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康熙为什么要把皇位传给皇四子胤禛而不是号称贤王的老八?

康熙为什么要把皇位传给皇四子胤禛而不是号称贤王的老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036 更新时间:2024/2/15 6:02:20

公元1722年,在位了61年的康熙皇帝去世。康熙去世以后,皇四子胤禛继承了皇位,这就是雍正皇帝。雍正的继位仍很多人都感到意外,因为绝大部分人都认为皇八子胤禩才是最合适的人选。可是老八最终还是落选了,胤禩一直有八贤的称号,但是康熙为什么没有选择老八做自己的继承人。

胤禩看似聪明,实际上不懂帝王心术

皇八子胤禩以宽厚贤明著称,在朝中有人称他为八贤王。胤禩在朝中拥有自己的势力集团,而且是最大的势力集团。在太子胤礽还在位时,胤禩就时常进行一些小动作,搞得胤礽很被动。在太子胤礽被废以后,一场争夺继承人位置的好戏就开始了。在推荐太子人选时,推荐其他皇子的官员很少,几乎所有的官员都推荐老八。这样一来,老八看上去已经坐稳了太子的位置。但是他太幼稚了,一点也不懂帝王心术。皇帝不希望继承人触及自己的权力,而老八在朝中势力很大,这就犯了皇帝的大忌。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希望继承人在自己去世以后再触碰政治,这也是为了自己的安全。毕竟皇宫中的政变与厮杀太多了,而康熙作为老江湖,不可能一点也不了解。

与胤禩相比,老四胤禛的优势很明显。看上去老四一直在踏踏实实的做事情,似乎从来没有考虑皇位的问题。而且老四做事情杀伐果断,几乎与整个官场为敌。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老四的势力比老八小得多,所有的帮手也就只有胤祥、隆科多、年羹这些人。做人低调、做事高调是老四的特色,他每干一件事就会出现满堂彩的效果,但平时做人十分低调。他从来不不会公开表示自己觊觎皇位的野心。这让一些官员认为老四是一个实干家,有这样的人继位更利于国家的发展。康熙作为一个精明的皇帝,不会考虑不到这一层,从这个角度来说,老四比老八更让康熙放心。这个放心,无论于公于私都可以打满分。

老八的执政策略不符合当时的国情

上文所述,老八是一个十分宽厚的人。为了组建利益集团,他联合了很多官员。这些官员为什么要跟着老八,无外乎钱和权,也就是所谓的封官许愿。但是当时清朝的国情是边境战事不断、国库亏空、政治腐败,康熙已经老了,他没有这个经历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必须在自己的儿子里选择可以托付重任的人。老八胤禩虽然贤明,可是他执政太宽,如果选择他为继承人。那他继位以后,清朝的政治只会更腐败,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国家需要贤君,但是也要看什么时候。即便想学宋仁宗,也要看看有没有那样的土壤。就这样,康熙第一个排除的就是老八,接下来就是老四和老十四之间的较量。

康熙晚年,西北地区战事又起。老十四胤禵奉命出征,由此很多人认为老十四将成为康熙的继承人。但西北准噶尔部队仅仅是小打小闹,根本不可能威胁清朝的统治。清朝最要紧的事情还是经济改革和整顿吏治,只会冲锋陷阵的老十四明显也不符合当时的要求。最合适的人选还是老四胤禛,他继位以后,推行了火耗归公和摊丁入亩两项措施,这些措施的确有利于国家的发展。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普通百姓的负担,不过那些地方豪强的负担却加重了。那些关于雍正的各种段子,基本上都是这些人搞出了的。雍正即位时,国库里只有700余万两白银;但是等到雍正驾崩时,国库里的储银增加到了5000余万两。康熙就好比是创业之君,而雍正就是合格的守成之君,乾隆则是保准的败家之君。

标签: 清朝康熙胤禩

更多文章

  • 明朝大忠臣卫景瑗自杀殉国,李自成用他80岁老母劝他投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卫景瑗,李自成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从西安率兵渡过黄河,取道山西,准备挥师东进,占领北京城。李自成的农民军一路势如破竹,所到之处,百姓纷纷前来投靠,而扼守要地的明朝官员也大多选择投降李自成。二月十五日,农民军占领太原城,当时镇守太原的总督王继谟选择带兵而逃。农民军又继续攻克代州等地,直接威胁宁武城的安危

  • 大顺王朝,史上最短命的王朝只有一天却影响后世几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大顺,李自成,闯王

