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赵匡胤建立宋朝为何如此顺利,为什么后周没有进行反扑

揭秘赵匡胤建立宋朝为何如此顺利,为什么后周没有进行反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882 更新时间:2024/2/15 6:33:15

我们都知道,宋是由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后创立的。陈桥兵变是北宋建隆元年(960年)2月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此典故又称黄袍加身。大致经过则是大将赵匡胤带兵御辽行至陈桥煽动士兵发起兵变。随后,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胁迫周恭帝禅位,改国号为“宋”,定都开封。这场兵变创造了一个没有流血便成功的奇迹。此时,我们就要思考,为什么这场篡夺皇位的兵变如此顺利,后周并非没有实力,对比为何不进行反扑呢?

对于这其中缘由,我们可以从两方的角度来思考。其一是赵匡胤为何如此顺利,其二则是后周为何不进行反扑,而是直接让位于赵匡胤。

第一,对于这场兵变,赵匡胤蓄谋已久。兵变之初,后周显德七年(960)正月初一,忽然传来辽国联合北汉大举入侵的消息。当时主政的符太后毫无主见,听说此事,茫然不知所措,最后问计于宰相范质。范质推荐说唯赵匡胤才能解救危难,然而赵匡胤却托言兵少将寡,不能出战。范质只得委以赵匡胤最高军权,让赵匡胤有调动全国兵马的权力。在赵匡胤即位,辽兵竟然自行退去。再加上现成黄袍的预备、禅位诏事先草拟、赵匡胤母亲之言:“吾儿素有大志,今果然。”种种事件表明,赵匡胤对于此次兵变显然是预谋已久。

第二,治兵从严,收获民心。兵变之际,赵匡胤多次“严敕军士,勿令剽劫”,要求兵变入城时纪律严明,秋毫无犯,由此赢得了民心。民心对于一个要篡取皇位的人来说无疑是极为重要的。而这一点对于后面夺权的和平解决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时,由于开封城中没有发生以往夺权时烧杀抢掠的混乱局面,因而得到原后周大小官吏的支持。也致使一些并不服从赵匡胤的部分势力慢慢的妥协。

第三,未雨绸缪,解决后患。在赵匡胤带着人马进入汴梁之前,城里的反抗势力就早已被铲除,入城后,自然就顺理成章的当上皇帝。然而此时还有诸多外藩并不服气,不少人蠢蠢欲动,比如柴荣的亲信成德节度使郭崇、柴荣的国丈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假如郭崇、符彦卿起兵反抗,就很有可能引发其他藩镇的效仿,赵匡胤就难以坐稳皇位宝座。然而,赵匡胤早就有安排,他“发动”陈桥兵变的时候,就已经派出两路大军驻扎在郭崇、符彦卿的眼皮底下,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郭崇、符彦卿一看这支精锐之师,无奈之下只能选择臣服赵匡胤。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赵匡胤的远大的政治眼光,为他的夺权之路扫除一切障碍。

第四,人脉广,与众多官员关系密切。在赵匡胤掌握后周的军权后,形成了一个以赵匡胤为核心的强大势力集团。符太后的父亲符彦卿手里掌握着极大的兵权,手中掌握许多兵马。为了安抚符彦卿,必须与符太后交好。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便与符太后的妹妹,即符彦卿的小女儿成婚,这场婚事还是赵匡胤亲自牵线。因此,小符太后算是赵匡胤的亲戚。此外,守备都城的主要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都是赵匡胤过去的铁哥们。只有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在仓卒间想率兵抵抗。所以赵匡胤进入都城可谓是一马平川。

再看看后周这边,情况就恰恰相反了。赵匡胤的兵变,对后周统治者来说是始料不及的。他们将兵权寄于赵匡胤身上,希望能抵御辽的入侵,可是带来的却是一场比辽入侵还更为可怕的后果。同时,当时后周的统治存在着许多问题,最后才导致赵匡胤兵不血刃的便夺位成功。

儿皇帝继位,政治无主见。显德六年(959)六月三十日,周世宗柴荣驾崩,柴宗训即位,年仅7岁,由符太后垂帘听政,范质、王溥等主持军国大事。柴荣在位期间,就特别重用赵匡胤,使他拥有了极大的权力。小皇帝继位后仍然重用赵匡胤。赵匡胤此时任殿前都点检(禁卫军的最高长官)、兼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后周显德七年正月(960)春正月初二日,镇州和定州报称北汉和辽国的军队联合南下,攻打后周,声势浩大,请求派兵援助。后周符太后和宰相范质、王溥等执政大臣在未查明情况之下,命令赵匡胤率领禁军北上抵御。此时开封城内空虚,没有重兵驻守。而赵匡胤却掌握了大量兵权,这无疑使他的兵变之路更加顺利了。

由此可以看出,赵匡胤的兵变对后周来说是毫无反抗可言的。赵匡胤兵变夺权是预谋已久,势在必行,为此早已做好万全准备。然而,后周却错信赵匡胤,赋予了极大的兵权。因此在兵变之时,自然已无法对其进行反扑。

