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这才是最真实的雍正帝,真性情、毫不掩饰的大清一代圣君

这才是最真实的雍正帝,真性情、毫不掩饰的大清一代圣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229 更新时间:2023/12/31 17:59:49

其实说是历史,可信度并不算高,数千年的人类对自然有一种敬畏心态,任何自然现象都被冠以神秘色彩,炎黄二帝对蚩尤的战争,简直是一场神仙法术的比赛,还有着上古神兽做坐骑。清朝作为一个封建制度趋向完善的王朝,君权也达到了空前强化,因此清朝历史背景的影视剧层出不穷。

那么在这些影视剧中,频繁出镜的历史人物是谁呢?没错,就是清朝入关以来的第三位皇帝,我们口中常说的“四阿哥”、“四王爷”,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庙号是清世宗。

围绕着雍正帝的传说太多,道不尽的故事,说不完的传奇,荧屏上的他要么是霸道总裁范,赢得一票傻白甜的粉丝。要么就是腹黑阴郁男,对待朝中大臣狠厉,对待后宫嫔妃绝情,难免会让已婚的妇女想到不着家的丈夫。信息发达的时代,四通八达的网络,人们对“四爷党”和“八爷党”的交锋看法不一,“九子夺嫡”的惊心动魄,让雍正帝的严酷形象再一次深入人心。

改变人们对雍正帝印象的是,故宫博物院推出的一组《雍正行乐图》,加以推广宣传的纪念品,着实让我们心中不苟言笑的雍正刷了一波好感。奏折是属于君臣之间的机密文件,天知地知,皇上知大臣知,除了上奏的大臣和批阅的皇帝,没有第三个人知晓。

清代奏折制起源于康熙帝时期,臣子向皇帝汇报工作和政事见解,皇帝阅览完毕,就会用朱砂红笔批奏,表明自己的意思。批奏完的奏折返回到官员的手里,官员再根据奏折的意思做工作,用朱砂红笔批奏处理的方式,简称为朱批。

据史料统计,康熙时期允许上奏的官员不过百余人,而雍正时期允许的上奏官员多达数千人,这是因为雍正帝放开了对上奏官员的限制,不仅是中央要员、封疆大吏,连地方知府等中下级官员都可以获准奏事。奏折数量暴增,进而雍正帝的朱批数量远超康熙帝,对于雍正帝来说,批阅奏折是件让人兴奋的事情。最为特殊的是,雍正帝的朱批都是出自本人之手,不需要阁臣代笔,也不劳烦别人在旁边给予意见。

在颇具神秘色彩的奏折上,雍正帝的批奏格外有趣,文言文盛行的古代,雍正帝的民间白话随处可见。每当批阅奏折的时候,雍正帝都会先写一句“知道了”,用以表示自己阅览过了。当遇到臣子问安的奏折,雍正帝还会通俗地回复:“朕安,尔等好么?”这两句话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不同的雍正帝,真性情的君主形象。

性格直爽的雍正帝曾对臣下说过这样一句话:“朕生平不负人,人若负朕,上天赐助报复也。”广东巡抚傅泰奉命上奏今年广东收成和米价的时候,“祥瑞征兆,实为前所未有”等竭尽赞美的浮夸词汇,着实热惹恼了真性情的雍正帝,他批奏斥责道:“似此纸上空文,若不实力奉行,何益?”由此可以看出雍正帝是个讲求实干的帝王,他最反感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话语。雍正初年的重臣年羹,经常收到雍正帝“甚好甚好”、“朕甚喜”等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的大白话。雍正帝年近不惑登基,在位仅有13年,不如父亲康熙帝在位长达61年,也不及儿子乾隆帝在位60年的时长。

可就是短短的13年,雍正帝大力推行改革,整治贪腐风气,为“康乾盛世”起到了承上下的作用。勤政是雍正帝大有一番作为的秘诀,他对自己的勤勉十分自信,并表示即使是皇考(康熙帝)那样勤勉,也没有从早到晚一直处理政务的事情。雍正帝的在位时间短,同时又是历史上最勤快的皇帝,他没去过承德山庄避暑,也没南下江南巡视美景,整日深居宫中,难免给人留下枯燥乏味的形象。

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会有的。雍正帝政务繁忙,依旧不忘休憩一会儿,他召一批技艺精湛的画室,将他打猎、垂钓、着汉服、穿洋装的形象尽绘其中,并亲自取名为《雍正行乐图》。

