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在谋士辈出的三国时代,哪一位有匡扶天地的才能,想必一定有诸葛亮和庞统的名字。确实,三国之中,诸葛亮与庞统可以说是一对“黄金搭档”,两人协助刘备夺取了荆益之地,诸葛亮号“卧龙”,庞统号“凤雏”,任何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熟知一句话“卧龙凤雏,得一即可安天下。”
刘备三顾茅庐求得卧龙,赤壁之战后又遇到了怀才不遇的庞统,刘备得两大军师却依然没能平定天下,一统河山,不得不令人感到惋惜。那么,问题到底在哪里呢,为什么刘备坐拥如此豪华的阵容却没能实现自己的终生理想,反而最后却走向没落和失败呢?实际上,这番话还有后半句。
01
三顾茅庐的故事想必已经家喻户晓,刘备得卧龙而求得荆州。庞统则不同,“赤壁之战”结束后,献“连环计”而有功于江东孙氏的庞统原本希望为东吴效力,但孙权看他样貌丑陋,衣衫褴褛,矮个驼背,所以对于庞统的请求并没有太在意,随便找了个借口打发他走了。
离开东吴之后,庞统想起诸葛亮给他的举荐信来到了荆州碰碰运气,结果在刘备手下担任一个小小的耒阳县令,由于“业绩”突出所以才渐渐进入了刘备的朋友圈。
庞统的能力被发掘之时,恰巧刘备与益州决裂,在讨伐益州途中庞统在落凤坡被张任射死,可惜没能看到刘备成就霸业便一命呜呼。即便如此,不还是有诸葛亮这样的当世奇才吗?庞统如果没死,那是不是结局会不一样呢?
答案是否定的,“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已经是人尽皆知。殊不知这句话还有下半阙,那就是“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
02
“子初”是谁?“孝直”又是谁?为何他们对汉室如此重要?子初是刘巴的字,刘巴这家伙的个人履历非常有意思,身为荆州人的他不为刘表出仕,在刘备入主荆州后逃亡北方成为了曹操帐下谋士,刘备在攻打益州过程中刘巴原本被曹操派去益州招降,结果刘备在刘巴还没到之前就已经拿下了益州,无法回去交差的刘巴几经波折最后还是在益州归附了刘备。
刘巴非常擅长于出谋划策,并且军政大计上很有见解,在刘巴的劝诫下,刘备在益州的势力得到了巩固。可惜在刘备还没实现抱负之时便去世了。
孝直,是蜀汉名臣法正的字,在刘备攻打益州之时法正联合张松等人作为内应随时准备迎接刘备入蜀,可惜事情败露张松被刘璋杀害,刘备入主两川后,法正得到重用,此人虽然锱铢必较。但在国家大计上很多见解而且还是益州当地难得的谋士,甚至一度被诸葛亮赏识,但是纵使法正再有能力也逃不过英年早逝的结局。
03
法正、刘巴先后逝世为刘备的宏伟蓝图埋下了阴影,两人在世之时能够帮助诸葛亮分担很多困扰,两人死后,蜀汉大不如从前,可见刘巴,法正对于蜀汉基业确实有很大影响。
即使诸葛亮随后发掘并提拔了很大一批青年才俊,但也是无法挽回两人离去后的盛世,前有子初孝直,后有蜀汉贤臣四杰,都无法阻止蜀汉由盛转衰的命数。不得不说,刘巴、法正两位在三国乱世之中的小人物,对于蜀汉的作用如此之大,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数不胜数的小人物的全力支持才有了蜀汉的未来,刘备的团队因为有了这些一个又一个的小人物才显得与众不同。
结语
卧龙,凤雏固然是蜀汉不可或缺的人才,同时也是三国乱世之中百年难遇的奇才,我们在惋惜刘备失去庞统之时也应该看到蜀汉建立之初类似于刘巴、法正这样才华横溢,出类拔萃却鲜有机会登场的小人物,刘备虽然没能在团队的协作下夺取天下,但事实已经证明,卧龙凤雏再能干,也不可能成为蜀汉团队的所有。
刘备虽然慧眼识人但却不懂得物尽其才,人尽其用的道理,诸葛亮庞统之流确实难得可贵,可是构成蜀汉基业的核心与根本还是在于下层人才的累积和贡献,只有当所有人在自己的岗位各司其职,各自发挥自己的能力才能刘备走出益州,走出汉中,迈向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