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秀成供词为何到60年代才公开?因为早公布,曾国藩恐遭灭门!

李秀成供词为何到60年代才公开?因为早公布,曾国藩恐遭灭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92 更新时间:2024/2/4 14:00:41

天底下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都自身的弱点,而且一个人的力量终归是有限的,都需要他人的帮助才能行,才能成功。所以,做有些大事不需要自己一个埋头苦做,可以选择和他人合作,然后进行优势互补。

在太平天国运动中,除了洪秀全之外,有很多有能力的人物,而李秀成就是其中之一。他在这群人中,算得上是难得不被蝇头小利就迷惑的人了,所以过度清醒,在一众都沉溺于纸醉金迷的生活中,他就是错的,最后离开被曾国藩抓住,并且写了一份自述书。而这份自述书,一直藏匿,直到60年代才选择公开,为何要等到如此之久呢?因为当时一旦公布,曾国藩恐遭灭门。

胆气绝伦李秀成

清朝末年,政治腐败,统治集团不顾民生,只顾自己的奢靡享乐生活,加之从1842年的《南京条约》签订开始,要赔偿战争款项,百姓身上的赋税更加重,所以出现了很多活不下去的情况。

在封建时代,百姓是统治集团进行统治的基础,清朝政府统治如此不顾民生,自然就出现了很多官逼民反的事情。此外,还很很多进步人士看到社会如此样子,统治者如此迂腐,百姓如此痛苦,于是开始学习西方的变革之路,想要救国救民于水火之中。

他们中有些人决定从政府内部改革,所以有了洋务运动,以及后来的戊戌变法等等行动。这些都是知识分子或者统治集团内部的自我救亡行动,在民间,也有许多百姓实在是活不下去了,开始进行反封建政府和反帝国主义的斗争,比如历史上著名的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是由洪秀全发起的,中间因为西来文化的影响,所以一开始他们有“拜上帝教”。洪秀全是其中的一个领头人物,其他的还有诸多如杨秀清、石达开等,其中,一个被封为“忠王”的李秀成尤其突出。

因为在太平天国运动前期,取得了一定的胜利,所以洪秀全等人有了基本的土地和钱财,就开始了自治与封王的路程。据资料记载,前后大大小小一共封了2000多个王。这些人出身底层,对于突然而来的奢靡生活抵制不住,开始享乐,而其中的李秀成则完全相反,他清醒,知道眼前的一点小成功不是享乐的时候,于是就劝解洪秀全。

但是有时候众人皆醉,一人独醒就是一种错误,所以他被排斥了。最后,李秀成见洪秀全如此听不进去话,于是直接自己带上愿意跟着自己的人离开了。

丈夫贵不挠,成败何足论

离开之后的李秀成很快就遭受到了朝廷的部队打击,当时带领的是曾国藩这个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人。李秀成有一定的能力的,但是对阵曾国藩这样的人物,显然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他被活捉了。

活捉后,看押他的是曾国荃,也就是曾国藩的弟弟。之前,曾国荃的一母同胞的兄弟在与李秀成的交锋中死去了,所以十分记恨他,对他进行了严刑拷打。但是李秀成倒是看得开,觉得战场上刀剑无眼,本就是对立的问题,所以在私底下报复不是君子所为。

相反,他还看不起曾国荃的这种行为。曾国藩听了李秀成这番话,倒是觉得他是个人才,心生佩服,劝他归顺朝廷,但是终究是立场不同,李秀成似乎已经看到了清王朝的命运,所以拒不加入朝廷。如此,曾国藩只得无奈放弃。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

李秀成作为罪犯,自然需要签字画押,才能最终被执行死刑。所以,李秀成在狱里的时候,就专门写了一份自述书,把他一直以来的关于太平天国的所有事情都写了下来。

在这份供词里面,他还写一些惊世骇俗的言论,那就是他严厉批评了当时腐朽的清政府,不顾百姓死活,甚至到痛骂的程度。另一方面,他在供词中大力称赞曾国藩的能力,觉得他这样的人才应该反了清政府,做到真正救国与救民。

