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有汉朝七国之乱的前车之鉴,为何朱元璋还是要坚定的推行藩王分封

有汉朝七国之乱的前车之鉴,为何朱元璋还是要坚定的推行藩王分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91 更新时间:2024/2/4 14:00:07

分封制的缺陷是非常明显的,比如西汉七国之乱,西晋八王之乱,那朱元璋为何还是分封诸王呢?

虽然分封制缺陷明显,但是优势也很明显。秦朝内无骨肉根本之辅,外无藩翼之卫,若非如此,秦朝也不会二世而亡,所以刘邦才重新分封,魏文帝对总是防备过重,毫不放权,以致司马篡位宗室只能够束手就擒。唐宋囚宗室于阁,唐朝藩镇割据,诸王却有封号而无国邑,毫无作为。宋时金兵南下,若无赵构宋朝就要亡国了。所以分封制度的优势就在于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样抗风险能力比较强。

朱元璋不认为七国之乱是因为分封制

朱元璋虽然小时候没读过书,但是之后一直都很刻苦的学习,他对于历史也是很了解的。汉朝七国之乱虽然对汉朝的打击很大,但是朱元璋却不认为这是分封制的原因。

有一天太子教导诸王及太子,朱元璋就去看看自己的儿子们学的怎么样。朱元璋问太子:今天讲的什么内容啊?

对曰:《汉书》七国叛汉之事。

朱元璋又问:你觉得谁对谁错?

对曰:曲在七国也

上曰:“此讲官偏说耳。景帝及为帝,听晁错之说,黜削诸侯。七国之变,实由于此。 若为诸子讲此,则当言藩王必上尊天子,下抚百姓,为国家藩辅,以无挠天下公法。如此, 则为太子者知敦睦九族,隆亲亲之恩,为诸子者知夹辅王室,尽君臣之义。”——《明太祖实录》

虽然大多数人认为,汉朝七国之乱是七国的错,不因该不尊天子,但是却朱元璋认为如果皇帝对九族和睦,那么七国就不会叛乱,这一切只是因为景帝错听晁错的话而已。朱元璋在洪武三年分封诸王,他讲这番话的时候尚在洪武元年,因此朱元璋分封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当他看到叶伯巨的《奉诏陈言疏》反对分封的时候非常生气,认为他是离间皇家骨肉亲情。

当然朱元璋也是时常教导太子对于宗室应该优待,因此朱标对于自己的弟弟们也是很好。比如“晋王多不法,太子力救得免”,这也是朱元璋看重朱标的地方,老朱重亲情,定然是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儿子们争那个座位,都是朕的儿子,大家都有的吃。——《明史》

分封制符合明初的政治形势

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了,但是海晏未平。元末时,负责剿灭农民起义的主力军其实汉族豪强武装,还有那些心向元朝的遗民遗老,明朝建立时这些地方不安稳因素依旧存在。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平蜀未平,此时在四川的夏国还没有被消灭。

明朝建都南京,但主要的军事防御区却在北方。从东北到西北、北元、东察合台汗国、帖木儿帝国对明朝虎视眈眈,朱元璋虽然有迁都之考量最后也都放弃了,而南京“去边塞六七千里,元裔时出没塞下”,所以分封诸王“御外侮以藩帝室”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故命并边诸王得专制国中,拥三护卫重兵,遣将征诸路兵”。并称“要之为长久之计莫过于此”。——《明史纪事本末》《明太祖实录》

朱元璋也知道分封有一定缺陷,但是他相信自己的儿子们在教导下能够很好的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比如他对秦王说:“今尔固其国者,当敬天地在心,藩辅帝室,允执厥中,其思予创业之难,尚慎戒哉”。——《明太祖实录》

事实上通过分封确实巩固了明王朝对北方的统治,如燕王朱棣就屡立战功。大败奈尔不花,使之归降明朝,朱元璋因此赞赏燕王道:“肃清沙漠者,燕王也”。朱元璋不可能亲自领兵,在外大将节制十万兵马太祖岂能放心?所以让自己的儿子带兵朱元璋是很安心的。——《明太祖实录》

