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元朝中期更换皇帝频繁,曾二十多年内换36个皇帝

元朝中期更换皇帝频繁,曾二十多年内换36个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120 更新时间:2024/4/1 8:49:35

元朝的败亡,其主要原因在于其政治黑暗,民族歧视和政治压迫政策。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政局不稳,皇帝大多不理国政,贪图享受,腐化至极,经臣钩心斗角,欺上瞒下,朝廷横征暴敛,经济越来越衰,激起广大人民的反抗。各地农民起义,指向元朝。元朝在历史潮流面前衰亡。

元朝中期频繁更换皇帝,仅在1307年(大德十一年)至1333年(元统元年)就更换36个皇帝,在位都很短。全由权臣摆弄下诏或颁布诏令。皇帝成为傀儡,不能决策大事。宫廷纷争连续不断,尔我诈时时出现。再加上经济落后,广大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中原地区农民尤其悲惨,饥寒交迫,其严重程度已达到再也不能忍受的地步。这样,人民群众被迫起来反抗,农民举行起义,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口号,将矛头指向元朝。

元朝末期的妥欢帖睦尔在位较长。他从1333年(元统元年)六月至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七月,共35年的时间,是处在农民起义军的进攻与元朝军的抗击时期。可是,在这样长时间内元军之败,其原因不在将帅无能,士兵不勇,而是元朝政权不修政治,不兴经济,无休止的内部争权夺利,互相残杀的结果。尤其顺帝是个昏君,朝令夕改,出尔反尔,不得从臣之心。所以,宋王及地方势力首领,在危急时刻拒绝帝诏,不遣兵参战,造成四分五裂。无论哪个朝代,其被灭亡之帮,皆不外乎朝廷之腐败,群臣之相互争权夺利,互相残杀和君主之昏庸。这也可说是一种国家灭亡的基本规律。

元朝在战略上麻木不仁,未进行有组织的反攻。当中原地区各地的农民组织起来,举行起义,大反元朝时,朝廷仍在内部纷争,尔虞我诈,沉醉于酒色,耳不闻外界之动乱,更没有料到起义军会进而埋没元朝。甚至在各地农民起义军称帝、称王时,朝廷也无计议对策,不能采取战略措施,只是零星下诏,以地方军相抗击或镇压罢了。在战役上,各地元军没有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联合作战,而是各自为战,如察罕帖木儿李思齐各据一方,互不联合。后来竟为互相争地盘而开战;秃坚帖木儿军,不但不联合扩廓帖木儿作战,反而进入京城两次;漠北之阳翟王阿鲁浑帖木儿不受君命,还有夺顺帝之位的野心,这证明元军势力之衰弱,国败朝亡,已为时不远了。元朝未能及时抓住农民起义军低潮之际,组织反攻;在战略上推动了时机。

1354年(至正十四年月日)九月,脱脱率领号称百万军,十一月围困高邮城,张士诚十分危急,将要投降,元顺帝突然下诏,免其百万大军之统帅权,使张士诚得以转危为安。这是元廷的大错误,其后果是使得百万大军溃散了,元军受到严重的挫伤,而各地农民军从低潮转入高潮。

元军推动战略反攻的又一个时机是,1363年(至正二十三年)春,大宋朝林儿,间(离间)福通的失败和起义军互相攻击,如至正二十三春,张士诚杀刘福通,大宋红巾军亡;秋季,朱元璋杀陈友谅,天完及汉国一系列的红巾军败亡。恰在此时,元军未能组织对朱元璋部反击,元朝反而出现军阀混战、宗王之争。结果,元朝给了朱元璋北上灭亡的好机会和有利条件。

总的说来元朝的快速灭亡,其原因就是:一,拒绝汉文化;二,拒绝民族融合;三,贪污腐败。

标签: 元朝皇帝

更多文章

  • 宋高宗赵构到底为什么要猜忌武将害死岳飞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宋朝,南宋,宋高宗,岳飞

    宋高宗赵构酷爱武艺,“挽弓至一石五斗”,而且他是依靠一群武将的支持,才保住南宋半壁江山的。不过赵构却对武将没有丝毫好感,他猜忌这些武将,收回他们的兵权,甚至还杀死了岳飞。那么赵构为何这么不信任武将呢?这不仅受宋朝“重文轻武”传统的影响,更和一场兵变有关

