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雍正对兄弟残忍无情,为何会对反清逆贼宽容

雍正对兄弟残忍无情,为何会对反清逆贼宽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949 更新时间:2024/1/21 1:43:42

我们平常要形容一个坏人,经常会说这个人简直“十恶不赦”。事实上,十恶不赦这个成语,最初的意思是指十种不能赦免的罪行。

在古时候,遇到新皇帝登基或者其他的什么喜庆节日,有时候朝廷会宣布“大赦天下”,赦免一些犯人的罪行。不过假如犯下了其中十种罪行,是不在赦免之列的,而这十种罪行中的第一种,就是谋反叛国之罪。

按照清律的规定,犯了谋反之罪的人,一经查实,轻则判磔刑,重则要株连家族,很难有转圜轻判的余地。然而在雍正朝,却出了一个例外,犯人被查实谋反之后,雍正顶着群臣反对的压力,不仅没有将其处死,甚至都没有怎么处罚,就将他无罪释放了。

我们在前面的文章中讲过,雍正皇帝这个人有时候对人非常苛刻,甚至连对待亲兄弟都残忍无情,但为何对一个谋反的罪犯竟能如此宽容呢?这个故事非常曲折离奇,我们接下来就给大家详细分析。

一、一起奇葩的谋反案件

我们知道,清朝算是满人趁明末天下大乱时入关夺取神器所建立起的政权,关于华夷之辨以及清朝建立的正当性问题,始终是清初广大汉人心中的一个结,以天地会、红花会、朱三太子等各种名目组织起的反清复明活动不绝如缕。雍正年间的这起案件,也同样是汉人所策划的一起反清活动,但与前面提到的反清活动不同的是,这起谋反的过程,显得相当另类。

说起反清运动的首领,我们通常会觉得肯定有一个比较霸气的名号,但这起事件首领的名字比较文雅,叫做曾静,而且人如其名,是湖南一位文静的乡村教师。

曾静这位教书先生,既不是明朝皇室,也不是遗老,怎么就想到要反清复明呢?原来在他年轻时,曾经读到过明末思想家吕留良的著作,接触到了华夷之辨的思想,认为清朝皇帝为夷狄之君,不具备治理华夏的资格,因此应该将其驱逐出中原之地。

一开始,曾静根据吕留良的理论,结合自己的想法写成了一本书叫做《知新录》,随后便开始广收门徒,传播反清复明的思想。为了让自己的学说更具有时代性,曾静除了讲授华夷之辨之外,还到处宣传当朝皇帝雍正的黑历史,说他弑父逼母,贪财好色,残害兄弟,来吸引更多的吃瓜群众加入他的队伍。

不过,因为当时曾静还没有实质的谋反举动,当地的官府居然也对他睁只眼闭只眼,任由曾静到处宣扬雍正的黑料,光天化日进行反清复明的宣传。

二、策反“岳将军”

雍正皇帝即位之初,清朝对地方的管控还不是太严,曾静如果只是在地方官府眼皮子底下宣传他的学说,可能还不会被清廷所发现。但是曾静并不满足于只搞宣传,决定要采取实际的行动反清。

然而曾静作为一个乡村教书先生,一没权二没钱,那些被雍正的八卦新闻吸引过来的门徒也打不了仗,如果靠着这几个人揭竿而起,恐怕还没出村就会被当地官府扼杀在襁褓之中。所以曾静想了个办法,既然自己没实力反清,那就策反一个有实力的人来干!

既然要找人帮忙反清,那必须找个掌握了军权的封疆大吏作为策反对象。但是在晚清以前,清廷对汉人持有一定的不信任态度,作为掌握实权的地方督抚职位,基本上都是旗人担任,见不到汉人的身影。这种现象,一直到曾国藩的湘军崛起之后才有所改观。

不过在雍正朝,却刚好有那么一个例外年羹被雍正罢免后,接替川陕总督位子的,刚好就是个汉人,名为岳钟琪。曾静确定了岳钟琪为策反对象,自己还不敢以身犯险,而是派了个叫张熙的徒弟去给岳钟琪送信。

曾静劝说岳钟琪的理由是什么呢?

