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乾隆死前留给和珅一保命遗诏,打开发现仅三字

乾隆死前留给和珅一保命遗诏,打开发现仅三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287 更新时间:2024/1/5 6:11:10

和珅出生在当时一位满族官员家中,本应该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可在出生时他的母亲就因为产后风离开了人世,等到他九岁那一年他的父亲又因病早逝,这让和珅自此成为了孤儿,所以年少时和珅的生活还是比较拮据艰苦的,不过这些痛苦的经历却让他比其他公贵族的子弟更加早熟,也正因如此在读书学习的时候,他要比其他人更加刻苦努力,希望能借此改变自己的命运,这般奋进就连当时他的老师对他都是刮目相看。

等到长大成人后,和珅虽然没能够通过科举考试状元及第,但是他却遇到了生命中的一个贵人,这个人就是他的岳父冯英廉,冯英廉不仅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他,还不断给他创造机会,以至于后来和珅担任了乾隆皇帝身边的侍卫,自此之后合身开始了他逆天改命的生涯。

因为乾隆皇帝一生喜爱诗词歌赋,对于文学知识有着较深的研究,闲来没事就喜欢吟诗作对,偶尔还问身边一些是位有趣的问题,但是这些侍卫都是习武之人,自幼就没读过什么书,对于乾隆皇帝所说的那些文绉绉的古句谁也听不懂,可这却恰恰给了和珅机会,自幼饱读诗书的他对于乾隆皇帝说出的很多名家诗句他都能一一对上,就连一些比较高深的学术问题他也能对答如流。

这可极大的吸引到了乾隆皇帝,他认为和珅不是寻常人,仅仅是当一个侍卫实在是屈才了,于是他便不断提拔和珅,让他从原来小小的侍卫摇身一变成为了当时的军机大臣,在朝中的地位竟比他的岳父还要高。

再后来,乾隆发现当时云贵的总督李侍贪污,对于这样的官员,自然要加以惩处,但是这个人职位太高,必须要派一个官位比他更大的人,同时还要拥有极强的处事能力,和珅无疑成为了最佳人选。

于是他便奉旨前去查处这位贪官,可在这方案的过程中他发现这个人贪污的金额数量极其庞大,这不由得让他动了私心,因为他要是老实本分干一辈子都不可能攒下这么多钱,随后便在查处的脏款中扣留了一部分,也自此开始了他的贪污受贿之路。

和珅因为早年比较贫苦的经历对于财富和权势有着极大的渴望,再加上本身具有一定的能力,在朝中也算是位高权重,凭借着自己的地位和手中的权力开始询私舞弊,贪赃枉法,很多官员为了能够提升自己的官位或是处理好一些事情自然都会以各种方式来贿赂和珅,既能处理好自己的事,又能拉拢这样一位高官,对于其他官员来说何乐而不为呢?久而久之,和珅也积攒了大量的财富,再加上他本身又有一些地产和商铺,财力可想而知何其庞大。

对于和珅的迅速崛起乾隆皇帝自然不可能毫不知晓,总地来说,他也算得上是清朝的一位明君,那为什么对于这样一个大贪官,更是官僚政治的蛀虫,一直没有将他清除掉呢?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首先就是和珅这个人太会办事,在为人处事方面左右逢源,可以说是官场上的老油条了。

最重要的就是他在给乾隆皇帝花钱方面毫不吝啬,就比如乾隆经常喜欢下江南巡游,这一路上所有的花销都是由和珅承担的,而且他还自己一人出资为乾隆举办寿宴,平日里更是拿出大部分的财产去用于国家公共设施建设,这般讨好乾隆皇帝,怎么说乾隆也得给他几分薄面,毕竟这可是移动的小金库,随用随取。

其次就是和珅因为位高权重,在朝中有着制衡其他官员的作用,他可以很好的平衡各大家族以及不同势力之间的利益,避免出现大的混乱和纷争这对于乾隆执掌清朝的政权起着巨大的稳定作用,对于一些官员之间的鸡蒜皮的小事他都可以交给和珅去处理,这解决了乾隆皇帝很多的麻烦,再加上满朝文武就属和珅最贪,其他的官员自然有所收敛,这也方便了乾隆通过河神去控制其他官员。

对于乾隆来说和珅有着政治经济两方面的制衡作用,所以一直留着他,还将他加以重用,可到了嘉庆皇帝这里就不一样了,首先,嘉庆的老师正是和珅的死对头刘墉,所以无形之中刘庸自然会给嘉庆灌输一些正确的思想,让他对贪官污吏有厌恶的心理,对和珅也便有了一定的反感。

另外就是和珅个人的失误了,因为当时乾隆是秘密立储,谁也不知道未来的继承人是谁,这就导致合身,一般会偏向于那些更有能力,更有希望成为继承人的皇子,从而忽视了嘉庆皇帝的存在,等到嘉庆继位后,他依旧是依靠乾隆皇帝,甚至还帮助乾隆掌控一些权利,这无疑是触动了嘉庆的利益,对他也是恨之入骨。

等到乾隆去世嘉庆彻底掌权后,最先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查抄和珅的家产,并且列举了他二十多条死罪,正当嘉庆要处死他时,和珅突然想起来先皇去世之前,给自己留下了一份保命遗诏,可当他打开遗诏后震惊了,因为这上面只写了三个字:“留全尸”,最后嘉庆皇帝也是遵循这份遗诏赐他三尺白绫,让他自缢而死,就这样,这位清朝最大的贪官终于得到了应有的报应。

