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老子骑牛一路西去,出了函谷关之后到底去了什么地方

老子骑牛一路西去,出了函谷关之后到底去了什么地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691 更新时间:2024/1/18 3:49:17

老子,姓李名耳。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但是,其在函谷关创作完道德经之后,就骑青牛出关,一路西去,从此不知去向。对于他的去向有很多的说法,反正是迷雾重重,自此老子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老子骑牛出关

老子要到秦国去,到西域去,这就得经过函谷关。守关的长官是尹喜。这一天他正站在城关上了望着,只见关谷中有一团紫气从东方冉冉飘移过来。关令尹喜是一个修养与学识极其高深的人。他一看到这种气象,心里一顿,这是有圣人来了!只有圣人来才会有这样的云气。不多一会儿,就见到一位风骨非凡、仙风道骨的人,骑着一头青牛慢慢向关口行来。竟然是老子!

关令尹喜知道他要远走高飞了,就一定要让这位当代最著名的思想家留下他的智慧来,于是缠着他,要他写一点著作,作为放他出关的条件。老子没办法,于是只得答应条件。那时老子沉思默想,将他的智慧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在了简牍上,先写了上篇,又接着写了下篇,据说写了几天。据说,关令尹喜读到这样美妙的著作,深深地陶醉了,被吸引了。他对老子说:“读了您的著作啊,我再也不想当这个边境官了,我要跟您一起出走了。”老子莞尔一笑,同意了。据说,关令尹喜真的跟着老子出走了。

问题来了,到底出关之后老子去哪了呢?还有一种说法: 老子当年出关去到了印度,后来到了迦毗罗卫国,迦毗罗卫国的贤圣乔达摩•悉达多闻讯前去向老子求道,后来得老子点化,居然悟道成佛了。当然,这知是道家为了证明自己地位的说法。这种说法专门有一部经书。后来被信奉佛教的忽必烈烧了。

有人还专门研究了老子西行的路线图。他的行程线路大体是出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县东北),过散关(今陕西宝鸡市西南),入甘肃,经游天水、清水、礼县、秦安、甘谷、陇西、渭远、临洮、兰州(皋兰)、广河、积石山、永靖、永登、武威、青海门源、张掖、高台、酒泉(居延海)等地后,回归陇西邑,落户临洮,最终在临洮东山(今县城东岳麓山)飞升崖“飞升(去世)”。

而有人说晚年的老子在甘肃临洮落脚,为归隐 老者教炼内丹,养生修道,得道后在临洮超然台“飞升”。而又有人胡乱猜测,说那时治安差,有可能被人半路打劫,导之意外身亡。

还有一种说法则 认为老子不是西去,而是东归。《庄子·天道篇》有一段记载,叙说了老子离职后便离开周室而“归居”了。老子的故乡位于今天 的河南省鹿邑县,离孔子所在的曲阜不远。孔子还曾拜访过老子,也就是传说中的“孔子问礼”。这件事不论是在《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还有在儒家著作《礼记·曾子问》中都有记载,说明老子退隐后东归的说法比较可靠。

以史为引

老子到底去哪了?对于这个问题,因为年代久远也无法考察了,但我们也不必寻根问底。重点在于老子思想,流传千古一直都在我们心间。他的身体可以腐朽不知去向,但是精神思念和灵魂却还将一直永远流传下去。

标签: 东周春秋陈国老子

更多文章

  • 揭秘战国水晶杯,这件文物真的被人穿越时空带过去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东周,战国,水晶杯,战国水晶杯

    到底有没有时光穿越这回事?谁也说不清,从古到今流传着无数的传说,神话,从前只是让人向往,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发现,时光穿越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但是目前仍然远远不可能。但是,一件文物的出土却大大震惊了全世界的人,这件文物就是我国在战国一号墓里面出土的战国水晶杯。它现在是中国特批的64件特级文物之一,地

  • 春秋时期的国家有多少个,哪些才是一流的强国?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东周,春秋

    春秋时期泛指东周前半期的历史阶段,周王室东迁后势力日渐衰弱,各地分封的诸侯国不再朝见周王,纷纷割据称雄,互相征伐,战火频繁,整个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大小国家约有一百二十多个,除了晋、鲁、曹、卫、郑、燕、巴、蜀、魏、齐、秦、楚、宋、戴、吴、越这些排的上号的国家之外,还有焦、祝、吕、聂、章、顿、耿、

