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曾秉正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朱元璋最后竟阉了他

明朝曾秉正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朱元璋最后竟阉了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554 更新时间:2024/3/25 7:18:43

无论是在元朝时,某些汉人主动蒙古化。还是明朝时期,一些蒙古人、色目人主动汉化。其目的都是为了自身的物质利益、精神利益。不论什么阶层的人都会主动向政权妥协的,这是人类的共性。

蒙汉之间互相变化

例如,原南宋地区的民间为了适应这种风尚,一些民间书商(书坊)就出版了《至元译语》(蒙古译语)。因为,元代商业发达,特别是经济非常发达的江南地区,为了自身经济发展,在江南地区更加主动地学习蒙古文化也。为了当官儿而改名的人也逐渐增多,例如原南宋地区的江南江浙行省(相当于今天的浙江、江苏、福建,江西部分)的郑察罕不花、汪赛因、吴按摊不花等人。

除此以外,民间学习蒙古文化,例如取蒙古名字,也有“时髦”的考虑,和今天我们许多人取个英文名字儿类似。不必上纲上线,例如朱元璋身边的一些人就有类似特点。例如李文忠的原名就是“李保保”。朱元璋的诸多养子中也有叫“也先”的。部将里也有“哈喇章不花”“刘脱因不花”等名字

同理,到了明朝时期。留在中原地区的蒙古人、色目人也开始改姓。例如翦伯赞的祖先、六小龄童先生的祖先等。朱元璋、朱棣身边同样有许多蒙古族、色目人,例如朱棣手下有“七大太监”,这七个人就是他的亲信,其中六人是蒙古族、色目人(回族)、女真族三个民族。

现在网上经常有一些极为不靠谱的谣言,什么朱元璋要杀光蒙古人、要让留在中原的蒙古人的婚姻倾向汉人等等,这些一看就是坏分子污蔑汉人的谣言。正如一些坏分子污蔑“初夜权”污蔑我们汉人一样,都是无耻的谣言。

朱元璋身边的许多人改汉姓的情况就有:负责朱元璋起居注撰写的溥博就是色目人。再如翰林院蒙古编修火你赤就改名为“霍庄”。

这是个人的,民间集中的情况也有很多。例如山东淄博齐陵镇的蒙古人就改为“刘”;河南平顶山的改为“马”“宫”,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杀起儒家弟子,朱元璋也是挺狠阉了他!

然而,这时一个“鬼幽灵”在门外徘徊,它就是极端民族主义者。极端民族主义者自古就有,其间,著名的极端民族主义者江西南昌人曾秉正就在洪武九年九月,以海州儒学教官的身份上奏朱元璋,据说文章有几千字,《太祖实录》中有一千五六百字,确实不少。摘录吧!

创业与守成之政,大抵不同。开创之初,则行富国强兵之术,用趋事赴功之人。大统既立,邦势已固。则普天之下,水土所生,人力所成,皆邦家仓库之积;乳哺之童,垂白之叟,皆邦家休养之人。不患不富庶,惟保成业于永久为难耳。于此之时,当尽革向之所为,何者足应天心,何者足慰民望,感应之理,其效甚速……

贵阳贱阴,春秋之法内中国而外夷狄,盖中国者阳也,夷狄者阴也。臣窃观近来蒙古、色目之人,多改为汉姓,与华人无异,有求仕入官者,有登显要者、有为富大贾者。古人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安得无隐伏之邪,心怀腹诽之怨咨?宜令复姓,绝其番语,庶得辨认……

前面提出要用“儒家”治国,守国要休养生息。后面则是话锋一转,说国家重要之处就是要懂得秩序,懂得尊卑。那么,中国、华人就是阳、就是贵,夷狄、蒙古和色目等就是贱,贵贱早已经定了。因此,要严格遵行。现在许多蒙古人、色目人都改为了华人姓名,为的就是当官富贵。然而,“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谁能保证他们心里不埋藏着怨恨呢。因此,应该要求他们改回蒙古、色目的姓,这样,贵贱、忠奸才能让人一看就知。

朱元璋看完这篇文章后,只是觉得此人可以利用。因为,现在正是“指导日常生活运动”的关键时期,需要一些二百五“腐儒”帮助他。因此,将其改封为刑部主事。洪武十年,又成为陕西参政,之后再变为通政司正使。然而,这个人真是“好大言,无本事”,几次案件做得都不好。

朱元璋将其罢官,被罢官后就该回家了,可问题是,没有路费。当然,这是曾秉正卖完四岁女儿后的说法。朱元璋听说此事后勃然大怒,你平时整日里之乎者也的,什么仁义礼智信,什么大义什么国家民族,一到实际可就露相了。像你这样的人,实在是祸害天下,干脆阉了(腐刑)吧,省得危害子孙。

那么,曾秉正后来如何了呢?也许是被阉了后,这家伙没有脸面去见曾经的人。由此,或者远离旧友,或者出家离世吧。总之,不为人知。

标签: 明朝朱元璋曾秉正

更多文章

  • 宋太祖赵匡胤与羊肉的故事,他为何如此爱吃羊肉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宋朝,北宋,宋太祖

