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崇祯皇帝为什么刚除掉魏忠贤后又大量重用宦官

崇祯皇帝为什么刚除掉魏忠贤后又大量重用宦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170 更新时间:2024/1/27 23:15:33

明朝天七年(1627)的八月,17岁的朱由检接替明熹宗成了崇祯帝。此时的大明王朝已经被折腾的气息奄奄,内忧外患。

崇祯帝面对不断激化的矛盾,决定找一个人开刀,就是对满朝敢恨不敢言的宦官魏忠贤下手。他与明熹宗乳母相勾结,凭借明熹宗做靠山,任秉笔太监,提督东厂,权势熏天,一是形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号称“阉党”。崇祯继位之初,一切事务均有魏忠贤住持,甚至威胁崇祯的安全。崇祯帝经过长期准备,在不断巩固权力后,终于一举拿下阉党魁首魏忠贤,一时天下称快。史载“时党势甚炽,外廷汹汹,虑有他变”,“上下不动声色,神明独运,无一人之助,而诛逐元凶,再安社稷,天下翕然诵圣智焉。”《明季北略》

魏忠贤剧照(图片来自网络)

虽然崇祯下谕:“内臣非命不得出门”,以防止宦官干预朝政,然而就在他全力清除宦官集团时,却又重蹈其父兄覆辙。崇祯二年。太监曹化淳被任命为提督江南织造,不久,又令他提督东厂,后又把锦衣卫指挥权交给他,与此同时崇祯又任命高启潜监宁锦兵饷;张彝宪总理户部、工部两个重要部门,唐文征亲督京营,王迎朝监行营等等。两年后,崇祯又叫内臣王应朝、邓希绍监视关、宁兵粮及各边抚赏,从此宦官侍又掌握朝中的政治、军事、监察、任免等大权。此后大权在握的宦官们“自是衔宪四出,动以威倨上官,体加于庶司,群相壅蔽矣。”《明史纪事本末》

表面看,崇祯虽然严厉打击以魏忠贤为首的宦官,却在另一手方面积极扶持重用宦官,也就是说崇祯打击的是魏忠贤等宦官,而非整个宦官集团。当时对于皇帝使用宦官的危害已经有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宦官内侍之流,若用为耳目,即耳目蔽,用为心腹,即心腹病。驭之之道,在使之畏法,不可使有功,畏法则检束,有功则骄恣。”《明史》

崇祯皇帝朱由检(图片来自网络)

对使用宦官,似乎基于明代祖制的不得已的权益之术,明代皇帝一般深居简出,因为祖制规矩,几乎很少出门,缺少对外界的直接联系,获取外界信息也多靠朝臣的奏折、上疏。更多的就是要靠身旁的宦官内侍传递消息,虽然此前崇祯在处理阉党的斗争时“无一人之助”而“神明独运”表现了不凡的才干,但是一个人操持国家机器简直天方夜谭。

崇祯继位后,阉党虽然遭到不同程度的打击,朋党之间的斗争并未结束。阉党余孽仍然在寻找机会谋求获得权力。鉴于早前的党争教训,崇祯对大臣们的防范到了十分过敏的程度,因此对大臣猜忌较多,很多人不得不用却一边怀疑一边使用,这也解释了为何崇祯诛杀许多重量级大臣的主要原因。

崇祯在位17年, 却先后更换了内阁首辅五十人,一些人虽然并无才干却善于揣摩崇祯心理,博得崇祯好感。而许多有识之士则在党争的过程中被排挤甚至死于非命,使得本来人才缺乏的明朝,陷入严重的人才危机。对于使用宦官内臣,崇祯也说出了不得已的苦衷:“文武各官,朕未尝不信用,谁打起精神实心做事?只一味朦徇诿饰,不得已差内臣查核,原出一时权宜,若是差来不行,差他做什么?你们外臣果有肯做事,朕何必要用内臣。”

明朝官场上的地域朋党斗争(图片来自网络)

