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陈汤发出“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大汉最强音,一生却屡次被贬

陈汤发出“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大汉最强音,一生却屡次被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081 更新时间:2024/2/11 0:08:01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豪气干云的千古名句,出自甘延寿和陈汤的奏表。

朝堂上的反对声

当初,郅支单于埋怨汉朝廷偏袒呼韩邪单于,希望汉朝释放做人质的匈奴世子回国。汉朝派遣使者谷吉护送,匈奴恩将仇报地杀掉了谷吉。汉朝屡次向匈奴讨要谷吉的尸体未果,使者还多次被郅支单于羞辱。西域都护甘延寿在副使陈汤的裹挟下,在未得到朝廷允许的情况下,集结四万胡汉联军攻打郅支单于。虽然汉军大胜而回,斩杀郅支单于。

此时大汉朝堂上却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是以车骑将军许嘉和右将军王商为首的挺战派,他们认为甘延寿、陈汤的行为让大汉名扬西域,应该受到朝廷褒奖。一种是以中书令石显、丞相匡衡和御史繁延寿为首的反对派,希望汉元帝严惩他们的矫诏出兵的行为,最终陈汤的下场如何呢?

陈汤伐郅支单于所收获的战利品,反被司隶校尉弹劾是非法所得。陈汤一怒之下上疏朝廷,“我等将士共同诛杀郅支单于,征程万里,应该派使者沿途犒劳军士,现在司隶校尉却要查验战利品,这是要为郅支单于报仇么?”汉元帝面子上过不去,只得下令让当地政府沿途劳军。

对于陈汤出兵这件事,汉元帝从内心来说是持肯定态度的,在论功的时候,碰到了来是权宦石显和丞相匡衡等人的阻止。匡衡等人以矫诏之风不可开为理由,不杀陈汤等人已经是对他们的恩宠了,如果再对他们加官进爵,之后的将领如果贪功,争相在边境滋事,将会为国家招来兵灾。汉元帝性格过于柔弱,面对石显、匡衡的阻止,对于陈汤的功过始终没有定论。

就在此时,一向看不惯宦官乱政的刘向,上疏替陈汤表功。刘向是大文学家,他引经据典地阐述了陈汤的功绩,终于让汉元帝下定决心,封甘延寿为义成侯拜为长水校尉,陈汤为关内侯拜为射声校尉,食邑三百户。甘延寿之后升迁为城门校尉、护军都尉,死于任上。

不死心的匡丞相

汉成帝即位后,丞相匡衡依旧不忘陈汤的过失,他弹劾陈汤非法获取康居国财物,陈汤因此被免官。

免官后的陈汤,上疏朝廷状告康居王派来的人质不是王子,经过查验属于诬告,陈汤被下狱,按罪行应该被判处死刑。此时站出来为陈汤鸣不平的是谷吉的儿子,太中大夫谷永。陈汤被救出,却被剥夺了所有的爵位,成为了一名普通士兵。如此优秀的军事专家却遭遇到了不平等的待遇。

几年后,西域都护段会宗被乌孙兵围困,消息传到长安,在需不需要发敦煌兵前去救援的问题上,丞相王商、大将军王凤以及数百官僚商议数日,达不成一致的意见。王凤向汉成帝推荐了陈汤,汉元帝在宣室召见了他。讨伐郅支单于时,陈汤的手臂患上风湿,已经不能屈伸了。了解基本情况后,陈汤对汉成帝说:“满朝的将相九卿,都是贤能之人,小臣我一个残疾之人,不足以为国家大事出谋划策。”汉成帝赶紧说:“国家有急事,您就不要谦让了。”

陈汤为汉成帝对双方的军事力量对比,汉兵一个人可以顶三个乌孙兵,如今围困段会宗的乌孙兵不会胜利,不出五天,捷报就会传来。果然到第四天,解围的消息就传到了长安。

大将军王凤上奏汉成帝,用陈汤为从事中郎,大将军幕府事宜基本上都由陈汤来决断。

一帝两陵园之议

建始二年(公元前31年),汉成帝开始着手修建他的帝陵,选址在渭城延陵亭部,名为延陵。在延陵建造了十年后,依旧没有完工。汉成帝决定重新建造新的陵墓,选址在新丰戏乡,取名昌陵。

