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朝赵普做了三次宰相吗,宋太祖为什么疏远赵普

宋朝赵普做了三次宰相吗,宋太祖为什么疏远赵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457 更新时间:2024/1/20 22:34:03

赵普宋太祖宋太宗两朝宰相,然而在最开始的时候,他还仅仅只是一个从属于他人的小吏。做的工作也仅仅只是文字方面的,权利不大。从一位位低权小的小小官吏,是如何坐到宰相的位置的呢?

这一点就不能忽略,最开始重用赵普,并且一手将他提到宰相高位的宋太祖赵匡胤

太祖赵匡胤(图片来自网络)

读过宋朝历史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赵匡胤的开国称帝,实际上并不那么光彩。他算是背叛了自己的王朝,然后发动兵变,逼迫小皇帝不得不将自己的皇位禅让给他。就这样他才拿到了国家大权,然后建立宋朝,自己登基称帝的。

赵普(图片来自网络)

赵普早在赵匡胤还算是一方刺史的时候,就已经跟随在他的左右了。因为其谋略无双,不管是文治还是武功谋略,都能给予宋太祖十分恰当的建议,因此受到宋太祖的重用。后来宋太祖多次升官迁任,都不忘提拉赵普一把,使赵普能始终紧跟他的脚步。

宋太祖当初黄袍加身陈桥兵变,就是赵普的谋算。也就是说,是赵普与其他众位将士将黄袍披在了赵匡胤的身上,然后使得赵匡胤走上了皇帝的高位。赵匡胤继位之后,对跟随自己的心腹大臣论功行赏,赵普虽然没有一下子就坐到宰相的高位,但是也是一方大臣,为谏议大夫,并充枢密直学士。

杯酒释兵权(图片来自网络)

后来赵普又跟随宋太祖征讨二李,国家统一后,为宋太祖谋划“杯酒释兵权”,将兵权统一在皇帝手中。然后更是建议了分化职权,也就是后世著名的统兵权和掉兵权分离的政策,因此受到宋太祖的重用,最后将其提拔到了宰相的高位上。

宋太祖和赵普之间的君臣感情不可以说不深,毕竟从赵匡胤还是一国大臣的时候,赵普就跟在身边为他出谋划策。等到建国之后,更是帮助赵匡胤统一中央权力。可以说是赵匡胤最为信任的一批人,但是后来赵普却让赵匡胤失望了,最终逐渐的疏远他,并且将其出京师任河阳三城节度、检校太傅、同平章事。

宋太祖与赵普(图片来自网络)

开宝六年,宋太祖有一次去赵普府上找他。正好碰见吴越王钱俶派人送信和礼物,单子上说是“海物十瓶”,放在堂屋的左廊下。

当时赵普听到宋太祖到了,于是急急忙忙的出来迎接,也就没有将吴越王送的礼物收起来。赵匡胤看见了,就问是什么东西,赵普回答说是吴越王送的海物。赵匡胤说既然是吴越王送来的海物,东西一定很好,于是让人打开。

结果把瓶子打开一看,发现里面装的全是金瓜子。赵普连忙请罪,说自己并不知道吴越王宋送来的是这些东西。若是知道,定然会回绝吴越王,并将此事禀告皇上。

宋太祖却笑笑,说没事儿,还让赵普将这些东西手下。宋太祖说没事儿是真的没事儿吗?当然不是,只不过毕竟是老臣,于是没有多说而已。

因为赵普为政专制,经常按照自己的心意办事儿,得罪了许多大臣。于是大家都在宋太祖面前说他的不是,次数多了,宋太祖又想到前番之事,自然也就慢慢疏远他了。

宋太祖去世,宋太宗继位之后,赵普被宋太宗召为宰相。雍熙四年的时候,改任山南东道节度,从梁国公改封为许国公。没多久,三拜为宰相,对太宗一朝政局有非常大的影响。

晚年之时,赵普多次以身体病重为由请辞,宋太宗都未曾答应他。在赵普的多次恳求之下,才任命赵普为西京留守、河南尹,仍旧兼任太保兼中书令。不过遇到事情的时候,仍然会找赵普商量。后来赵普病逝,太宗悲痛不已,甚至当朝痛哭,两边大臣莫不感动名。由此可见,赵普与两朝帝王情谊都很深。

标签: 宋朝北宋宋太祖赵普

更多文章

  • 被成为“阎老西”的阎锡山何以成为民国割据最久的军阀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民国,阎锡山,军阀

    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国内部始终是军阀割据、四分五裂,从未实现过统一,其中阎锡山在山西当“土皇帝”长达38年之久。在风云变幻、政坛人物如走马灯式更替的民国时期,阎锡山可谓创造了割据一个省时间最长的纪录。在近代军阀纷争中,阎锡山率先总结出所谓的“存在哲学”

