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段思平:大理国的缔造者、开国皇帝

段思平:大理国的缔造者、开国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836 更新时间:2023/12/18 16:24:52

段思平(893年—944年),即大理太祖,白族,大理喜睑(今喜洲)人,一说为剑川永旁人,大理国的缔造者、开国皇帝。

段思平家族世代为南诏武将,父段保隆为南诏布燮。后晋天福二年(937年),任通海节度使,因受大义宁国主干贞迫害,遂以减尔税粮半,宽尔徭役三载为号召,联合奴隶农奴为主的起义队伍,举行起义,攻破太和城(在今大理城北),灭杨干贞的大义宁国,建大理国,年号德,以羊苴咩城(今大理城)为都。即位后,厉行改革,尽逐杨氏邪臣。更易制度,损除苛令。建立了一整套封建制度,于是远近归心,咸奉约束,把南诏末朝以来分裂、战乱的局面重新统一起来。大行分封,笃信佛教,在位8年,年年建寺,铸佛万尊。逝世后由子段思英继位,谥号神圣文武皇帝。

没落贵族

段思平乃汉裔白蛮;据史料《南诏野史》、《白古通纪浅述》、《滇载记》记载:“思平,蒙清平官忠国六世孙,布燮保隆之子。”因此可断定段思平是汉裔白蛮。段思平祖上虽然簪缨世家,威名显赫,但是到段思平出生时,家道中衰,已成为没落贵族。

段思平生于893年,此时南诏蒙氏势力已经衰微,宫廷政变叠起。段思平年幼时,每日清贫度日,年纪稍长一点,又在山中牧羊为生。世宦家庭培养出了他的治世才干及文韬武略,而贫困的劳动生活,又使他有机会接近下层民众,体察民间的疾苦。由于段思平武艺超群,才干出众,最初被升为幕览,后来积功升至通海节度使,成为统辖一方的大将。

夺取政权

当时,南诏社会正处在变革当中,南诏政权已经走末路,先后被郑买嗣的“大长和国”、赵善政的“大天兴国”和杨干贞的“大义宁国”取代。这几个政权存在大时间都很短,相互更迭时都免不了有一番杀戮,弄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段思平经历了郑、杨、赵三家的短命政权,深谙获得各个民族支持的重要性。段思平深知,自己在通海建立的精锐部队还无法和杨氏兄弟抗衡,于是,他联络了其他白族大姓,暗中联系了滇东三十七部,向滇东黑爨等三十七部借兵,并发动广大人民起义,才能推翻杨氏政权。

在当时,历史选择了白族出身的段思平绝不是偶然的。首先,段思平在长期与劳动人民接触交往中最了解人民的疾苦。与郑买嗣等人鲜明区别,段思平一揭起起义的旗帜,就提出了切中时弊,具有很大鼓动力量的口号:“减尔税粮半,宽尔徭役三载”,反映了正在重税繁役下的各阶层人民的呼声,赢得了他们热烈响应和支持。其次,段思平具有组织领导群众斗争的卓越才能和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早在他筹划起义的初期,“凡牧牛、牧马,鸡鸣犬吠等处皆云段思平将为”说明段思平的斗争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929年,段思平为了避杨干贞的迫害,暂时离开洱海地区转移到其他地区从事起义的组织发动工作。在此后七年多的时间里,没有段思平活动的系统的文字记载,却零星地记录了他在“品甸波大村”农民家里得到“神戟”,在祥云叶镜湖得“神骥”,又去“借兵东方黑爨”。这七年中,段思平一直在进行着艰苦细致的准备工作。这样,936年段思平率军一举推翻杨干贞统治正是瓜熟蒂落的必然结果。

建国称帝

段思平取得滇东三十七部的支持。与此同时,段思平获得洱海地区高、董两大“白蛮”贵族首肯。当段思平出兵时,高方带头响应,董迎

罗则担任了段思平的军师。

后晋天福二年(937年)2月4日,段思平领导的大规模的起义爆发了。段思平集结了弟弟段思良、郡守高方、滇东三十七部的援军,经过周密的组织和计划,最后各路大军攻破太和城,灭大义宁国,建大理国,定都阳苴咩城(今大理城),建年号文德。

段思平建立大理之后,还对南诏统治时期遗留下来的阶级关系和民族关系都进行了调整。首先是肯定新兴的白族封建主们的经济和政治地位,并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扶持。如封白族封建主高方为岳侯,除承认其家族在洱海地区原有的领地之外,更赐与巨桥(今云南普宁)地方为其世袭领地;封董伽罗为宰相,亦除承认其家族在洱海地区原有的领地之外,更赐与成纪(今永胜)为其世袭领地;其洱海地区的白族封建主如杨氏家族的封建庄园,也都得到扩大。对于洱海地区的白族和彝族中的村社农民,则是在承认他们原来使用的土地前提下,减轻税粮负担,宽免徭役三年。对于“凡有罪无子孙者”的奴隶,则一律“赦免”,即加以释放。对于被统治的部族和部落,则解除他们南诏时期的集体奴隶地位,免除奴隶性质的徭役。大理政权终于稳固下来。

在建立封建制度,安定社会秩序的基础上,段思平开始励精图治,发展生产。他提出:“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命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兴修水利,开垦农田,推广铁制农具和汉族的先进耕作技术。同时还鼓励发展畜牧业和手工业生产,使大理国的社会经济在短期内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百姓富裕”,生活安定。

