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高宗赵构到底为什么要猜忌武将害死岳飞

宋高宗赵构到底为什么要猜忌武将害死岳飞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675 更新时间:2024/1/25 12:06:40

宋高宗赵构酷爱武艺,“挽弓至一石五斗”,而且他是依靠一群武将的支持,才保住南宋半壁江山的。不过赵构却对武将没有丝毫好感,他猜忌这些武将,收回他们的兵权,甚至还杀死了岳飞。那么赵构为何这么不信任武将呢?这不仅受宋朝“重文轻武”传统的影响,更和一场兵变有关,这场兵变把赵构吓破胆!

话说南宋建炎三年,即1129年,为躲避南下的金兵,宋高宗赵构率领群臣一路南逃,先是逃到扬州,后又逃到杭州。在杭州期间,赵构遭遇到了人生中的唯一一场兵变。这场兵变的发生和赵构两个宠臣有着直接的关系,他们分别是康履、王渊

康履是宦官出身,不过他早在北宋时期,就在康王府内侍奉赵构,因此深得赵构的信任。赵构即位后,康履“恃恩用事,妄作威福”,“ 愈有轻外朝心”,根本不把文武群臣放在眼里。再说王渊,他是武将出身,赵构即位时,他第一时间率领军队护驾,因此得到重用,奉命掌管禁军。

在宋高宗南下逃难期间,康履依然作威作福,“比至杭州,江下观潮,中官供帐,赫然遮道”,因此引起了一些武将们的不满。比如统制苗傅咬牙切齿的说道:“此辈使天子至此,犹敢尔邪?”于是他联合武功大夫刘正彦,准备除掉这些宦官。

让苗傅、刘正彦厌恶的还有王渊!苗傅觉得自己出身将门,世代为宋朝效力,“以渊骤用,颇觖望”。 刘正彦则是因为自己曾招降巨盗丁进,但得到赏赐却非常少,因此对王渊不满。再加上王渊能够得到提拔,进入枢密院,完全是依靠康履的帮助,因此心中更加不平。

建炎三年三月二十六日,时值宋神宗忌辰,百官先进香后入朝。退朝时,王渊途经城北桥下时,被人摔下马。原来手中掌握军队的苗傅、刘正彦已经做好了兵变的准备。擒住王渊后,“诬以结宦官谋反,正彦手斩之”。之后苗、刘刘又派兵围攻康履家,“分兵捕内官,凡无须者皆杀”。

原来康履此时在皇帝身边,于是苗、刘率军面见宋高宗。苗傅甚至厉声指责宋高宗赵构,说他“不当即大位”,还让他交出康履。最后交涉了半天,苗、刘居然逼迫宋高宗赵构退位,让其幼子赵敷,由隆祐太后垂帘听政。此时的赵构非常无奈,但也只得答应。

不过一个月后,赵构重新即位,原来张浚韩世忠等人起兵勤王,将苗傅、刘正彦打败,平定了这场兵变。历史上将这场兵变称为“苗刘之变”,也称之为“明受之变”。这场兵变成为赵构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他认识到金人不太可能夺了他的皇位,但自家的武将可以做到!

于是在决定与金人议和后,宋高宗第一时间解除了岳飞、韩世忠、张俊等三大将的兵权,并将岳飞害死。

标签: 宋朝南宋宋高宗岳飞

更多文章

  • 开创南宋一百五十年基业的赵构,能与刘秀并肩为“中兴之主”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宋朝,南宋,宋高宗,刘秀

    最近看到一些言论,说宋高宗赵构是可以与汉光武帝比肩的“中兴之主”。我想来想去,赵构也没有任何资格和刘秀并列,如果说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的话,无非就是这俩人都是一个被拦腰斩断的王朝的下半阙的一代目罢了。实际上,他赵构充其量不过就是个腹黑加强版的司马睿。在《宋史-高宗本纪》的末尾,史

  • 他终身不仕终身不娶却写了首最美的爱情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朝,北宋,林逋

    北宋林逋才华横溢,但却无意仕途。隐居在西湖孤山中二十余年,终身不仕,终身不娶。与僧道来往,写诗填词,种梅养鹤,以"梅妻鹤子"自诩。他的《山园小梅》尤为后世称道,"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清丽出尘,冠压古今,成了千百年来咏梅的绝唱。王十朋赞其"暗香和月入佳句,压尽千古无诗才"。"暗香"由此

