋笔疾书,都力争要最快交卷。王嗣宗自然也是力求最快,他的对手有王式、陈识等,王式是省试的第一名,实力很强。
王嗣宗和陈识几乎是同时写完考卷,一同起身,一同交卷。二人同时交卷,谁得第一,可就让赵匡胤犯难了。既然文章上俩人平手,
赵匡胤想来想去,想出一个办法,你俩比武打架,谁打赢了谁就是状元。
比武的地点就在讲武殿,百官聚集,赵匡胤高高在上,就等着看好戏。王嗣宗和陈识二人,虽然都是文人书生,为了状元也是拼了。比赛一开始,二人就打在了一起,你给我一拳,我就给你一脚。
王嗣宗的体力和耐打能力都胜过陈识,最终王嗣宗将陈识揍趴在了地上。王嗣宗跑到赵匡胤面前,喊道:臣胜之。赵匡胤就定了他为状元。
中状元之后,王嗣宗一路官至御史中丞。他为官口碑很好,甚至曾因反对上级的苛政、为民请命而被捕入狱。公元1010年,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宋真宗认为京兆(长安)乃重地,须“大臣才兼文武者镇之”,遂派王嗣宗来陕。
王嗣宗回到家乡陕西任职。他为家长人做了有两件事情,令他毕生都甚为自豪:其中一件是揭发种放,断了隐逸之士的“终南捷径”,“终南捷径”比喻取得名利的便捷之门。
北宋时,宋太宗赵光义、宋真宗赵恒两朝推崇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隐士再得朝廷优崇,隐居终南山的名隐种放被宋真宗赵恒征召入朝,并屡得厚赏。
种放以隐士身份,通过走“终南捷径”,官至工部侍郎。
王嗣宗任长安太守时,发现种放生活十分奢侈,出门穿官服坐豪车,招摇过市;在长安城附近广置良田,获利很多;有时还强买强卖,欺行霸市。族中人和家里佣人更是依权仗势,骄横不法。其兄弟子侄尤为无赖,抢夺民利,无恶不作。王嗣宗认为,种放打着“隐士”的招牌,欺世盗名,欺君害民,已由虚伪的“隐士”演变成地道的恶霸。强烈要求将种放徙放嵩山。尽管真宗最终赦免了种放的罪行,宋真宗赵恒虽然未深究种放,但对种放的态度却越来越冷淡了,种放自感在长安呆不下去,只好主动请求迁居嵩山。
从此算是真正断了“终南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