从史料文献分析,陈汤与好朋友将作大匠解万年在重建新陵的这件事情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出于个人名利的考虑,极力奔波于新陵的修建计划。解万年还怂恿陈汤上疏,建议恢复汉元帝废除的陵邑制度,陈汤率先垂范举家迁往新陵。

从现存遗址来看昌陵遗址来看,其规模达到了三平方公里,陵墓封土坑的尺寸大约在550米左右,这个数据是延陵底边长175米的三倍多。加之昌陵的位置处于低洼处,为达到建陵条件,必须积土成山。从东山取土到达昌陵,一车土的成本竟然与一车谷子的价格相等。

之前延陵工程已经耗费十年尚未完工,而昌陵如此大的规模,解万年给汉成帝的工期预算为三年,这是一个从开始就不可能按期完成的工程。

工程进展到第五个年头,巨大的耗费已经成了汉帝国不能承受之重,于是汉成帝不得已宣布废除昌陵的建设,转回延陵的续建。昌陵这个劳民伤财的锅,还是需要有人来背,首当其冲地就是解万年和陈汤,陈汤再次被下狱。

在调查陈汤的过程中,还发现他为王莽上疏求得新都侯,为苟参之子求官,为弘农太守张匡求情,在这几件事情上都发现了陈汤有受贿的行为。如此一来,陈汤被免为庶人,与解万年一起发配敦煌。

后来敦煌太守以陈汤曾斩杀郅支单于不宜在边郡居住为由,将他迁往安定(甘肃省定西市)。

汉哀帝临朝后,议郎耿育为陈汤申冤,陈汤被调回长安,最终逝世于长安。

陈汤死后数年,王莽为安汉公期间,怀念陈汤对他的恩情,追封他为“破虏壮侯”,封陈汤之子陈冯为破虏侯、陈勋为讨狄侯。

无眠心语:

匈奴一直是秦汉以来,中原地区边境上最大的威胁。甘延寿、陈汤斩杀郅支单于的行动可以说是不世之功,如果这件事情发生在汉宣帝时期,他所受到的待遇应该远远好于现实。

有功却得不到正常的封赏,却受到了匡衡等人的打压,对陈汤来说确实不公平。

在修昌陵的这件事情上,主要责任应该在汉成帝身上,如此规模浩大的国家工程,有了延陵的工程进度作比较,他还轻信解万年的三年承诺,明显是极不理智的。

陈汤发出“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大汉最强音,一生却屡次被贬,究其原因是生不逢时和德行略亏。

更多文章

  • 陈宫真的是一个忠臣吗?其实投靠吕布以后,也有过背叛的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陈宫为什么跟着吕布,吕布和陈宫联手,三国人物陈宫

    东汉末年出现了一大批谋臣策士,他们饱读诗书,足智多谋,为自己的主公献计献策,他们的出现不仅丰富了三国的历史,也塑造出很多经典的人物形象。陈宫就是这样一位谋士,他性情刚直,足智多谋,年少时喜欢结交海内知名之士,因此颇有名气,他先投曹操,后投吕布,最后下邳战败被杀,那么陈宫是一个忠臣吗?陈宫和曹操的爱恨

  • 这个人才是三国时期一流的谋士,堪称算无遗策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老梁三国谋士完整版,三国十大最笨谋士,三国谋士排行榜100名

    三国时期天下大乱,分崩离析,因而产生了很多饱学之士,这些饱学之士纷纷辅佐自己的主公谋取天下,成就霸业,拯救苍生,其中有一位谋士叫做贾诩,他的才能或许在诸葛亮、司马懿之上,今天笔者就来说说贾诩的几个计谋。献计张绣建安三年,曹操南征张绣,包围了张绣的根据地穰城,但是过了不久,袁绍趁虚想攻打许都,所以曹操

  • 华佗建议曹操开颅治头痛,如果曹操同意会怎样?专家:当场去世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佗开颅手术治病,假如曹操同意华佗做开颅手术,华佗给曹操开颅原文

