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资治通鉴熊逸版》: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值得一读

《资治通鉴熊逸版》: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值得一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142 更新时间:2024/1/20 2:02:35

就历史来说,研究中国历史绕不开两座大山:司马迁《史记》和司马光《资治通鉴》。

千年以前,司马光以《史记》为蓝本,结合其他相关史书,编写《通鉴》,主要的目的就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后得到宋神宗赏识,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因而命名《资治通鉴》。

宋神宗同样一语道破了此书与《史记》的不同之处,这是一本对古代帝王有资治的价值,当然了,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来说,读《资治通鉴》同样有资治的价值。

此书被许多人解译了,不过《资治通鉴》依旧很难读,毕竟历史总是错综复杂的,考证起来更难,难免会有夹带私货的嫌疑。

如《道德经》的通行本和帛书本就有很大的不同。

开篇第一章帛书本是: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传世版则为: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几字之变,导致理解的歧义就十万八千里了,所以真正要从根源上解决如此难题,那就是把目光回溯是最佳方法。

《道德经》的回溯很难,但是《资治通鉴》的回溯相对容易,毕竟,对于司马光这个人史书上记载得很多,对比《资治通鉴》的其他史书也有不少。

然而这个工程量可不小啊,那就需要一个通达之人能够真正帮大家解决这样的问题。

而如今一位现代思想隐士可以说已经开这个宏大的工程了,那就是《资治通鉴熊逸版》,目前第一辑已经闪亮登场。

翻开此书,许多人发出如此感叹:天呐,资治通鉴还能这么读?

01

熊逸,何许人也?

加在他身上的标签则是中国当代重要的一位思想隐士,隐于市而专心著书的人。

很多人通过熊逸的书了解到他,如《逍遥游:当《庄子》遭遇现实》、《思辨的禅趣》、《隐公元年:一部另类的中国思想史》等,让人感觉到他对于中国文化的融会贯通,见解独特,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而且更让人惊讶的是,江湖上已经有他的名,然而却不知道他的人,因为除了少数人外,其他人根本不知道这位大隐士到底姓甚名谁。

有网友感叹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熊氏书,想见其为人……”

网友们只能失望了,几乎没人知道熊逸是什么模样。

虽然不知其人,现在倒是有一个卡通形象代表着熊逸,在搞笑之余让人感觉非常亲切。

虽然已经有深厚的中国历史文化功底,为了呈现出不一样的解读《资治通鉴》,熊逸为了此书可谓上穷碧落下黄泉了。

除了遍读司马光引用的史料外,也对司马光本人进行了详细的理解,更是结合最新的考古发现等等,可谓要把中国历史翻个底朝天,只为了呈现不一样的解析版本。

目前《资治通鉴熊逸版》第一辑仅解读完《资治通鉴》周纪一、周纪二2万字原文,就写出了90万字篇幅,可谓十分地精细了。

那么,读者也会发出疑惑,为什么要读这个版本,最终能收获到什么呢?

02

古人经常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读书,应该如何读?要读什么样的书才能算开卷有益呢?

在熊逸版的资治通鉴中,就能够感觉到这种对于原书内容的详细解析和质疑,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可信的角度供读者参考和理解。

更重要的一点则是带着无数问题去读书。

俗话说无数好答案就在等一个好问题,可见好问题并不是那么容易提出来的。

读史的人应该都有个共识,那就是历史开端总得要一个什么元年开启吧。

《春秋》开篇【经】开始就是:元年春王正月。

后来公羊高创作的一篇散文《春王正月》详细解释则是: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

因为要从头讲起,那么元年是个常规的起点,一个人诞生,一个帝王正式登基开启年号,这都是一个正经的开端。

然而,司马光貌似有点不正经,《资治通鉴》开篇是周威烈王二十三年。

用这个年份开篇给人感觉就很奇怪,当时读原版书的时候也有点诧异,不过也就一笔带过,并没有深究。

经熊逸详细解析之后才明白,原来这不是司马光随便找的一个年份而是大有深意,重点就是开篇的这一段话里: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三家分晋的故事许多人都很熟悉,但是这个分从政治上来看是以下犯上,并不算数,而真正到了周威烈王封三家为诸侯了,这才算是官方认可的“正宗”了,用一句俗气的话来说是犯上的行为被洗白了。

