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辽东三杰是谁?这三人都曾被魏忠贤陷害过

明朝辽东三杰是谁?这三人都曾被魏忠贤陷害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762 更新时间:2024/1/24 6:51:11

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三人同为明末大将,又同出于辽东,并称辽东三杰。这三人其实都曾被魏忠贤陷害。

熊廷弼

广宁惨败后,熊廷弼、王化贞都判了死刑。快到行刑时,熊廷弼让汪文言用四万两金子贿赂内廷请缓期执行,后来却违背了四万金的许诺,魏忠贤大为恼恨。杨涟等被捕下狱之后,就诬蔑他曾受过熊廷弼的贿赂,以此加重熊廷弼的罪行。后来,巡捕抓到市民蒋应旸,说他和熊廷弼的儿子出入监狱内外,阴谋叵测。魏忠贤就更想杀掉熊廷弼了。他的党羽门克新、郭兴治、石三畏、卓迈等就迎合他的意思不断催促。冯铨与顾秉谦等在讲筵上侍讲时,就拿出集市上刊印的《辽东传》向明熹宗诬陷廷弼说:“这是熊廷弼自己写的,是他想为自己开脱罪名。”明熹宗于天五年(1625年)八月将廷弼杀了,将他的首级在北方的九处军镇辗转示众。

孙承宗

孙承宗督师辽东四年,功劳非常高,魏忠贤想要攀附他,于是派刘应坤向孙承宗表明自己的意思。孙承宗见到刘应坤之后与他一句话也不说,被魏忠贤记恨。魏忠贤迫害朝中大臣,孙承宗便以贺寿为由请求入朝面奏,借机弹劾魏忠贤。魏广微听说后将这个消息告诉了魏忠贤,说孙承宗打算以清君侧为由杀掉魏忠贤,魏忠贤于是跑到皇帝朱由校床前,哭着求情,顾秉谦也说没有圣旨私自离开防守的地方,不合法度。朱由校于是连夜派人阻止孙承宗。魏忠贤又假传圣旨给九门的宦官,若孙承宗到了齐化门,就将他绑了。孙承宗到达通州后,接到朱由校的旨意,只好返回辽东。魏忠贤又让党羽李蕃、崔呈秀、徐大化上书诋毁孙承宗。孙承宗只好请求罢官。

崇祯十一年(1638年),清军大举进攻,十一月,进攻高阳。孙承宗率领家人守城,城破被擒,多尔衮命令清兵把孙承宗绑在马尾巴上拖死,五个儿子,六个孙子,两个侄子,八个侄孙战死,孙家百余人遇难。死年七十六岁。

袁崇焕

公元1629年(崇祯二年)十一月,后金主皇太极举兵数十万分别进入龙井关、大安口,袁崇焕听闻后率领祖大寿、何可刚入关守卫,所经过的蓟州、抚宁、永平、迁安、丰润、玉田各城,都分兵留守。但是朝中大臣却有很多人认为是袁崇焕放清兵入关,于是纷纷诽谤袁崇焕与后金军有勾结,朱由检对此也很怀疑。后金军也设计离间,说袁崇焕与后金军有秘密约定。十二月,朱由检将袁崇焕下狱。魏忠贤遗党王永光、高捷、袁弘勋、史褷等人趁机以擅自与后金军议和、擅杀毛文龙两条罪名定袁崇焕死罪,公元1630年(崇祯三年)八月,袁崇焕被凌迟处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并抄没家产。

标签: 明朝熊廷弼袁崇焕魏忠贤

更多文章

  • 北宋谜案,宋太宗赵光义到底有没有谋杀赵匡胤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朝,北宋,宋太宗,宋太祖

    赵匡胤,于显德七年(公元960年)的陈桥兵变中被拥护为帝,并逼迫恭帝禅位,同年登基,改元建隆,定国号宋成为北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在做了十六年皇帝后,于开宝七年(公元976年)突然去世。 对于赵匡胤的暴毙,正史中没有他死亡的明确记载,《宋史·太祖本纪》中的有关记载也只有简单的一句话:&

  • 建文帝因擅自调离开国大将并逼其自杀致全盘皆输?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建文帝,朱棣

    公元1399年,明朝的燕王朱棣以“靖难”的名义发动叛乱,公开向建文帝开战。于是大明王朝进入一场惨烈的“南北战争”。这时候处于南方的建文帝,其手下已经无多少大将可用,而北方的很多将领都归顺了朱棣,在这种不利的形势下,建文帝朱允炆算来算去,就只有年已65岁

