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四大派系
由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细分下来,共分为四大派系。第一类是最初追随刘备打江山的诸如关羽张飞等人,他们可以说是刘备最信任的人。第二类是以诸葛亮为首的包括庞统、黄忠等人,他们在刘备的心目中仅次于关羽张飞。
第三类是东州派系,包括法正、张松、孟达等人。他们本是刘璋手下,后来见刘璋式微,因此将益州献给刘备,在刘备看来,他们也是蜀汉功臣。最后一类,就是益州的本土豪族势力,他们对于刘备一向不服,只是迫于刘备威严,不敢造反而已。
四大派系,明面上井然有序,可在以刘备关羽诸葛亮等核心人物去世后,四大派系就陷入了权力的漩涡中。在邓艾偷袭阴平,诸葛瞻浴血奋战之时,益州的本土势力却依靠在朝廷的地位,肆意散播投降言论,并最终逼迫刘禅主动选择了投降。
魏国龙争虎斗
曹操执政时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导致朝堂主要分为两大派系,一部分忠于曹操,另一部分忠于汉献帝。其中,忠于汉献帝的有舅伏完、太常杨彪、北海相孔融、大司农王邑、尚书令荀彧等人。而忠于曹操的则是五子良将、曹氏兄弟、夏侯兄弟、典韦等人。
不过随着曹操对权力的把控,汉献帝一脉的势力被打压得很惨。直到曹丕继位后,曾经忠于汉献帝的朝臣或死或退,以至于整个朝堂演变成曹氏集团和司马家族的斗争。
最终司马懿韬光养晦瞒过曹爽,并成功兵变,消灭曹爽势力。至此,曹魏集团实际上被司马家族掌控,直到司马炎篡位建立晋朝。
东吴政权,孙氏与四大家族
与汉魏相比,东吴政权相对平稳。在孙权年轻时,他非常重视团结东吴大臣,因此朝政十分安稳。但孙权晚年昏庸,就这样,逐渐与朝臣豪族产生了矛盾。
朝臣中,以顾雍、陆逊、朱桓、张温为代表的四大家族,与孙氏既有合作又有分歧。就拿陆家来说,陆逊本是忠臣,其家族子弟又都是高官,陆家与顾雍家族又是亲属,因此,陆家势力隐隐有超越皇权的趋势。
因此,孙权对于陆逊,是十分顾忌的。尤其是陆逊在太子选拔上横插一脚,更是让孙权为此反感,君臣矛盾越来越大,最后陆逊竟因此忧虑而死。陆逊死后,孙权又因立嗣不当,使得国家逐渐走上下坡路。
后来孙权驾崩,东吴朝局更加混乱,贤能之臣纷纷远离朝政,加上皇帝昏庸暴政,最终使得东吴走向覆灭。
结语
国家兴衰并非偶然,俗话说“攘外必先安内”,若是内部斗争不断,那对外肯定难以一致。当一个国家不再是统一的声音后,那么这个国家距离灭亡也就不远了。只有各方团结,才能拧成一股绳,狠狠地痛击敌人。
馆长说: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二史,更多原创深度好文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