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问询犯人祖先,得知后大喜:“名臣之后,免死五回!”

朱元璋问询犯人祖先,得知后大喜:“名臣之后,免死五回!”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587 更新时间:2024/2/20 3:29:09

如果实事求是地说,朱元璋虽然不算民族英雄,但史上第一暴君还轮不到他,说他性格狂躁、喜怒无常,患有杀人爱好症,倒是符合历史事实。

为什么说朱元璋不是民族英雄呢?史学家都知道朱元璋是靠元朝发家的,他造反后,矛头对准的都是反元的友军,曾是元朝不折不扣的在编公务员。

至于说朱元璋喜欢随便杀人,这是跟他的出身相匹配的。历史上凡是造反的,很大一部分人出身卑微,一种是自以为怀才不遇,一种是确实不学无术。这些人通过正道不能上位,无法出人头地,心里非常卑微,一旦得逞,对出身高贵的人,才华横溢的人就充满仇恨,哪怕是为他打江山立下汗马功劳的人,内心都忿忿不平。

凭什么你这么会说,凭什么你这么能干,凭什么你满腹经纶,而我是个乡巴佬。

但我这个乡巴佬成了一国之君,你们却是我的打工仔,神气什么,看我怎么收拾你们?于是就常常动杀机。尤其是对知识分子,这类皇帝是恨之入骨,你不是知识多吗?我偏要你好看,羞辱你,消灭你。

朱元璋喜欢随便杀人是出了名的,尤其是喜欢杀功臣,杀知识分子。

杀人几乎成为朱元璋的必修课,至于杀人多少,什么时候杀,全凭自己心情好坏。

据说朱元璋开始召开御前会议的时候,如果他的玉带非常精神,高高悬挂在胸前,说明今天心情不错,大臣进谏一般没有生命危险;如果玉带没精打采、耷拉在在肚脐眼下面,说明寡人心情烦燥,杀人症又犯了,小的们格外要小心了,寡人开始要剐人了。

但即使小心也躲不过,皇上在这种情况下,不杀是不可能的,会憋出毛病的。小的们只能听天由命,会不会被杀,就看你的造化了。

朱元璋在办公时激情杀人、即兴杀人,不需要罪名,他经常要审阅史官的工作日志和档案,如果"乱记"会掉脑袋的。但朱元璋杀人的多数时候,都是欲加之罪,堂而皇之,不怕史官记载。

朱元璋不是史上第一暴君,但却杀功臣冠军非老朱莫属,除了有幸病死,剩下就是各种死法,吃饭死、做梦死、走路死、造反死。

老朱搞株连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胡惟庸蓝玉两个案子,可谓是逮谁杀谁,特工们上门问,见过胡惟庸、蓝玉吗?回答见过,唰的一下,脑袋搬家,那位后半句话还没有说出来——我是在大街上看见二位的。还有的更倒霉,是在梦里见过的,这也算,脑袋也被撸下来了。见过的被杀光了,该轮到听过的了,只要听说过的也被杀头。

有人说这有点言过其实,其实一点都不夸张。胡惟庸和蓝玉案子,诛杀了四万多人,好多亲戚朋友从来不走动,连他们俩长得什么样都没有见过,也稀里糊涂上了西天。至于朱元璋反贪杀人的手段五花八门,可以申请吉尼斯纪录了。

有人说,老朱肃贪初衷很好,是为了江山社稷、黎民百姓。可是老百姓怎么评价呢?不妨听一下这首"凤阳花鼓"是怎么唱的: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户卖牛马、小户卖儿郎,没有儿郎卖,花鼓走四方。

歌舞升平可以让史官书写,但百姓心里那杆秤,你却无法去左右。

书归正题,题目中所说的官员姓范叫范从文。老朱既然杀人如麻,小范又是怎么幸免,又因祸得福的呢?