标签: 清朝乾隆和珅

更多文章

  • 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时,清政府为何会出现财政短缺的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清朝,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后期的一次由农民起义创建的农民政权,清政府在和太平天国以及其他各路起义者漫长的拉锯战中,最大的问题就是金钱。战场上的将军,自始至终为钱犯愁,军队里欠饷严重。尤其当左宗棠收复新疆时,经常被军费问题搞得焦头烂额。之所以遇到这种困境,是因为清政府混乱不堪的财税制度,导致收支统计无法明确。

  • 清朝官员跪拜皇帝之前为何要拍两下袖子,究竟有何玄机?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清朝,官员,清朝官员跪拜皇帝之前为何要拍两下袖子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入关之后,由于是满族建国,因此很多礼仪与汉文化格格不入,所以很多读书人也相当鄙视清朝,后来清朝文化被汉文化所熏陶,渐渐被汉文化所融合,很多礼仪被去除,但是有一项礼仪却始终保留了下来,这项礼仪就是我们在影视剧中常常看到的每次大臣们觐见皇帝的时候,都会拍几下马蹄袖

  • 董鄂妃是怎么成为顺治帝的贤内助的,董鄂妃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清朝,董鄂妃,董鄂妃是怎么死的

    董鄂妃是名正言顺地成了顺治的妻子。让我们首先僻个谣,人们总喜欢在私生活做形而下的创作以满足自己形而下的文化需求,顺治帝夺娶弟弟襄亲王福晋的事也一样。多年来,一直有个说法,说这董鄂妃是顺治弟弟襄亲王博穆博果尔的嫡福晋,在一次宴会上,顺治帝看中了这个弟妹。于是,百般纠缠,兄弟失和,直到把弟弟气死,他才

  • 努尔哈赤的孙子后来为何差点夺了康熙帝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清朝,岳乐,努尔哈赤,康熙

    康熙所创造的政绩是有目共睹的,他年少继位,卧薪尝胆,利用智谋除掉鳌拜,真正掌权后,逐渐引领着清朝走向了更为富强的方向,纵观他一生的成就,他算得上是一个很成功的帝王了,因此很多人都用千古一帝去称呼康熙,然而许多人却不知道,当初有一个人却差点抢了康熙的皇位,他也是皇室宗亲,乃努尔哈赤的孙子,名字叫爱新觉

  • 雍正皇帝炼丹吸毒而死,吞食各种丹药竟达200斤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清朝,雍正

    皇帝炼丹,这当然是绝密事件,在官书正史上不可能有记载。可是,在清宫秘档中仍透露出一些蛛丝马迹。记载皇宫日用物品的内务府账本《活计档》,就披露了雍正皇帝炼丹的一些情况。最早出现的有关记载,是1730 年冬天的《活计档》四则。这四则档案向人们透露,1730 年末,在圆明园东南角的秀清村,在内务府总管海望

  • 苏麻喇姑过得怎么样,她为何能得到康熙的尊敬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清朝,苏麻喇姑

    侍女指古代宫中侍奉君王后妃的女子;也可指婢女,女仆。不但没有人身自由,也没有独立的人格,她们只是主人的“物件”。既是“物件”,那她们就只能任由主人摆布。而清朝有一位侍女从小便跟随主子来到大清后宫,是皇帝的启蒙老师,受到太后、皇帝、皇子、满朝文武等信任和

  • 道光皇帝节俭到令人发指,皇后过寿就一人一碗面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清朝,道光

    节俭是好事,但道光皇帝的节俭,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作为清朝的第八位皇帝,道光继位之时,清朝已开始走下坡路,但也没到揭不开锅的程度。但道光帝在位期间,把"节俭"奉为人生真理,强调节俭治国。为了以身作则,道光皇帝从来不添置新衣服,就连旧衣服破了也舍不得仍,而是打了补丁之后继续穿,不仅如此,后宫的佳丽

  • 年羹尧功劳显著,为什么还会被定九十余条死罪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清朝,年羹尧

    年羹尧在清朝历史上,可以说算得上一号人物,官拜抚远大将军、川陕总督,还赐一等公爵,可以说他一生的成就确实很辉煌,但是他的死却也有些传奇。雍正二年,给他一共定了九十余条罪状,随便一条都足以给他定死罪。我们知道,年羹尧是一个文物全才,他是进士出身,却又擅长带兵打仗,早年就是因为这样深受雍亲王的赏识而受到

  • 雍正能在九子夺嫡中胜出,到底靠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清朝,雍正,九子夺嫡

    康熙是历史上拥有儿子最多的一位皇帝,他有35个儿子,然而活下来的有24位,皇族一向尊崇多子多福,为的就是以后能多一个选择来继承皇位,事情往往有利也有弊,这样一来每个皇子心里都惦念着皇位,可皇位只有一个,这就造成了极大的矛盾。康熙从小接受的是汉族文化,按照汉族文化则是有嫡先立嫡,康熙只有一个嫡子胤礽,

  • 年羹尧当初手里有几十万大军,雍正下手时他为何不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清朝,年羹尧

    大清王朝已成为了历史,但是有些故事至今仍为人称道。人们猜想着那段逝去的岁月中,是否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真相,而那些所谓的风云人物,是否也如史书中描写的那般形象。就比如年羹荛,这个饱受争议的人物形象,经常会活跃在各个清史剧中,担当着或奸的角色。一、九子夺嫡关于大清代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九子夺嫡,这个事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