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国灭吴为何比灭蜀多用了那么多时间呢?

魏国灭吴为何比灭蜀多用了那么多时间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409 更新时间:2023/12/9 10:03:52

俗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中国古代数千年的历史当中,曾经有过黑暗的大分裂时代,也有过繁荣的大一统时代。

例如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曾经说中国古代最混乱的时代之一,诸侯割据,民不聊生,生灵涂炭,,让人看不到希望,但是最后在杨坚的努力之下重归于一统。

同样的,在三国时期,也是一个极度分裂的时代,经过数十年的兼并战争,基本上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实现了中国的相对统一。

最后魏国以雷霆之势灭亡蜀国,最后经过十年积蓄又灭亡吴国,建立大一统的西晋。在这个过程当中魏灭蜀和灭吴有着天壤之别,为何魏灭吴用了如此长的时间?

一:三足鼎立,雷霆之势灭蜀

1:三国格局,相互牵制,相互斗争

在了解司马氏掌权下的魏国灭亡其他两个之前,我们先来简要的了解一下当时的格局。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大浪淘沙之后,赤壁之战后,打破了曹魏一举统一天下的幻想。

最终形成了曹魏、孙吴、刘汉三足鼎立的局面。三国之间合纵连横,将权谋之术展现得淋漓尽致。

但是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阴谋诡计都显得不堪一击,一统北方,占天下人口十分之六七的魏国始终是最具有一统天下的政权。

据《三国志》当中记载称:''魏兴,西域虽不能尽至,其大国龟兹、于寘、康居、乌孙、疏勒、月氏、鄯善、车师之属。无岁不奉朝贡,略如汉氏故事。''

为此,魏国一直在为一统天下做准备。

2:雷霆一击,快速的灭蜀之战

魏国作为实力最强的国家,一直在谋划着对其他两个国家进行军事打击,实现一统天下的目的。

而蜀汉作为三国当中的''软柿子'',魏国自然是先拿蜀国开刀,当时蜀国国内民生凋敝,人才凋零,为此魏国调动了数十万大军,准备一举消灭蜀汉政权。

据《三国志》当中记载称:''文王以蜀大将姜维屡扰边陲,料蜀国小民疲,资力单竭,欲大举图蜀。''

不过一年多的时间魏国就灭亡了蜀汉政权,从筹划到灭亡不可不谓之迅速,但是令人诧异的却是,魏国灭蜀之后,到灭吴一统天下用了十余年的时间,反差巨大。

二:处心积虑、过程漫长的灭吴统一之战

1:十年生聚,筹备谋划伐吴

和灭蜀之战相比,司马氏掌控下的魏国灭亡吴国的时间过程无疑是十分漫长的,,从灭亡蜀国再到发动灭吴战争期间经历了16年之久。

当时西晋对于灭亡吴国做了一系列吃的准备。据《晋书》当中记载晋武帝命令王睿督造战船的事件称:

''武帝谋伐吴,诏濬修舟舰。濬乃作大船连舫,方百二十步,受二千余人。以木为城,起楼橹,开四出门,其上皆得驰马来往。''

前后历时长达七年之久,在这十余年间西晋一直在积极准备伐吴,大力发展国内民生,训练军队,希望一鼓作气拿下盘踞在江东的孙吴政权。

2:兵分六路,全面进攻

相比与魏国伐蜀战争,西晋灭吴战争的规模和策略无疑也是准备充分。晋武帝司马炎先后杜预、王睿等一大批名将,来应对灭吴战争当中出现的不利情况。

而且还兵分多路,以席卷之势灭亡吴国。据《资治通鉴》当中记载西晋灭吴的规模称:''……镇南大将军杜预出江陵,龙骧将军王濬、巴东监军鲁国唐彬下巴、蜀,东西凡二十馀万。''

从这个方面来看,西晋是做足了功课的,一方面为了防止赤壁之战魏军全军覆没的现象重现,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快速的灭亡吴国。西晋经过漫长的等待终于迎来了一统天下的曙光。

3:尘埃落定,三分归晋

中原大地在分裂了百年之久后,终于迎来了一统的希望,由于西晋准备充分,加之吴国内部混乱统治阶层的腐朽,早已经没有当年的进取意识。

因此西晋大军压境之时便以摧枯拉朽之势快速推进,高歌猛进,攻破了吴国的都城建业,俘虏了吴国的皇帝孙皓以及一干皇族大臣。

据《资治通鉴》当中记载称:''是日,濬戎卒八万,方舟百里,鼓噪入于石头,吴主皓面缚舆榇,诣军门降''。

从西晋灭亡的过程来看是一帆风顺的,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然而为何''不堪一击''的吴国却让司马家族准备了十余年之久呢?这背后又有哪些历史原因。

