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嬴政和燕丹从玩伴到仇人,除了立场不同其实还有私仇?

嬴政和燕丹从玩伴到仇人,除了立场不同其实还有私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953 更新时间:2023/12/19 22:55:03

燕丹不胜一朝之忿以犯虎狼之秦,轻虑浅谋,挑怨速祸,使召公之庙不祀忽诸,罪孰大焉,而论者或谓之贤,岂不过哉!(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战国,不只是指相互攻伐的诸侯国,更是一个时代的代名词。

纷争不断、战争迭起的表象下,隐藏着即将发生的社会大变革,新制度取代旧制度的过程,往往布满血腥和暴力,这是因为旧制度下的统治者会不顾一切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

战国时代的旧贵族亦是如此。

在旧贵族统治的奴隶制度下,极少的一部分人掌握了几乎全部的社会财富,已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更能适应生产力的新制度也即将应运而生。

这个新制度就是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亦或者可以称为封建制度。

秦国是这个新制度的奠基人,因为统一六国后的它,摇身一变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性的大帝国,秦朝,秦王政也成为了千古一帝,秦始皇

但秦王政攻灭六国的过程并不顺利,因为它们为了苟延残喘地继续生存,会想尽一切办法抵挡,比如燕国的太子丹就想到了一个十分极端的主意,那就是刺杀嬴政

但燕丹和嬴政曾经同在赵国为人质的时候,却是十分要好的玩伴,那么问题来了,燕丹为何想杀死嬴政?其实不单单是为了保存燕国,还因人格受到了侮辱。

从儿时玩伴到不死不休,嬴政和燕丹仅是因立场不同?其实还有私仇,嬴政对燕丹的戏耍,也让太子丹决定用嬴政的人头来平息心中的怒火,这件事我们慢慢说。

燕太子丹成了人质专业户

燕王喜一位十分昏庸的君主,屡屡想在赵国背后捅黑刀,结果却被赵国揍得遍体鳞伤,因为他是燕国最后一任国君,所以连个谥号都没有混上,虽然燕王喜不中用,但是却有一个相当不错的儿子,也就是太子丹。

太子丹的履历可以说是相当丰富,因为早年就被燕王喜送去了赵国当人质,也就在此时他遇到了同为人质的秦质子嬴异人,但是说来奇怪,因为太子丹和嬴异人的儿子嬴政却十分要好,后来嬴异人回国即位,嬴政母子在赵国东躲西藏的时候,燕丹也没有疏远小嬴政。

再后来,嬴政母子被秦庄襄王接回了秦国,燕丹也被赵国释放回了燕国,自此燕丹和嬴政这两位儿时要好的玩伴分开了,并且此后十余年未曾见面。

嬴政继位为秦王,平定国内嫪毐之乱和收回了赵太后和吕不韦的权力之后,东出攻伐六国之势已经锐不可当,燕国为了和秦国结好,燕王喜又把燕丹又送到了秦国当人质,燕丹俨然成为了人质专业户。

嬴政立下了和燕丹永不分离的“誓言”

燕丹到了秦国当人质,本以为自己曾经的发小会善待自己,毕竟儿时最纯真的友情,那可是不掺杂任何杂质的,这显然是燕丹自以为是的想法,因为当上秦王的嬴政可不是这么想的,他满脑子里都是如何统一华夏大地。

嬴政也知晓自己的这个玩伴,有一腔报国的热血,远远要比燕王喜难对付,又怎么会轻易放走太子丹呢,但是面对玩伴屡屡向自己诉说想回燕国看看的请求,嬴政又不好意思直接拒绝,于是嬴政想了一个办法。

他对太子丹说,你想回燕国可以啊,但得有条件,那就是你得让午后的太阳再回到日中事后,天上不下雨直接下粟米,让马头上长个角,或者干脆让木象长出肉脚(《论衡校释》记载:使日再中,天雨粟,令乌白头,马生角,厨门木象生肉足,乃得归)。