第一,岳钟琪是个汉人,得保卫自己的江山,不能给外人打工当看门犬。

第二,岳钟琪刚好还姓岳,那可是抗金名将岳飞的后人,岳飞后人抵抗女真后人,那就更加天经地义了。

三、雍正的处置措施

从曾静策划的谋反过程来看,他的计划可以时候非常幼稚,成功可能性几乎为零。岳钟琪当着朝廷大官,还是雍正的死党,与曾静非亲非故,怎么可能凭他的一封信就赌上身家性命去陪他反清?所以岳钟琪一面假意答应张熙,一面上奏朝廷,雍正马上派出刑部侍郎杭奕禄到湖南将曾静抓捕归案。

曾静此次谋反计划,虽说刚踏出第一步就宣告破产,但也是证据确凿,理论上还是得按谋反的罪名来定罪。而在曾静一案的处置上,也体现出了雍正皇帝非常拧巴的性格对兄弟,该法外容情的时候,雍正坚持说是罪无可恕;对曾静,该按律当杀时,雍正又强调说要法外开恩。

当然,不能说雍正是不重视这起案件,恰恰相反,雍正对曾静谋反非常重视,还对其亲自审讯。曾静下狱之后,立马把之前的学说理论丢了个干净,对雍正的讯问有问必答,大意是说自己以前不识好歹,受邪说所惑,误入歧途,如今洗心革面,决定弃暗投明了。

对曾静的审讯完毕之后,雍正做了几件让群臣看起来匪夷所思的事情:

第一件事,将自己与曾静的审讯对话辑录成册出版,题名为《大义觉迷录》,意为用大义觉醒了迷途中的曾静。这本书的出现,填补了出版物中皇帝与反贼对话这一类别的空白。

第二件事,以前曾静宣传了那么多雍正的黑历史,如今雍正要给自己正名,于是下令给全国各地学政人手发一本《大义觉迷录》,不仅学官要仔细研读,还要定期给百姓宣讲,让百姓看到雍正以正面形象感化逆贼曾静的故事。曾静本人被无罪释放,而且要全国巡回演说自己洗心革面的故事。

第三件事,因为曾静供词中称自己是被吕留良的学说所误导,当时吕留良都已经去世50年了,雍正却以谋反之罪挖了吕留良之墓,还将其株连九族,顶了曾静的谋反罪名。

四、故事的后续

虽然我们都知道雍正是个任性的皇帝,但他对这起事件的处理,实在太让人难以理解,做事情不按规矩来,那总得给大家一个解释。对此,雍正是这样为自己的行为辩解的:

“朕之不行诛戮者,实有隐衷。上年曾静之徒张熙诡名投书与岳钟琪,岳钟琪仓猝之间,忿怒惊惶,不及筹算,即邀巡抚西琳、臬司硕色,坐于密室,将张熙严加根究,问其指使之人。张熙不肯供出真实姓名,旋即加以刑讯,而张熙甘死不吐,岳钟琪无可如何。越二三日,百计曲诱,许以同谋,迎聘伊师,与之盟神设誓,张熙始将姓名一一供出。彼时岳钟琪具奏前来,朕披览之下,为之动容。”

雍正说,当时抓曾静的时候,为了让张熙供出主谋,岳钟琪曾经对天发过誓,若果现在把曾静杀了,担心岳钟琪会因为违背誓言而遭到天谴,自己于心不忍。相信大家都没想到,雍正居然是这么一个暖男,还有点小迷信,岳钟琪听了这话应该会感动不已。

除了不想让岳钟琪背誓以外,雍正还解释说,曾静之所以反清和抹黑自己,一方面是被吕留良所误导,另一方面肯定是受到了胤禩和胤禟那些胡言乱语的蛊惑,所以曾静其实也是受害者,如今祸根已除,没有必要再把曾静也杀掉了。

当然,明眼人都能看出来,雍正这些说辞实在站不住脚,如果硬要给一个合理的解释,只能说是因为雍正偏执的性格,认定了的死理,不管谁劝都要固执地执行下去,因为他是皇帝,当然也没人敢阻止。

然而在雍正去世后,乾隆刚登基没多久,就下令将曾静处死,并将已经颁行多年的《大义觉迷录》全部收缴销毁。自诩孝顺的乾隆都如此公然打雍正的脸,可见当年雍正对曾静谋反逆案的处置方式,是多么的不得人心了。

标签: 清朝雍正

更多文章

  • 此人收复中国百万领土,康熙却称他为千古罪人,还把他活活饿死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清朝,康熙,索额图

    清朝最有作为的皇帝当属康熙,他是满清入关后第二个皇帝,有人把康熙跟秦皇汉武相提并论,但有的人对此不屑一顾,康熙的功绩到底能不能跟汉武帝相比呢?严格说起来,康熙是比不了汉武帝,汉武帝时代,人人都很富裕,史料称“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但在康乾盛世之下,依旧还有人被饿死,

  • 清朝的“九门提督”是什么官?所谓“九门”指的又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清朝,九门提督

