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世系表
而隆武帝本人也乐于承担这样的责任,也许是因为幼年和青少年时期遭受了较大的挫折,所以他不同于一般的明朝藩王,他有能力,也有担当,愿意在那样的乱世中成为领导大明中兴的皇帝。但是造化弄人,隆武帝虽然有着中兴的能力和意愿,却没有这样的实力,因为他没有军队,甚至连自己的班底都没有。
隆武帝
因为隆武帝在1644年弘光帝登基后才被从凤阳的皇家监狱中释放出来,1645年弘光政权被清军消灭后,隆武帝在福建登基,拥立的大臣是郑芝龙和郑鸿魁等郑氏家族,郑芝龙等人拥有当时南明较为强大的军队,所以隆武帝只能依靠郑芝龙等人进行统治,而郑芝龙有个儿子叫郑森,后来被隆武帝改名成功,这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民族英雄郑成功,但在那个时候郑成功还不是主要人物。
郑芝龙
隆武帝一心想要恢复大明江山,他指挥郑芝龙出福建到江西去支援当地的抗清活动,但是郑芝龙却一点也不热心,他只想守着福建的地盘,隆武帝根本指挥不动他,所以只能看着江西义军被清军镇压下去,江西大部沦陷后清军就考虑进攻福建了。
当郑芝龙听到清军准备进攻福建的消息之后,郑芝龙就开始调动军队了,不过不是前进,而是后退,准备退到自己的老巢,据史料记载:“郑芝龙微闻之,因疏称“海寇狎至,今三关之饷取之臣,臣取之海,无海则无家,非往征不可。”拜表即行。”郑芝龙听到清军即将南下的消息之后,上疏隆武帝假称海盗袭击自己的大后方,而如今三关的军队的军饷都出自自己,自己的军饷来源都是海上经商所得,如果海盗破坏自己的大后方,会影响自己的经济来源。上完表也不等皇帝批示,马上率军撤离了。
所谓海盗,大多数时候就是倭寇
郑芝龙一撤,福建便无法坚守,隆武帝深知这一点,但是他也很无奈,因为他制约不住郑芝龙,所以无奈之下隆武帝只能选择与郑芝龙一起撤退。于是隆武帝“手敕留之曰:先生稍迟,朕与先生同行!”但是等皇帝的使者去给郑芝龙送手敕时,郑芝龙的船队已经航行了很远了。
隆武帝就这样被郑芝龙无情的抛弃了,而隆武帝也不能坐以待毙,所以他选择经江西退往湖南,与在湖南的南明其余势力靠拢。1646年八月二十一日,隆武帝从福州起行,清军一路追赶,终于在福建与江西交界的汀州,隆武帝被清军俘虏。
1646年10月形势图
被俘之后的隆武帝保持了他作为帝王的尊严,最终选择了绝食自尽,没有辱没自己的祖先。而郑芝龙手握当时东亚最强大水师,却不战而逃,而且连皇帝的安危都不顾,可谓不忠,而之后郑芝龙更是投降了清朝,还想为清朝招降抗清的儿子郑成功,不过郑成功最终也没有选择与清朝合作,郑芝龙因为丧失利用价值被清朝处死,可谓死有余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