这乍一看就是情侣间的无敌告白,但燕丹听到嬴政的“誓言”,觉得人格受到了侮辱,因为这些事情都是不可能发生的,也就是嬴政想要把自己困死在秦国,想要回燕国,那是不可能的,只有老老实实在秦国当人质。

燕丹刺杀嬴政失败,惹火烧身

燕丹听了儿时玩伴的“告白”之后,那叫一个愤怒,再看着秦国东出不断攻伐,统一六国之势几乎快成为了定局,燕丹认为不能继续坐以待毙,因为一旦秦国灭了赵国,燕国必然岌岌可危,于是就在秦王政专心对付韩,赵两国的时候,燕丹从秦国跑了。

伴随着太子丹跑回燕国,韩国、赵国相继被秦国吞并的消息,也传到了燕国,燕丹决定谋划一件大事来阻挡嬴政兼并六国势头以及抚平自己愤怒的心,于是在田光的出谋划策之下,一场刺杀嬴政的行动就应运而生。

这场行动在历史上很有名,就是荆轲刺秦王,关于这场刺杀,我们后期会有大篇幅来叙述,这里暂不论细节,只说一个结果,结果就是荆轲刺秦王失败,太子丹也受到了牵连,只有暂避锋芒。

但嬴政的怒火可是不容易平息的,他命令王翦大举进攻燕国,攻破了燕国首都蓟城,燕王喜和太子丹逃往辽东,但是秦军依然穷追猛打,燕王喜觉得都是自己好儿子刺杀秦王惹的祸,于是杀死了太子丹,并且把燕丹的首级送给了嬴政,以平息其怒火。

燕丹为何想杀死嬴政?不单单是为了保存燕国,还因人格受到了侮辱,有句话是“士可杀不可辱”,嬴政不放走曾经的玩伴燕丹,并且在言语上戏弄了他,这让燕丹觉得异常愤怒,从而对嬴政咬牙切齿。

从儿时玩伴到不死不休,嬴政和燕丹仅是因立场不同?其实还有私仇,本来私交不错的两个人,面对秦国和燕国的利益冲突,而变得不死不休,其实他们两个在自己的立场上都没有错,只不过他们的友情成了国家利益的牺牲品而已。

不过话又说回来,燕王喜把自己儿子的头颅献给嬴政,真的阻挡了秦国的铁蹄了吗,其实并没有,即使没有燕丹策划的刺杀,秦国还是要灭燕国的,只不过是时间的早晚而已。

燕王喜把秦国要灭燕国,归根到太子丹的刺杀上,也足见其是多么的愚昧,燕国在燕王喜的统治下走向覆灭,其实也在情理之中,昏庸的君王,又怎能阻挡强秦兼并呢?

标签: 战国嬴政太子丹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最短命的皇帝,继位三天就去世的原因竟然是这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东周,战国,秦国,秦孝文王

    在中国的历史上,皇帝都比较短命,也有长命的皇帝,比如清朝时期的康熙和乾隆,但更多的皇帝都是很短命的。因为古代时期的医疗条件不好,有时候连一个很小的病也未必可以治好,不用说皇帝了,古人的平均寿命都高不了哪儿去。但是这个皇帝却只做了三天,皇位还没坐热乎呢,就驾崩了。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个人只能被称作为国君

  • 作为被秦始皇所灭的六国之中,为何楚国会最恨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战国,秦国,楚国

    战国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是一篇混乱史,各诸侯国彼此之间征战不休,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的,直到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秦国灭的六国中,哪一个国家对秦国怀有最大的恨意吗,有人说被坑杀40万大军的赵国。其实不是,楚国才是最恨秦国的那个,当时有句名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可见楚国对

  • 秦灭赵之战持续达八年之久,赵国为何会抵抗如此之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战国,秦国,赵国