晚年逝世

后晋天福九年(944年),段思平去世,其子段思英继位。庙号太祖,谥号神圣文武皇帝。

标签: 段思平大理国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曹丕为什么选择曹叡作为继承人?曹叡有何特殊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曹丕,曹魏,历史解密

    曹丕,即魏文帝,三国时期曹魏开国皇帝,执政七年后病逝于洛阳,时年四十岁。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三国志》中记载曹丕的后人中封王的儿子有9人,没有封王早夭的恐怕也不少,毕竟他的一生内宠很多。曹叡是他的接班人,不过曹丕并不喜欢他,那么为何还选他做太子呢?曹叡是曹丕的长子,母亲是文

  • 他本是隋朝一和尚,却造反称帝立尼姑为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高昙晟,隋朝,历史解密

    “和尚”一词,本是从印度梵文而来,后专指剃度出家在寺庙修行的男性僧人,以念经诵戒为己任。在中国的佛教历史中,曾经出现过很多有名望的大和尚,其中最为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是唐朝的玄奘,此乃古典名著《西游记》广泛传播的原因导致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和尚都遵守清规戒律,一心一意地念经。在隋朝末年,就有这么一名和尚

  • 齐国在战国中期强势崛起,为何最后没能灭了六国?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齐国,历史解密

    战国中后期,具备灭掉六国的条件的诸侯国,其实并不只有秦国一个。当时的齐国经过不断的发展,也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在其最强盛时期,齐军甚至一度率领联军,攻克了当时秦国的函谷关。齐国虽然强盛,却最终也在秦国的铁骑下土崩瓦解,为什么会这样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历史上的齐国,

  • 同样都是刘氏建立的汉朝 西汉知名度为何比东汉知名度要高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汉朝,皇帝,历史解密

    对汉朝皇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同样是刘姓建立的汉朝,说到汉朝皇帝,为何大多数想到得都是西汉而不是东汉?东汉存在感为什么那么低?在多数不熟悉历史的人的眼中,两汉有名的皇帝是一样多的,西汉最为人熟知就是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和汉宣帝刘病已;东汉最为人熟知的也就是汉光武帝刘秀

  • 明朝为何会出现商人入社的现象?明代商人有哪些不同群体?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朝,商人,历史解密

    明朝时期手工业与商品经济十分繁荣,商人的地位也逐渐提高。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我国古代的社会之中存在了很多的行业行会,同时诗文化的繁荣使得诗社也是逐渐的开始在全国各地开展而来,诗社都是一种文学活动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组织。这种组织和商品经济带来的行会等等是有所不同的,在诗社之

  • 曹颖甫有着哪些医学著作?内容主要阐述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曹颖甫,清朝医学家,历史解密

    所著医书有《伤寒发微》、《金匮发微》、《经方实验录》、《曹颖甫医案》等,理论透彻周详而又切实用。《伤寒发微》《伤寒发微》是曹颖甫先生40余年对《伤寒杂病论》探索的心得,论述密切临床,精湛允当。曹氏注释《伤寒论》一洗空泛之浮论,专务实学,考据精详,凡无字之处必反复探讨,一再解释。而仲景之不出方治者,综

  • 嬴姓赵氏出现于什么时候?揭秘其历史由来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嬴姓赵氏,秦朝,历史解密

    远古时代,有姓有氏,姓氏一分为二。姓是大的氏族部落集团的徽示,氏是一个姓所分出的小氏族支系的标志。姓氏合二为一,是秦汉时才开始的。溯嬴姓渊源,颛顼高阳氏之孙皋陶(八恺之庭坚),皋陶生于山西洪洞(一说曲阜),舜因而赐以嬴姓。嬴姓赵氏始于西周造父,造父为皋陶的十世孙。据《史记》载:"穆王使造父御,西巡狩

  • 安禄山和杨国忠之间发生过什么?他们为何会产生矛盾?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安禄山,唐朝,历史解密

    安禄山,唐朝时期河东三镇节度使,安史之乱的直接发起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安史之乱历时八年,对大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使得原本富饶昌盛的大唐,从此江河日下。可以说一百多年里,大唐始终没缓过劲来。这场叛乱的直接发起者便是安禄山。他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宠臣,杨贵妃的养子,他的儿子甚至

  • 魏蜀吴三国,到底谁对大一统的影响最大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三国,孙权,历史解密

    事实上,三国时期一般从曹丕称帝时开始算起,以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进入晋朝时期为终结,因此三国时期原则上指的是公元220年到公元280年这六十年间。不过很多人一般会将赤壁之战作为一个时间的分水岭,当时东吴在赤壁之战时的策略是二分天下,无论是周瑜、甘宁还是鲁肃提出的战略方针,都是建立在夺取荆州,全据长

  • 张廷玉晚年时期,为何因为告老还乡之事与乾隆帝斗智斗勇?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张廷玉,清朝,历史解密

    张廷玉,字衡臣,号砚斋,清朝杰出政治家,主要成就是主修《明史》,建立与完善军事和奏章制度。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1672年,张廷玉出生于北京。家世不俗,为人正直,从小他就了解朝廷的纷争,并产生了不同的见解。自康熙王朝以来,张廷玉一直都在辅佐皇帝,接连辅佐三位皇帝后,他因年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