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构能做皇帝真的是偶然吗,赵构为何能重新建国

赵构能做皇帝真的是偶然吗,赵构为何能重新建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087 更新时间:2024/1/16 22:46:16

赵构能称帝建立南,在很多人眼里算是充满了偶然性。靖康之变宋徽宗宋钦宗被俘,北宋就此灭亡,当时大宋子民对金兵已经充满了愤怒。赵构也是迫于民心才派出将领抗金,实际上站在赵构的立场来看,他才不想救出宋徽宗还有宋钦宗,不然自己的皇位可能就不保了。所以这也导致发生了民族英雄被冤杀的荒唐事件,不过赵构称帝看似偶然,其实也蕴含了一些必然性。赵构之所以能够成为南宋的开国皇帝,有某些偶然性,同时也有必然性。

为什么说有偶然性?是为在“靖康之难”中,在金国灭亡北宋的过程中,作为亡国之君的宋徽宗、宋钦宗,一个太上皇,一个当朝皇帝,双双被俘,抓到了金国,沦为“阶下囚”。

不单是这对父子皇帝,就是当时所有在汴京(今河南开封)的皇子皇孙,几乎全部都作了俘虏,一个不留。金人所想要做的,所想达到的目的,就是断绝赵氏子孙,让中原再也没有能够与他们为敌的大势力。

赵构的这个偶然性,就是因为在所有的父母宗族、兄弟姐妹被金兵俘虏北去后,他却因为在汴京沦陷之前,受哥哥宋钦宗的委派,到河北去联络军队支援京师而没有留在汴京,汴京沦陷之后,他还曾经有回京的打算,在身边大臣的劝阻之下,才放弃了这个打算,所以,他的皇族家人全部俘虏北去后,他得以留在了中原,成为了最有威望的皇族代表。

那么,赵构成为南宋开国皇帝,为什么说又有其必然性呢?这要从几方面来说:一是金兵没有统治中原,及中原以南地区的想法和能力。金兵侵宋,如同一伙强盗一样,他要的只是掳掠人口和财物,他并不要占领广大的土地,他即使能够占领那么大的土地,以他们的化和能力,也不足以统治。

所以,金兵便利用所长,烧杀抢掠,抢几个是几个;而放弃其短,不能统治,那就搜刮抢劫了,就北去,回家。因此,金兵灭亡北宋后,他们没有建立自己的政权统治,而是先后扶持了张邦昌的大楚政权,和刘豫的大齐政权,以汉治汉,让这个汉族政权作为自己的藩属,也就是傀儡政权,为自己服务。金人既不能统治中原,就给赵构留下了喘息的机会和复国的空间。

二是赵构能够重新建国,他的能力是不可忽略的一大因素。不可否认,在对外政策的决策上,赵构是个昏君,一味退让,一味屈膝,不能提士气。但也不能说他是个庸君,他昏而不庸,因为在复国的道路上,赵构几乎白手起家,最后建立了一个偏安朝,对他个人的能力,是最好的证明。

当金兵俘虏赵构的父兄北去之后,他于1127年5月,在大臣的拥戴下,自立为帝,建立南宋政权。而与此同时,金兵听说他建立了新政权,又重新南下,发动了“搜山检海”的斩首行动,赵构逃到哪,金兵就追杀到哪,赵构就这样一路南逃,从应天府、扬州、镇江、宁波、杭州、温州,后来实在没地方躲,还逃到了海上,如丧家之犬。

赵构就在这种逃窜的过程中,一边逃跑保命,一边蓄集力量,最后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竟然建立了一个像模像样的朝廷,他的武装力量,在与金兵作战的过程中,竟然有败也有胜了。

所以,后来在战争中的局部胜利,成了赵构与金兵讲和的筹码,最后偏安一隅,既是谈出来的,也是打出来的,倘若将赵构卑躬屈膝的软弱忽略掉的话,他确实算得上一个有能力的人,成为开国皇帝,是有其必然性的。

标签: 宋朝南宋宋高宗

更多文章

  • 明代残忍殉葬:揭密朱元璋陪葬妃子的死法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朝,朱元璋

    中国古代帝王陵墓制度里,最残忍的就是殉葬。秦汉时期,殉葬制度还比较盛行,但到汉朝以后,统治者发觉这一制度太不人道,便逐渐将其废止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考古学家在朱元璋的陵墓中竟然发现了众多宫女的白骨,很明显,朱元璋死时实行过秦汉时期的殉人制度。那么,这些陪葬的妃子时怎么死的呢?明朝时一个比较特殊的王