三:魏灭亡后,为何不乘机进攻吴国,有何难言之隐

1:蜀国新灭,加之魏国内部不稳

从蜀魏两国的历史渊源来看,魏蜀两国是天然的敌人,一个代表''汉室正统'',一个是''乱臣贼子'',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之下蜀地的百姓对于魏国的统治自然是反感的,

据《三国志》当中记载平定蜀地后的一次大规模叛乱称:''会既构邓艾,艾槛车徵,因将维等诣成都,自称益州牧以叛。欲授魏兵五万人,使为前驱。''

就可以看出蜀地尚且没有完全归附,魏国需要时间来消化胜利果实,防止魏国陷入蜀地的战争泥潭之中。

除此之外,魏国内部也不是很安稳,众所周知在曹魏后期真正的掌权者是司马家族,曹氏家族只不过是傀儡罢了,而司马家族凭借的灭蜀的功绩。

正在紧锣密鼓的准备改朝换代的大事,据《通鉴》当中记载西晋代魏称:''优崇之礼,皆仿魏初故事''。

由此可见,魏国国内政局正在发生着极大的变化,司马氏不甘于成为一个权臣,而是要向最高权力的方向迈进。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司马氏为了保证国内政权的正常交替,自然不会大动干戈,给政权交替到了不确定的因素。

2:内部争论不休,没有统一意见

灭蜀和灭吴在难度上不是一个级别的,蜀国地狭人少,而且加之当时蜀国内政一度出现混乱的状态,极大的削弱了蜀国的实力,魏国能够承受起伐蜀之战失败的结果。

而反观魏国灭亡蜀国之时,吴国可以说是一个政治清明的时代,而且吴国一直在休养生息,很少参与到三国之间的战争当中,当时的君王吴景帝也是一个颇具才能的皇帝。

据《吴录》当中记载评价称:''景皇聿兴,虔修遗宪,政无大阙,守文之良主也。''由此可见吴蜀两个的差别还是比较大的,因此当时魏国国内就出现了不同的意见。

司马氏建立西晋之后,对于是否要征讨吴国有过激烈的辩论,一方面是以军方则认为西晋应该一鼓作气,一统天下。

灭亡盘踞在江东的孙吴政权,而一些文官则认为应该徐徐图之,首先要巩固国内政权,消化灭蜀之战的果实。

据《晋书》当中记载西晋元老级别的人物贾充反对南伐吴国称:''西有昆夷之患,北有幽并之戍,天下劳扰,年谷不登,兴军致讨,惧非其时。''

内部意见的不统一,使得司马炎决定先静观其变,放弃激进的伐吴意见,是不乘机经过东吴的一个重要原因。

3:西晋外患频繁,且吴国实力雄厚

西晋在建立之后,不仅仅要妥善处理好前朝官员皇室的安置问题,以及蜀国故地的安抚工作,而且塞外的一些游牧民族也不安分,经常袭扰西晋的边关,给西晋带来不小的威胁。

除此之外当时大量的外族内迁到中原地区,隐隐对西晋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洛阳形成包围之势,如何处理好民族矛盾也是西晋的一个老大难题。

内忧外患阻挡了西晋一统天下的步伐。此外,吴国也并非是一个''软柿子'',首先吴国拥有长江天险,是西晋灭亡首先要面对的一个难题。

此外吴国国内在前期是处于一个比较安稳团结的状态,直到孙皓上台之后吴国的实力才有明显的下降。

据《三国志》当中评价称:''况皓凶顽,肆行残暴,忠谏者诛,谗谀者进,虐用其民,穷淫极侈,宜腰首分离,以谢百姓。''

而在此之前吴魏两个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旗鼓相当的,最后当时吴国还有陆抗等一大批能臣良将,使得西晋不敢轻举妄动。

四:结语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西晋司马家族成为了三国时代最大的赢家,殊不知司马家族一统天下的过程也是漫长的。

特别是灭吴之战,之所以会等待如此长时间,和当时西晋国内不稳定,忙着改朝换代有关,而且西晋内部对于是否伐吴、什么时候伐吴的意见没有统一起来。

最后吴国实力尚存,需要等待时机也是重要原因所在。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赵云最后葬在了哪里?他的陵墓发生了哪些事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东吴遣使致书蜀中,请兵伐魏,并言大破曹休之事:一者显自己威风,二者通和会之好。后主大喜,令人持书至汉中,报知孔明。时孔明兵强马壮,粮草丰足,所用之物,一切完备,正要出师。听知此信,即设宴大会诸将,计议出师。忽一阵大风,自东北角上而起,把庭前松树吹折。众皆大惊。孔明就占一课,曰:“此风主损一大将!”诸