  • 汉武帝刘彻为什么要杀掉太子?仅仅是因为诅咒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汉朝,西汉,汉武帝

    对于汉朝历史比较熟悉的人都知道,汉武帝代末年的时候将自己的太子杀掉了,这究竟是为什么,仅仅是因为一个诅咒他的小木偶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首先是因为汉武帝的年龄比较大。这一点很多人也是知道的,汉武帝在到了晚年的时候,身体状况非常的不好,经常生病。在这时他不怀疑是由于自己年龄大而导致的,却相信是有

  • 秦王朝最后一位大将章邯,是如何被一步步被逼到投降项羽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秦朝,项羽,章邯

    项羽在巨鹿败章邯、捉王离之后,各诸侯军将领在坐山观虎斗的时候早已惊出数身冷汗,都对项羽佩服得五体投地,战事稍歇,他们便纷纷赶到楚营争相拜见项羽。项羽孤军深入、浴血奋战的时候,他们悠闲地旁观,如今胜券在握才假惺惺来献媚,项羽那心里的感觉可想而知,便让他们在营外候着。巨鹿之战剧照(图片来自网络)及至项羽

  • 雍齿结局下场如何,背叛刘邦次数最多刘邦却不能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汉朝,西汉,刘邦,雍齿

    皇帝,那是天下的主宰。很多朋友认为皇帝想杀谁就能杀谁,想奖励谁就能奖励谁。这样的皇帝,是昏君。真正的明君,不会计较个人得失,更不会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即便是自己委屈一点,为了江山永固,也要忍。汉高祖刘邦,有点粗鲁,脾气也不好,但他能忍,他可以为了江山社稷,而不杀背叛过他很多次的人。雍齿剧照(图片来自网

  • 刘备托孤于诸葛亮是为试探他,还是发自肺腑之言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三国,蜀汉,刘备,诸葛亮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登基称帝,在此之后,他不顾赵云等大臣的劝阻,也无视了孙权的求和与吴国大臣诸葛瑾的书信,一意孤行,出兵伐吴。在战事前期,刘备直达吴境,并成功的占据了秭归。孙权见蜀军兵锋正盛,不得已向曹丕投降,以避免两线作战,与此同时,孙权启用陆逊为大都督,率领东吴五万大军阻挡蜀军。陆逊分析了当

  • 汉武帝刘彻为何对手握重兵的卫青非常信任,还益发信任和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汉朝,西汉,汉武帝,卫青

    反映卫青“圆滑”的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他处理自己麾下败军之将苏建的谨慎方式。汉武帝元朔六年(前123年),卫青以大将军的身份率领公孙敖、公孙贺、赵信、苏建、李广等六将军兵出定襄,反击袭掠朔方一带的匈奴骑兵。苏建、赵信所部在进军途中恰好与单于所统率的匈奴主力相遭遇。双方大战一日

  • 母亲被抓吊在城头大将不闻不问 曹操:他虽猛但不孝不可用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三国,曹魏,曹操,朱灵

    在中国古代社会当中,一直都非常的看重孝道。在隋唐之前官员的任免并不是凭着由官方举办的科举制度来做标准的,那个时候除了官员的推荐之外,就是以举孝廉的标准来对官员进行考核和任免。也就是说看一个人能力的大小,最开始是要看这个人是否在德行方面上符合要求。而德行的标准就是来源于这个人的孝廉程度。中国讲到百善孝

  • 吕布被杀死后,赤兔马就是关羽的了?实际上真实情况并非如此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三国,吕布,关羽

    老话说的好“宝马配英雄,红粉赠佳人。”在《三国演义》中,刘备的卢马,曹操的绝影都可以称得上是战马中的佼佼者。但家喻户晓的应当是吕布的坐骑“赤兔马”,吕布凭借自身出神入化的武艺以及赤兔马的速度最终夺得了“三国第一战神”的美誉。看过

  • 此人害死诸葛亮的姐夫,坑惨关羽,却跟曹丕要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国,曹魏,诸葛亮,孟达,关羽

    在古代中国,忠诚度是一个分量极重的话题,所谓“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讲得便是忠诚的重要性。即使在人心思乱的汉末三国时期,频繁更换、背叛主公的行为,也往往会令世人不齿。在这些备遭鄙夷的叛将当中,刘备阵营的大将孟达算是典型代表。孟达生于汉末扶风郿县,与刘备手下的大谋士法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