崇祯九年,张元佐为兵部右侍郎,镇守昌平,时内臣提督天寿山即日赴任,张元佐却三日仍未出发,崇祯对阁臣感叹说:“内臣即日就道,而侍郎三日未出,何怪朕用内臣耶。”崇祯求治心切,希望加快政治运行效率,面对外臣的效率低下,不能跟上他的节奏,道出了崇祯用人的无奈。

此刻的明朝全面呈现出吏治混乱,积重难返,刚愎自用的崇祯性格弱点阻碍了他广纳贤士,广开言路的开明之选,对于外臣的失望,他更愿意任用自己周围地位不高,却对他忠心耿耿,言听计从的内侍宦官。

崇祯大面积启用宦官引起了朝臣的极大危机感和恐惧感,生怕再出一个魏忠贤。对此不少朝臣上书,劝谏皇帝勿用内臣,但收效甚微。张彝宪被任命为总理户、工二部钱粮时,给事中宋可允等人多次谏言,工部侍郎高宏图上书说:“臣部又公署,中则尚书,旁列侍郎,礼也。内臣张彝宪奉总理两部之命,俨临其上,不亦辱朝廷而亵国礼乎?”崇祯对此不予理睬,依旧行事,以至于宦官未在尚书之上。此后谏言者的结局多是悲惨,高弘图被削籍,南京礼部主事周熙也因尚书言“内臣用易而去难,此从来之通患。”最后向崇祯提出了一个折中办法,就是希望能够抑制一下他们的权力和位置。崇祯大怒,将其削籍,其他言者轻则免职,重则下狱。

李自成(图片来自网络)

此后,崇祯非但不限制宦官的权势,反而派遣大量内侍充当特务,监视文武大臣,厂卫特务遍布全国,匿名告密之风大盛。

全面任用内臣宦官,挤掉了一些有才干的人,以至于内政矛盾逐渐突出,军国大事往往被误判形势做出错误安排。此时农民起义军力量日益壮大,东北的满洲人南下脚步越来越紧迫,而明朝内部却“无事禀成为恭,寇至则推诿百出”《明史纪事本末》。此后全面出现文官爱财,武官怕死,监军的宦官不懂军事却大权在握,常常贻误战机,互相扯皮。

崇祯任用宦官的副作用非常明显,当李自成的军队攻入北京时,就是内侍宦官曹化淳首先打开城门投降,其他宦官惊慌失措,竟说“吾党富贵自在也”,将崇祯抛在一边,最后只有一个内侍王承恩随他自杀,而那些大臣们也纷纷排队求见李自成要求重新安排工作,至此,崇祯彻底以孤家寡人的身份走进了大明的黄昏。

标签: 明朝崇祯魏忠贤李自成

更多文章

  • 明朝灭亡时作风彪悍的锦衣卫到底去哪里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朝,锦衣卫

    锦衣卫是一群作风彪悍的人。他们出现的地方,就会掀起一片腥风血雨这并非夸张之语。“洪武四大案”之中的两个,“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就是由锦衣卫直接策划并办理的。两个案件前后株连蔓引了4万多人。那可是4万多条活生生的生命啊。锦衣卫

  • 崇祯皇帝自缢背后的不甘:崇祯皇帝遗书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朝,崇祯

    崇祯皇帝是明朝的亡国之君,在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破北京城的时候,崇祯皇帝杀死了自己的妻女,选择了在北京的煤山上自缢身亡。崇祯皇帝为什么不跑?而是选择了自尽呢?事实上,崇祯皇帝在能够跑的时候犹豫不决,没有逃跑,到最后想要逃跑的时候却跑不了了。其实在李自成的军队逼近北京城的时候,很多大臣都劝崇祯皇帝赶紧的

  • 述律平到底有多偏心,她为什么不喜欢长子图欲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辽朝,述律平

    述律平是辽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太后,同时也是契丹国第一位皇后,更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偏心皇后。述律平是耶律阿保机的妻子,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之后,被册封为皇后。述律平是耶律阿保机两人少年相识,成亲之后也是共同面对困难,齐头并进,夫妻两人的感情十分要好。述律平和耶律阿保机一生生有三子一女,长子耶律倍(图欲)

