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郑和七下西洋的真实目的:并非地理大发现,也不只是寻找建文帝

郑和七下西洋的真实目的:并非地理大发现,也不只是寻找建文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849 更新时间:2024/2/27 6:22:33

郑和七下西洋

那郑和下西洋的真实意图是什么呢?我们看《明史·郑和传》是如何描述这个重大历史事件的:“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于藩邸,从起兵有功。累擢太监。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这段文字简单地介绍了郑和的背景,他是燕王朱棣在藩邸时的旧人,因为跟随朱棣起兵有功,而升任太监(宦官的一种高级职位),并且揭示了郑和下西洋的两个政治目的:一、寻找惠帝(建文帝朱允炆)的踪迹;二、对外展示明朝的富强。

踪迹建文

建文元年,燕王朱棣在北京起兵,以“清君侧”为名发动靖难之役,经过四年的战争,建文四年六月燕军攻入南京,之后朱棣终于得到了他所想要的——皇位,唯一让他觉得有缺憾的是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进入南京之后,朱棣曾特意命人寻找建文帝的下落,但是很遗憾,在南京城没有找到。关于建文帝的下落,有两种说法,《明史》记载:“惠帝之崩于火,或言遁去”,一种说法认为建文帝死于宫殿大火之中,很有可能是因失败而自杀,另一种说法则富有传奇性,建文帝在城破之前通过密道、化妆成和尚逃出了南京城。

建文帝

总之,不管哪种说法,朱棣都没有找到建文帝的尸首,建文帝生死不明,而对外宣称建文帝死于宫殿大火之中只是一种政治宣传的需要,因为只有建文帝自杀死了,朱棣的继位才显得没那么大逆不道,也不必背上“弑君”的千古骂名。但是,在朱棣的内心之中,他依然十分关心建文帝究竟去了哪里,而且“诸旧臣多从(建文帝)者,帝(成祖朱棣)疑之”,朱棣担心建文帝不知道会在什么时候在其他地方突然现身,以皇帝的身份号召全国其他力量反对自己,那么自己将十分被动。

所以,郑和下西洋的动机和时间点与寻找建文帝的目的契合。永乐三年郑和受命第一次下西洋,之后分别在永乐五年、永乐七年、永乐十年、永乐十四年、永乐十九年和宣德五年六下西洋。永乐三年开始第一次下西洋,此时距离建文帝失踪有三年时间,而组织一支庞大的舰队出海,必须要经过一段长时间的准备,如果在朱棣登基之后,郑和便接受了朱棣的之令准备开始出海寻找建文帝,那么从时间分析上来看是合理的、吻合的。之后,又多次出海,可见郑和并没有寻找到建文帝的确切下落。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郑和前六次下西洋都是在永乐时期,而最后一次、第七次下西洋则是在朱棣的孙子明宣宗宣德年间,第六次和第七次之间也间隔了九年之久,而在此之前,两次下西洋之间的间隔时间从没有超过五年,那么为何最后两次之间间隔如此之久呢?而这恰恰论证了一点——郑和下西洋的确有寻找建文帝的因素。

朱棣

其实,朱棣寻找建文帝的时候并不只是派遣了郑和一路人马,还有一人受朱棣密令,专职寻找建文帝的下落,此人便是户部给事中胡濙。据《明史·胡濙传》记载:“(永乐)五年遣胡濙颁御制诸书,并访仙人张邋遢,遍行天下州郡乡邑,隐察建文帝安在。”之后,胡濙在外寻找十余年,最后似乎找到了建文帝的下落,“二十一年还朝,驰谒帝于宣府。帝已就寝,闻濙至,急起召入。濙悉以所闻对,漏下四鼓乃出。……至是疑始释。”

虽然史书中并没有明确说明胡濙所奏为建文帝下落,也没有写建文帝究竟下落何处,但是从朱棣的反应(急起召入和疑始释)来看,胡濙所奏是其探访到的建文帝下落,而这一年是永乐二十一年。而此时,郑和已经完成了六次下西洋,但是从这一年开始,直到朱棣驾崩,郑和也再也没有机会下西洋,直到九年之后。