唾骂政府已经是不对了,而建议曾国藩叛国反了大清,就是把他全族的人架在火上烤,自古以来,谋反都是要诛九族的,虽然自己没有这个心思,但是朝廷看到这份供词可不会这么想。于是,曾国藩赶紧对供词进行修改一番,发现还是不行,于是直接将这份供词藏匿起来。

即便是到了1912年,清政府覆灭之后,都没有被拿出来,而是到了上个世纪60年代,彼时已经显然对曾国藩以及他后人没有什么威胁了,这份惊天供词才被公开。

结语

李秀成算是一个有胆色的,若是放到其他朝代的君王身边,也未必后来不能混出名堂,成为历史上的一个将军,但是他跟错了人,洪秀全是农民出身,始终思维局限,所以李秀成注定自己只能单干。

但是单干又何其艰难,尤其是对上像曾国藩这样的高手人物。但他至少是值得敬佩的,连敌人曾国藩都欣赏他的才能,但终究是敌人。曾国藩要愚忠于朝廷,不能反,而李秀成不想服于朝廷,所以他们最终只是末路惺惺相惜的英雄人物。

曾国藩不反,是因为他愚忠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反也是第二个李秀成,因为当时的反朝廷人员不够壮大,终究会失败。毕竟,当时的清政府虽然腐败,但是在很多人心中,依旧是正统的政府,而反的人就是反贼。所以,做事情需要有人支持,而曾国藩和李秀成在那个时代,他们各自不能服于对方,自然不能支持对方,所以李秀成注定死,而曾国藩继续为朝廷效力。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姐姐是大清皇后,外甥是大清天子,她嫁入豪门,却被雍正杀光全家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雍正死后最惨的妃子,雍正皇帝是被他女儿所杀吗,雍正杀了自己的亲生女儿

    不熟悉清史的读者,可能对孝恭仁皇后这个称呼并不知晓,但如果说起她另外一个称谓,那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她就是大名鼎鼎的德妃,即雍正皇帝的生母。以此来看,这乌雅氏的来头可不小,姐姐是大清皇后,外甥是大清天子雍正帝,当然这都是后话了,不过,这乌雅氏的出身却非常一般。根据清史资料对孝恭仁皇后出身的记载,乌

  • 故事:南宋奇事,更夫巡夜的惊魂遭遇?尾随观察他发现怪人竟然最终回到棺材里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宋代的志怪故事,北宋年间鬼故事,宋代悬疑故事大全

    更夫绍兴年间,武林城钱塘门里面有座更楼,供值班的更夫们歇脚、住宿。这一月,轮到更夫任三值班,他原本就是一个光棍,索性就吃住都在更楼里。夏天的夜晚,天气闷热,人们往往很晚才睡着,所以,前半夜,任三也不大打更,以免扰人清梦。每天晚上,二更时分,当任三巡逻路过小庙的时候,总会看见一个人从庙中踉踉跄跄地快步

  • 朱祁钰如果狠心对朱祁镇下手,朱祁钰的结局会不会更好?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祁钰和朱祁镇的关系,朱祁镇回来后怎么处理的朱祁钰,明朝朱祁镇朱祁钰

    明英宗朱祁镇的皇帝经历可以说是独一无二,曾两次当上皇帝,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朱祁镇的父亲明宣宗朱瞻基英年早逝,没有来得及将朱祁镇培养成合格的接班人,朱祁镇年幼登基,对身边的太监格外信任,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毫无作战经验的朱祁镇御驾亲征,将明朝的50万精锐大军损失殆尽,甚至自己都被瓦剌俘虏了,还导致北京

  • 崇祯如果顺利南迁的话,南明会像南宋一样有百年寿命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崇祯死后南明尚有百万大军,崇祯如何南迁,崇祯南迁历史会改写吗

    明朝终结于在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崇祯吊死在煤山上,由于李自成在北京城安于享乐,最终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李自成大败,将大好的江山拱手让给了满清,虽然在南方有人也拥立朱家后人建立了南明政权,但是毕竟名不正言不顺,很多藩王都不服气,甚至出现过两个朝廷并存的情况。虽然历史没有假设,但是如果崇祯当年效仿宋朝皇帝逃