首先申明,该故事野史成分居多,朱元璋人红是非多,一直是野史重点考虑对象,即便故事的核是真的,过程也很难真实再现。

原来这小范在朱元璋的手下担任御史,御史的职责就是监察百官,向皇帝的大政方针提建议。这小范有点耿直,有点迂腐,把给皇帝提建议错误理解成提意见了,这样一来不会摸老虎屁股吗?不排除老朱昨晚在嫔妃那边有点不爽,第二天就迁怒于小范御史,下令宰了。

行刑那一天,朱元璋心情特好,估计头天晚上妃子那里考试得了满分。就有了兴致上了刑场看热闹,说以前都是即兴杀人,今天我要来一出即兴放人。

但咱放人也不是随便放,要看小的们运气如何,朱元璋就开始翻阅卷宗,一个一个问,问过以后决定放不放。亲临现场,第一个姓杨,朱元璋心说姓杨不就是杨令公的后代吗?放。

第二个姓吕,吕不韦的后代,杀。

第三个是小范,朱元璋纳闷了,他对历史不懂多少,不知道姓范的先人代表人物是谁,就问他本人。这个小范一听皇上问,不敢怠慢,心说前两位一个是沾光了祖宗,一个是吃亏祖宗,我可不能提"范蠡"、也不敢说"范增",他们俩一个是辞职跑路,一个是阴谋家。看来我只能说范仲淹了,于是范文从就说:"小的是范仲淹的后人。"

看朱元璋的神情,好像有点懵逼,不知道范仲淹是谁,于是小范就斗胆说:就是北宋那个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臣范仲淹。

朱元璋一听,祖先是模范打工仔,我的公司不正需要这样的打工仔吗?又要马儿快快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今天朕所幸一不做二不休,来个作秀,给这个姓范的小子来个免死金牌。

于是朱元璋就对小范说,咱们当皇帝的,今儿个真高兴,不但要免你一死,还买一送五,免你五死。

小范听了,磕头如捣蒜,都磕出血来了。你想,刚昨天亲戚朋友都扎好架子等收尸了,老婆等着改嫁,老父等着上吊,孩子等着去外面流浪,突然就来了个大逆转。

可是小范也只是高兴了十秒钟,冷静下来一想,跟朱元璋打江山出生入死的弟兄都被他灭九族了,皇帝想要收拾自己那还不是一句话吗?

管他呢,活一会是一会,以后我夹起尾巴,小心翼翼就是了。

这正是,乞丐皇帝朱元璋,凭着心情来杀放,煤山老树纵声笑,人治皇帝太荒唐。

什么?不押韵合辙?本身就是野史故事,不配这种不着调的打油诗你让我配啥?

更多文章

  • 易中天为何认为“明朝是历史上最黑暗、最腐朽、最残暴的朝代”?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朝为什么是最黑暗的朝代,易中天说明朝完整版,易中天对明朝的评价

    想当年易中天老师在百家讲坛,讲那大江东去浪淘尽的三国的时候,可谓是每天准时准点的守候在电视机旁。而易中天老师却曾说过,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腐朽最残暴的时代,那么大明王朝为什么会被人这样评价呢?易中天曾经说过,明朝是我国历史上最黑暗,最腐朽,最残暴的朝代。是我国千年历史上最黑暗的朝代;这一番评论让

  • 乌台里的“文字狱”——苏轼一生中最严峻的考验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苏轼在乌台诗案中承认的罪行,乌台诗案对苏轼影响,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心态

    清军入关,打败明朝,一统中原之后,汉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使得这些满清统治者感到自卑,信心不足。而一直在民间活跃的反清团体,高喊的"反清复明"的口号一次次的挑衅着这些统治者们的敏感神经。他们畏惧,畏惧汉族的士大夫一直怀念大明王朝,畏惧他们对新王朝的异族统治不满,从而产生反清的思想。所以,面对这种

  • 如果郑和船队是以殖民为目的,是否可以为大明开疆拓土?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郑和船队能跨洋吗,郑和船队是否可以征服亚洲人,郑和的船队会征服世界吗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是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远洋舰队。由商船、战船、补给船等等全功能的组成的庞大舰队。无论是船舰数量和先进程度来说,都是世界顶尖的。当时的大明国力正是上升期,国民素质和自信心都处于爆棚阶段。确实是非常好的武装开拓时期,但是随着永乐大帝的西去人亡政息下西洋也进本进入倒计时了。国策的非延续性是郑

