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一高人,遇见两个小书生,说:日后一个进士,一个宰相

明朝一高人,遇见两个小书生,说:日后一个进士,一个宰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520 更新时间:2024/1/21 23:13:35

上面所说的高人的事迹正史野史多有记载,不用笔者赘述,笔者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明朝另一位高人的故事,此人虽然没有刘伯温等人的知名度,但是他在品鉴人才这方面的确是独具慧眼,令人不得不服,此人就是明朝初年的刘伯川。

根据史料记载,刘伯川是泰和(今江西吉安市泰和县)人士,生活在元朝末年到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间。刘伯川生性豪迈不羁,酷爱饮酒,他家财万贯,喜欢结交天下豪杰名士,如果有人向他张口借钱,他一定会慷慨解囊,绝不吝啬。加上刘伯川还有一个“善相人”的特长,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一个人的言谈举止,来预判此人未来的前途发展如何,百不失一,因此早在元朝末年刘伯川就是名闻江湖的著名大人物了。

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元朝被朱元璋推翻,明朝随之建立,草根出身的朱元璋为了防止各地效忠于元朝的豪强造反,以便巩固明朝的统治,舒缓百姓的压力,对待各地豪强采取打击的态势,沈万三等富商巨贾都深受其害,其余的人也都噤若寒蝉。在这种情况之下,聪明的刘伯川知道想要保命,必须低调,于是他把家中的田地财产全部分给自己的亲朋好友,也很少再和江湖上的朋友们来往。平时他就和妻子住在几间破旧的房子里面,每天喝点粥,吃点粗粮,有空就外出干点杂活,过着近乎隐居的生活。

正因为交游广阔的刘伯川一改当年的豪奢生活,他才得以存活下来,朱元璋没有找他的麻烦,因为他的家产早已散尽,他也不再和豪杰名士交往,对明朝不存在任何威胁了,就这样一晃就是十多年,刘伯川从一个叱咤风云的大名人,变成了一个低调的老头,但是他的内心并不以此为耻,反而过得很轻松自在,足见刘伯川的心理素质之强大。

前面我们说过,明朝建立后刘伯川平时很少和江湖人士来往,但是他依然密切关注着时局的动向,对朝中的人情世态非常了解,如果有文人才子前来拜访他,他也会热情接待,毕竟和文人煮酒论文,不会引起朝廷的忌惮。有一天有两个十四五岁的少年书生前来拜访刘伯川,这两个人一个叫做陈孟洁,一个叫做杨士奇,刘伯川热情接待了两人,因为这两人的父亲都是刘伯川的好朋友。

陈孟洁和杨士奇来的时候,正好天降大雪,刘伯川就摆下酒菜招待两人,酒酣耳热之际,外面的雪停了,太阳又出来了。冬雪初霁,三人心情大好,刘伯川为了了解两个少年的才华和志向,就让两人分别作一首诗,以诗言志。陈孟洁听了第一个作诗:“十年勤苦事鸡窗,有志青云白玉堂。会待春风杨柳陌,红楼争看绿衣郎。”

陈孟洁的诗很好理解,意思是我十年寒窗苦读,是为了日后中进士,做翰林学士,等我在春天高中进士,骑马游街的时候,要让红楼上的佳人们都争着一睹我的荣光!陈孟洁的诗作完后, 杨士奇看着外面的山峦积雪,即景生情写了一首诗:“飞雪初停酒未消,溪山深处踏琼瑶。不嫌寒气侵人骨,贪看梅花过野桥。”杨士奇的诗表面看是在写雪后初晴,冒着严寒踏雪寻梅的雅致,其实是在以梅花自况,抒发自己傲寒凌霜的凛凛风骨,以及一往无前的坚韧意志,无形中凸显了不凡的气质和远大的怀抱!

两人各自作好诗歌之后,刘伯川开始分别点评两人的诗句。刘伯川先是笑着对陈孟洁说:“你十年寒窗苦读,只是为了博取红颜一笑吗?你以后可以做个风流进士!”接着刘伯川对杨士奇笑着说:“天气虽然寒冷,但是真正的士人一定能够忍耐得住。”杨士奇点头称是。刘伯川又叮嘱杨士奇说:“你是宰相之才,以后前途无量,好好努力吧,可惜我看不到你飞黄腾达的那一天了。”

几年之后,刘伯川善终于家中。再后来,陈孟洁和杨士奇参加科举,两人都高中进士,不过陈孟洁只做到翰林学士;而杨士奇则一路高升,官居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做了21年内阁首辅(相当于宰相),和杨溥杨荣并称“三杨”,被封为“少师”,活到八十岁才去世,成为罕见的“五朝元老”(建文帝、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明英宗),刘伯川果然是慧眼独具!

参考资料:《明史》《双槐岁钞》

更多文章

  • 《资治通鉴熊逸版》: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值得一读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资治通鉴熊逸版在线阅读,熊逸经典语录,熊逸讲透资治通鉴资源

    就历史来说,研究中国历史绕不开两座大山:司马迁《史记》和司马光《资治通鉴》。千年以前,司马光以《史记》为蓝本,结合其他相关史书,编写《通鉴》,主要的目的就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后得到宋神宗赏识,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因而命名《资治通鉴》。宋神宗同样一语道破了此书与《史记》的不同

  • 宋徽宗对百姓疾苦视而不见,执意建造皇家园林,最终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徽宗对园林的贡献,宴山亭宋徽宗,历史学家评价宋徽宗