  • 强力剥析:清朝入关后为何仅传十位皇帝就亡国?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清朝,康熙,皇帝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统一的封建王朝,从顺治皇帝入关起到清末帝溥仪退位,历时二百六十八年,包括顺治帝在内共传十位皇帝。清朝统治期间,没有西汉末年的外戚专权,也没有明朝晚期的宦官乱政,政治也还算清明。但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清朝仅传十帝就亡国了呢?康雍乾三位皇帝(图片来自网络)清朝自顺治起,前几任皇帝

  • 二战后百万日侨被弃东北,日本政府对东北日侨的漠然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日本,二战,日侨,东北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战败投降。此后,根据《波茨坦公告》精神,中美苏等盟国开始磋商解决滞留海外的日侨俘问题,并做出遣返安排。然而日本政府却向驻外国公使馆发出训示,提出日本侨民“现地定着”的方针,要求驻外公使采取措施,保护当地日侨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当此之际,日本驻外公使

  • 清朝嘉庆年间的一次农民小起义,不到100人却攻进了紫禁城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清朝,嘉庆,起义军

    农民起义在历史上数不胜数,但可以攻进紫禁城的却几乎没有。毕竟紫禁城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地方,既是国家发布政令的首脑机关,又是天子居住的地方,其防御能力可想而知。但在清朝嘉庆年间一股不足百人的农民起义力量却攻入了紫禁城。这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事情,就连嘉庆皇帝《遇变罪己诏》中都说此为“汉、唐

  • 清朝咸丰在位11年,签订了11条不平等条约,条条丧权辱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清朝,咸丰

    清朝的咸丰皇帝绝对是有史以来最命苦皇帝,在他即位第二年就遇上太平天国运动这一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农名起义;三千年来未侵略中国的西方列强让他赶上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没落要让他碰上了。清王朝交道他手里的时候已经是腐朽不堪,他责无旁贷却又无力回天,在位十一年里签下了十一条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TOP1

  • 探究顺治宠妃身世之谜?究竟是军人之妻还是江南名妓董小宛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清朝,顺治,董鄂妃

    董鄂妃是清朝顺治皇帝最宠爱的妃子,董鄂妃去世后,顺治帝万念俱灰。根据民间野史传说:顺治帝因为董鄂妃去世心灰意冷,选择放弃皇位遁入空门。而董鄂妃竟究是何许人?是顺治帝正常纳入宫中的妃子,还是另有来历? 正史上说,董鄂妃是满洲正白旗人,内大臣鄂硕的女儿,大将军费扬古的姐姐,顺治十三年入宫就深受顺治帝的

  • 花钱买官成为雍正宠臣,大字不识一个却官至直隶总督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朝,李卫,雍正

    在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都会有卖官买官的现象,有很多人倾家荡产也会为自己买一官半职,可以在上任的时候大发一笔横财。清朝的这样一个人虽然也是花钱买官,却成了当时人人称道的清官,还成为了雍正的宠臣,官至直隶总督。 康熙二十六年,李卫出生在江南铜山当地一富裕的大户人家,而且还是家里的独子,从小就备受溺爱

  • 慈禧之所以能走向权力巅峰,和他有直接联系,为了他不择手段!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清朝,慈禧,咸丰

    慈禧老佛爷是晚清时期的一个重要政治人物,并且她还是满清政府的实际掌控人。要说政治权谋,慈禧可谓是深谙其道,但要是谈论治国安邦,她则是昏庸无能的一个典范。晚清时期,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之危,然慈禧太后却贪恋权欲,目光短浅,顾家不顾国。一味求和守旧,致使近代中国受尽屈辱,最终把清朝推向灭亡。在历史中,慈禧

  • 珍妃竟究是怎么死的,谁才是害死珍妃的主谋真凶?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清朝,珍妃,慈禧

    在清朝近三百年的历史中,曾有两位女子获得“珍妃”的称号,一位是道光帝珍妃赫舍里氏,一位便是大家熟知的光绪帝的宠妃他他拉氏。道光帝的珍妃在二十四岁时去世,死亡原因已不可考;而光绪帝的珍妃,一个正当花样年华的女子,聪明伶俐,能歌善舞,却也在二十五岁的时候选择了一口枯井结束了自己

  • 曾经关系亲密无间,鲁迅为什么会和他的弟弟周作人“反目成仇”?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民国,鲁迅,周作人

    在民国时期的文坛史上有这样两位名声显赫的人物。他们就是周家三兄弟中的鲁迅周树人与周作人。两人曾在一起留学日本,而后关系亲密无间,更是直接搬到了一个院子一同居住。然而,原本亲亲密密的兄弟,在一起住了没多久就反目成仇,落了个形同陌路的结局。小编遍查资料,认为其左不过因为“误会”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