如果没有这些画,恐怕我们对雍正帝的形象,将会像是在史书上一样,毫无幽默感可言,是位冷峻严厉的帝王。人终归是复杂的,幽默风趣的雍正帝在处理政事上,少不了雷厉风行、杀伐决断。

就像他一直狠抓的贪腐问题,在对前任山东巡抚李树德贪没仓谷案的态度上,痛快淋漓地地表明了自己的处理态度。他亲自下达指示,要现任巡抚黄炳不要顾及同僚情面,追查到山穷水尽处,让李树德的子孙做个穷人,才符合自己的心意。

历朝历代的贪腐问题往往是盘根错节、官官相护,倘若没有追究到底、彻查不断的勇气,难免会留下无穷的遗患。雍正帝在惩罚贪腐的问题上,绝对算是一位铁腕君王,因此贪官污吏在雍正时期过得如履薄冰、噤若寒蝉。雍正帝的节俭是出了名的,据汉臣张廷玉所述,雍正帝吃饭的时候连一些掉落的米粒都不浪费,宴请群臣的时候,多次强调要珍惜粮食,不可暴殄天物。

雍正帝的崇尚节俭,让清朝的国库日益充盈,康熙帝留下的烂摊子,雍正帝也是处理得井井有条,有紊不乱。这一点乾隆帝没有继承好,六下江南给江南百姓带来的损失不计其数,在雍正帝时期压下去的奢靡之风重新盛行。

乾隆帝还喜欢写诗,据统计他一生作过的诗句多达数万篇,就比如他在游江南的时候,写的一句“美景一时观不尽,天缘有份再来游”。姑且不说他的诗词没有一丝意境,就连押韵都是强行补过来的,要不是身边有才思敏捷的大臣圆场,恐怕乾隆帝的诗句传出去会贻笑大方。雍正帝好不容易清除的积弊,攒下盈满的国库,结果全让乾隆帝在60年里败坏光了。

这就是雍正帝,纵然我们想破脑袋,也不知道该用什么词语来把他概括清楚,朱批、行乐图,只不过是他生活中的冰山一角,也许通过别的物件,我们会了解新的雍正帝。围绕雍正帝的幻想并没有消除,无论是专业的历史学家,还是感兴趣的吃瓜群众,对他的皇位继承合法性都充满好奇。

合法继位还是矫诏篡位我们不得而知,但了解的是,雍正帝绝不会是一个整天绷着脸,对大臣苛刻的厉君。反而是一个真性情、不掩藏的好君王,他在位时期的政治一片清明,百姓安居乐业。这种不拘一格、捉摸不定的雍正帝,才是历史上真实的雍正帝。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世宗实录》,《起居注》等

更多文章

  • 顾维钧:民国第一外交官,感情生涯不敢恭维,恩将仇报原配妻子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顾维钧当过总统,顾维钧晚年回忆黄蕙兰,严幼韵的女儿与顾维钧

    这是当时在法的一群中国爱国青年为换取英法美的关注,打消他们支持日本的念头,商议的极端方式,人员是通过抽签的方式决定。这是何其悲壮,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这又何其悲哀,弱国无外交,真理只在大炮射程范围内。当时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的顾维钧听闻消息后,拍案而起,扼腕叹气,久久不能自已,他对其他代表只说了

  • 她比武则天慈禧厉害,逼疯皇帝气死太上皇,还把皇妃赐给乞丐无赖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武则天和慈禧谁最厉害,慈禧太后和武则天谁的地位更大,武则天跟慈禧太后相比谁更厉害

    李凤娘来自将门之家,她的父亲李道是庆远军节度使,还曾和岳飞北伐。一次宋高宗宠信的道士皇甫坦来到李道府中,看到李凤娘就说这女子有大富大贵之相!此时宋高宗正给孙子赵惇挑选孙媳妇,李道就通过皇甫坦让宋高宗知道了李凤娘这个人,虽说儿子宋孝宗对这一亲事不太满意,不过出于孝顺也只好答应!在婚前李凤娘是个温婉之人

  • 清朝的两江总督是多大的官?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清朝历任两江两总督名字,清朝在两江做过总督的都有谁,清朝两江总督有多重要