耀兵异域

那么郑和之后为何又有第七次下西洋呢?这就与下西洋的另外一个目的有关了——“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其实,在永乐年间的六次下西洋过程中,这个目的也已经显现。

郑和下西洋的舰队庞大,据史书记载,其舰队规模甚至高达二万七千八百余人之众,人数如此众多的舰队在当时绝对是巨无霸一般的存在,而且当时明朝周边的国家都是小国,根本没有一支军事力量能够与如此之大的舰队抗衡。如果仅仅是为了搜寻建文帝,恐怕不需要如此庞大的军队。

郑和与宝船

而且在郑和下西洋的过程中,经常会与东南亚等沿途的小国打交道,而这些国家也都会向明朝和朱棣进献一些“祥瑞”和贡品,作为回报,郑和的舰队装载了大批的丝绸、瓷器、铁制工具、茶叶等物品,作为对这些小国的“赏赐”。根据《明实录》记载,我们可以看到郑和多次下西洋都带回来了一些什么贡品,如永乐十三年麻林国敬献的“麒麟”(据说就是长颈鹿)、天马、神鹿等祥瑞,而这一切都是郑和舰队“耀兵异域”的“战利品”。

在郑和下西洋的过程中,也曾经以宗主国的身份干预过“番邦”之间的纷争,并且三次动用了武力。

由此可见,郑和七下西洋,其主要目的绝非要发现新世界,更没有环球航行这个概念,郑和下西洋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寻找建文帝的踪迹,而在多次寻访不得的情况下,郑和的舰队还担负着展示明朝国家实力的任务。但是,不管其目的如何,郑和七下西洋都是一个伟大的功绩,尤其在十五世纪,能够组织如此庞大的舰队进行如此远距离的航行,无疑是人类征服海洋的重要一步,值得世人永远纪念。

参考文献:《明史》、《明实录》、《龙床·明六帝纪》

更多文章

  • 这是欧阳修的一首艳词,直接让他身败名裂,数百年来争论不休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欧阳修四岁丧父,家境贫寒,但是其母还是竭尽所能供欧阳修读书,他没有辜负母亲,十分聪明,读书也很用功,“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成年后参加科举考试,一举考中,“举进士,试南宫第一,擢甲科,调西京推官”,常常与梅尧臣等人来往,一起做诗词文章,很快欧阳修的才名已经被众人皆知。 庆历三年,范仲淹在宋仁宗的

  • 这3人恨透宋江,上梁山之前个个身怀绝技,上山后却一次都没用过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江上梁山的全过程,宋江在上梁山前遇到了哪些困难,宋江上梁山的原因和事迹

    古往今来,有太多的英雄出现,随着时间流逝,都已化成记忆,散落在历史当中,但每每听到这些英雄故事时,都会让人心潮澎湃。既然提起英雄,就要提起梁山好汉。水泊梁山中有108位好汉,各位好汉行事仗义,皆为重情重义之人,在危难之中结为至命之交。 这些真性情的好汉,对待彼此如亲生手足一样,重情重义,但历来都是有

  • 成吉思汗到底“属于”蒙古国,还是“属于”中国?终于说清楚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蒙古国和成吉思汗的关系,蒙古国是怎么看待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在现代蒙古的地位

    成吉思汗,蒙古族乞颜部人,生于宋绍兴三十二年,本名孛儿只斤·铁木真。他在1206年即位皇帝,建立大蒙古国,草原在历史上第一次得到统一。随后成吉思汗多次发动对外战争,征战无数,他先后灭亡了西夏、西辽及花剌子模等国家,可谓战绩辉煌。但只可惜最后这么一位天骄却在征战的路上感染恶疾,因病去世,享年六十六岁。

  • 诗鬼李贺写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朝无人可对,宋朝才对出下联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诗鬼李贺深度解析,李贺断句,唐朝李贺最好的诗

    诗词要经过不断的创新,随着时代的变化,诗歌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既然说起了文学创作,就会让我们联想到很多文学大家。李贺在历史上被称为诗鬼,他写道“天若有情天亦老”,诗中的这一句,成为千古名句,在唐朝时期,无人可以对出,直到宋朝才有人对出下联。 唐朝的经济、政治、文化都已达到那个时期的巅峰状态。在唐朝

