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朝苏轼为什么总是陷入“文字狱”的泥沼之中?

宋朝苏轼为什么总是陷入“文字狱”的泥沼之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260 更新时间:2023/12/7 10:59:43

众所周知苏轼是北宋有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中,苏氏父子占了三席,号称“三苏”。那么这样一个大才子,为什么总是陷入“文字狱”的泥沼之中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年),父亲带着苏轼和弟弟苏辙一起来到 京城,第二年春参加了科举考试。主考官欧阳修本拟取苏轼为第一 名,但当时乃匿名评卷,欧阳修以为除其门生曾巩外,开封再无如此饱学之人,故怀疑乃曾巩之试卷,怕人说偏袒自己的学生,于是抑为第二。第二年,苏轼、苏辙兄弟双双及第,苏洵呈所著文章22篇于欧阳修,欧阳修乃刮目相看,礼为上宾,士大夫争相传阅,三苏之名轰动京师。

苏轼在中央做了几年小官,便赶上了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对苏 氏兄弟颇为器重,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但苏轼了解民间疾苦,看到了新法推行后带来的不便,认为变法急于求成,肯定会出问题,于是告诫神宗不要操之过急。王安石对他很不满意,外放苏轼做了杭州通判。后来苏轼又做过密州(今山东诸城)、徐州(今江苏徐州)等地的地方官,每到一地,均有善政。

苏轼对时政不满,议论与牢骚很多,常常写诗讥刺。古人遣词造句十分讲究,看似普通的词语,却常常隐含特别的意义,而读者也养成一种习惯,本能地寻求字里行间的寓意。苏轼作《湖州谢上表》,其中有几句牢骚话,大意是说:皇上知道我愚钝且不合时宜,难以追随 陪伴那些“新进”的官员,看我年老不生事,便让我做了地方官。

他把自己和“新进”对立,说自己不“生事”,便是暗示“新进”们好“生事” 了。当初司马光曾批评王安石等人变法“生事”,因此变法派很忌讳别人用这样的字眼评价他们。那些“新进”的官员们十分气恼,设法对苏轼进行报复。元丰二年(1079年),几个监察御史上书皇帝,说苏轼“愚弄朝廷,妄自尊大”。他们弹劾苏轼,说他在诗文中歪曲事实,诽谤朝廷,如果放任他的诗词在社会上传播,对新政的推行会很不利。

经神宗默许,苏轼被御史台逮捕,一关就是四个月。御史们每天逼他交代诽谤朝廷的事实,一一说出每篇诗文的写作目的和其中典故的出处。

御史李定、何正臣、舒亶等人,把苏轼的诗文全找了来,进行了一番认真“研究”,终于在他的《杭州纪事诗》里找到了玩弄朝廷、讥嘲政治的罪证。如“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舜知无术”一句,本来苏轼是 说自己没有把法律一类的书读通,所以辅佐君主时就没有什么办法, 但御史们硬说苏轼讽刺皇帝没能以法律教导、监督官吏。

又如“东海 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一句,御史们说,这是苏轼指责兴修水利,反对农田水利法的罪证。其实苏轼做地方官时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他怎会反对呢?再如“岂是闻韶忘解味,迩来三月食无盐”一 句,被拿来当作苏轼讽刺反对盐法的证据。御史们从苏轼的诗词中找出许多字句,断章取义,牵强附会,对号入座,上纲上线。当然在有些诗词中,苏轼确实有批评新政的意思,对此他自己也坦然承认。

十月十五日,御史台申报苏轼诗案的审理情况,辑集数万字的材料,提交了收藏苏轼讥讽文章的人物名单,计有司马光、范镇、张方平、王诜、苏辙、黄庭 坚等二十几位大臣名士。他们认定苏轼讥讽皇上和宰相,罪大恶极,应该处死。

神宗虽然讨厌苏轼,但听说要处死他,还是难下决心,因为太祖 早有誓约,除叛逆谋反罪外,一概不杀士大夫。当时正直人士纷纷仗 义相救,翰林学士章惇从中调解,退居金陵的王安石也为苏轼讲情。 后来太皇太后高氏出面干涉,要求神宗在大赦时放了苏轼。最后神 宗决定,把苏轼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受到牵连的二十几人,有的被贬官,有的受到经济处罚。

诗案总算了结了。苏轼出狱当天又写了两首诗,其中有几句说: “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东不斗少 年鸡。”假如御史台的新进们检查起来,苏轼又会遇到麻烦:最后一句中的“少年鸡”是个典故,说的是贾昌年少时因斗鸡受唐玄宗宠爱,被选入宫中为宠臣。在这里,“少年鸡”是指那些不学无术、靠旁门左道受皇帝宠幸的小人,肯定也包括新进的御史们。苏轼说,你们这帮斗鸡小儿,我再不与你们共事了!这不又在诽谤朝廷大臣么!这就是苏轼,清高、自负,宁死也不改变自己的操守。

汉代御史府中多柏树,常有乌鸦数千栖宿其上,从此以后,人们便称御史府为乌府或乌台。苏轼的这桩文字狱案,是由御史们制造出来的,所以称之为“乌台诗案”。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洪亮吉因为一封信差点被杀,信中到底写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洪亮吉,清朝,历史解密