    事实上,这一官职是清朝才有的,在清朝之前的王朝都没有在南京设两江总督的习惯和记录,尤其是在清朝之前的明朝,关于南京城根本就没有两江总督衙门,这种总督衙门的形式是中国历史上清朝的独创。原因是什么?也非常简单,因为清朝入关之后,他们的满族人口远远低于汉族人口,远远低于汉族人口,因此,对于他们来说,如此庞

  • 蒋介石让张学良给马占山送枪送炮,张学良却没有动静,这仗怎打?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文/无计读史1931年,黑龙江省的风是不安宁的,日军数万大军已经陈兵在外面。尽管第一次进攻失败,日军的整体实力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折损,反倒是兵力并不多的中国军队,形势对他们来说已经变得严峻起来了。01 开端蒋介石让张学良给黑龙江的指挥官马占山送枪送炮,但张学良始终没有动弹。马占山的眉头紧皱。尽管局势不

  • 吴三桂死后,陈圆圆魂归何处,据说贵州省住着吴三桂的后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吴三桂陈圆圆墓地,吴三桂陈圆圆未解之谜,陈圆圆为啥又回到了吴三桂身边

    据说,李自成败退北京后,陈圆圆又回到了吴三桂身边。吴三桂受封为平西王后,陈圆圆随他到了云南,后来做了女道士。1673年,吴三桂起兵叛清,联合靖南王、平南王发动“三藩之乱”,不久病死。陈圆圆得知死讯后,自沉莲花池殉情,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关于陈圆圆晚年当女道士、自沉莲花池的记载多出自稗官野史、小说作品,

  • 他是韦小宝的原型,曾帮助康熙擒拿鳌拜,最后却被雍正抄了家!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韦小宝抓鳌拜,康熙时期的韦小宝,康熙韦小宝真实存在吗

    隆科多本姓佟佳氏,是康熙母亲的姓氏。在顺治皇帝去世后,康熙因为过于年幼而大权旁落,完全被鳌拜所控制。康熙自然不可能就这样不作为,从很小的时候开始,他就一直在韬光养晦,暗中培养自己的势力。而想要不被鳌拜发现的有自己的亲信,最能信得过的就是他母亲家族中的人了,毕竟大家都是亲戚,你为我办了这件事我也不可能

  • 吴三桂不放清军入关,清军能否打进中原?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没有吴三桂清军能入关吗,吴三桂为谁放清军入关,假如吴三桂不叛变清军可以入关吗

    我认为无论吴三桂放不放清军入关,清军打入中原也是迟早的事情,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清军实力强大,破城只是时间问题清军自呢努尔哈赤建立以来,就是十分的强大,首先他们征服了东北地区的女真部族,之后又妥善处理了与蒙古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清军外部基本上已经没有能够与其抗衡的势力存在,他们完全可以静下心来安心对

  • 吴三桂离世后,康熙无意间说了十个字,为什么会落到这个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康熙等吴三桂老死再撤藩可行吗,康熙和吴三桂最后结局,康熙为什么熬死吴三桂

    现在回过头来看中国的历史,它的发展是漫长的。在历史上,存在着很多很多历史人物,这些人被现在的我们还深深的记得。不过,被记得的原因不一样罢了。有的是因为一生忠心于国家,献身于国家。有的却是因为一生污垢,对国家做出了很大的伤害。而这个人也是被大家所认识,要说他坏事做尽吧,也不算是,但是又没有坏事吧,也不

  • 太平天国8个王爷,集体投降,李鸿章却将他们全部杀死,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清军将领都有一定的擅杀大权,杀降并不算什么大事,为何李鸿章的这次杀降却充满疑点呢?那就是因为,李鸿章在之前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几乎就没有杀降的先例,对待太平军降将也都是收为己用,可以说,苏州将士投降李鸿章,看重的就是李鸿章对太平军降将的政策。然而,李鸿章在答应苏州太平军投降

  • 为何康熙的儿子个个有才华谋略,而乾隆的儿子却没几个治国之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康熙跟乾隆的关系,康熙的儿子都有做皇帝的能力吗,如何评价康熙的各个儿子

    对皇子的培养,是每一个朝代最重要的事情,因为这事关国运。而在所有的教育项目中,读书是最基础的一项。乾隆跟雍正选的接班人差异之大,主要还是因为这两个帝王对待皇子读书又有所不同。康熙属于严父,对于将来的接班人,培养要求很严格。对皇子的教育,层次分明、制度严格,首先就是为君之道、再者辅政,再者领兵、再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