  • 郑国的地理位置如何,为何春秋时期大半的仗都和它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东周,春秋,郑国

    春秋时代,根据《历代战争年表》的统计,大约发生了380次战争。其中,郑国直接受灾的就有80次。翻开整部春秋史,每当诸侯争霸伊始,郑国都会显现着身影。当然,它一般是作为被暴打的对象出现的。那么,是不是因为郑国本身好战呢?非也!一切都源于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作为西周时代建国颇晚的大国,郑国的封地并非一开

  • 嬴政和燕丹从玩伴到仇人,除了立场不同其实还有私仇?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战国,嬴政,太子丹

    燕丹不胜一朝之忿以犯虎狼之秦,轻虑浅谋,挑怨速祸,使召公之庙不祀忽诸,罪孰大焉,而论者或谓之贤,岂不过哉!(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战国,不只是指相互攻伐的诸侯国,更是一个时代的代名词。纷争不断、战争迭起的表象下,隐藏着即将发生的社会大变革,新制度取代旧制度的过程,往往布满血腥和暴力,这是因为旧制度下

  • 历史上最短命的皇帝,继位三天就去世的原因竟然是这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东周,战国,秦国,秦孝文王

    在中国的历史上,皇帝都比较短命,也有长命的皇帝,比如清朝时期的康熙和乾隆,但更多的皇帝都是很短命的。因为古代时期的医疗条件不好,有时候连一个很小的病也未必可以治好,不用说皇帝了,古人的平均寿命都高不了哪儿去。但是这个皇帝却只做了三天,皇位还没坐热乎呢,就驾崩了。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个人只能被称作为国君

  • 作为被秦始皇所灭的六国之中,为何楚国会最恨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战国,秦国,楚国

    战国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是一篇混乱史,各诸侯国彼此之间征战不休,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的,直到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秦国灭的六国中,哪一个国家对秦国怀有最大的恨意吗,有人说被坑杀40万大军的赵国。其实不是,楚国才是最恨秦国的那个,当时有句名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可见楚国对

  • 秦灭赵之战持续达八年之久,赵国为何会抵抗如此之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战国,秦国,赵国

    战国历史上秦王嬴政继位的时候,经过此前秦国君主的不懈努力,秦国对六国的战争,实际上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可是,六国虽然已经疲惫不堪,但只要假以时日的话,六国复振军威是很有可能的。尤其是当时南方的楚国,明显有复振的局势。这也是为何《战国策》开篇即言道“横则秦帝,纵则楚王”的一

  • 魏国前期作为战国时期的超级强国,为什么最后却失去霸主地址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东周,战国,魏国,魏惠王

    韩、赵、魏三家分晋之后,也是普遍意义上春秋时代的结束,而战国时代的七大诸侯国之间也是争斗不断,每一个诸侯国都想着一统六国,结束中原地区的分裂局面,进行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因此在战国时代各类变法不计其数,各种军事上的斗争也不计其数。就这样一个天下大乱的时间段里,人才就成了各个国家都迫切需求的最大的

  • 吕不韦和赵姬真的有亲密关系吗?为什么要把嫪毐举荐给赵姬?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东周,战国,秦国,吕不韦,赵姬,嫪毐

    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本期的文章,今天小编说的是一代枭雄吕不韦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吕不韦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商人和政治家。他原本姓姜,据说是姜子牙的后人。他是一位善于经商的人,想靠着自己的聪明的脑子,获得大量的财富,他欲望也很大,他想做一件更大的计划。在战国时期,商人的地位很低。社会上的几个阶层分别是士

  • 为什么秦始皇的兵马俑,没有人戴头盔呢?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朝,兵马俑

    在战国的时候有一只军队,战斗力非常强悍,他们的战力也可以轻易的横扫六国,最后还在秦始皇的指导下完成了民族的第一次大统一,这支强悍的军队就是当时的秦军。然而,秦军的兵马俑却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那个就是,这些士兵们没有一个人戴头盔,不戴头盔在军队中是非常少见的。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冲在战争最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