  • 他大骂朱棣大逆不道,被割掉舌头后用血写下四字,被朱棣诛杀全族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朱棣最残暴的下场,朱棣杀了几个一起打天下的功臣,朱棣在历史上被刺杀几次

    现在来看,或许朱棣是否是篡位上台已经不重要了,但是对当时的人,尤其是臣子来说,朱棣的行为是十分值得商榷的,当时,有不少不承认朱棣行径的大臣,就被朱棣赐死清算,比如著名的方孝孺,他甚至被朱棣诛了十族!然而,除了方孝孺,还有不少有着类似遭遇的臣子。他叫做练子宁,洪武十八年通过科举成为榜眼,被朱元璋提拔重

  • 崖山之战时,一个士兵跳海侥幸未死,89年后外孙朱元璋灭了元朝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1278年,南宋王朝已是风雨飘摇,左丞相陆秀夫、太傅张世杰护卫卫王赵昺逃至崖山(今广东新会市崖山镇)登基。次年正月,元军从三路包围崖山,宋军在张世杰率领下点燃宫殿、房屋,将船只一字排开,抵御元军攻击。双方对峙两月有余,宋军粮尽援绝,以饮海水为生,元军架起火炮攻打,宋军终于兵败,至三月十九日主力尽

  • 北宋打架赢来得状元,断了钟南山隐士种放的没梦,毕生自豪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能高中状元,除了需要学识渊博,有时还需要一些运气。今天,就讲述一个古人因为打架,而高中状元的故事。北宋政坛上,有个闻名遐迩的“手搏状元”——王嗣宗。王嗣宗,汾州(今山西汾阳)人,字希阮。生于后晋出帝天福九年(944),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王嗣宗病逝于家,享年七十八岁。谥景庄。不畏权贵,严肃官

  • 张妼晗被赵祯冷落,下跪求曹丹姝原谅,真是大快人心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曹丹姝赵祯吻哪一集,曹丹姝被赵祯怀疑,赵祯对张妼晗说的话

    随着张妼晗的到来,宋仁宗和曹皇后的关系也跌到了冰点。张妼晗生气的时候像一个火爆小辣椒,但是对待自己爱的人却非常的温柔乖巧。她经常对宋仁宗撒娇,宋仁宗反而觉得很享受,因为在宫中那些女子都非常克制,在皇上面前都比较注重礼仪,这样反而让皇上丢失了新鲜感。记得在《甄嬛传》中,皇上去皇后的屋里吃饭,皇后在吃饭

  • 她是嘉靖帝最宠爱的皇后,21岁怀上龙种时,皇帝却大怒踹其肚致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嘉靖皇帝最宠爱的后妃,嘉靖帝第一任皇后,关于嘉靖皇帝的皇后

    有人认为,朱元璋是草根皇帝,体恤老百姓亲民,希望改变老百姓的命运,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过也有人认为,朱元璋这样做,其实是为了稳固自己的政权,担心外戚干政没法处理。先不管朱元璋是什么想法,总归对于老百姓来说,这就是件大好事,只要是家中有适龄貌美女子,就多了一份机遇,有朝一日一步登天,成为了一国之母光宗耀

  • 燕王朱棣篡位成功,朱元璋是否预料过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燕王朱棣和朱元璋的关系,朱元璋为什么不削燕王朱棣的兵权,朱元璋贬燕王朱棣为庶人是真的吗

    可是老朱有没有想到,随着自己的长子太子朱标去世,朱标的那些兄弟们会对自己那个大侄子心悦诚服吗?知子莫若父,朱元璋对于自己几个儿子的心性性格,非常的了解。我想以他的聪明睿智,他肯定能够猜到自己身后,那些手握重兵的儿子们,肯定会有人对皇太孙的皇位发起挑战,而且那个人很有可能就是自己那个四小子燕王朱棣。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