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孝宗是南宋难得的好皇帝,但北伐大计为何没有成功?

宋孝宗是南宋难得的好皇帝,但北伐大计为何没有成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700 更新时间:2024/2/10 14:48:13

宋孝宗是南宋时期难得的好皇帝,对义父高宗赵构至孝,上台伊始就为岳飞等主战派平反,清除主和派,锐意北伐,收复中原故土。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一心有大作为的皇帝,在众多主战派谋臣的帮助下,北伐大计却没有成功,并终其一生,对金国忍辱负重,俯首称臣,到死也没有翻过牌来,真是让人大跌眼镜。

按理说,不应该。皇帝好,臣子忠,这是中兴之象啊,然而事实出乎人之预料,宋孝宗北伐虽一生不忘,到底是没有成功。宋孝宗的北伐之无功,其中最主要原因就是时机选的不好。孝宗刚刚上台,最首要之任务应是稳固统治,积蓄力量,加强武备,伺机北伐。然而孝宗年轻气盛,急于进取,刚一即位就举兵北伐,实在是操之过急了。

当时金国的皇帝正是有“小舜”之称的金世宗,金世宗是金国很有作为的皇帝,金国在他的治理下,政权比较安定,国力有所恢复,宋孝宗可以说是遇到了一个旗鼓相当的对手,此时北伐中原,胜算可想而知。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宋孝宗用人不当。宋孝宗北伐,任用张浚(非陷害岳飞之张俊)为主帅,实在是失误。

张浚这个人,志大才疏,其人虽忠,其志虽坚,但他明于势而短于术,才能不行。可以说,由他亲自指挥的战役,没一次是不失败的。最早有川陕之战,不听曲端之言,大败于金军,宋军主力损失殆尽,赔了南宋朝的老本不说,还把曲端给害死了。后来又不听岳飞之言,任用文官吕祉统辖刘光世的部队,致使淮西兵变,一部分宋军投降金国,高宗就曾说:“宁可亡国,也不用此人。”宋孝宗又用这样的人统帅宋军与金军作战,结果再一次战败,被迫割地求和,再次受辱。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高宗赵构的牵制。赵构是有名的逃跑皇帝,一心只为保住皇位,偏安江南,甚至不惜杀害岳飞,与金人求和。对他来说,就要和平,不要战争,为此什么屈辱条件都可以答应,做了太上皇后,这个毛病也没改,宋孝宗又非常孝顺,不能不听赵构的话,所以在北伐的事上,表现得也不是绝对的坚决。

总结起来看,其实宋孝宗还是个人能力不行,尤其不知道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其实当时的宰相史浩已经把形势说的很明白了,“然陛下初立,应以自治先行,方可图远。如今内乏谋臣,外无良将,贸动干戈以攻大敌,谁能保其必胜?如能侥幸获胜,自当痛快;若然不胜,则重辱社稷,以资外侮,后果那堪设想?”孝宗不听,不用史浩之谋,非用张浚这种无才之人,最后结果就象史浩预料的一样。

孝宗其实和他的义父高宗一样,都是不能审时度势之人。高宗时有灭金国之机,若听岳飞之言,金国早纳入宋朝的版图了,高宗不听,十二道金牌招岳飞、韩世忠、张俊等撤军,失去一次收复故土,扩大版图、中兴大宋的机会。及至孝宗受禅,形势已完全不一样,宋金两国休兵多年,如宰相史浩所言,‘内乏谋臣,外无良将,根本不具备攻打金国的条件。此时金国皇帝易人,政治清明,宋金两国实力相当,谁也吃不掉谁。孝宗不能看清形势,仓促北伐,终至无功。

宰相史浩的办法才是北伐成功唯一可行的办法,“内修政事,外固疆圉,上收人才,下裕民力,乃选良将,练精卒,备器械,积资粮,十年之后,事力既备,苟有可乘之机,则一征无敌矣。”太可惜了,这么好的谋略没有被皇帝采纳,可惜,可惜,真可惜!

标签: 宋朝南宋宋孝宗

更多文章

  • 宋太祖赵匡胤有几个儿子,赵匡胤为什么不传位给自己的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朝,北宋,宋太祖

    宋太祖赵匡胤有几个儿子?赵匡胤为什么不出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赵匡胤有着四个儿子,宋太祖有四子,长子滕王赵德秀,二子燕王赵德昭,三子舒王赵德林,四子秦王赵德芳。滕王赵德秀,舒王赵德林皆早亡。燕王赵德昭被宋太宗赵匡义气死。秦王赵德芳(也就是戏剧小说中的八贤王)但是长子和三子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宋太祖赵匡胤

  • 宋朝身为一个有钱的国家,宋朝的军事能力为何那么弱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朝,北宋,南宋