  • 海瑞敢直接上书骂皇帝,嘉靖那么生气,为何却不敢动手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朝,海瑞,明世宗,朱厚熜

    说皇帝不敢杀海瑞,那是真的胡扯。嘉靖一朝,连首辅大学士都杀过,怎么会怕海瑞这个六品主事?说起来,还是要回到历史现场,去品味嘉靖当时的心境: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

  • 史上著名的一次变法结果却成了腐败的温床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宋朝,北宋,王安石

    王安石变法大家应该都熟悉,是北宋时期针对当时“积贫积弱”的社会现实,以富国强兵为目的,从而掀起的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改革。王安石以“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原则,从理财方面入手,颁布了一系列改革的方针政策。应该说,此次变法的初衷是

  • 崇祯上吊以后,吴三桂为何不尽忠死国,反而投降了李自成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朝,吴三桂,李自成

    您要是说吴三桂背叛了汉民族、背叛了李自成,我觉得说得有点道理;但您要说吴三桂背叛崇祯皇帝,那对不起,没有。吴三桂这个人,有点“三姓家奴”的意思。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一开始是大明的辽东总兵,后来跟了李自成,再后来又打开山海关,放清兵进来灭了李自成。在他的生命快要走到尽头的时候

  • 明朝最牛的书生是谁?文能安邦武还能定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明朝,刘伯温

    一说到文人书生,我们的印象基本都是宁采臣、张生那个模样的,文质彬彬、温文有礼等等,总之,都是文弱书生。其实,不然。历史上有很多人是书生,但指点江山,文韬武略,样样都会。比如诸葛亮、张良,其实都算是书生,但才华横溢,匡扶国家,辅佐君王。比如下面这位,他虽是明朝的书生,但都很厉害。他就是刘伯温。这是典型

  • 宋朝遭强敌轮番吊打,但这两次昏招才是亡国的主因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宋朝,北宋,南宋,完颜亮

    宋朝在中国的历史上堪称是一个最奇葩的朝代,它的经济、文化、科技在当时稳居世界第一,但同时它又是强敌环伺,被西夏、契丹、女真、蒙古人的轮番吊打。当然,这还不是最致命的,最致命的是它自己开门揖盗、昏招迭出。在宋朝的历史上,借助军事同盟以达到消灭敌国,而最终盟国演变为更强大敌人的事情,已不是第一次,北宋与

  • 明朝宁王之乱是怎么回事?最终由谁平定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朝,朱宸濠,明武宗,王阳明

    历代封建王朝的皇族之间都有许多因为争夺皇权而引发的骨肉相残、父子相争之悲剧,明代也不例外。明代最著名的皇族反叛事件,就是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从自己的侄子手中抢来皇位。到明代武宗年间,实际上也有一场声势浩大的皇族反叛,但最终归于失败。下面我们就简单回顾一下这场内乱。明武宗朱

  • 三国最倒霉的武将!本已投降关羽却被误杀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三国,关羽,赵云,裴元绍

    汉朝末年,兵火四起。普天百姓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有不少身怀武技的人,眼看着靠庄稼吃饭是活不下去了,所以就跟着从军来混口饭吃。有的人奔的主子运气好,成了乱世中的正派,他自己也就跟着蹭到了好运气。有的人不辨是非,最后可能也没有太好的下场。而在三国之中有那么一个倒霉的武将,本已经投降给了关羽,最后因为劫掠

  • 绝色宠妃美貌用错了地方,招来千古最惨的死亡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汉朝,西汉,戚夫人

    话说刘邦自从战胜项羽称帝后,其好色的本性也显露了出来。刘邦当年因为被项羽追赶逃难到山东定陶一户 姓戚的人家中,家中有一女儿,人称戚美人。戚美人当时年龄还不到二十,擅跳“翘袖折腰”舞,且花样繁复,极具韵律美。她不仅善于跳舞,还擅长于鼓瑟,也就是弹唱。刘邦也对乐律也感兴趣,常常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