    一:为修建艮越,宋徽宗大兴花石纲艮越是北宋末期大艺术家兼皇帝宋徽宗修建的一座皇家园林。艮越是园林艺术之瑰宝,极尽奢华之能事。落成之日,宋徽宗还曾经亲自题写文章纪念这一盛事。宋徽宗早年一直没能有子嗣,这让宋徽宗很是着急,后来一个道士告诉宋徽宗,把都城汴梁的西北方地势垫高一些,就能子嗣繁茂。不知道这个道

  • 朱元璋所选的三位宰相,被刘伯温全盘否决了,最后三人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元璋与刘伯温讨论宰相人选,朱元璋真的让刘伯温当宰相吗,朱元璋和刘伯温谈谁当宰相

    元朝时期出现了多次宰相把握大权架空皇帝的情况,这也是元朝灭亡的原因之一,估计朱元璋也是想要吸取元朝灭亡的教训。在朱元璋开国做了皇帝之后,还是设置了宰相辅佐自己的,后来他对宰相李善长心生不满想要换掉他,于是便找来刘伯温商量,看看让谁做宰相最合适。一、刘伯温否决朱元璋提出的人选朱元璋提出更换宰相的时候,

  • 明朝女婿岑猛为非作歹,被老丈人岑璋砍下头颅去邀功,没得到奖励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南宋岑猛,明朝土司岑猛事件,朝廷派来处理岑猛谋反之事的人

    身为归顺州土官(土官是元明清时期在西南、西北地区设置的,由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并世袭的官职。)的岑璋很好奇:田州(在今广西百色、田阳一带)是自己女婿岑猛所管辖的区域,为什么赵臣不来自己这里(归顺州)征兵而去田州征兵?还有征兵为什么要带大批军队,难道田州即将有大事发生吗?岑璋很好奇,便设下酒宴,邀请赵臣来

  • 此人若不死,就没朱元璋什么事了,天下或许要改姓!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黑历史真相,朱元璋的大事记录,关于朱元璋的重大事件

    他就是朱元璋的义父郭子兴。在朱元璋做行脚僧的时候,郭子兴已经是一方义军的统帅了。他在元顺帝至正十二年,与孙德崖等五人联合起兵反抗暴元,占据濠州城。不过当时的义军大多是一群乌合之众,元兵攻来时他们齐心协力击退强敌,但是元兵一撤,他们谁也不服谁,私下里没少斗过。朱元璋在走投无路之时投靠了郭子兴,起初他只

  • 所向披靡的蒙古大军,为何灭南宋如此吃力,甚至花了45年的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蒙古攻打南宋损失多少,蒙古军队为什么要进攻南宋,南宋为什么能抵抗蒙古大军几十年

    南宋的历史,完全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抗金的历史,而第二部分则是抗蒙的历史。当我们回顾第二部分的历史时,便能发现,南宋军队在十三世纪,绝对可以被称为一支颇具战斗力的军队。这是因为,南宋在没有任何支援的情况下,独自面对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大军,达45年的时间。要知道,在当时以猛安谋克制立国的金朝,面

  • 朱元璋为何赐死岳父,刑杀妻弟,六年后自曝原因,让人无语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元璋为何将岳父处死,朱元璋为什么要赐死女婿,朱元璋为什么要杀了自己的女婿

    朱元璋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自南向北一统天下的皇帝,其成就不容小觑,然而他却有一个无论如何都洗不掉的污点,那就是对开国功臣大开杀戒。史料记载,他在培养太子朱标的时候,曾亲手将一根满是荆棘的木棍打磨干净,交到了朱标手上,并声称那些荆棘代指的就是一众开国功臣。不过,作为一个明君,他在除掉大多数人的时候,都

  • 朱棣骗了朱权,朱权后代有人为朱权打抱不平,最终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朱棣和朱权谈话,朱棣是怎么处置朱权的,朱权和朱棣的关系好吗

    (靖难之役)朱棣刚刚起兵,发动靖难之役的时候,由于自己的兵力很少,因此他已经看上了宁王朱权的军队。当时朱权守护在辽东一带,兵多将广。朱棣想把宁王的兵收归己有,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他就开始想计谋了。朱棣首先和朱权不断交好,这自然引起了皇帝朱允炆的注意,朱允炆害怕朱权和朱棣联合起来,因此就请朱

  • 赵光义嫂子让他差点没当成皇帝,他即位后,是怎么对待嫂子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赵光义对嫂子有多残忍,赵光义嫂子太美了,赵光义的皇嫂曾阻止其做皇帝吗

    赵匡胤的皇后宋皇后,差点就没让赵光义当成皇帝,差点就改变了历史进程。那么,赵光义当皇帝后,是如何对待宋皇后的呢?(宋皇后剧照)宋皇后是赵匡胤第3位皇后。她的父亲宋偓不仅是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外孙,还是宋朝的开国功臣。生母是后汉永宁公主,幼妹也嫁给名相寇准为妻。《宋史》上说她家是“近代贵盛,鲜有其比”。可

  • 历史上的赵敏:蒙古人,嫁给朱元璋的儿子,没有子女,殉葬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元璋杀赵敏的儿子,朱元璋害了赵敏,朱元璋为什么要娶赵敏

    在他的笔下,有很多既美丽又智慧的女孩。如艳绝天下、冰雪聪明、博古通今、灵气逼人的黄蓉。如娇美俏丽、气韵动人、善解人意、聪明伶俐的阿朱。如八面玲珑、慷慨好客、善良忠义、亦正亦邪的郭襄。当然,还有赵敏。那个机智多谋、心思敏捷、精灵俊秀、直率豪爽的敏敏公主。赵敏是金庸笔下最受读者欢迎的女主角之一,很多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