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外戚作乱的事情数不胜数,比如汉朝的吕后,霍光等人,到了后来的西晋贾南风更是引起了“八王之乱”,最终导致五胡乱华事件的发生。在历史上,有着众多的王朝都是因为外戚作乱从而导致了王朝的衰落,而北魏为了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特意反其道而行,实行了“立子杀母”的制度。
这项制度其实是效仿的汉武帝,汉武帝临终的时候降旨下令,群臣百思不得其解为何这样做,在2000年后汉武帝的顾虑果然在一个女子的身上应验。公元前87年的时候,汉武帝驾崩,因为受巫蛊之乱的影响,汉武帝所选的继承人刘据自杀身亡,汉武帝面临着一个后继无人的局面,最终无奈之下,汉武帝选择了自己仅仅只有8岁的少子刘弗陵做自己的继承人。
自古以来母凭子贵,众多想要进入皇宫获得皇帝宠爱的女子无不希望能够为皇帝生下一儿半女,成为皇子公主的母妃,从而获得后半生的尊贵以及安宁。然而作为大汉王朝新一任继承人的母亲,刘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的命运却并不好。汉武帝在下令立刘弗陵为太子之后,便又下旨赐死了钩弋夫人。
钩弋夫人可谓是汉武帝除了卫子夫以外,最为宠爱的一位妃子,汉武帝在巡狩期间,手下的术士在路过河间国时对他说,这里有一名奇女子,汉武帝下令寻找之后,发现了已经十多岁仍然双手握成拳状而不能张开了的赵婕妤,汉武帝轻轻把她的手一掰,少女的手便被分开了,而在赵婕妤的手心中,还有着一个小玉钩。
正是因为这名少女的神奇经历,汉武帝对其非常的宠爱,在汉武帝晚年时期,赵婕妤可谓是其最宠爱的女子,也正因如此,汉武帝才决定将皇位传给她的儿子刘弗陵的,然而汉武帝为何要下令杀死赵婕妤,在史记中关于这个问题汉武帝做出过解答,而他的答案便是担心主少母壮,赵婕妤以后会夺取权利,就像吕后一样,就算不是吕后,也担心刘弗陵会像自己当初受窦太后的限制一样,被赵婕妤给限制住,正因如此,才决定下旨杀了钩弋夫人。
官员都不理解刘彻的所作所为,但是在南北朝的北魏时期,当权的统治者却对汉武帝的这项命令非常的推崇,在北魏的皇室中,一旦某位皇帝被立为储君,那么就将其母亲赐死。汉武帝的做法仅仅是因为主少母壮,于是一时权衡之下定下的计策,而到了北魏这里,却被非常病态的推崇着。而汉武帝的顾虑,在2000年后的清朝时期的一名女子身上终于得到了应验。
在公元1861年的时候,清朝的咸丰皇帝驾崩,而他的继任者则仅仅只是年仅六岁的幼儿,当时曾经有大臣向咸丰建议效仿汉武帝,立子杀母,防止以后外戚的势力做大。结果咸丰皇帝心软没有答应这个要求,更是将清朝代表权利的两枚印章分别交给了皇后,也就是后来的慈安太后以及幼帝载淳,而新帝因为年纪小,则这枚印章则实际上被其生母叶赫那拉氏所保存,而这名叶赫那拉氏便是后来鼎鼎大名的慈禧太后。
咸丰皇帝的所作所为,无疑是使得本就权力欲望旺盛的慈禧顺利的掌握住了权利,当然咸丰帝也知道自己的这些安排并不稳妥,于是他又专门地设置了八位顾命大臣辅佐朝政,结果这八名顾命大臣却被慈禧联合慈安太后以及各位手握军权的将领发动政变轻而易举地除掉了,再就是在此之后,慈禧顺利的掌握住了清朝的大权。
慈禧太后可谓是清朝灭亡的直接因素,在她的领导之下,清朝变得腐败无能,耗费大量的金银去修饰宫殿,用于享乐,而不知道关注自己的国防,最终导致了外国列强的进攻,面对逼迫,慈禧太后为了息事宁人,不惜签订了众多丧权辱国的条约,慈禧的懦弱使得我国成为了世界列强眼中的软柿子,可以随意的拿捏。假如咸丰帝做出了另一个选择,或许清朝的未来会变得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咏女史·钩弋夫人》