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崇祯上位,第一件事就是除掉魏忠贤,只为树立威信?

崇祯上位,第一件事就是除掉魏忠贤,只为树立威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304 更新时间:2024/1/20 5:51:36

其实当时的明朝是很穷的,连年不断的战争和天灾人祸,都需要朝廷的支出,花费非庞大。这些对于崇祯皇帝来说都不算什么,更可怕的是他的权力受到很大的阻碍,他亲政以后,这个问题就非常严重了,没有任一个皇帝可以忍受至高无上的皇权受到别人的制衡,在当时,这个别人指的就是魏忠贤,以魏忠贤为代表的官宦专权。从明朝刚开始的时候,朱元璋剥夺了丞相的权力以后,渐渐处理政务力不从心,开始用身边的官宦处理一些事务。日积月累,官宦权力越来越大,开始干预朝廷的事务,也就是官宦专权。

崇祯皇帝的时候,明朝的国力也渐渐不如从前,在慢慢的凋敝,那个时候处理掉一个官宦是非常容易的,毕竟官宦是皇帝身边的人,官宦的一切荣辱都来自于皇帝,皇帝要你五更死,你绝活不过天明,要是没有皇帝,官宦什么也不是。

那么要不要管官宦横行这些现象呢?其实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那时候魏忠贤已经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他坐上了九千岁的宝座,权势非常大,已经大到权势熏天了,因此,朝廷上上下下都要看魏忠贤脸色办事,稍不留神,你就脑袋搬家了。所以对当时刚刚执政的崇祯皇帝来说,他要清除这些恶势力,是非常困难的,有很多方面的阻力。

但是作为皇帝,怎么可能任由官宦专权发展下去呢?崇祯皇帝登基以后,第一件大事就是灭掉魏忠贤,来树立自己的权威。毕竟新官上任三把火,既然财政大权上暂时施展不开手脚,那么处理一个官宦还是可以的,并且当时各方面都有明里暗里施压给崇祯皇帝,崇祯皇帝只能硬着头皮往上上。朝廷里魏忠贤有一大批拥护者,但是老百姓都恨魏忠贤啊,恨得咬牙切齿,如果崇祯皇帝自己解决了魏忠贤,那么自己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形象会很高大,为自己赢来贤政的名声,一举两得。

还有一个原因使得崇祯皇帝不得不除魏忠贤,前面说了魏忠贤在朝廷上有一批拥护者,这让魏忠贤在政治上有了话语权,这就大大的阻碍了崇祯皇帝,崇祯皇帝的权力受到制约,潜在的危害性非常大。崇祯皇帝行使权力受到阻碍,他还能饶得了魏忠贤,崇祯皇帝那可是要太祖朱元璋看齐的人,当断则断,要为自己树立威信,树立皇帝的形象。

崇祯皇帝是个聪明的,懂得小不忍则乱大谋,刚开始就是忍,可以说手段非常厉害了,一般人还真忍不了,在忍魏忠贤的过程中,崇祯皇帝开始慢慢的清理魏忠贤身边的拥护者,拉拢魏忠贤的身边人。魏忠贤也是个傻的,聪明了一辈子,临了开始糊涂,他以为崇祯皇帝没有对付自己,自己就是安全的,所以开始放松警惕,崇祯皇帝就是要这样的效果啊,渐渐的奉圣夫人被赶出宫里,然后魏忠贤身边最信任的官也被罢了职,紧接着魏忠贤的左膀右臂都被清理干净,而后,魏忠贤被打发去守皇陵,可能是魏忠贤已经看到了自己最后的结局,在去守陵的路上,自己上吊自杀了,这大起大落,魏忠贤大概是难以接受吧。

魏忠贤及其拥护者被清理完以后,崇祯皇帝的名声也越来越大,为以后的皇权之路铺垫了不少优势。

更多文章

  • 包拯临死前对展昭立的遗嘱被公开,难怪展昭立马辞职不干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包拯去世后展昭去了哪,现在的展昭vs以前的展昭,包拯死后展昭等人的去向

    展昭与包拯的相识,是在包拯进京赶考的路上,途经金龙寺时遇到恶僧险些丢了性命,恰好遇到展昭经过救了包拯。《三侠五义》写道:正在凝神,忽听门外了吊吭哧一声,仿佛砍掉一般,门已开了,进来一人。只见那人浑身是青,却是夜行打扮,包公细看不是别人,就是白日在饭店遇见的那个武生。包公猛然省悟,他与道人有晚间再见一

  • 明朝的武器究竟有多差?看看火器的合格率,就知道为何亡国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朝各型火器一览,明朝时期最强大的武器,明朝的火器真的很先进吗

    当时明朝在辽东的军队都是最精锐的部队,而且驻防人数超过了10万人,所有军用物资都是优先供应,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明军之中都打不过人数只有百万,军队只有10玩的后金?就连袁崇焕到达辽东之后都说道。只能利用坚固城池和火炮进行防守,根本就不能进行野战。但是放眼全世界,除了明朝和后金对峙之外,在其他地区