  • 明朝科举南北榜事件,究竟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背后大有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在明朝初年,就发生过一起关于科举考试的南北方之争。考试自古就是一大热点,考试公平难以把握,平衡难以保持。无论是地域还是身份方面的差距,都可能影响考试的结果,考试并不能保证绝对的公平,它受不同的经济、政治、文化影响,在不公平中又保持着相对公平。当科考遇到南北差异,势必会引起巨大的化学反应,长久存在的矛

  • 都知道李清照是千古才女,却不知道,李清照和秦桧是亲戚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李清照秦桧蔡京关系,秦桧李清照是同时代的人吗,李清照和秦桧谁厉害

    提起宋朝的大奸臣,我们就不得不想到遗臭万年,臭名昭著的秦桧。秦桧作为一个背叛者,大奸臣,害死了精忠报国的岳飞,直到现在他的石像依然跪拜着。李清照和秦桧,一个是诗词界的代表人物,一个是大奸臣,在我们看来就像是两个世界的人,但这两个人之间其实是有联系的。今天就让我们去了解了解,这看似毫无交集的人到底有何

  • 乖宝宝朱翊钧想为建文帝翻案,翻来翻去,翻到了自家的痛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建文的视频,建文当了几年皇帝,建文皇帝朱允炆

    明神宗朱翊钧登基时还是一个10岁的未成年,对于很多事情都懵懂无知,而且还是一个充满了好奇心的乖宝宝。朱翊钧年幼之时,他的母亲和老师张居正对他的管教都十分严格,可以说是苦口婆心。但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幼年的朱翊钧也确实是个聪明好学的好孩子。有一天,他在学习本朝的历史时发现书中记载的关于建文帝朱允炆的记

  • 朱元璋一生节约,可为何要调用10万军工耗时25年修建明孝陵?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元璋营建孝陵,朱元璋是否真的葬在明孝陵,朱元璋清除了多少功臣

    朱元璋自幼生活艰苦,即使当了皇帝,依旧十分节约,哪怕就是一粒米饭掉在桌子上,他也会用筷子夹起来吃干净。如此一位省吃俭用的皇帝,为何要调用10万军工耗时25年修建明孝陵呢?这得耗费多少钱粮?明孝陵是中国古代皇帝最大的陵墓之一,仅占地面积就达170余万平方米。而且陵墓修建得十分牢固,虽然历史更迭,但60

  • 他和朱元璋喝酒,醉后胡说8个字,酒醒回家立即剃光头逃过一死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元璋几次死里逃生,朱元璋喝酒杀了谁,朱元璋兄弟犯了事打他毫不留情

    在朱元璋时期,能够善终的名将功臣不多,但是善终者基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不贪官爵、不贪名利。比如我们上一回所说的袁凯,其人才华出众,被朱元璋任命为御史,后来因为祸从口出,以装疯避祸,朱元璋使人以官职诱惑,其不为所动,终于得以善终。普通大臣如此,那么皇亲国戚是不是会好一些呢?实则不然,情况也没好到哪里

  • 金国灭亡时,南宋是如何报复的?700万金人仅剩10万,几乎被灭族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南宋和谁灭了金国,金国灭亡时的情形有多惨,金国入侵南宋的后果

    唐宋这两个朝代被后人称作为“强唐弱宋”,事实上也正式如此。宋朝虽说绵延国祚319年,但事实上它只是当年中国并立两个政权之一。 只不过因为另一个政权是野蛮而残酷的异族统领,所以历史上一向是以宋朝为主。而南宋当年,是向这个异族政权俯首称臣的。而说到造成这个场面的导火索,就不得不提靖康之耻了。 靖康之耻,

  • 如果《永乐大典》全部书册重见天日并凑齐,那意味着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永乐大典十大经典书籍,通过永乐大典找出来的书,永乐大典收录的都有什么书

    不得不说永乐皇帝在整个明朝的皇帝中都能算得上是出类拔萃的一位,他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在他统治期间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提升,史称永乐盛世。而对于整个中国文化的传承,他做出了一件可谓是影响千秋万代的大事,那就是命人编修《永乐大典》。朱棣先后命内阁首辅解缙和太子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