    相信大家都看过《喜羊羊和灰太狼》,那里面有个灰太狼,那叫一个爱吃羊啊,虽然一直都在失败,但是每集都去抓羊,那叫一个执着,堪称屡败屡战的典范,灰太狼爱吃羊可能是出于天性,但是,在历史上有个皇室家族也爱吃羊,这是咋回事?据说,赵匡胤还未发迹的时候,曾在长安(今西安)街头流浪,因饥饿难耐,不得不低下男儿头

  • 解缙含冤被处死 朱高炽当了皇帝后为何不给他平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朱棣,朱高炽,谢缙

    不知道大家是否了解《永乐大典》的主要编纂人,他叫做解缙,是朱元璋时期的大臣,后来被朱棣重用,当年他因为毒舌,很多大臣都讨厌他,所以当解缙出现朱棣对他的信任危机后,他被诬陷入狱,出狱后又被朱棣处死,为何朱高炽继位后为很多人平凡却不为他平凡呢?他是进士出身,非常的有才华,很受朱元璋的器重,当年朱元璋对解

  • 努尔哈赤建立大金,皇太极为何改称为大清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清朝,努尔哈赤,皇太极

    十五、十六世纪,明朝在内有党争倾轧不已,外有东南沿海的倭寇侵扰,北部有蒙元余部的侵扰搞的疲惫不堪的时候,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却乘机逐渐统一、强大起来。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深受汉文化熏陶的女真族杰出首领努尔哈赤在苏子河畔修建的赫图阿拉城(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称汗,国号“大

  • 朱元璋将自己的岳父满门抄斩,忍痛六年说出罪名,百官听完瑟瑟发抖!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朝,朱元璋

    朱元璋尽管是农户出生,但整治国家的方式也有帝王之术把握的驾轻就熟,只有靠部队牟取天地的君王,常有一个特性,方式强大。朱元璋方式极为强大,管不了是整治国家还是整治重臣,都以强大的方式管理方法,朱元璋当政期内,各个高官谨小慎微,由于朱元璋十分喜爱杀高官,对高官的规定也十分严苛。这关键有两个缘故,第一,朱

  • 清朝皇帝不舍得重臣退休,真正的死而后已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清朝,乾隆,徐元梦

    “人生七十为鬼邻,已觉风光属别人。莫待朝廷差致仕,早谋泉石养闲身。”人都有老的一天,古代官员退休之后多想回乡。不过官员不是想告老老乡就可以告老还乡的,下面就以清朝的官员为例来看看告老还乡之前要干的事。官员想告老还乡时,必然是到了退休的年龄。但正如前面提到的,到了退休年龄并不意

  • 孙中山死后遗体为何换了四副棺材?孙中山遗体下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民国,孙中山

    孙中山先生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他是国共两党都极力推崇和敬仰的辛亥革命先驱者,素有“伟人”之称,“国父”之誉。他为领导辛亥革命而驰骋疆场的事迹妇孺皆知。然而,孙中山逝世时发生的一些轶事至今却鲜为人知。孙中

  • 中国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都签订了什么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清朝,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是英国第一次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的结果。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由来已久,到19世纪30年代末,输入量达到惊人的程度。这种肮脏的鸦片贸易不仅使英国人的东印度公司、英属印度政府及鸦片贩子获得暴利,而且与英国政府和整个英国资产阶级形成了密切的利益关系。1839年1月

  • 和珅的弟弟和琳如果没死,嘉庆还会大清洗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朝,嘉庆,和珅,和琳

    公元1799年,也就是嘉庆皇帝登基的第4年,太上皇乾隆突然去世。乾隆的去世意味着和珅失去了靠山,没过几天,嘉庆皇帝开始清洗和珅。曾经影响力巨大的和珅集团土崩瓦解,在前两天的文章中,先后讲了和珅崛起的过程,以及家奴刘全的故事。今天,我们就讲一下和珅的弟弟和琳。如果和琳没有英年早逝,嘉庆皇帝敢不敢杀和珅

  • 他是清朝最可怜的嫡皇子死后还被父亲羞辱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清朝,道光,永璂

    嫡皇子,即皇后所生的皇子,在宗法关系方面,无论是地位,还是权力,都占有非常大的优势,尤其是古代社会崇尚嫡长子继承制,这就更凸显了嫡皇子的重要性。清朝入关后,受中原汉文化的影响,嫡子越来越受到历代帝王的重视,然而,嫡子似乎被附上了魔咒一般,唯一以嫡子身份继承皇位的便是道光帝。今天笔者要讲的是清朝最可怜

  • 婉容比文绣漂亮得多为何溥仪选后时选文绣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清朝,溥仪,婉容,文绣

    1922年,此时已是民国十一年,清王朝早就不复存在。不过,作为清逊帝的溥仪,由于当初与国民政府签有《清王室优待条件》。因此,他不光能继续舒舒服服地住在紫禁城,保留着皇帝的尊号,而且,每年还能获得国民政府派发400万大洋,维持他和他的小朝廷。虽然紫禁城天地很小,但是关起门来做皇帝的溥仪,依然派头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