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70万年前的人都被发现了,为何4000年前的夏朝,始终无法证明?

170万年前的人都被发现了,为何4000年前的夏朝,始终无法证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300 更新时间:2024/1/27 8:15:29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也是目前世界上仅有的几个历史传承十分清楚的国家,从最早的部落时期,到各个朝代,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即使是远古时期的夏朝和商朝,也通过各种记载渐渐明了。

可是对于夏朝的存在,世界各国学者始终保持着质疑,我国也一直没有十分明显的证据去证明它,要知道170万年前古猿人都得到了证实,为何距今仅有4000年的夏朝却始终遭到怀疑呢。

夏朝初立

关于夏朝的建立,要从历史中著名的黄帝开始说起,我国最早也是从部落时期开始发展的,在部落发展到巅峰的时候,出现了大量优秀的部落首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皇帝、炎帝蚩尤三大部落。

为了完成统一的目标,黄帝先是收服了炎帝部落,随后和蚩尤展开了大决战,终于完成了部落的统一,那时的中原部落已经有了国家的雏形,但是因为文明落后,还没有形成具体的国家雏形。

之后华夏文明进入到了禅让制时代,从最早的大禹到后来的夏,都是禅让制的代表,到了夏启时期,文明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并形成了完整的国家体制,此时夏朝终于建立了,也开启了我国封建时代的序幕。

夏朝前后经历了超过400年,更换过前后17位皇帝,最终在夏的暴政下,夏朝结束,商朝成为了中原地区的领主,按照记载来说,夏朝的存在是十分明确并且有所依据的,为何夏朝的存在始终遭到质疑呢。

文字的问题

对于古代历史的研究,主要依托于两项内容,一个是后代的各种记载,一个是留下来的文字记录,但在研究夏朝的时候,遇到一个十分尴尬的问题,那就是夏朝还没有形成专用的文字,这对历史研究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商朝时期,已经形成了固有的文字,这就是后代考古中发现的铭文,可是夏朝因为没有文字,所以夏朝的很多的东西都只能靠后世的记载去查询。

就好比我们查询明朝历史的时候,清朝的记录是一个很重要的依据,但遗憾的是,在商朝的各种记载中,竟然没有任何有关夏朝的记载。

商朝的所有考古发现,都只和商朝本身有关,完全没有商朝之前的记载,好像商朝是凭空冒出来的国家一样,这让人十分的疑惑,很多国外学者也以此来质疑夏朝存在的真实性,那么商朝为何没有关于夏朝的记载呢,有两种原因。

其一,夏朝存在的依据被商朝人为地抹去了,就好比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清朝在写四库全书的时候毁掉了很多历史记载,也许是因为夏朝的暴政,也许是因为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商朝抹去了有关夏朝的所有记录,当那些亲身经历过夏朝的人全部去世后,自然没人记得夏朝。

其二,夏朝也许并不存在,在商朝之前,的确有王朝出现,但他或许并不叫夏朝,或许商朝之前的王朝也叫作商朝,历史学家找错了方向而已,但这依旧不能否认夏朝的存在。

接下来,只有一种可能性了,就是有关夏朝的记载早已遗失。

历史的缺失

其实我国历史学者多年来一直在苦恼着一个问题,那就是断代问题,由于战争、文字更改等原因,我国有很多的历史内容都存在缺失和争议的问题,有关夏朝的记载,极有可能在那个时候丢失。

夏朝的时候,最先进我冶炼技术也只能达到初级青铜器的标准,这种青铜器很难完整地保存,所以现存有关夏朝的物品几乎为零,而我国历史学者对夏朝的了解,大多来自于司马迁的《史记》,那么司马迁的史记,又是从哪里得到的资料呢。

司马迁的《史记》主要有三个资料来源,首先是汉朝所保存的历史各个朝代的文献,其次是各种民间的传说,最后则是司马迁四处走访所获得的资料,可以说司马迁的的记载也是存在不确定性的,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在司马迁之前,经历了秦始皇时期。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做了两件大事很大的影响了后代对于历史的了解,一个是焚书坑儒,虽然有人证明秦始皇焚的大部分是有关儒家的书籍,但也不能完全这样确定。