  • 西夏王陵的神秘布局有何深意,解开西夏王陵的布局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西夏,西夏王陵

    西夏是一个神秘的民族,同样神秘的还有它那陵墓的布局,西夏王陵为什么是八卦北斗布局的呢?西夏,在中国历史上曾占有一席重要的位置。它是一个以党项民族为主体,包括汉、吐蕃、回鹘等多民族的国家政权。隋代之前,善于游牧的党项人开始崛起。不久,他们征战南北,占据了今四川、甘肃、青海及内蒙的部分地区。到了宋代,党

  • 赵光义如何戏谑小周后?当众强幸小周后让画师画下临幸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朝,北宋,宋太宗,小周后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华的一个朝代,但是尽管营造了太平的盛世,一个时代也不会永远的辉煌下去,于是这个时候就有很多的新生力量,在当时动荡的时候出现许多的乱。唐朝时期也没有幸免,所以到了晚唐就走向了没落。作为南唐后主的李煜从一出生就已经有不可逆转的命运,虽然一直都是将自己的思想寄托于山水之中无意对皇权富贵

  • 朱棣为什么要把都城迁到相对危险的北方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朝,朱棣

    对于古代皇帝对都城的定位,相信一些朋友应该也对这个问题有所注意。国都是一个国家的重心,而确定国都这件事对于每个新建国的皇帝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国都不仅能够决定国家的政治重心,更是能够决定一个国家的经济重心。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人民,如果寻求更加强大的城市机能,那么都会第一时间想到国都。而自古以

  • 姚广孝为什么被称为“妖僧”,他有哪些经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朝,姚广孝

    说起刘伯温大名,很少有人不知道,中国历史上前有诸葛亮,后有刘伯温。可说起姚广孝的大名,很多人怕是要百度一下了。姚广孝,生于1335年,江苏苏州人。自幼聪颖好学,诗词书画样样精通(大神必备优点)。十四岁出家为僧,法号道衍,奇怪的是,姚广孝虽为和尚,却拜了当时的道士席应真为师(一个敢拜,一个敢收),学习

  • 汤和身为明朝的开国功臣,为何却能够安享晚年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朝,汤和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晚年的时候诛杀了很多有功之臣,众多开国功臣几乎无人幸免,然而其中却也有例外,他就是信国公汤和。汤和为什么最后能够安享晚年呢?汤和是濠州凤阳县人。虽然他也是明朝的开国功臣,但其实他还有另一个身份,那就是朱元璋的玩伴和引路人。他和朱元璋的年龄相仿,两人从小关系就不错。不过后来朱元璋家里太

  • 杨信口不能言,为何却能受到赵匡胤的重用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宋朝,北宋,杨信

    大家都知道,赵匡胤是通过陈桥兵变当上皇帝的,他能够兵变成功的原因其实与他的身份有关,当时的后周禁军分为两部分,即殿前司、侍卫亲军司。其中赵匡胤不仅是殿前司的最高掌管者,同时很多侍卫亲军司的将领也都是他的党羽。可以说把控了后周的军事大权,这也是他能轻松夺得皇位的原因。当然在赵匡胤当上皇帝后,过得并不踏

  • 高拱改革:高拱改革失败原因及历史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朝,高拱

    中国历史上是不缺改革的:李悝变法、商鞅变法、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这些变法,无论其最终是否有所成就,以及这些成就是否得到了保留,推动它们的主要人物都是后世评说的常见对象。但有这么一位改革之才,明明

  • 宰相制度是什么时候废除的?朱元璋为何要废除宰相职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朝,朱元璋

    众所周知,在我国历史上,丞相是封建王朝的最高官职,地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为百官之首。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协助皇帝管理一切军国大事,即所谓的"掌丞天子,助理万机。丞相职位起源与春秋战国时期,由秦国秦惠王在公元前334年设置,至公元1380元。那么为什么这个延续了1600余年的官职,到朱元璋时期就没

  • 为什么说建文帝朱允炆的削藩,失败的几率高于成功的几率?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朱允炆

    削藩是执政当权的帝王,用来加强中央权力的方式之一。明朝建文帝朱允炆亦是在登基之初,便决定削藩。最终的结果我们也知道,建文帝削藩失败,丢了皇位,丢了性命。那么,他的失败是不是必然的?小编觉得,没有绝对的必然,只能说朱允炆失败的几率要高于成功。建文帝操之过急削藩的行动,在朱允炆登基后几个月便开始动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