  • 张无忌作为明教教主和朱元璋谁的功劳大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张无忌当上明教教主痛斥朱元璋,张无忌和朱元璋的恩怨,张无忌和朱元璋怎么认识的

    一,医治常遇春,虽然使常遇春感染了风湿,没有活过四十岁,但是也算救了他一条命,常遇春是开国功臣,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可以说也有张无忌的功劳。二,千里昭昭送杨不悔回光明顶,杨不悔是杨逍之女,也算是为明教出力了,并且参加了保护光明顶之战,接收灭绝师太的三掌,救了一个旗的人马。三,杨逍,韦一笑和五散人被

  • 张居正游走三角关系,造就明朝史上权力最大的内阁首辅?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张居正明朝首辅排名,真实的明朝张居正,明朝首辅张居正死后怎么样了

    真正让后人恶评如潮的,当从明孝宗的儿子明武宗朱厚照开始,朱厚照是一个非常个性的皇帝,不仅不按照正常的时间地点上朝听政,还常常离开京师出游,任用自己信任的武官和太监,大臣们对此很头疼,却又没有特别好的办法来应对。明朝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驾崩,虽然生前好女色,却没有留下一儿半女,只能由自己的

  • 岳飞被害后,南宋朝廷从金人那里得到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岳飞死后金人还南下吗,岳飞被害之后的南宋,岳飞打过金人主力军吗

    在中国的封建历史上,也曾经出现过不少的民族英雄,他们在面对外来侵略的时候,把个人的安危和荣辱抛之脑后,一心想着如何带领国家走向兴盛。但是他们的一片赤胆忠心却会引来奸臣的谋害,历史上的岳飞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实说实话,岳飞作为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在他的带领下,南宋未免不是没有机会收复旧山河的。然而,事

  • 宋朝有位诗人模仿《侠客行》,写得也很有气势,应当说比较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朝不知名的诗人,宋朝诗人戴复古和戴敏什么关系,侠客诗人

    李白是盛唐时期的“诗仙”,也是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而且他的很多诗作,那都是脍炙人口,一些经典的作品更是收录进了我们小学,以及中学的课本里,所以只要提起李白,相信没有人不熟悉,即使是没有上过学的人,那也是能够张口来上一两句他的诗。那在他众多的作品中,有一首诗极为特别,写得也是很有气势,也就是那首大

  • 宋朝是分为南宋和北宋吗?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朝是先北宋还是先南宋,宋朝又分南宋北宋吗,宋朝为什么会有南宋和北宋之分

    当然了,这些方位词也不是随意添加的,而是有一定规则,通常“东西南北”是根据都城的所在地,例如西汉的首都在长安,而之后又出现了了首都在长安东面的洛阳,因此为了区分,称都长安的为西汉,都洛阳的为东汉,而“前后”一般是在“东西南北”不够用了的时候才用到的,或者两个王朝国家前后时间跨度上距离较远,例如东晋十

  • 徐达是明朝头号开国元勋,他儿子犯了啥罪,竟被皇帝一剑劈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朝第一元勋徐达,明朝的开国功臣徐达,明朝战神徐达有多厉害

    徐达有子女七人,其中四儿三女。作为开国功勋,徐达一家也是人丁兴旺,徐达的儿子一共有四人,其中二儿子徐添福早夭,另外几位都做到了不低的位子,题目中所述,被建文帝一剑劈死的徐达之子,正是徐达四子,徐达四子,名为徐增寿。这件事,还要从朱棣起兵谋反说起。身为皇帝的身边人,做臣子的,平日里必然要为皇帝出谋划策

  • 宋朝士兵突然跪在地上,对大将三呼万岁,大将是如何避免被杀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宋朝唯一被杀的文官,宋朝108将谁最厉害,宋朝最惨的将领

    这里的张乖崖,就是宋朝开国初期的大臣张咏。(张咏剧照)宋朝建国以后,四川很不平定,爆发了多场动乱。规模最大的莫过于王小波、李顺起义了。这场起义席卷了四川的多个州府。朝廷花费了很大的力气,才终于平定下来。在平定这一连串的动乱中,有一个人功不可没,他就是当时担任益州(四川成都府)知州的张咏。冯梦龙记载的

  • 宋朝在边境上不修长城,反而种很多树,真的可以挡住敌人入侵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为什么宋朝不修长城,宋朝是谁挡住金兵南下,宋朝为什么不能挡住金兵南下

    我们先看一下宋朝种树的地方,主要都是和在北方政权交界的地方种树的,用来抵抗北方的游牧民族。北宋时期,主要是防御契丹人,也就是辽国。北宋在今天的河北、山西一代大量种树。南宋的时候主要是防御女真人,也就是金国。主要是在现在的淮河流域北面种树比较多。那么,北宋不修长城,种树真的可以挡住敌人入侵吗?其实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