好问题引出好答案,通过熊逸的详细解析之后,读者就能对《资治通鉴》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了,为什么如此开端,原来大有学问的,可不是司马光想一出是一出得来的。

当然了,熊逸不仅仅是告诉你为什么如此,更是旁征博引,将古代和现代的知识融合一起,如通过对比现代公务员制度,带你看懂商鞅设计的爵位系统,借助经济学常识,解读金钱与信用之间的关系等等。

不仅仅是站在历史的角度谈历史,而是中西并用,古今知识的大融合,让读者可以让在一个更广阔的视角去看《资治通鉴》。

所以,才会有让人感叹为什么2万字的原版到了熊逸这里变成了90万字的解读了。

因为熊逸要真正做到把历史说透说穿,真正做到“以史明鉴”的作用,而不仅仅是把原文再翻译一遍,那就不是熊式风格了。

最终我们看到这部《资治通鉴熊逸版》充分体现出了三有魅力:有种、有趣、有料。

有如读小说般欢畅,又在这种欢畅中体会到知识的无穷魅力。

用业内人士的话来说则是:装帧精美,可收藏,可传家。

周朝使用玄和纁,秦朝是绿和蓝,汉朝是朱和紫,充分展示历史的时代特色。

倒是让人想起《唐伯虎点秋香》电影中那句经典的台词:居家旅行必备良药。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读书,读好书,藏书,藏经典之书。

面对是否翻盘梁龙时,王晶方励的选择被网友点赞:干的漂亮

有种、有趣、有料,问对问题而得道,原来刑法学还能这样学

爱无能是一种病,所以他终究无法明白为什么会被妻子鄙视

万物皆有灵,这是一部能让你静下心来,爱上生活和自然的治愈剧

更多文章

  • 宋徽宗对百姓疾苦视而不见,执意建造皇家园林,最终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徽宗对园林的贡献,宴山亭宋徽宗,历史学家评价宋徽宗

    一:为修建艮越,宋徽宗大兴花石纲艮越是北宋末期大艺术家兼皇帝宋徽宗修建的一座皇家园林。艮越是园林艺术之瑰宝,极尽奢华之能事。落成之日,宋徽宗还曾经亲自题写文章纪念这一盛事。宋徽宗早年一直没能有子嗣,这让宋徽宗很是着急,后来一个道士告诉宋徽宗,把都城汴梁的西北方地势垫高一些,就能子嗣繁茂。不知道这个道

  • 朱元璋所选的三位宰相,被刘伯温全盘否决了,最后三人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元璋与刘伯温讨论宰相人选,朱元璋真的让刘伯温当宰相吗,朱元璋和刘伯温谈谁当宰相

    元朝时期出现了多次宰相把握大权架空皇帝的情况,这也是元朝灭亡的原因之一,估计朱元璋也是想要吸取元朝灭亡的教训。在朱元璋开国做了皇帝之后,还是设置了宰相辅佐自己的,后来他对宰相李善长心生不满想要换掉他,于是便找来刘伯温商量,看看让谁做宰相最合适。一、刘伯温否决朱元璋提出的人选朱元璋提出更换宰相的时候,

  • 明朝女婿岑猛为非作歹,被老丈人岑璋砍下头颅去邀功,没得到奖励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南宋岑猛,明朝土司岑猛事件,朝廷派来处理岑猛谋反之事的人

    身为归顺州土官(土官是元明清时期在西南、西北地区设置的,由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并世袭的官职。)的岑璋很好奇:田州(在今广西百色、田阳一带)是自己女婿岑猛所管辖的区域,为什么赵臣不来自己这里(归顺州)征兵而去田州征兵?还有征兵为什么要带大批军队,难道田州即将有大事发生吗?岑璋很好奇,便设下酒宴,邀请赵臣来

  • 此人若不死,就没朱元璋什么事了,天下或许要改姓!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黑历史真相,朱元璋的大事记录,关于朱元璋的重大事件