明朝分封与前朝不同

朱元璋虽然相信自己的儿子,但是也是要防止藩王窥探御宝,因此和汉朝封国不同,朱元璋做出了一些小小的改变。

藩王皆有三卫,藩王米禄由朝廷供给。这就是和汉朝不同的地方,以前的分封是封国,藩王的支出由藩王自己收取,而明朝藩王的分封是食邑,给你一部分土地,然后再由朝廷补贴一部分,所以明朝藩王对于地方上的影响就没那么大了。

而且藩王在战时虽有领兵,调兵之权,但是也有限制。凡朝廷调兵,须有御宝文书与王,并有御宝文书与守镇官。守镇官既得御宝文书,又得王令旨,方许发兵。如果没有朝廷文书的话那么藩王只能够指挥的动自己的三卫,各地镇守他是没有权力调遣的。——《皇明祖训》

藩王的三卫正常来说只有一万六千人,在北方的宁王、燕王等人数要多的多,但是并不足以对抗中央朝廷。朱元璋觉得朝廷只要限制三卫人数不要太多,粮饷由朝廷供应,那么藩王就不可能能够对抗中央,他还害怕帝王欺负宗室呢。朱元璋要求日后帝王“知敦睦九族,隆亲亲之恩”以使“宗社永有盘石之安,亲藩同享无疆之福”,朱元璋觉得这个制度很好,以后老朱家的人掌握天下,兄友弟恭,传万世万代。——《皇明祖训》《明太祖实录》

结语:

朱元璋认为七国之乱是因为景帝轻信晁错这等小人罢了,若兄友弟恭,皇帝优待宗室,藩王上尊天子,下辅百姓就不会有什么事情。朱元璋面对外部困境,又相信自己的后代,所以实行分封是很自然的事情,而且还说了“朝有奸恶逆臣,统领镇兵讨伐之”,但是想想若是藩王进了京城讨伐逆贼,然后再退回封地,于是皇帝嘉奖,海晏清平,想想就不可能。——《明史》

朱元璋的问题在于他自己十分注重亲情以为自己的后代也将是如此,没想到他死后朱允炆就削藩,甚至逼死自己好几个叔叔,于是朱棣靖难,朱元璋所有的幻想都被无情打破。皇帝“敦睦九族”,藩王“夹辅帝室”只是朱元璋《皇明祖训》上的黑字,也只是几个字罢了。

更多文章

  • 与戚继光齐名之猛将:史书说他200年一遇,却一手葬送大明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与戚继光齐名的抗倭名将,历史上比戚继光厉害的人,戚继光历史记载

    李成梁(1526年—1615年),字汝契,辽东铁岭人,大明后期著名将领,与抗倭名将戚继光其名,人称“南戚北李”,后戚继光驻蓟门,李成梁则镇守辽东,致使“胡人不敢南下牧马,士不敢弯弓报怨”,堪称是明末“双子星”。李成梁镇守辽东长达30年之久,率所部辽东铁骑先后上奏大捷十余次,小捷不可胜数,蒙古、女真等

  • 徐达也是开国功臣,为何能从朱元璋的屠刀下逃出,找对姑爷很关键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徐达与朱元璋的关系,历史上的徐达是朱元璋杀死的吗,朱元璋怎么评价徐达

    徐达之所以能够善终,且子孙后代都能相近荣华富贵,除了自己建立的赫赫功勋以及为人正直、不犯上作乱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为自己的女儿找了位好老公。徐达有四个女儿,其中有三个嫁给了朱元璋的儿子,其中长女嫁给了燕王朱棣,二女嫁给了代王朱桂、四女嫁给了安王朱楹这几个女儿中,自然是长女嫁得最好,我们都

  • 在皇位继承人的选择上,宋高宗赵构为何中意赵匡胤后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赵匡胤和赵构是同宗吗,赵匡胤与赵构谁厉害,赵匡胤和赵构

    这位皇帝就是宋高宗赵构,这是什么原因呢?一、高宗无嗣赵构曾在金兵的追杀下,由于惊吓导致阳痿,并丧失了生殖能力,唯一的儿子因为宫女不小心踢翻一个铜鼎而被惊吓抽搐致死。唯一的儿子死后,他萎久治不愈,最后年老后终于死心,只能传位于养子。二、个人境遇北宋灭亡后,赵氏皇族大部分成员都被金军俘虏,逃到南方的男性

  • 岳飞被杀,为何岳家军不反抗?原因竟是宋高宗耍了一个阴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岳飞死后岳家军有没有反抗,岳飞和岳家军现状,岳飞死后岳家军驻扎在鄂州吗