  • 刘备的实力如此弱小,为何很多人都愿意跟随他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国,刘备,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东汉末期,魏蜀吴都是割据一方。其中,蜀国的实力最弱小,国土范围只有益州和汉中而已。人口方面更是可怜,区区100万人都不到,摆到台面上根本不够曹魏塞牙缝。然而,这么多年以来,深信胜者为王败者贼的后世人,却对蜀国格外推崇。尤其是对开国之君刘备,更是非常认可,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 在宋明时期,节度使和总督两种制度有何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节度使,宋朝,历史解密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节度使和总督都是地方大员,一地之最高长官,虽然它们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但本质差别仍然较大。节度使制度形成于唐朝,宋朝虽然延续,但由于宋朝整体实行“强干弱枝”的统治模式,节度使的职权一再被削弱,实际上最终

  • 清朝妃子身上的白绢是做什么的 仅仅是美观那么简单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清朝,妃子,历史解密

    还不了解:清代妃子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清代妃子脖子上面的白绢是什么?这个东西有什么作用?在现在热播的古装剧当中,清代占有非常重要的比重,从《宫锁心玉》再到《甄嬛传》,再到最近的《延禧攻略》,都火遍大江南北,在电视荧屏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比重。很多人对于清代后宫妃子的

  • 明朝年间“天启大爆炸”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1626年,在北京发生了一场古今未有的离奇大爆炸,爆炸地点位于北京城西南处的王恭厂火药库附近,因当时处于明朝天启年间,故称“天启大爆炸”。至今科学届和史学界都没有对“天启大爆炸”形成的原因做出合理的解释,因此中国的“天启大爆炸”与印度的“死丘事件”、俄罗斯的“通古斯大爆炸”并称为“世界三大自然之

  • 刘备到底是如何看待赵云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国,刘备,历史解密

    刘备去世之前,有没有说赵云不可重用这句话,说实话这个是没有人知道。至少正史上是没有这种记录的,很有可能这种说法就是流言蜚语,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试想一下刘备在死的时候,一个即将死亡的人,为何非要黑一下赵云呢?有一句话叫做,其人将死其言也善!这个时候真的没有必要黑赵云呀。关键是传闻当中

  • 光武帝刘秀到底有多宠爱阴丽华?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光武帝刘秀到底有多宠爱阴丽华?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年少时的刘秀,家世并不出众,尽管和皇家是远方亲戚,但是和普通平民其实没啥区别,而且因为勤于务农,还遭人耻笑。一次游学于新野,让他见到了新野的美女阴丽华,让他喜欢上了她,阴家是新野的大户,很有钱,但是没啥权利,在当时的那种风雨飘摇的乱世,

  • 秦始皇要吃公鸡蛋,大臣们怎么办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秦始皇要吃公鸡蛋,大臣们怎么办的?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三字经》里提到“融四岁,能让梨”,四岁是刚接触世界新事物的年纪,对于很多事情还不懂背后深意,在只知道玩的年龄孔融就懂得了尊老爱幼,成为传世佳话。别看儿童小知道的却不少。曹冲称象、七岁的项橐成为孔子老师等等故事都证明这一点。孔子赶着

  • 同为朱元璋的发小,此人为何结局悲惨?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同为朱元璋的发小,此人为何结局悲惨?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而朱元璋发迹的牵线人——汤和也被封为信国公,女儿也被许配鲁王朱檀为妃。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即便汤和在其建国之后,一直手握大权,朱元璋更是接连发动胡惟庸案、李善长案,甚至于有攀咬汤河者,朱元璋都未尝见责,在其告老还乡之时,还大肆赏赐,去

  • 除了著名的三星堆文化,古蜀国还有哪些文化?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古蜀国,秦朝,历史解密

    古蜀,也被称为古蜀国或蜀国,字面意思是葵蚕国,是在四川盆地长期存在的古国,曾有多个朝代,不同时期发展出的文化包括宝墩文化、三星堆文化、金沙文化、十二桥文化,后于前316年被秦国所灭,根据越南史书记载,其王子后于古代岭南地区创立瓯雒国,但最终被南越国灭亡。古代蜀人先祖为蜀山氏,有观点认为:蜀山氏与蚕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