    洪亮吉,乾隆朝时期榜眼,清朝乾隆、嘉庆年间著名经学家、文学家。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乾隆在位60年的时候,传位给嘉庆了。不过前三年多乾隆还在,嘉庆只不过是一个傀儡,等到嘉庆亲政后,第一件事就是除掉了大贪官和珅,接着就诏求直言,广开言路,看似嘉庆朝马上就要一派祥和,欣欣向荣了。

  • 太子丹朱是尧帝之子,为何没能成为一代帝王呢?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就像诸葛亮这个人物,历史上他更接近一个长于外交和行政管理的谋士,而不是一个打仗作战的天才,但是《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排兵布阵未卜先知,谋略惊为天人,民间传说中的他更是神通广大,奇门遁甲阴阳法术无所不通,简直就是一个半仙。神话传说时代的人物,我们就更加无法确知他们的真正形象了,只能从残存有限的史料中

  • 击杀曹操父亲的诸侯,后来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击杀曹操父亲的诸侯,后来什么结局?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东汉末年,是指从中平元年到建安二十五年(184年-220年)指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开始,直到曹丕称帝结束,持续36年,这段时间内诸侯割据,互相攻伐兼并。经过群雄逐鹿的东汉末年,最终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格局。因此,这意味着东汉末年的很多

  • 同是借师助剿为什么唐朝较为成功,吴三桂却成了降清?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借师助剿,清朝,历史解密

    吴三桂是明清之际具有转折意义的人物,也是被认为明末的最大汉奸。然而,客观地讲,吴三桂延请清兵入关,其初衷是借师助剿,而不是降清做汉奸。吴三桂镇守辽东多年,深受朝廷的器重与厚恩,而与清兵长期厮杀,国恨家仇交织在一起,主动降清在情感上就说不过去。而据吴三桂致多尔衮的书信,信中写道:乞念亡国孤臣忠义之言,

  • 哈尔滨保卫战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哈尔滨保卫战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哈尔滨,抗日战争,历史解密

    哈尔滨保卫战的时间为1931年12月15日至1932年2月6日。由于哈尔滨是东北的铁路枢纽,1932年2月3号大批日军在飞机,坦克,从西,南方向进攻哈尔滨,哈尔滨自卫军奔赴前线。李杜,冯占海是总司令,但自卫军边打边退,损失掺重,二天后日军获胜哈尔滨沦陷。战争背景哈尔滨为东北门户,是北满的政治、经济、

  • 如果朱标继承大位,朱棣敢兴兵造反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的开国皇帝是明太祖朱元璋,按照立嫡立长的传统制度,明政权的第二代接班人应当是朱元璋的嫡长子,但是,明朝的第二位皇帝是建文帝朱允炆。朱允炆是谁?朱元璋的嫡长孙,世子朱标的嫡长子。再看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不难猜测,朱元璋在立继承人的时候,直接跳过了儿子辈,选择了立嫡长

  • 小林一茶:日本江户时期著名俳句诗人,本名弥太郎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小林一茶,日本诗人,历史解密

    小林一茶(,こばやし いっさ、1763年—1827年),日本江户时期著名俳句诗人,本名弥太郎,别号菊明,二六庵等,其写作特点主要是表现对弱者的同情和对强者的反抗,主要作品有《病日记》《我春集》等。一茶生于信浓国水内郡柏原村(今长野县上水内郡信浓町柏原)的一个农民家庭里。他一生坎坷,三岁时丧母,八岁时

  • 主父偃作为西汉的名臣 主父偃最后是因为什么身亡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对主父偃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西汉的主父偃因何而亡身呢?主父偃的一生,可谓寂寞冷落而兼轰轰烈烈。未遇汉武帝欣赏之时,时乖运蹇,游走各地,四处碰壁;得到汉武帝欣赏后,一年连升四级,青云直上,好事连连。然而,他的结局可谓“其兴也勃也,其亡也忽也”,很快就身死族灭了。主父偃为何

  • 段煨:董卓的部下,诛杀李傕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段煨:董卓的部下,诛杀李傕结局如何?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一具体来说,段煨(生年不详~209年),字忠明,武威郡姑臧(今甘肃省武威市)人也。作为东汉末年的将领,段煨和东汉太尉段颎是同族兄弟,与太尉贾诩、张济、宣威侯张绣乃是同乡。从这一角度来看,段煨出自世家大族,这和吕布、李傕、郭汜等人存在

  • 召陵之盟是怎么回事?这对齐桓公而言是胜利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召陵之盟,齐桓公,历史解密

    第一次召陵之盟发生在公元前656年,是以齐国为首的中原诸侯国与楚国的会盟。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当时齐桓公带领齐、宋、陈、卫、郑、许等八个诸侯国的军队攻打楚国的盟国蔡国,而后直逼楚国国境,当时齐桓公联盟军势大,楚国为了避开齐国锋芒,所以就派人和齐讲和,齐桓公也知道楚国强大,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