    提起“九门提督”,相信大多数人都比较陌生,清朝时期九门提督的全称为“提督九门巡捕五营步军统领”,往往简称为步军统领,《梦蕉亭杂记》曾对九门提督有过简单的介绍:“步军统领,又名九门提督,即古之执金吾。管理京师地面,权势重要,骆从尤极煊赫。&r

  • 清朝的奴才和臣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有的大臣自称奴才有的却称臣?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清朝,和珅

    大家看清宫剧的时候总是会听见宫里的下人自称奴才,其实,奴才二字一直以来都是骂人的意思,只有在清朝才变成了称呼,在清代,奴才这个称呼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叫的。清朝年间,满族的大臣和入了满族籍贯的汉人大臣才能面对皇帝自称奴才,汉人大臣是不能称奴才的,即使你官再大也不能自称奴才。虽然奴才两字为贬义,但是在清朝

  • 吴三桂反清复明时,为何得不到汉人的支持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清朝,吴三桂

    说起吴三桂的一生,可以用大起大伏四个字来概括,他在满清和旧明之间不断的徘徊。吴三桂既是打开山海关,带领多尔衮的军队走向北京的明末将领;又是揭竿而起,兴明讨虏的满清藩王。这位传奇人物最后的结局则是在称帝5个月后便因急病去世,享年67岁。他在生命最后几年中,做出了起兵造反的大事,打出了“反清

  • 杜月笙、黄金荣的地下王国——青帮是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民国,杜月笙,黄金荣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海面上开始有外国的船舰耀武扬威,他们的船舰个头更高,马力更大,跑得更快。统治者发现,海运比漕运更省时省力省钱,清政府于是渐渐冷落了漕运。1855年,黄河发生洪灾,运河改道,漕运被迫完全终止。在大运河上威风了100多年的漕船帮这下傻了眼,扯下曾经高高飘扬的旗帜,拉下粗大的桅杆,茫然四

  • 鳌拜手握40万大军为何宁死也不推翻康熙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清朝,鳌拜,康熙

    不知道问此问题的人是否发现,整个清朝,您也找不到一个满洲人是反叛。上至进关的摄政王多尔衮,从未有非份之想。和珅也只是贪污,从没有反皇帝的想法。晚清的恭亲王,本也是继承人热门人才,而且才华横溢,咸丰在的时候,疏远他。慈禧后期也提防他,但恭亲王也从没有过篡位想法。应该是满洲人比较耿直,从生下来,就没有反

  • 雍正当皇帝后是怎么对待跟他争皇位的那八位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清朝,雍正

    清朝历史是大家最熟悉的就是“九子夺嫡”,有很多影视剧都是关于这个历史事件的,例如《宫》《步步惊心》等。在影视剧中我们了解到,雍正当皇帝后,对那些曾经跟他最对的人,都一一进行了清算,就连自己同母兄弟都没有放过。下面就来来看看雍正是怎么对待跟他争皇位的那几位的。“九子

  • 嘉庆皇帝登基后为何着急杀和珅,杀他的理由是啥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清朝,嘉庆,和珅

    说到和珅相信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个大贪官。我们都知道在嘉庆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抄了和珅的家还杀了他。但是嘉庆为什么登基后,为什么着急杀和珅呢?贪污是杀和珅的真正原因吗?如果不是那么,嘉庆对和珅动杀心的理由是什么呢?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更是亲自为和珅之子赐名为“丰绅殷德&rdqu

  • 南京大屠杀为何近9万中国守军大多选择任由宰割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民国,南京大屠杀

    多行不义必自毙。人类历史上,凡是企图依靠暴力和杀戮统治人民、征服世界的恶魔,都逃脱不了自取灭亡的可耻下场1945年9月9日,曾惨遭日军屠城暴行的南京,见证了侵略者投降的历史性时刻。1947年4月26日,随着一声清脆的枪响,南京大屠杀的主要刽子手谷寿夫在雨花台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举行“百人

  • 太平军攻长沙,清军一官员请出庙中城隍,随即萧朝贵被大炮击中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清朝,太平天国,萧朝贵

    太平军设立道州大营后,一事之间从之者众。时清军和春统率驻扎道州北面,兼顾东面;钦差大臣赛尚阿派刘长清防守江华、永明;孙应照驻守宁远,副将邓绍良率扎营道州水南,对道州的太平军进行合围。太平军并未恋战,直接开辟周围战场,攻占了江华县、永明县、江华县,打通了通往长沙的道路,“贼亦谋取不谋守,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