    他就是朱元璋的义父郭子兴。在朱元璋做行脚僧的时候,郭子兴已经是一方义军的统帅了。他在元顺帝至正十二年,与孙德崖等五人联合起兵反抗暴元,占据濠州城。不过当时的义军大多是一群乌合之众,元兵攻来时他们齐心协力击退强敌,但是元兵一撤,他们谁也不服谁,私下里没少斗过。朱元璋在走投无路之时投靠了郭子兴,起初他只

  • 所向披靡的蒙古大军,为何灭南宋如此吃力,甚至花了45年的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蒙古攻打南宋损失多少,蒙古军队为什么要进攻南宋,南宋为什么能抵抗蒙古大军几十年

    南宋的历史,完全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抗金的历史,而第二部分则是抗蒙的历史。当我们回顾第二部分的历史时,便能发现,南宋军队在十三世纪,绝对可以被称为一支颇具战斗力的军队。这是因为,南宋在没有任何支援的情况下,独自面对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大军,达45年的时间。要知道,在当时以猛安谋克制立国的金朝,面

  • 朱元璋为何赐死岳父,刑杀妻弟,六年后自曝原因,让人无语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元璋为何将岳父处死,朱元璋为什么要赐死女婿,朱元璋为什么要杀了自己的女婿

    朱元璋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自南向北一统天下的皇帝,其成就不容小觑,然而他却有一个无论如何都洗不掉的污点,那就是对开国功臣大开杀戒。史料记载,他在培养太子朱标的时候,曾亲手将一根满是荆棘的木棍打磨干净,交到了朱标手上,并声称那些荆棘代指的就是一众开国功臣。不过,作为一个明君,他在除掉大多数人的时候,都

  • 朱棣骗了朱权,朱权后代有人为朱权打抱不平,最终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朱棣和朱权谈话,朱棣是怎么处置朱权的,朱权和朱棣的关系好吗

    (靖难之役)朱棣刚刚起兵,发动靖难之役的时候,由于自己的兵力很少,因此他已经看上了宁王朱权的军队。当时朱权守护在辽东一带,兵多将广。朱棣想把宁王的兵收归己有,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他就开始想计谋了。朱棣首先和朱权不断交好,这自然引起了皇帝朱允炆的注意,朱允炆害怕朱权和朱棣联合起来,因此就请朱

  • 赵光义嫂子让他差点没当成皇帝,他即位后,是怎么对待嫂子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赵光义对嫂子有多残忍,赵光义嫂子太美了,赵光义的皇嫂曾阻止其做皇帝吗

    赵匡胤的皇后宋皇后,差点就没让赵光义当成皇帝,差点就改变了历史进程。那么,赵光义当皇帝后,是如何对待宋皇后的呢?(宋皇后剧照)宋皇后是赵匡胤第3位皇后。她的父亲宋偓不仅是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外孙,还是宋朝的开国功臣。生母是后汉永宁公主,幼妹也嫁给名相寇准为妻。《宋史》上说她家是“近代贵盛,鲜有其比”。可

  • 历史上的赵敏:蒙古人,嫁给朱元璋的儿子,没有子女,殉葬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元璋杀赵敏的儿子,朱元璋害了赵敏,朱元璋为什么要娶赵敏

    在他的笔下,有很多既美丽又智慧的女孩。如艳绝天下、冰雪聪明、博古通今、灵气逼人的黄蓉。如娇美俏丽、气韵动人、善解人意、聪明伶俐的阿朱。如八面玲珑、慷慨好客、善良忠义、亦正亦邪的郭襄。当然,还有赵敏。那个机智多谋、心思敏捷、精灵俊秀、直率豪爽的敏敏公主。赵敏是金庸笔下最受读者欢迎的女主角之一,很多人都

  • 《王阳明图传》: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感受王阳明波澜壮阔的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王阳明遗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王阳明全集是王阳明自己写的吗,王阳明语录 图片

    这是五十六岁的王阳明最后的话语,能够直接这样说的人,历史上的人物并不多,如果知道王阳明是何许人时,就能明白他是当之无愧。冈田武彦在《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开篇悲壮并无限尊敬地写道:英明豪迈、文武双全,左手执卷讲学授业,右手抚剑叱咤三军,旷世罕见的大圣人、大豪杰、大儒学家王阳明没能最终逃过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