  • 夺门之变为何会成功?朱祁钰当了八年皇帝为什么还会被轻易夺权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祁钰之死,朱祁钰和汪美麟吻戏,夺门之变朱祁镇杀了谁

    也许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这一去,不仅他自己被俘虏,连他的皇位也被他亲弟弟给夺了去。夺门之变为何能成功?朱祁钰当了八年皇帝为什么还会被轻易夺权?朱祁镇带着浩浩荡荡的20万大军与瓦剌人决战,但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他带领的所谓的明朝精锐大军在土木堡竟然遭到瓦剌骑兵的突击,而这一次突击,20万大军竟然只剩一半

  • 朱元璋登基乱杀功臣,他的子孙杀了朱83个子孙,间接为他报仇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自古就有一句古话叫伴君如伴虎,每一个登基当上皇帝的人都不简单,他们心机深沉,为了手中的权力什么都可以干的出,皇帝过河拆桥,斩杀功臣的事情,历史上有着很多的记载,朱元璋就是这样的一个皇帝。朱元璋能够当上皇帝非常的不容易,所以他就非常的看重自己的江山,他害怕别人夺走自己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因此他总是

  • 蓝玉结局有多悲惨?朱元璋龙颜大悦之后,才得以留下一张“人皮”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蓝玉的人皮去向何方,蓝玉和朱元璋争女人最后什么结果,蓝玉什么时候跟的朱元璋

    这些人的名字中有李善长、刘伯温、徐达、常遇春等等,蓝玉相对不是最为知名,但他的功劳同样不可小觑,在捕鱼儿海一战中,蓝玉大破北元,基本摧毁其职官体系,让已经被赶到荒野之地的北元,再也无法对大明朝形成大的威胁,立有赫赫战功,而他的精彩人生则在很多年前就已经开始。 蓝玉本来是一个农夫,他的姐姐嫁给了一

  • 胡善祥贤良淑德却被废,看她与朱瞻基、孙贵妃,三人的感情纠葛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朱瞻基亲吻胡善祥,朱瞻基不喜欢胡善祥吗,胡善祥被朱瞻基宠幸多少集

    不是每一段青梅竹马都能有很好的结局。一个孩子若是出生在名门望族,那么他就很有可能会被父母安排好一段有利于自己家族继续发展壮大的婚姻,若是一个孩子出生于普通家庭,也可能会因为各种因素和自己的初恋失去联络,再也无法见面。封建王朝之中,很多的王爷都会在很小的时候就娶妻,所以他们和妻子之间的感情都是从友情

  • 大明王朝:骂人不带脏字!严世蕃与徐阶一比,还是差点火候啊!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大明王朝徐阶计杀严世蕃是哪一集,明朝那些事儿徐阶严世蕃,大明王朝严世蕃哪集死的

    在胡宗宪不听指挥,公然提出暂缓“改稻为桑”后,严世蕃对其可谓恨之入骨。不仅阻止了胡宗宪与严嵩的会面,更是说出:“严府与他胡宗宪没有私事”这样决绝的话语。连置身事外的严府门卫都觉得这样有伤感情,故而有所迟疑。真性情的小阁老直接暴走,在操起手边家伙就砸门卫的同时,一句“伤你妈的头”更是带感!不过也正是因

  • 胡惟庸家祖坟传闻冒光,朱元璋得知前去询问后,胡惟庸满门抄斩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胡惟庸之墓,洪武大案胡惟庸,朱元璋去胡惟庸家被拦

    胡惟庸算是最早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第一批人了,在建国之后,朱元璋十分欣赏并且器重他,直接就让胡惟庸做了明朝的宰相。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胡惟庸从一开始的小心谨慎慢慢变的热衷于权力与地位,他为了可以得到更多的钱财与权力,便开始刻意将一些事瞒着朱元璋自己偷偷去处理,以便获得好处。渐渐的,朱元璋也发现了其中的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