而且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当时并没有纸质书籍,全部都是竹筒,本身秦始皇攻打六国就毁掉不少竹筒,加上这次焚书,不知道有多少历史被付之一炬。

第二个就是建造十八铜人,相传秦始皇在完成统一后,为了防止全天下的人去造反,将全天下的兵器搜集起来做成了十八个铜人,而在这些铜人当中,自然有很多古代的青铜器,可想而知,当时有多少文物都付之一炬。

其实根据历史的真实情况来说,有时候民间传说往往更加的真实,因为王朝的官方记录多多少少会加入一些修改的成分,这也极有可能是商朝记载中见不到夏朝文明的原因,所以有时候民间的传说也会加入到历史的修订内容。

根据民间传说,夏朝到商朝的转变其实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大家所熟悉的版本,另一个是商朝属于篡位者,因为拿到皇位的途径不光彩,所以故意抹去了一些痕迹,这是目前比较认可的猜测之一。

那么在商朝之前,是否真的有国家存在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商朝从第一任皇帝开始,所有国家建制都非常的健全,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这只能说明在商朝之前就已经存在完整的国家,并且发展到了一定高度。

于是这时有人进行了猜测,在商朝并没有打败夏朝,而仅仅是王国内部出现了权力交替,也就是说换了一个皇帝,并且更改了国号,如果是这种情况,商朝自然就不会有前一个国家的记录,一切好像也能解释的通。

又或者说,商朝是外来民族,来到中原地区后将夏朝彻底的消灭,对于战败的民族自然不会有所记载,再加上那时候夏朝所有的子民都会归战胜者所有,所以大家也十分自然的忽略了夏朝的存在,因为他已经完全消失。

更多文章

  • 如果驻扎上庸不是刘封和孟达,而是张飞的话,会怎么样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封孟达不救关羽吗,孟达在上庸有多少兵力,刘封和谁镇守上庸新城

    但此时,刘备的部下关羽却发起了襄樊之战,但最终关羽及其儿子关平在这场战役中被杀害。那当时驻扎在上庸的刘封和孟达为什么不去支援关羽呢?如果是跟关羽同为五虎将的张飞驻扎在上庸,张飞赶去支援关羽的话,这场战役的最终结局就会不一样?刘封和孟达不去救关羽并非是跟关羽有过节,而是当时的情况确实是无力相救,刘封和

  • 三国演义中单挑从无败绩的八大猛将,关羽张飞落榜,第一无人超越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关羽张飞谁厉害,三国中关羽和张飞谁强,三国正史关羽张飞实力评价

    一说起三国猛将,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关羽张飞,但遗憾的是,在单挑从无败绩的三国猛将中,关羽张飞并未能入榜,因为他们都有或多或少的败绩!关羽曾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其傲人的武力令天下动容,但遗憾的是,关羽的巅峰来的很猛,但去的也非常快!自从进入荆州,关羽在单挑方面的战绩就越来越不行了。攻打长沙城

  • 曹操死后,他5岁的小儿子为啥牵着曹丕的手喊爹?真相让人动容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曹操的大儿子是曹丕害死吗,曹操和曹丕有关系吗,曹操在临死前对曹丕说的话

    在历史的洪流中,有数不清的英雄屹立在每一个时代大潮之上,在奋斗与苦干中彰显英雄本色,尽显豪情气魄。人们关注他们在历史中成长的轨迹,对他们的行为进行反思,并将之书写成历史,以求能够为后人做事时提供一些参考,不要重复前人的错误。在时代变化中,他们的故事像一盏黑夜里的灯,一直为后人照亮前方的路。但并不是所

  • 三国家底最雄厚的武将,连曹操都自愧弗如,因拒绝曹丕借钱被贬黜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三国最厉害的六个武将,曹操曹丕曹睿谁厉害,三国最有气势的将领