    导语:曹操因为祖上是宦官这件事让他在贵族圈里遭到鄙视,但曹操并没有在意圈内的看法,因为他知道想消掉这份态度只能让自己变得强大。董卓祸乱京城之后曹操跑回乡里面起兵,也掀开了乱世的序幕,因为对于曹操来说,天下越乱对他越有利。群雄争霸的时候曹操设计驱虎吞狼二虎竞食的策略,一步步蚕食周边诸侯的领土和人口,后

  • 《世界军事战争史-084》赤壁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赤壁之战发生于公元208年,是曹操与孙权、刘备联军在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进行的一次大的战争。公元207年,曹操统一北方之后,准备率军南下,逐渐实现全国的统一。此时,在南方的两大势力是刘表和孙权,曹操决定将其逐个消灭掉,刘表是其首先攻打的目标。刘表当时为荆州牧(荆州辖境大约为今天的湖北、湖南及河南、

  • 曹操和曹丕为什么都不杀汉献帝?因为汉献帝有一个“女保镖”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汉献帝能杀曹操吗,汉献帝老婆与曹丕,曹丕和汉献帝的关系

    中平六年九月,西凉军阀董卓带兵入京,他为了彰显自己的权威,毫无理由地废掉了汉少帝刘辩,拥立汉献帝刘协,这样他就可以凭借拥戴之功,名正言顺成为汉朝第一权臣。汉献帝从此成为三国豪强们手中争夺的一颗棋子,在三国乱世中随波逐流,虽有帝王之名却毫无帝王之实。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汉献帝遇到了改变他一生的人

  • 揭秘秦始皇统一天下以来,5位声名响亮却结局悲壮的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始皇的十大高级将军,秦始皇最厉害的猛将,秦始皇最信任大将

    1、项羽: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项羽名籍,字羽,是楚国贵族的后裔。项羽年少之时,力大无穷,号称“恨地无环”。什么意思,就是说如果大地有一个可以拉扯的环的话,他也能把大地举起来。秦末农民起义,项羽与叔父项梁夺兵起义,率八千江东子弟,扫荡中原。在与秦朝精锐决战的钜鹿之战中,项羽渡河之后,命令手下士兵凿沉

  • 周瑜英年早逝,他的两子一女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周瑜后代堂号,周瑜死后后人怎么样,周瑜小乔的结局

    后来,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又忠心耿耿地辅助孙权,把江东治理的井井有序。孙权也对周瑜用而不疑,他举全国之兵交于周瑜,两人也算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段君臣和睦的代表之一。建安十三年(208年),周瑜率东吴大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可惜的是,周瑜英年早逝,他在

  • 唐太宗亲征高句丽的时候,唐朝为什么是兵力劣势的一方?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世民征高句丽,唐太宗征高句丽效果,隋唐高句丽在哪

    然而根据靠谱的记载,与唐朝和高句丽的实力不相符的是,唐朝才是这场战争中兵力劣势的一方唐太宗亲征高句丽动用的总兵力只有十万左右,而高句丽的参战兵力则有二三十万左右。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唐太宗早年亲身经历过隋末大乱,而引发隋末大乱的直接诱因就是隋炀帝不顾百姓承受力地三次大规模亲征高句丽。隋炀帝亲征高句丽才

  • 民工挖到一唐代金手镯,估值三亿主动上交,却被专家私自送女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代双龙黄金手镯,民工捡到古董手镯完整版,唐代手镯图片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意诚而后心正。——《大学》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说到中国古代的首饰品,手镯有着不一样的意义,它不仅是装饰品,也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除此以外,古人常常以镯定情,更是有“无镯不成婚”的说法。而在上个世纪,有一位民工捡到了一个唐代的金手镯,这个金手镯价值3亿,而民工毫不犹豫地上交

  • 刘宋皇室:杀兄弑父灭叔侄,将姑姑、姐妹收入后宫,毫无亲情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香河刘宋镇杀人案,荒唐的刘宋,刘宋行政区划

    东晋偏安江南,虽说北伐无力,好赖给汉人一块安稳的栖息地,北方的混乱过不了长江。东晋终有命数,传承100年也走到了头,终结它的人叫刘裕。自此从十六国时期进入南北朝。刘裕底层出身,靠着战功一步步走到权力最高处,拥有的一切都是一刀一枪拼来的,他相信的只有手里的刀。因此他杀光了东晋皇族司马氏,防止一些不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