  • 开创南宋一百五十年基业的赵构,能与刘秀并肩为“中兴之主”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宋朝,南宋,宋高宗,刘秀

    最近看到一些言论,说宋高宗赵构是可以与汉光武帝比肩的“中兴之主”。我想来想去,赵构也没有任何资格和刘秀并列,如果说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的话,无非就是这俩人都是一个被拦腰斩断的王朝的下半阙的一代目罢了。实际上,他赵构充其量不过就是个腹黑加强版的司马睿。在《宋史-高宗本纪》的末尾,史

  • 他终身不仕终身不娶却写了首最美的爱情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朝,北宋,林逋

    北宋林逋才华横溢,但却无意仕途。隐居在西湖孤山中二十余年,终身不仕,终身不娶。与僧道来往,写诗填词,种梅养鹤,以"梅妻鹤子"自诩。他的《山园小梅》尤为后世称道,"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清丽出尘,冠压古今,成了千百年来咏梅的绝唱。王十朋赞其"暗香和月入佳句,压尽千古无诗才"。"暗香"由此

  • 海瑞敢直接上书骂皇帝,嘉靖那么生气,为何却不敢动手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朝,海瑞,明世宗,朱厚熜

    说皇帝不敢杀海瑞,那是真的胡扯。嘉靖一朝,连首辅大学士都杀过,怎么会怕海瑞这个六品主事?说起来,还是要回到历史现场,去品味嘉靖当时的心境: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

  • 史上著名的一次变法结果却成了腐败的温床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宋朝,北宋,王安石

    王安石变法大家应该都熟悉,是北宋时期针对当时“积贫积弱”的社会现实,以富国强兵为目的,从而掀起的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改革。王安石以“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原则,从理财方面入手,颁布了一系列改革的方针政策。应该说,此次变法的初衷是

  • 崇祯上吊以后,吴三桂为何不尽忠死国,反而投降了李自成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朝,吴三桂,李自成

    您要是说吴三桂背叛了汉民族、背叛了李自成,我觉得说得有点道理;但您要说吴三桂背叛崇祯皇帝,那对不起,没有。吴三桂这个人,有点“三姓家奴”的意思。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一开始是大明的辽东总兵,后来跟了李自成,再后来又打开山海关,放清兵进来灭了李自成。在他的生命快要走到尽头的时候

  • 明朝最牛的书生是谁?文能安邦武还能定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明朝,刘伯温

    一说到文人书生,我们的印象基本都是宁采臣、张生那个模样的,文质彬彬、温文有礼等等,总之,都是文弱书生。其实,不然。历史上有很多人是书生,但指点江山,文韬武略,样样都会。比如诸葛亮、张良,其实都算是书生,但才华横溢,匡扶国家,辅佐君王。比如下面这位,他虽是明朝的书生,但都很厉害。他就是刘伯温。这是典型

  • 宋朝遭强敌轮番吊打,但这两次昏招才是亡国的主因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宋朝,北宋,南宋,完颜亮

    宋朝在中国的历史上堪称是一个最奇葩的朝代,它的经济、文化、科技在当时稳居世界第一,但同时它又是强敌环伺,被西夏、契丹、女真、蒙古人的轮番吊打。当然,这还不是最致命的,最致命的是它自己开门揖盗、昏招迭出。在宋朝的历史上,借助军事同盟以达到消灭敌国,而最终盟国演变为更强大敌人的事情,已不是第一次,北宋与

  • 明朝宁王之乱是怎么回事?最终由谁平定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朝,朱宸濠,明武宗,王阳明

    历代封建王朝的皇族之间都有许多因为争夺皇权而引发的骨肉相残、父子相争之悲剧,明代也不例外。明代最著名的皇族反叛事件,就是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从自己的侄子手中抢来皇位。到明代武宗年间,实际上也有一场声势浩大的皇族反叛,但最终归于失败。下面我们就简单回顾一下这场内乱。明武宗朱

  • 三国最倒霉的武将!本已投降关羽却被误杀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三国,关羽,赵云,裴元绍

    汉朝末年,兵火四起。普天百姓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有不少身怀武技的人,眼看着靠庄稼吃饭是活不下去了,所以就跟着从军来混口饭吃。有的人奔的主子运气好,成了乱世中的正派,他自己也就跟着蹭到了好运气。有的人不辨是非,最后可能也没有太好的下场。而在三国之中有那么一个倒霉的武将,本已经投降给了关羽,最后因为劫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