    宋朝岳家军就是一个特例,岳家军内部十分团结,岳飞在军中的威望极高。但是奇怪的是在岳飞被宋高宗12道金牌召回,继而被秦桧设计陷害至死后,整个岳家军并没有反抗,更没有替岳飞报仇雪恨,而是默默的接受了这个事实,这是何原因呢?其实究其历史原因,这些岳家军并不是不想替岳飞报仇雪恨,而是有心无力,因为宋高宗在下

  • 宋江为了招安损失良多,还赔上众多性命,换来的官职有多大权力?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江招安是唯一的出路么,宋江接受招安后做了哪些事儿,宋江招安过哪些人

    当初宋江如果没有一时冲动杀了人,可能之后的种种都不会发生,他也不会登上梁山。如果不是被逼的太紧,宋江并不想跟朝廷作对。从他上山的那一刻开始,他就一直没有停止自己对于招安的渴望,总是在不经意间透露出自己的这种想法。当他坐上了一把手的位置后,直接将“聚义厅”的名字改名为“忠义堂”,不知道是不是想要表明自

  • 元璋为何不将皇位传给朱棣,而是给了朱允炆?原来是因为他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棣当了皇帝后怎么对待朱允炆的,朱棣和朱允炆谁先当皇帝的,朱棣保留了朱允炆排位吗

    朱元璋对这个儿子十分的疼爱,被视作自己的接班人,从小就带在身边,建国后便将朱标立为皇太子。而朱标也非常的勤奋,父亲的优点继承了大半,并且还非常的仁厚。朱标做了二十五年的皇太子,最后却天妒英才,三十七岁便因病去世了,朱元璋对于自己这个儿子的去世,感到悲痛不已,好几天都没有吃东西,一时间极坏了朝中的大臣

  • 徐达曾两次放跑元顺帝,常遇春怒参徐达,朱元璋为何不处置?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徐达敢顶撞朱元璋吗,常遇春与徐达,朱元璋为什么放过徐达

    在1368年,朱元璋称帝的时候,他其实还没扫平寰宇,但是当皇帝这事他着急,所以在明朝建立以后,朱元璋发动了北伐大军去打元顺帝。元顺帝,他不像徐达、常遇春那样出名。徐达、常遇春是明初名将,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开国元勋,大家很熟悉。元顺帝是元朝最后一位皇帝,和明朝末代皇帝崇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同属一类型的人

  • 他是北宋名将,没有战死沙场,憋屈的离开人世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北宋战死的最后一名悍将,真实的北宋名将,北宋十大传奇将领

    宋代重文轻武到了一种顶端的状态,因为惧怕武将势力过大争夺政权,所以哪怕他们在外与敌人拼死厮杀,九死一生,到了朝堂之上,也是丝毫不会被看重的。我们都知道常年地征战沙场,使其地骨子里就变得非常好斗,放在今天来看,“好斗”是一个非常不好的性格。到了军队便成了优点,使其很快就从一个被迫充军的士兵变成了天子宿

  • 她是朱元璋的挚友,朱元璋为她怒斩爱将,今一首凤凰传奇家喻户晓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朱元璋的传奇一生,朱元璋的著名事迹,朱元璋的一生有哪些故事

    说起这个故事我们就得从朱元璋当时打江山的时候说起,当年朱元璋凭借自己的本事,一步一步的统一了中国。要说完全统一那是不可能的。就比如当时在元蒙残余势力盘踞的贵州一代,就招到了顽强阻击。他们勾结当地的土著,妄想以此为基础,来日进行反攻。而那些土著因为之前是元朝统治他们,所以他们只认元朝这个国家。在元军威

  • 他是朱元璋的义子,不仅为他打拼江山,就连子孙也终于明朝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元璋18个兄弟们都是谁,朱元璋最有名的三个儿子,朱元璋的亲兄弟都是哪些人

    朱元璋前后收养了有20多位义子,当然他们之间也算是各取所需,有利益的追求。这些义子也在文治武功方面都有建树,帮了朱元璋不小的忙。这些义子中,有一位不仅有谋略还极其的忠心。虽然是乞丐出身,但他和他的子孙后代却庇佑大明王朝长达百余年,甚至在明朝灭亡以后还到处奔波,试图推翻清朝。这又是何人呢?此人名为沐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