标签: 宋朝北宋宋太祖

更多文章

  • 朱棣如何能在发生政变之初,就能快速有效的掌握天下全局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朝,朱棣

    明成祖朱棣在历史上来说只篡位最为的皇帝之一,他以叔叔的身份夺得侄子的地位,且在称帝后并不是昏庸无能的只顾享受,在明朝的各领域均有建树,但是有疑问为何当朱棣迅速称王后能在短时间内就掌握全国?洪武末年,明朝的开国功臣经过“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基本所剩无

  • 他是历史上最低调的皇帝,死的时候连敌国皇帝都为他哭泣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朝,北宋,宋仁宗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当中,肯定是有许多个皇帝的,那么皇帝的名声肯定也是不一样的,有的背负着千古骂名,有的呢就是千古一帝,对于历史上也有一些印象,比如说唐太宗李世民、康熙、乾隆、宋高宗,这些皇帝他们对于后世来说,名声都是比较大的。但是历史上有一个皇帝却十分低调,他是宋仁宗赵祯,但是他去世后甚至连敌国

  • 朱元璋攻打元朝是出现红雾,刘伯温预言了七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朝,朱元璋,刘伯温

    在中国历史上,“秦汉”、“隋唐”、“元明”这三个时期非常相似。秦、隋、元是三个非常强势的帝国, 其灭亡的方式都是因为农民起义,而后,汉、唐、明三个大一统王朝取而代之。秦朝灭亡时,秦三世子婴被项羽所杀。隋朝灭亡时,隋炀帝杨广被宇文

  • 万历皇帝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使明朝丢掉了西南的大片国土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万历

    众所周知,在明代前期國家千疮百孔,朱元璋马上刚开始了一致國家的大业。在他一致了云南省地域后,在西部地区设定了“三宣六慰”,非常好的保持了管理方法刻的的实际效果。仅仅之后由于国家制度的转变及其别的吐蕃的掘起造成这类规章制度有所不同,失去它原本的目的,这是什么原因呢?在明朝初期制

  • 子孙百万,取名全用自造字,朱元璋是如何给子孙定规矩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朝,朱元璋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农民皇帝,他的出身,甚至不如刘邦、李自成。刘邦还当过亭长,李自成还当过驿站的公务员,而朱元璋当过乞丐、和尚,不只他的父祖没有名字,就连他自己在成年前连个名字也没有,只能以数字相称。因为这个屈辱,朱元璋很在意为子孙起名,而且,朱氏子孙起的名字,竟然与近代的“元素周期

  • 明末时期最耻辱的一次,百万大军竟然向两万人投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朝,南明,左良玉

    崇祯皇帝在位第十七年,清兵入关,他自己吊死在了一颗歪脖子树上,大明就这样亡了。不过毕竟中国幅员辽阔,北京沦陷了,还有南京。而在南京的前大明福王朱由崧即皇帝位,改元弘光,史称南明。南明政权的建立让很多汉人看到了一线曙光,改朝换代可以,但是汉人的天下失了,谁能受得了?所以在南明刚刚建立的时候,什么壮丁啊

  • 太平天国的结局是什么,他们的下场到底有多惨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清朝,太平天国,太平天国的结局怎么样

    清朝一直以天朝自居,瞧不起周边国家,更瞧不起西方国家。但是,清朝晚年已经远远不是西方国家的对手,但他们一直不知道,夜郎自大。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用大炮告诉清王朝,世界已经变了,但清王朝依旧没有变。第一次鸦片战争被迫割地赔款,还情有可原,但接下来应该发奋图强,将自己的荣誉重新找回来。但是,清朝统治者虽

  • 洪秀全送人儿子为何都是亲生儿子,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朝,太平天国,洪秀全

    在太平天国的“一统江山”里,洪秀全特别喜欢给别人送儿子。只要兴致上来,便会亲自把儿子给人送上门去,而且附送豪宅、厚礼更慷慨的是,他送的大多是自己的亲儿子。他的大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幼天王被他送给了“亲哥哥”耶稣做儿子。戊午八年(1858年)十一月,英国特

  • 林徽因原名叫做“林徽音”,被迫改名,是因原名曾被人占用!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民国,林徽因

    林徽因是民国时期出名的才女,她不仅文学成就斐然,跟徐志摩、梁思成等人的感情纠葛也为后人所津津乐道。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林徽因并不是她的本名,她原名叫做林徽音。林徽因的父亲叫做林长民,她的母亲是父亲的姨太太叫做何雪媛。林长民的发妻不能生育,因此他为了传宗接代才迎娶了何雪媛。可是在何雪媛入门之后不久,林长

  • 历史上的纪晓岚是什么样的,除了抽烟之外还喜好女色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清朝,纪晓岚

    一提到纪昀,估计很多人最先想到都是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风流倜傥、刚正不阿,和和珅斗智斗勇,和乾隆把酒言欢,为民请愿为人仗义的纪大才子,那么历史上真实的纪晓岚是什么样的?是不是也和电视剧中一样与和珅不和、受乾隆重视?纪晓岚和和珅虽然同朝为官,但是两人年龄相差超过二十岁,可以这么说,纪晓岚当官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