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就是在此时,宋育仁对着手中的战报思考了很久,终于他提起笔来策划企业一场惊人的奇谋。最后如果不是李鸿章从中阻挠,慈禧太后下令拒绝,甚至清军有可能打到东京本土,恐怕日本的明治天皇,都可能成为清朝方面的俘虏!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咱们就来聊聊
甲午战争清军武器可不弱
相信很多人对于甲午时期的军备情况并不了解,或许有人还以为当时的清军士兵还拿着老式的火冲或者是大刀和弓箭,在和日本侵略军进行战斗,这种情况是在战场上局部地区出现过的,但是当时清军的主力部队已经装备着和日军一样的后膛装填来复式步枪,还装备了数量不少的步兵炮,清军和日军当时的武器装备,完全属于同一水平,日军虽然大量装备了来自日本本土制造的十三年式和十八年式步枪,在日军战后对士兵的调查当中可以发现,前线士兵对于这两种步枪是差评如潮,频繁的出现子弹无法退堂,进行了几次射击之后,枪栓发生了较大的膨胀变形,几乎无法拉动,但当时日军使用的步枪统一都为11毫米弹药。
而同时期的清军士兵呢?有来自德国的毛瑟枪,英国的马蒂尼-亨利步枪,以及温彻斯特杠杆步枪,这些步枪不管是精准度、可靠性、射速、还是故障率,都要远远优于日本陆军当时所装备的那两种步枪,单从武器方面考虑清军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各种步枪口径繁杂,后勤补给补充弹药非常困难。
所以说清军和日军两支队伍的武器水平,并没有拉开足够的差距,甚至说在有些方面可能还要强过日军的武器!要说有差距,就差在腐朽的清政府只是一味的贪图享乐,而对于军费是一再缩减,士兵虽然拥有着先进的武器,可是平时根本就没有过系统的训练,甚至有的新兵根本就无法熟练使用枪械!更重要的是在海战方面清军虽然拥有着两艘铁甲战列舰“定远号”和“镇远号”,但是在其他巡洋舰上,致远号、靖远号、济远号采用了后来已经淘汰了穹甲技术,更是有两艘,在甲午海战爆发时已经完全落后的撞击巡洋舰和6艘无装甲炮舰。虽然在船舰数量上挺多,但是在先进程度上与日军相差甚远!
宋育仁奇谋意在直取东京!
宋育仁当时作为中国第1位抬眼看世界的有识之士,他作为清朝的外交官员,显然掌握了一些清朝进口枪支和弹药的数据,他心里非常清楚清朝陆军实际上的作战水平,因为清朝采购的子弹如果按照西方标准训练的消耗来说,简直不到十分之一,这样的军队根本就没办法打仗。鉴于此他在伦敦起草了一份作战方案,这份作战方案可以说是异常的大胆,将作战目标直接指向了日本本土的东京长崎等地,这一份不可思议的作战方案,是怎样规划的呢?
既然清朝陆军自身的作战能力不值得依靠,在战争途中加强军备采购军火也是要花费一大笔的银钱,宋育仁觉得,花这些银钱武装一只注定没有战斗力,不管如何补充也是要一溃千里的清朝陆军来说,不如将这些钱用于雇佣雇佣军,这些雇佣军的服从力完全是看雇佣方能出多少钱,这种危机存亡的关头,采购军火的大量银钱,足够喂饱这些雇佣军听命行事。
宋育仁在他的方案当中,计划从澳大利亚招募一支雇佣军,并且租借英国在澳大利亚的商船,运载这只雇佣军,并且以澳大利亚方面英国商会为名,从阿根廷和智利等地,采购一些西方的小型舰艇,这样组成一支舰队,打着英属澳大利亚商队的名号,从澳大利亚北上至菲律宾然后分兵直接在日本的长崎和东京登陆,控制日本当时重要的经济港口企业,而在日本登陆的雇佣军则直接进攻日本天皇所居住的皇宫。
天方夜谭?可行性极高
首先在当时英国和日本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密切的,自日本明治维新之后,英国一直扶持日本,增强日本在东亚地区的实力,让日本能够足以和沙俄进行抗衡,但问题在于,如果日本真的赢得了和清朝之间的战争,日本将会极大的影响英国在东亚地区的利益,所以,如果清政府执行这项计划以英属澳大利亚商会的名义运输雇佣军,英国人的态度自然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而对于日本来说,英国和日本当时处于一种近乎与盟友之间的关系,并且日本的很多工业发展都来自于英国的支持,对于一直打着英国旗号的英属澳大利亚商船队伍,日本方面是不敢横加阻拦的。而且当时甲午战争已经爆发,英属澳大利亚商会,采用军舰保护商队的行为,并不会引起太多的怀疑,而且当时东南亚也有一些海盗,有军舰保护商队反而显得更加真实。
而当清朝当时的掌权者慈禧收到宋育仁发来的密电时,竟然犹豫不决起来,李鸿章更是对这个提议表示坚决的反对,他认为如果计划一旦失败,将会导致既得罪了英国方面,又激怒了日本,反而会遭到更大的报复!给予雇佣兵的金钱也会打水漂!慈禧太后和李鸿章最终达成一致共识,未启用宋育仁提出的这个大胆的计划!
结语:由此可见,慈禧李鸿章等等一系列的清朝权贵,在这种面临亡国危机的军事压力面前,仍然考虑到的是自身的私利,不想也不敢放手一搏。这更加凸显出了,清朝封建家天下时期,统治者的思维有着极大的局限性,将个人和家族的利益,看的远比国家利益要重。因此,当时的清朝,并不是什么精湛而特别的战术,以及拥有大量先进武器就可以挽救得了的,只有推翻这种封建王朝,中国的未来才会有发展。对此您又是怎么看待的?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