    说到我国的文明历史,那真的是流传了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这五千多年的历史当中,有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各朝各代,当然了,我国的幅员十分辽阔,也因此出现了很多的政权并存的现象,但也就是因为这一现象的出现,使得我国古代的政治局面变得十分的复杂,而也出现了很多的“短命王朝”。这些短命王朝

  • 于谦以“谋逆罪”被杀,明英宗朱祁镇为何要杀救国第一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明朝,于谦,明英宗

    于谦以“谋逆罪”被斩西市,百姓感激其救助恩情,夹道哭送。想起于谦与袁崇焕,再查找西四那消失的牌楼我看见了风波亭的倒影。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剌骑兵在土木堡(今官厅水库地区)大败明军,俘虏了御驾亲征的英宗(北宋钦、徽二帝的替身)。后以英宗为人质,兵临北京城下,逼迫守军

  • 明朝辽东三杰是谁?这三人都曾被魏忠贤陷害过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朝,熊廷弼,袁崇焕,魏忠贤

    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三人同为明末大将,又同出于辽东,并称辽东三杰。这三人其实都曾被魏忠贤陷害。熊廷弼广宁惨败后,熊廷弼、王化贞都判了死刑。快到行刑时,熊廷弼让汪文言用四万两金子贿赂内廷请缓期执行,后来却违背了四万金的许诺,魏忠贤大为恼恨。杨涟等被捕下狱之后,就诬蔑他曾受过熊廷弼的贿赂,以此加重熊廷

  • 北宋谜案,宋太宗赵光义到底有没有谋杀赵匡胤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朝,北宋,宋太宗,宋太祖

    赵匡胤,于显德七年(公元960年)的陈桥兵变中被拥护为帝,并逼迫恭帝禅位,同年登基,改元建隆,定国号宋成为北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在做了十六年皇帝后,于开宝七年(公元976年)突然去世。 对于赵匡胤的暴毙,正史中没有他死亡的明确记载,《宋史·太祖本纪》中的有关记载也只有简单的一句话:&

  • 建文帝因擅自调离开国大将并逼其自杀致全盘皆输?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建文帝,朱棣

    公元1399年,明朝的燕王朱棣以“靖难”的名义发动叛乱,公开向建文帝开战。于是大明王朝进入一场惨烈的“南北战争”。这时候处于南方的建文帝,其手下已经无多少大将可用,而北方的很多将领都归顺了朱棣,在这种不利的形势下,建文帝朱允炆算来算去,就只有年已65岁

  • 汉武帝刘彻为什么要杀掉太子?仅仅是因为诅咒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汉朝,西汉,汉武帝

    对于汉朝历史比较熟悉的人都知道,汉武帝代末年的时候将自己的太子杀掉了,这究竟是为什么,仅仅是因为一个诅咒他的小木偶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首先是因为汉武帝的年龄比较大。这一点很多人也是知道的,汉武帝在到了晚年的时候,身体状况非常的不好,经常生病。在这时他不怀疑是由于自己年龄大而导致的,却相信是有

  • 秦王朝最后一位大将章邯,是如何被一步步被逼到投降项羽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秦朝,项羽,章邯

    项羽在巨鹿败章邯、捉王离之后,各诸侯军将领在坐山观虎斗的时候早已惊出数身冷汗,都对项羽佩服得五体投地,战事稍歇,他们便纷纷赶到楚营争相拜见项羽。项羽孤军深入、浴血奋战的时候,他们悠闲地旁观,如今胜券在握才假惺惺来献媚,项羽那心里的感觉可想而知,便让他们在营外候着。巨鹿之战剧照(图片来自网络)及至项羽

  • 雍齿结局下场如何,背叛刘邦次数最多刘邦却不能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汉朝,西汉,刘邦,雍齿

    皇帝,那是天下的主宰。很多朋友认为皇帝想杀谁就能杀谁,想奖励谁就能奖励谁。这样的皇帝,是昏君。真正的明君,不会计较个人得失,更不会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即便是自己委屈一点,为了江山永固,也要忍。汉高祖刘邦,有点粗鲁,脾气也不好,但他能忍,他可以为了江山社稷,而不杀背叛过他很多次的人。雍齿剧照(图片来自网

  • 刘备托孤于诸葛亮是为试探他,还是发自肺腑之言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三国,蜀汉,刘备,诸葛亮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登基称帝,在此之后,他不顾赵云等大臣的劝阻,也无视了孙权的求和与吴国大臣诸葛瑾的书信,一意孤行,出兵伐吴。在战事前期,刘备直达吴境,并成功的占据了秭归。孙权见蜀军兵锋正盛,不得已向曹丕投降,以避免两线作战,与此同时,孙权启用陆逊为大都督,率领东吴五万大军阻挡蜀军。陆逊分析了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