    战国历史上秦王嬴政继位的时候,经过此前秦国君主的不懈努力,秦国对六国的战争,实际上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可是,六国虽然已经疲惫不堪,但只要假以时日的话,六国复振军威是很有可能的。尤其是当时南方的楚国,明显有复振的局势。这也是为何《战国策》开篇即言道“横则秦帝,纵则楚王”的一

  • 魏国前期作为战国时期的超级强国,为什么最后却失去霸主地址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东周,战国,魏国,魏惠王

    韩、赵、魏三家分晋之后,也是普遍意义上春秋时代的结束,而战国时代的七大诸侯国之间也是争斗不断,每一个诸侯国都想着一统六国,结束中原地区的分裂局面,进行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因此在战国时代各类变法不计其数,各种军事上的斗争也不计其数。就这样一个天下大乱的时间段里,人才就成了各个国家都迫切需求的最大的

  • 吕不韦和赵姬真的有亲密关系吗?为什么要把嫪毐举荐给赵姬?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东周,战国,秦国,吕不韦,赵姬,嫪毐

    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本期的文章,今天小编说的是一代枭雄吕不韦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吕不韦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商人和政治家。他原本姓姜,据说是姜子牙的后人。他是一位善于经商的人,想靠着自己的聪明的脑子,获得大量的财富,他欲望也很大,他想做一件更大的计划。在战国时期,商人的地位很低。社会上的几个阶层分别是士

  • 为什么秦始皇的兵马俑,没有人戴头盔呢?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朝,兵马俑

    在战国的时候有一只军队,战斗力非常强悍,他们的战力也可以轻易的横扫六国,最后还在秦始皇的指导下完成了民族的第一次大统一,这支强悍的军队就是当时的秦军。然而,秦军的兵马俑却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那个就是,这些士兵们没有一个人戴头盔,不戴头盔在军队中是非常少见的。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冲在战争最前线

  • 李斯为何不去辅佐英明的扶苏,而去帮助胡亥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秦朝,李斯

    在秦始皇的众多儿子中,长子扶苏因为素有贤名,也主张与民休息,因而获得了当时天下的认同。但可惜,沙丘政变中,赵高、李斯的合谋,不仅拥立了蠢蛋胡亥,也让原本贤明的扶苏含冤自尽。李斯身为秦王朝的丞相,曾为秦朝的统一提出过不少建议,立下过不少功劳。然而聪明的李斯,为何不愿辅助英明的长公子扶苏,却转而去帮助纨

  • 东方朔娶妻有三个规定,皇帝都说他奇葩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汉朝,西汉,东方朔

    提起东方朔,很多人可能对他不甚了解。许多人对他的印象,都是来源于《大汉天子》中陈道明所扮演的那个角色。在电视剧中,东方朔智谋卓绝,深受汉武帝倚赖。但在真实的历史上,汉武帝却始终把东方朔当作俳优看待,不以重用。虽然在政治上没有太大的建树,但东方朔却凭借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独得汉武帝恩宠。一般大臣畏惧皇帝

  • 曹操为什么到死都不称帝?曹操不称帝的深层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汉朝,东汉,曹操

    在曹操取得北方后,政治地位日益增加,在接献帝都许后,借皇帝之名,自封丞相,行治理国家的权利。平定中原后,接着被封为司空,做了“三公”。有趣的是,之前做三公的人,像王允、杨彪,基本皆死于非命,就好像遇整十年(1900、1920、1940、1960)就任的美国都是被刺杀死的,成了

  • 西汉十一座陵墓,为何汉文帝的霸陵两千年后才被发现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汉朝,西汉,汉文帝

    西汉十一座陵墓,为什么汉文帝的霸陵两千年后才被发现?2021年12月14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线上会议,最后确认,汉文帝的霸陵在西安东郊白鹿原的西端,即“江村大墓”。这个新闻立刻引发众多人的好奇,为何汉文帝的霸陵位置在两千年后才确认?西汉王朝共有十一位皇帝,他们陵墓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