    ▲“陶朱公”范蠡雕像纵观历史,几乎历朝历代都有一些经商高手,比如辅佐勾践灭掉吴国的范蠡,退隐江湖后专心经商,成了富甲一方的陶朱公,至今都被商人视作祖师爷供奉。战国后期商人吕不韦笃信“奇货可居”,通过经商投资成为权倾天下的秦国丞相。三国时期,擅长理财的文臣武将自然也不少,刘备的大舅哥糜竺是天下有名的富

  • 十大令人惋惜的天才,每一位都英年早逝,霍去病上榜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岳飞评价卫青和霍去病,霍去病个人简历,学者评价霍去病

    华夏文明中,出现了数不胜数的英雄人物,更是出现了很多天才。这些天才对当时的影响意义非同小可。可是天妒英才,每一位天才几乎都是英年早逝,历史上出现了很多天才,在这样的情况下,当时的历史发展肯定是受到了影响的。霍去病无疑是历史上最为人熟悉的历史人物了,霍去病在西汉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霍去病出身低微,能

  • 韩信能屈能伸忍受胯下之辱,那个欺他的恶少年结局如何?真不敢信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韩信能屈能伸忍辱负重,韩信如何处理胯下之辱,韩信受胯下之辱成名后报复了吗

    因其用兵神武,被后人尊称为“兵仙”。但韩信在没成名之前曾经忍受过胯下之辱,那么在他被封王赐地之后,那个欺负他的恶少年是什么结局呢?韩信年轻的时候经历也是颇为坎坷的,刚开始投奔项羽的时候并没有得到重用,只是让他做一个小小的“御前侍卫”,也就是给项羽站岗的。以心高气傲的韩信自然不愿意做这样的小事,便又转

  • 他足智多谋,深受曹操重用,曹操送给他一空盒子,为何他却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每一个帝王人物的身边都有一个智慧超群的人,又被人们称为谋士,而曹操身边的这位重要谋士便是荀彧。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此人早年被称为“王佐之才”,初举孝廉,任守宫令。后来,他觉得官场过于黑暗,于是便选择了弃官归乡,带领宗族躲避战乱。后来,荀彧加入了袁绍的阵营之中,在袁绍战败后,他又投

  • 司马氏篡夺曹魏政权的“一波三折”——“淮南三叛”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司马氏与曹魏关系,曹魏被司马氏篡国原因,司马氏对曹魏政权的评价

    两者之间存在严重的政治倾轧。司马懿先是示敌以弱,然后趁曹爽陪同拜谒高平陵时发动兵变,消灭曹爽,司马氏逐步掌握曹魏的政权。不过在这个过程当中,司马氏还是要面临一些波折和挑战,比如小编下面要说的“淮南三叛”。什么是“淮南三叛”?“淮南三叛”就是在淮南地区三次对抗司马氏掌权而发起的兵变,又称为“寿春三叛”

  • 俗称卧龙称号的诸葛亮也看错了人,因马谡的自大葬送了战争的胜利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马谡和诸葛亮,马谡和诸葛亮是什么关系,诸葛亮可以不杀马谡吗

    诸葛亮刘备看透了马谡这个人,后来就有了悲惨的挥泪斩马谡的历史典故。那么马谡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让小编给各位大概介绍一下。马谡是襄阳宜城的人,他的出身优越,从小就是在富贵人家中长大的,而且他饱读诗书,才学非常深厚,他还有五个和他一起长大的兄弟,每个人都很优秀。马谡从小就被周围人看好,大家都称赞他非

  • 诸葛亮、董允对黄皓多有打击,为何黄皓最后反而独掌朝政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黄皓与诸葛亮的关系,董允死后黄皓怎么样了,黄皓之才和诸葛亮儿子比谁厉害

    (黄皓剧照)公元223年,63岁的刘备在白帝城病逝,17岁的刘禅在丞相诸葛亮等人拥护下,在成都扶柩称帝。黄皓也就是在此时作为近侍跟随刘禅,官职是黄门令。刘禅虽说是一国之主,但他年少缺乏政治才干,因此劳模诸葛亮为了蜀汉的安定和未来,只能独掌军政大权,并对刘禅悉心栽培,指望自己百年之后,他能挑起蜀汉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