  • 明代最正直的太监,一生保护无数忠臣孝子,无他皇家险些要绝后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太监,怀恩

    在很多人心目中,“太监”这个名词都是奸邪、狡猾的代名词,这些人整天趴在地上对皇帝唯唯诺诺,转过脸来对大臣和百姓就是一副贪得无厌的嘴脸,尤其是明朝,王振、刘瑾、魏忠贤等著名太监更是把国家一次次置于生死边缘。这当然没有错,但是太监之中也并非没有好人,比较著名的有郑和,今天介绍的则

  • 辽朝齐天皇后萧菩萨哥是谁?齐天皇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辽朝,萧菩萨哥

    齐天皇后也就是仁德皇后萧氏,小字菩萨哥,是承天皇太后萧绰侄女。菩萨哥的父亲是萧绰弟弟萧隗因,辽圣宗继位之后,成为辽圣宗耶律隆绪的第二位皇后。萧菩萨哥十二岁的时候,就以容貌俊美、富有才华而被选入皇宫。统和十九年,被辽圣宗册封为皇后。萧菩萨哥姿色明艳,心灵手巧而又聪颖贤惠。她用草编织的清风、天祥、八方三

  • 张学良与16岁表嫂偷情,让张学良从此看不起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民国,张学良

    那时候的奉天,没有几个人见过香蕉。赵尔巽担任总督时,家人在垃圾桶里扔了一堆香蕉皮,引得好事之徒像狗发现了骨头一样纷至沓来。有善于钻研者把那皮拎出来,条条缕缕地一对,狠狠地想了想。最后,操,一拍青光光的脑瓜皮,这东西原来也像茄子似的,地里长的啊!张作霖把香蕉放回漆盘,一摆手,来人,给孩子们拿去。几天后

  • 清朝最任性的考生:考卷末尾涂了八个大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朝,骆成骧

    转眼之间,6月到来了,而离高考的时间也越来越近了,作为中国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考是很多人一生的分水岭,深受人们的重视。因此,倘若在这场考试之中,有人以敷衍的态度对待,甚至是在非答题区域乱写乱涂的话,必定是受人诟病的,也是不可能获得高分的,甚至还可能被当作作弊处理。不过,在中国古代的时候,科举考试之

  • 东王杨秀清做了这么一件事,最终被洪秀全满门抄斩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清朝,太平天国,洪秀全,杨秀清

    杨秀清和冯云山、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是当年最早几位跟随洪秀全传播拜上帝教的骨干人物。所以,洪秀全起义后不久、在永安建立太平天国的时候,把这几人一同分封为王爵杨秀清为东王、冯云山为南王、萧朝贵为西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而且,洪秀全还特意让东王杨秀清,全权负责太平军的所有军事行动(以秀清为

  • 雍正登基后为什么他的母亲反倒怨他气他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清朝,雍正

    康熙朝九龙夺嫡竞争的非常惨烈,毕竟康熙是个多子的帝王,而继承人只能有一个。最终原本没人看好的四阿哥登上了皇位,成为了唯一的赢家。康熙曾经评价雍正,说他这个人喜怒无常,阴晴不定。在康熙的眼中,雍正其实并不是最出色的那个儿子。他曾经属意过雍正的同母弟弟十四阿哥。而雍正跟自己的亲弟弟感情非常不好,在雍正争

  • 揭秘清朝奇葩制度:驸马很难受,格格很委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清朝,驸马,格格

    从古至今,我国有过很多奇奇怪怪的规定、习俗,这些很多都是用来巩固维护最高统治者的权利。比如明朝时残酷的殉葬制度,宋朝时折磨女性的裹脚制度。对这些,从我们如今的角度来看,这些都显得很自私。今天,小编给大家讲讲另一种出现在清朝的奇葩制度,这种制度对当时的社会不仅无害,而且,还非常让双方满意。大家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