    我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的朝代,这些朝代有强有弱,在不同的时期在各个朝代都有不同的发展。我们可以来分析一下,基本上每一个朝代的开国初期,都是一个平淡的时期,经过发展再到这个朝代的鼎盛时期,最后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就是这个朝代的灭亡时期,从而面对的是改朝换代。但是在中国历史上却是有一个这样的朝代,他一直都

  • 明末帝崇祯帝登基时,明朝是怎么样的状况?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明朝,崇祯

    提到“亡国之君”我们总能想到昏庸无能、残暴不仁,兢兢业业这样的词语仿佛根本不应该出现在“亡国之君”的身上。但是明朝末期的崇祯帝却是历史上的一个例外,他的兢兢业业在整个历代帝王中都能排上名,但不幸的是如此勤勉的崇祯帝仍然落了个国破身亡的局面。各地藩王、官

  • 辽朝的武力值为何如此之低,契丹军有个什么致命的弱点?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辽朝,契丹

    在崛起于中国北方的异族王朝当中,单纯比较武力值的话,契丹人创建的辽朝排名肯定是比较靠后的,最能说明问题的例证有很多,比如,耶律阿保机在立朝之初便与盘踞山西的沙陀人多次较量,几乎从来没有占到便宜,辽太宗虽然一度占领开封,同样被沙陀人刘知远率军威胁侧后,不得不仓皇后撤。然而,随后同样崛起于北方的金、元两

  • 忽必烈与努尔哈赤是什么关系,忽必烈与努尔哈赤谁厉害一些?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元朝,忽必烈,努尔哈赤

    忽必烈与努尔哈赤是什么关系?忽必烈与努尔哈赤谁厉害一些?最近有人把这个忽必烈和努尔哈赤放在一起说了,很多人看名字好像有点差不多的意思,所以很多人也都在问这个努尔哈赤和忽必烈到底是什么关系,这个问题虽然看起来比较的小白,但是估计不知道的人还是比较多的,下面我们就简单仔细的分析看看!忽必烈与努尔哈赤的关

  • 宋仁宗为什么能使宋朝达到鼎盛时期,“仁宗盛治”是如何做到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朝,北宋,宋仁宗

    宋仁宗为什么能使宋朝达到鼎盛时期?“仁宗盛治”是如何做到的?宋仁宗在位期间,将宋朝带领至鼎盛时期,史称“仁宗盛治”。而仁宗盛治有一个数据十分的可怕,就是在这段时期内,全国人口净增加了379万户,这等于是贞观时期的总户数,而且税收更是唐朝最高时期的四倍。

  • 南宋宰相吴潜有哪些成就,为何被一首童谣就击倒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朝,南宋,吴潜,南宋宰相吴潜有哪些成就

    吴潜是南宋时期的宰相,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县东乡云梯人,嘉定十年(1217年)进士第一,官至左丞相兼枢密使。《辞海》说他“主张加强战守之备以抗御元兵,对南宋朝廷的苟且偷安表示忧虑”。这是对吴潜一生彪炳史册的闪光点而作的高度概括。吴潜他为人正直敢言,揭露奸臣,还主张抗元卫国

  • 成吉思汗征战一生,手下从未出过叛将,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元朝,大蒙古国,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的大名人人皆知,他是世界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经令整个亚欧国家闻风丧胆。历史上建功立业的大人物不在少数,手底下猛将无数的也大有人在,但是没有一个人可以与成吉思汗相提并论。要论手下的忠诚程度,征战一生的他,无论胜负,手下从未出现过叛将。而原因也很简单:成吉思汗的大度和关心作为一名君王,度

  • 为何元朝皇帝陵寝从未被发现过?探秘元朝皇帝陵墓的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元朝,皇帝,元朝皇帝陵墓的秘密

    蒙古学习汉人的文化和制度,奇怪的是,元朝皇帝不想学习汉朝皇帝的葬礼制度,至今没有发现元朝皇帝的陵墓。封建王朝的皇帝死后,通常有陵墓,只有元朝皇帝没有留下陵墓。这是永恒的谜。明代叶子奇《草木子》记载元朝皇帝死亡,用拉木两片,凿子中,类型的人形大小是棺材,放置遗体中。明朝叶子奇《草木子》中记载:元朝皇帝

  • 张邦昌是被逼做了伪楚皇帝,为何还被赵构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宋朝,北宋,张邦昌

    张邦昌虽然是主和派,但内心并不想叛宋。然而,从靖康二年三月一日开始,金国多次要求他称帝。留守开封的主和派如北宋吏部尚书、开封府伊王时雍等,也协助金国人劝张邦昌登基为帝,但张邦昌以绝食拒绝,并痛骂王时雍等:“诸公怕死,又掇送与邦昌邪?虽暂假而归,焉可免祸!”只是金国以屠城威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